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2020-12-10 常谿

無論是否接觸過《人間失格》其書,或者了解太宰治其人,多數人都會有一種感覺,越長大,越強烈。那感覺便是: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之前了解《人間失格》是一部關於解剖人性的書,很有名,以為又是一本心理學方面的科學著作,卻沒想到是一部小說。當然讀完後亦覺得,雖然是小說,也不妨礙它登上「人性心理學」的寶座。

《人間失格》,是絕對「反心靈雞湯」,作為一部經典的日本文學,譯者「人間失格」的譯名帶有點哲學的韻味,感覺很有品,但不容易理解。它的另一個譯名,雖然很直白,但對於它「喪」的本質,卻有一個準確而透徹地揭露,《人間失格》亦被翻譯為《喪失了做人的資格》。

在《人間失格》的故事裡,有一個叫葉藏的男孩,為了親切些,我們便也叫他阿葉吧(對於很多人來說,他也的確很親切)。不知為何緣故,是家庭教育,亦或天生就是如此,阿葉對這個世間,尤其是這個世間的人都充滿了恐懼。看著他周圍的人,親人朋友也好,愛人陌生人也罷,都像一個個面目猙獰的怪獸一樣。

不管是童年時代,還是成年之後,這種恐懼的感覺不但沒有減少,卻有著越來越強烈的趨勢。雖然阿葉相貌英俊,很招女孩子喜歡,很聰敏也很有天賦……但這一切都不能改變他時時刻刻都戰戰兢兢的心理狀態,無論他外表多麼的爽朗明快,他的內心,他的靈魂卻像一隻螞蟻一樣,在人海中穿梭躲避著,唯恐被頭頂那一個個碩大無朋的腳掌所碾碎。而為了克服這一切的恐懼,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像一個小丑一樣,說著笑話,逗著樂子,一面以此掩飾自己的恐懼,一面藉以討好帶給自己恐懼的人

凡事有利有弊,阿葉在內心包藏著無窮盡的恐懼,卻有一雙通慧的眼睛。「人們口中所謂的世人,其實就是某一個人」,他輕易地便看透了世人故設的迷障。阿葉,在他痛苦迷茫,思索追問,艱難掙扎和恐懼落寞的一生中,他就像那個纏繞在樹上的風箏一樣,被狂風肆意地欺凌,也不願捨棄唯一的救命稻草。於風箏,是那棵樹,而於阿葉,就是苟延殘喘的生命。在這裡,阿葉似乎證明了一個普遍的真理,在一個人的精神還沒有面臨完全崩潰之前,無論生是多麼艱難,他都不會輕易放棄「而為人」的資格。

這裡有一個真實的故事。在西北偏遠地區的一個農村裡,有一位五十來歲的婦人。同所有從苦難中走過來的上輩人一樣,她走過的一生,出奇的平凡,也出奇地艱難。歲月一日一年地過去,鬢間也被一層層白雪覆蓋,當看著往昔所有籠罩生活的陰霾漸漸散去,舒暢的心情還沒有維持多久,便被身體的一陣劇痛所撕裂,這位五十多歲的婦人被診斷出患了癌症。具體是何癌症,不甚清楚,只聽人說「人很遭罪」。患病後大概一年左右,一位親戚前來看望她,她流著淚說了這樣一段話。「每日每夜就這麼疼,我沒想過去死嗎?死了也就啥痛苦都沒了。可我要怎麼死,去跳崖吧,怕高;跳海吧,又怕水;喝農藥吧,地裡都不夠用的。更何況,我那兩個沒有媽的孫子,萬一我沒了,誰來看顧他們……」。在兩年之後,那婦人便離世了。

故事中,雖言語與原話可能有出入,但基本意思卻無多大的偏差。生而為人,即便再痛苦,都有不得不生的理由,即便那理由是對死亡的恐懼。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阿葉,到底失去了什麼?渴望被愛,卻沒有愛的能力;時刻被恐懼淹沒,對這人間以及人間的世人,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沒有拒絕的能力,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軌跡,如同命運之神的玩偶被隨意丟棄……如果說,阿葉喪失了這些,便是喪失了做人的資格。那麼這些——愛的能力,信任,自我掌控力,是不是就是生而為人不為其他而需要滿足的資格?

我們都「生而為人」,但細細翻查記憶,我們是否都滿足了這些資格?我想,我會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為我童年裡犯下的罪惡。阿德勒曾說:「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難以想像我曾充當了一個角色,以歡樂為匕首來造就不幸的人。伴隨著歲月的流逝,當世界的面貌逐漸撕開天空的一角,透下晴朗和陰霾,當善良和罪惡的概念逐漸明晰,可為與不可為畫勾良心的底線,當「為人」之後,再回看時光裡的舊事,那些被掩映在歡聲中的醜陋與不堪,如同著火的鏈條抽打著靈魂在不住地抽泣。原來有時,無知也是一種罪惡。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為我為人子女,為兄弟姐妹。身為前者,我索取有方,卻吝嗇於愛;身為後者,既沒有做成引導,也沒有成為陪伴。家,本是一個充滿燭光的所在,一個個搖曳在窗前的身影,是我要守護的,也是守護我的人。家,本是一個幸福的港灣,卻被我生生當成了一個垃圾場,憤怒,失意……似乎所有情緒的垃圾都可以一股腦往裡倒。幾乎無意識地,一句句鑽心的話就已經脫口而出……如滾石下山,在地面上砸下了一道道深深地坑。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那些相遇,停留而又擦肩而過的朋友。我曾戴上千張面具靠近你的身側,卻在一個你沒有防備的日子裡突然全部摘下,將如同地獄般的場景展現在你的面前,在驚嚇和傷害之後,竟若無其事、雲淡風輕地走過。那一朵朵漂浮在記憶裡的陰雲,是我留下的關於生命的不可承受之輕。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那些被自己辜負了的生命時光。不知道是世界的過錯,還是自己的緣由,在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我越來越精於「以最深的惡意來揣度人性」。當這一功課逐漸佔據了生活中的大部,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仿佛迷失在了歲月的荒蕪裡。當初的理想在整整齊齊地在心靈的一角碼放著,現實生活中的自己卻早已變得凌亂不堪。每當虔誠地仰望人性的善良之光,便無比痛恨自己的無能為力,有些改變,不是你想就能夠做得到的。

相關焦點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何須抱歉?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以前我常聽人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也常聽人說起《人間失格》。那時雖不知「生而為人,為何抱歉」?也不知《人間失格》究竟是怎樣的書。單這寥寥幾字,便使我感到一種悽涼從文字裡侵襲而來。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出自太宰治的《人間失格》?
    ,我很抱歉「的用戶說聲對不起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很多人都以為出自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但實際上,這句話是出自太宰治的好友的表兄弟,日本詩人寺內壽太郎的作品《遺書》後來被太宰治拿來做《二十世紀旗手》的副標題。
  • 太宰治《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圖片來自《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平時比較喜歡讀書,一年大概讀個100本左右,今天跟大家推薦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人間失格》可能很多朋友都聽過《人間失格》,這是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最著名的作品「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太宰治曾引用的名句,《人間失格》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所代表的意義。人間失格的意思是「喪失做人資格的人」。這本書是由序、三篇手札、後記組成的,序和後記是太宰治以第一人稱講述的,其餘是以主人公大庭葉藏的口吻敘述的。
  • 書評,《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僅僅一夜,我的心竟判若兩人倘若沒有猛烈的歡喜,自然不會有悲痛來襲。這三句話是人間失格中最為經典的三個句子,也是一直被後世人所記得的句子。第一次知道有這樣一本書,就是被那第一句話吸引過來的,那時我高二,正在讀意林。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人間失格》適不適合讀
    其中,太宰治即喪又帥像個貴公子,刷了一波粉絲,其作品《人間失格》也被更多人知曉,那麼,這本出了名喪的書適不適合看。事實上,『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並不出自於《人間失格》一書,也不是出自太宰治,而是出自日本詩人寺內壽太郎的作品《遺書》,太宰治借用於《二十世紀旗手》的副標題,但是這句話確確實實的是《人間失格》主人公,又或者說是太宰治本人的真實寫照。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人間失格》帶給我們了什麼?
    《人間失格》是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最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一本自傳體小說,它於1948年發表於世,當時便引起文學屆的轟動,此後確立太宰治在文學屆的地位,只是作者在寫完這本書之後就投湖自盡,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 18年自殺5次,《人間失格》太宰治為死而生: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第一次知道太宰治,是因為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當時就在想:一個人得卑微到什麼程度,低落到什麼地步,才會覺得連做人都是一件應該道歉的事情。於是,我去仔細搜索了太宰治,翻閱了《人間失格》,卻都沒找到這句話。
  • 《人間失格》最喪的20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不在其中
    太宰治喪文化的代表作便是《人間失格》,意思就是失去了做人的資格。這本書是太宰治的半自傳體小說,在日本文壇頗有地位,近幾年在國內社交媒體上也十分流行。說到這本書,很多人想到的就是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 《人間失格》太宰治十句語錄,讀懂他的內心: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四年前,我第一次讀太宰治,讀的是《人間失格》,讀完很長時間都沒緩過來。我記得我在本子上寫下一段話——讀完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整本書透露著悲觀主義色彩,太宰治和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齊名,感覺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死亡,最終他投水,還是和一位女性。這情節就是小說中多次出現的。
  • 《人間失格》10句經典唯美語錄,令人深思: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第一次知道太宰治是因為他的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從這句話中看出來濃濃的自卑感,當時我在想一個人究竟要怎樣的低微,才會如此的道歉,直到我了解了太宰治才明白,他所有經典的語錄,不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這就是他的生活,他的人生經歷。
  • 《人間失格》中10句經典語錄,直擊人心,「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僅一夜之間 我的心判若兩人,她自人山人海中來,原來只為我一場空歡喜,你來時攜風帶雨,我無處可避,你走時亂了四季 我久病難醫。這是《人間失格》裡的一句話。我一直覺得,生活其實並沒有多難,只要你認真生活。「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短短的8個字,是主人公葉藏的濃縮描述。《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是太宰治的遺作。作者通過葉藏的第一人稱視覺,帶領大家進入一個悲劇世界。主人公從小懦弱敏感痛苦,戴上假面是他融入周遭的唯一手段。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十分抱歉
    《人間失格》我是看的青之文學動漫系列。在此之前,我並沒有從任何的途徑了解太宰治這個人。初次觀看的時候,我只覺得太宰治他只是個不認同自己的可憐蟲,我深深地為他的選擇和行為可恥。這樣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他憑什麼受到那麼多姑娘的喜愛,又憑什麼讓那些女孩為他送命。可是過了許久,我再回看。我只是覺得悲哀而已。
  • 《人間失格》: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生而為人,無需抱歉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8年,是一部半自傳體的小說。完成這部小說後不久,作者太宰治便和自己的仰慕者一起投水而亡。這部作品以「我」看到葉藏的三張照片後的感想開頭,中間是葉藏的三篇手記,而三篇手記與照片對應,分別介紹了葉藏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歷,描述了葉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喪失為人資格的道路的。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全面解釋|人間失格一部滴血的靈魂自白
    《人間失格》書籍的樣本,第一眼看到這幾個字的時候並沒有感覺怎麼樣,總感覺名字起得很好的書籍都是花哨無比裡面沒有什麼含金量很多的東西,不過在我多停留的幾秒鐘我看到了上面的一句宣傳語;「對,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全面解釋,這句話好熟悉啊好像在哪裡聽過,出於好奇心我試著拿起樣本打量了一下封面後開始閱讀起來。
  • 《人間失格》,太宰治的遺作,寫完就投水自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人間失格》,太宰治的遺作,寫完就投水自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是太宰治生前最後一部作品,是一部半自傳體的小說,書中的主角像他一樣,是個性格乖僻的知識分子,但是飽嘗世態炎涼
  • 人間失格丨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喪文化似乎成為中國流行文化的一種,所謂的「佛系」,所謂的「鹹魚」,還有李誕曾經風靡一時的「人間不值得」。如果從歷史往回看,日本喪文化的代表大概便是太宰治的「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吧。雖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我依然希望,看完這本書的每個朋友,可以想起羅曼羅素的那句話: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只因軟弱的靈魂和恐懼的心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我終於度過了這可恥的生涯。」《人間失格》是我讀太宰治的第一本書,由於對日本小說家知之甚少,只知道作家太宰治是日本戰後「無賴派」文學的代表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說《逆行》、《斜陽》和《人間失格》等。
  • 【感悟生活】生而為人的抱歉
    曾幾何時,讀到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至今還記得,書的開篇第一句話便是「回首前塵,儘是可恥的過往」,我的心一顫,這樣的人經歷了什麼,怎麼會對前塵往事如此決絕的否定?我讀完了《人間失格》,讀不懂,很沉重,但是,我又被那種幻滅的美所震撼。之後,我很少再敢去觸碰類似的文字。
  • 生而為人,我很榮幸!《人間失格》
    那時我是個憤青,勵志做一個弘揚正能量,打擊喪文化的有志青年,所以這本書成了我批判的對象。這幾乎成為我最討厭的一本書,如果有人問起來最讓我討厭的書是哪一本,我一定會回答《人間失格》,並且有很多理由勸你不要看這本書。像這樣僅憑個人意見就草率地否定一本書的價值是不理性的,感覺那時的自己就像紅衛兵一樣激進。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人間失格》到底講了些什麼?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8年,是一部半自傳體的小說。這本書以「我」看到葉藏的三張照片後的感想開頭,中間是葉藏的三篇手記,而三篇手記與照片對應,分別介紹了葉藏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歷,描述了葉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喪失為人資格的道路的。以「我」看到葉藏的三張照片後的感想開頭,中間是葉藏的三篇手記,而三篇手記與照片對應,分別介紹了葉藏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歷,描述了葉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喪失為人資格的道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