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這是太宰治在《人間失格》的開頭所寫的。
《人間失格》是日本國民大作家太宰治的作品,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一個作家,被人記住的卻是一生的自殺事跡
活著是為了赴死
《人間失格》的主角——葉藏與作者本人一樣,從小體弱多病,懦弱敏感,內心充滿了對人的恐懼。
因為看不起人類的虛偽世故,自己更是無法接受,所以在葉藏的一生,只得得過且過,混跡人生,最終卻「失去當人的資格」。
可能大庭葉藏就是太宰治的真實寫照。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用扮演的笑臉來讓家人歡心,在學校裡也是盡力的讓大家喜歡自己;可是畢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如果你想要成為別人眼中的自己,那你丟失的不止是自我,更是一種人格的喪失。
翻拍版
高中之後,葉藏就開始交酒肉朋友,在我們看來可能是青春期的叛逆,但也是真的變壞了,與酒館服務員一起投河自盡,被救之後以教唆殺人而入獄:再之後,他的人生希望妻子被玷汙,他徹底對人生失去了信念,一步步走向墮落,自殺不成卻被送進了瘋人院。
孤獨、怯懦、自卑的葉藏了解自己,卻走不出自己的牢籠。狂妄的為所欲為只是一種偽飾,心事從未向世人展開。
葉藏想要變受歡迎,想要在人世間有越來越多能喜歡自己的人,可是,終是為了活下去而再三退讓,一味妥協。
可能是學壞容易學好難,在追尋活下去的同時,不斷被朋友利用,學習了種種卑劣。因為不想與人一樣虛偽世故,世間所不能容忍的,大庭葉藏都做了,酗酒、墮落、靠女人救濟,沒有追求,只想放空。
一次次的自殺,只是想要擺脫。小說完結的一個月,太宰治和葉藏一起赴死了,對葉藏來說是一種解脫,同樣對太宰治來說,無疑也是一直放鬆。一切的名利都不能挽留住他,一生四次的尋死,終於定格在了39歲。
生而為人,對不起
太宰治一生自殺五次,最終在第五次成功,他的一生,可能從一開始就是為了赴死。
生而為人,對不起,他這樣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有的人一生炫彩而熱烈,有的人墮落無奈,而最多的便是一生平平淡淡。
同樣「生而為人,對不起」也是太宰治作品中很出名的一句話,跟《人間失格》的書名聯繫起來,意思是逐漸喪失做人的資格,更是浪費了國家的資源,對不起社會,也對不起自己。
這既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的不滿,也是一種懺悔與反省,一種自我救贖。
其實不管生活怎麼樣,你永遠是你,人生的經歷誰沒有難處呢?堅持與放棄僅在與那一瞬間的抉擇,大庭葉藏的命運是極致,而太宰治的選擇也是極端。
我認為這是每個人在不斷「成長」所要經歷的心理變化。每個人的選擇不同,也就造就了不同的人。
人的一生是為自己而活,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也不需要把別人的價值觀加在自己的頭上,生活只要充滿著期待,充滿著期許,堅持下去,在轉角處就會有轉機。
當你寂寞彷徨又無奈之時,捧起這本書,再次去尋找那「生而為人」的資格,就連不堪回憶的人生都能繼續下去,那你還有何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