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太宰治,是因為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當時就在想:一個人得卑微到什麼程度,低落到什麼地步,才會覺得連做人都是一件應該道歉的事情。
於是,我去仔細搜索了太宰治,翻閱了《人間失格》,卻都沒找到這句話。
後來才發現,「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出自日本詩人寺內壽太郎的詩歌《遺書》,而太宰治則是引用這句話,作為《二十世紀旗手》一書的副標題。
又因為在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留下「生而為人,對不起」的留言,這一幕極具感染力,也使得這句話被大眾熟知。
加繆在他的作品《局外人》中說: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自殺。
太宰治幾乎用他的一生來完成這個嚴肅的哲學問題。他的一生可謂是充滿了陰暗頹廢的黑暗色調,曾先後自殺 5 次。
第一次自殺是 20 歲,因為崇拜大作家芥川龍之介,太宰治選擇了和芥川同樣的自殺方式,也就是吃安眠藥,但因為安眠藥服用劑量小活了下來。
第二次自殺是21 歲,他和銀座咖啡館 19 歲的女招待田部津子相約一起跳海,但最後太宰治被人救下, 田部津子死去。
26歲是第三次自殺,因為沒有獲得「芥川獎」,也沒能進《都新聞社》當記者,他有些找不到生活的方向了,跑到鎌倉山上吊自殺。結果繩子斷了,他也活了下來。
28 歲是第四次自殺,他和小山初代相識並同居。後來太宰治得知她曾與他人發生過性關係後精神崩潰,於是約好了去溫泉服安眠藥殉情,未遂。
最後,在《人間失格》完成一個月之後,他第 5 次自殺,成功。
想要理解「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想要讀懂太宰治,也要從這本《人間失格》講起。
書中的主角葉藏,一直扮演著「丑角」來討好這個世界。
小時候,葉藏用假裝的笑臉博得家人歡心,為討好父親而故意索取自己並不喜歡的禮物,在同學面前做搞笑表演。
從青少年到中年,葉藏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他不斷自我放逐,經歷酗酒、自殺,甚至用藥物來麻痺自己,最終一步步地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
史鐵生曾說:「寫作者,未必能塑造出真實的他人,寫作者只可能塑造真實的自己。」
這句話用在太宰治身上再適合不過了,書中以葉藏的獨白構建整個故事,葉藏的經歷與作者的經歷也是高度重合,所以這本書又有「自傳體小說」之名。
儘管《人間失格》這本書很喪,但太宰治並沒有過多地傳遞「負面情緒」,最可怕的其實是個人深深的代入感。比如:
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被幸福所傷。
一旦別人問起自己想要什麼,那一剎那反倒什麼都不想要了。怎麼樣都行,反正不可能有什麼讓我快樂的東西——這種想法陡然掠過我的腦海。
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
……
內心熱切而敏感,率性又多變,自己的未來不敢去爭取,別人的請求不敢拒絕,想把整顆心放到別人面前,卻又猶猶豫豫擔心沒有結果,最後只能算了。
這是人間失格,是太宰治,也可能是你我。
這本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夠引發讀者的共鳴。能看懂這本書的人,一定是或多或少有過類似經歷的,會深深感覺到:
原來這世界上也有像我一樣的人,也有人能理解我。
很多人說這本書壓抑,其實書裡消極的人生觀只是表面,最難得的是,在如此絕望壓抑的環境下,依然盡力活下去!
這也是太宰治的一個典型風格:籠罩在「死」的陰影下的「生」!
就像最後葉藏說的那句話:
我現在,不算幸福,但也說不上不幸。
即使生活絕望,也請不要放棄,好好地活下去 !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還有有和你一樣的人,他們也在很努力地活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