風急雨驟,洪水滔滔。7月20日上午11點,鄱陽縣珠湖聯圩國家溼地公園段出現塌方險情。
危急關頭,第73集團軍某旅「擁政愛民模範連」七連官兵跳入渾濁的洪水中,鋪防雨布,壓實沙袋,拋石固腳……歷時3個多小時,險情得到控制。
「我們一直保持著出徵時的戰鬥狀態。」指導員呂俊激動地回憶道,14日下午5點,部隊從駐訓場返回營區,次日凌晨5點,依令開赴抗洪一線。6天以來,他們始終鬥志昂揚。
徵塵未洗再出徵。他們的動作為什麼這麼快?
作訓科科長段虎辦公室案頭的一摞材料頗能回答問題:機動方案、兵力預置方案、緊急出動方案、防汛抗洪專項行動方案、物資補充調配計劃、軍地通聯表……這一切,都是該旅在接到預先號令後,不到兩天時間擬定的。
從軍事行動一「鍵」切換至非戰爭軍事行動,離不開指揮中樞的高效運轉。記者了解到,從演習場返回機動途中,旅指揮員動中指揮、前瞻部署,物資器材準備、組織先期勘察等諸多工作,在滾動的車輪上就已有條不紊地展開。
「聽說汛情加劇的消息,大伙兒急得就像煮開的水一樣,每個人都處在沸點!」政委張功貴動情地說道,他們是98抗洪第一個發現九江決口險情、第一個攔截組織沉船、第一個組織群眾撤離的單位。22年間,該旅4次馳援抗洪,曾排除重大險情69處,普通險情150餘次,救護群眾600餘人,構築圍堰675米。這一次,官兵返營後,顧不上休整,便馬不停蹄地投入到緊張的出動準備中。
聽說由於傷病,自己可能會被連隊安排留守,剛推遲腰部微創手術、正往背囊裡塞止痛噴霧劑的合成三營七連班長郭儒芳坐不住了,他唰唰寫下一紙請戰書徑直來到了連長房間。
「醫生說你需要休息!」「不,我更需要戰鬥,請連隊批准!」郭儒芳和連長「槓」上了。
去前線、上大堤、戰洪魔!在衛生連,連長蔣偉偉也被戰士們請戰的熱情攪得很頭疼,全連45名官兵竟無一人願意留守。女兵班集體按下紅手印向黨支部請戰,在外休假的官兵紛紛要求提前歸隊……無奈之下,選而又選,最終,膝蓋半月板損傷的上等兵康柔敏被強行留了下來。
請戰!請戰!反坦克飛彈連連長何桂健因韌帶損傷,上個月左腳踝剛剛做完手術。出發前,他帶領官兵走進連隊榮譽室,注視著那面連隊前輩98抗洪時用生命換來的「抗洪模範連」連旗,腳踝仍在隱隱作痛的何桂健舉起右拳宣誓:「人在堤在,我們誓與大堤共存亡!」
夜幕降臨,一切準備就緒,忙碌的營區歸於平靜。指揮控制連連長胡軍掏出手機撥通了妻子徐曉豔的電話。上周,他們不滿5歲的孩子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腎積水,他答應妻子演習回營就休假回家的承諾落空了。電話那頭,知書達理的妻子囑咐他注意安全,這個身材魁梧的西北漢子噙著淚半天說不出一句話。
夜深了,檢查完所有需要調整補充的器材,已經確定跨單位任職交流的作訓科參謀閔文桂滿身疲憊走進宿舍,看到來隊探親的妻兒已安然入睡,無比滿足的他悄然轉身又回到了辦公室。這次出徵,或許是他最後一次參加全旅行動,所以每一分鐘,他都要衝鋒。
凌晨3點,作戰支援營炊事班的燈亮了,司務長彭遠鵬帶著炊事班的戰士正在爭分奪秒準備早飯。儘管官兵們帶足了一天的乾糧,但彭遠鵬和炊事員們仍然決定「子夜行動」,讓戰友出徵前吃上一口熱飯。
洪水無情急如火,快馬加鞭未下鞍。凌晨5點,幾千人的部隊準時開拔!
跑步進「戰」場,晝夜戰洪魔。截至20日下午1點,該旅累計協助地方封堵管湧、處置泡泉51處,整修塌方4處,加固堤壩7700多米,開挖導滲溝1.1萬多米,裝填沙袋6.8萬餘個,挖運土石上千方,在災區百姓心中築起一道鋼鐵長城。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本報特約記者 徐鵬 通訊員 汪書弘 汪加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