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自殺5次,《人間失格》太宰治為死而生: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2020-12-14 冬月的書影小屋

第一次知道太宰治,是因為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當時就在想:一個人得卑微到什麼程度,低落到什麼地步,才會覺得連做人都是一件應該道歉的事情。

於是,我去仔細搜索了太宰治,翻閱了《人間失格》,卻都沒找到這句話。

後來才發現,「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出自日本詩人寺內壽太郎的詩歌《遺書》,而太宰治則是引用這句話,作為《二十世紀旗手》一書的副標題。

又因為在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留下「生而為人,對不起」的留言,這一幕極具感染力,也使得這句話被大眾熟知。

加繆在他的作品《局外人》中說: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自殺

太宰治幾乎用他的一生來完成這個嚴肅的哲學問題。他的一生可謂是充滿了陰暗頹廢的黑暗色調,曾先後自殺 5 次。

第一次自殺是 20 歲,因為崇拜大作家芥川龍之介,太宰治選擇了和芥川同樣的自殺方式,也就是吃安眠藥,但因為安眠藥服用劑量小活了下來。

第二次自殺是21 歲,他和銀座咖啡館 19 歲的女招待田部津子相約一起跳海,但最後太宰治被人救下, 田部津子死去。

26歲是第三次自殺,因為沒有獲得「芥川獎」,也沒能進《都新聞社》當記者,他有些找不到生活的方向了,跑到鎌倉山上吊自殺。結果繩子斷了,他也活了下來。

28 歲是第四次自殺,他和小山初代相識並同居。後來太宰治得知她曾與他人發生過性關係後精神崩潰,於是約好了去溫泉服安眠藥殉情,未遂。

最後,在《人間失格》完成一個月之後,他第 5 次自殺,成功。

想要理解「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想要讀懂太宰治,也要從這本《人間失格》講起。

書中的主角葉藏,一直扮演著「丑角」來討好這個世界。

小時候,葉藏用假裝的笑臉博得家人歡心,為討好父親而故意索取自己並不喜歡的禮物,在同學面前做搞笑表演。

從青少年到中年,葉藏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他不斷自我放逐,經歷酗酒、自殺,甚至用藥物來麻痺自己,最終一步步地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

史鐵生曾說:「寫作者,未必能塑造出真實的他人,寫作者只可能塑造真實的自己。」

這句話用在太宰治身上再適合不過了,書中以葉藏的獨白構建整個故事,葉藏的經歷與作者的經歷也是高度重合,所以這本書又有「自傳體小說」之名。

儘管《人間失格》這本書很喪,但太宰治並沒有過多地傳遞「負面情緒」,最可怕的其實是個人深深的代入感。比如:

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被幸福所傷。

一旦別人問起自己想要什麼,那一剎那反倒什麼都不想要了。怎麼樣都行,反正不可能有什麼讓我快樂的東西——這種想法陡然掠過我的腦海。

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

……

內心熱切而敏感,率性又多變,自己的未來不敢去爭取,別人的請求不敢拒絕,想把整顆心放到別人面前,卻又猶猶豫豫擔心沒有結果,最後只能算了。

這是人間失格,是太宰治,也可能是你我。

這本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夠引發讀者的共鳴。能看懂這本書的人,一定是或多或少有過類似經歷的,會深深感覺到:

原來這世界上也有像我一樣的人,也有人能理解我。

很多人說這本書壓抑,其實書裡消極的人生觀只是表面,最難得的是,在如此絕望壓抑的環境下,依然盡力活下去!

這也是太宰治的一個典型風格:籠罩在「死」的陰影下的「生」

就像最後葉藏說的那句話:

我現在,不算幸福,但也說不上不幸。

即使生活絕望,也請不要放棄,好好地活下去 !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還有有和你一樣的人,他們也在很努力地活著呢。

相關焦點

  • 太宰治《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圖片來自《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平時比較喜歡讀書,一年大概讀個100本左右,今天跟大家推薦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人間失格》可能很多朋友都聽過《人間失格》,這是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最著名的作品,這本書寫成的當年,太宰治就投水自盡了。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出自太宰治的《人間失格》?
    ,我很抱歉「的用戶說聲對不起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很多人都以為出自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但實際上,這句話是出自太宰治的好友的表兄弟,日本詩人寺內壽太郎的作品《遺書》後來被太宰治拿來做《二十世紀旗手》的副標題。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何須抱歉?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以前我常聽人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也常聽人說起《人間失格》。那時雖不知「生而為人,為何抱歉」?也不知《人間失格》究竟是怎樣的書。單這寥寥幾字,便使我感到一種悽涼從文字裡侵襲而來。
  • 《人間失格》10句經典唯美語錄,令人深思: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第一次知道太宰治是因為他的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從這句話中看出來濃濃的自卑感,當時我在想一個人究竟要怎樣的低微,才會如此的道歉,直到我了解了太宰治才明白,他所有經典的語錄,不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這就是他的生活,他的人生經歷。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無論是否接觸過《人間失格》其書,或者了解太宰治其人,多數人都會有一種感覺,越長大,越強烈。那感覺便是: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生而為人,即便再痛苦,都有不得不生的理由,即便那理由是對死亡的恐懼。人間失格,生而為人,阿葉,到底失去了什麼?
  • 活著是為了赴死,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說:「生而為人,對不起」
    這是太宰治在《人間失格》的開頭所寫的。《人間失格》是日本國民大作家太宰治的作品,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一個作家,被人記住的卻是一生的自殺事跡活著是為了赴死《人間失格》的主角——葉藏與作者本人一樣,從小體弱多病,懦弱敏感,內心充滿了對人的恐懼。
  • 《人間失格》太宰治十句語錄,讀懂他的內心: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四年前,我第一次讀太宰治,讀的是《人間失格》,讀完很長時間都沒緩過來。我記得我在本子上寫下一段話——讀完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整本書透露著悲觀主義色彩,太宰治和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齊名,感覺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死亡,最終他投水,還是和一位女性。這情節就是小說中多次出現的。
  • 最「膽小」的自殺者「文豪野犬」太宰治: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是日本文豪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裡最真誠的「懺悔」,這部小說中的主人公大庭葉藏與太宰治本人的經歷有很多共通之處,因此也被認為是他的自傳小說。寫下這句「懺悔」,源於他一生中的四次自殺未遂經歷,而寫完《人間失格》後,他實施了人生中的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自殺,這一次,他再也沒有醒來……太宰治出生在青森縣的一個大地主家庭,是家中的第十個孩子,在男孩中行六。因為在日本是長子繼承家業,所以他在父親眼中並不被重視,加上其母病弱,由嬸嬸和乳母撫養長大。
  • 《人間失格》,太宰治的遺作,寫完就投水自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人間失格》,太宰治的遺作,寫完就投水自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是太宰治生前最後一部作品,是一部半自傳體的小說,書中的主角像他一樣,是個性格乖僻的知識分子,但是飽嘗世態炎涼
  • 《人間失格》: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生而為人,無需抱歉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8年,是一部半自傳體的小說。完成這部小說後不久,作者太宰治便和自己的仰慕者一起投水而亡。從滯澀的文中更能體會其內心深切的苦楚,在完成本篇作品之後,太宰治終歸還是選擇了投水的方式,為他自己劃下最後的句點。因此,《人間失格》算是太宰治半自傳性作品。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人間失格》適不適合讀
    其中,太宰治即喪又帥像個貴公子,刷了一波粉絲,其作品《人間失格》也被更多人知曉,那麼,這本出了名喪的書適不適合看。事實上,『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並不出自於《人間失格》一書,也不是出自太宰治,而是出自日本詩人寺內壽太郎的作品《遺書》,太宰治借用於《二十世紀旗手》的副標題,但是這句話確確實實的是《人間失格》主人公,又或者說是太宰治本人的真實寫照。
  • 書評,《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僅僅一夜,我的心竟判若兩人倘若沒有猛烈的歡喜,自然不會有悲痛來襲。這三句話是人間失格中最為經典的三個句子,也是一直被後世人所記得的句子。第一次知道有這樣一本書,就是被那第一句話吸引過來的,那時我高二,正在讀意林。
  • 《人間失格》中10句經典語錄,直擊人心,「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僅一夜之間 我的心判若兩人,她自人山人海中來,原來只為我一場空歡喜,你來時攜風帶雨,我無處可避,你走時亂了四季 我久病難醫。這是《人間失格》裡的一句話。我一直覺得,生活其實並沒有多難,只要你認真生活。但看完太宰治的也《人間失格》後,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抑。我告訴朋友說,看完這本書,覺得自己好像表達不出具體的感受。不是看完餘華先生的《活著》的那種惋惜和悲痛。但就是感覺整個人都處於一種低迷的狀態。當我期待著「Goodbye 」的後續時,我發現它已經悄然結束了,這也代表著太宰治已然驟然離場。
  • 18年自殺5次,日本作家太宰治自殺的真相:生的富貴又很「多餘」
    「我參不透這人類的生活」太宰治寫下這句話時,已經存了赴死的決心。他說:「我這一生,儘是可恥之事。」這是他對自己短暫一生的總結。1930年11月,太宰治與銀座酒吧侍女田部目津子殉情,他們在鎌倉七裡浜海岸一起服用大量的安眠藥,結果田部身亡,太宰治被救了回來,這讓他被濃濃的愧疚感折磨著。第三次自殺在26歲,因為沒能獲得一個作家成功標誌的「芥川獎」,也沒能進《都新聞社》當記者,他跑到鎌倉的山上要上吊自殺。後來因為繩子斷了,又活了下來。
  • 電影《人間失格》:生而為人,對不起!
    《人間失格》書成當年,太宰治旋即投水自盡。日本史上還有一位投水而死的青年,夏目漱石的學生藤村操。作家或詩人多自殺或早亡,日本尤其如此。2011年的《人間失格》導演在很多細節上的處理和2009年的《青之文學》中的風格近似,或許導演一開始的預設就是熟悉太宰治作品和生平的愛好者,所以一方面故事的節奏是緩慢悠長的,一方面邏輯性需要熟悉太宰治的人自己去補全。
  • 《人間失格》最喪的20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不在其中
    要是論起喪文化,日本的太宰治才是真正的喪文化鼻祖,因為他的一生都是個悲劇。李誕不過是一個販賣喪文化的商人罷了。太宰治喪文化的代表作便是《人間失格》,意思就是失去了做人的資格。這本書是太宰治的半自傳體小說,在日本文壇頗有地位,近幾年在國內社交媒體上也十分流行。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全面解釋|人間失格一部滴血的靈魂自白
    《人間失格》書籍的樣本,第一眼看到這幾個字的時候並沒有感覺怎麼樣,總感覺名字起得很好的書籍都是花哨無比裡面沒有什麼含金量很多的東西,不過在我多停留的幾秒鐘我看到了上面的一句宣傳語;「對,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全面解釋,這句話好熟悉啊好像在哪裡聽過,出於好奇心我試著拿起樣本打量了一下封面後開始閱讀起來。
  • 【感悟生活】生而為人的抱歉
    曾幾何時,讀到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至今還記得,書的開篇第一句話便是「回首前塵,儘是可恥的過往」,我的心一顫,這樣的人經歷了什麼,怎麼會對前塵往事如此決絕的否定?我讀完了《人間失格》,讀不懂,很沉重,但是,我又被那種幻滅的美所震撼。之後,我很少再敢去觸碰類似的文字。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人間失格》帶給我們了什麼?
    《人間失格》是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最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一本自傳體小說,它於1948年發表於世,當時便引起文學屆的轟動,此後確立太宰治在文學屆的地位,只是作者在寫完這本書之後就投湖自盡,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 新京報書評周刊
    1948年6月13日深夜與崇拜他的女讀者山崎富榮跳玉川上水自殺,時年39歲。代表作品有小說《逆行》、《斜陽》、《人間失格》等。撰文|宗城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太宰治的小說有一種少年的澄澈,即便是非常陰暗的題材,在他的筆下卻氣質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