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是為了赴死,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說:「生而為人,對不起」

2020-12-05 老段聊古今

「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這是太宰治在《人間失格》的開頭所寫的。

《人間失格》是日本國民大作家太宰治的作品,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一個作家,被人記住的卻是一生的自殺事跡

活著是為了赴死

《人間失格》的主角——葉藏與作者本人一樣,從小體弱多病,懦弱敏感,內心充滿了對人的恐懼。

因為看不起人類的虛偽世故,自己更是無法接受,所以在葉藏的一生,只得得過且過,混跡人生,最終卻「失去當人的資格」。

可能大庭葉藏就是太宰治的真實寫照。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用扮演的笑臉來讓家人歡心,在學校裡也是盡力的讓大家喜歡自己;可是畢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如果你想要成為別人眼中的自己,那你丟失的不止是自我,更是一種人格的喪失。

翻拍版

高中之後,葉藏就開始交酒肉朋友,在我們看來可能是青春期的叛逆,但也是真的變壞了,與酒館服務員一起投河自盡,被救之後以教唆殺人而入獄:再之後,他的人生希望妻子被玷汙,他徹底對人生失去了信念,一步步走向墮落,自殺不成卻被送進了瘋人院。

孤獨、怯懦、自卑的葉藏了解自己,卻走不出自己的牢籠。狂妄的為所欲為只是一種偽飾,心事從未向世人展開。

葉藏想要變受歡迎,想要在人世間有越來越多能喜歡自己的人,可是,終是為了活下去而再三退讓,一味妥協。

可能是學壞容易學好難,在追尋活下去的同時,不斷被朋友利用,學習了種種卑劣。因為不想與人一樣虛偽世故,世間所不能容忍的,大庭葉藏都做了,酗酒、墮落、靠女人救濟,沒有追求,只想放空。

一次次的自殺,只是想要擺脫。小說完結的一個月,太宰治和葉藏一起赴死了,對葉藏來說是一種解脫,同樣對太宰治來說,無疑也是一直放鬆。一切的名利都不能挽留住他,一生四次的尋死,終於定格在了39歲。

生而為人,對不起

太宰治一生自殺五次,最終在第五次成功,他的一生,可能從一開始就是為了赴死。

生而為人,對不起,他這樣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有的人一生炫彩而熱烈,有的人墮落無奈,而最多的便是一生平平淡淡。

同樣「生而為人,對不起」也是太宰治作品中很出名的一句話,跟《人間失格》的書名聯繫起來,意思是逐漸喪失做人的資格,更是浪費了國家的資源,對不起社會,也對不起自己。

這既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的不滿,也是一種懺悔與反省,一種自我救贖。

其實不管生活怎麼樣,你永遠是你,人生的經歷誰沒有難處呢?堅持與放棄僅在與那一瞬間的抉擇,大庭葉藏的命運是極致,而太宰治的選擇也是極端。

我認為這是每個人在不斷「成長」所要經歷的心理變化。每個人的選擇不同,也就造就了不同的人。

人的一生是為自己而活,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也不需要把別人的價值觀加在自己的頭上,生活只要充滿著期待,充滿著期許,堅持下去,在轉角處就會有轉機。

當你寂寞彷徨又無奈之時,捧起這本書,再次去尋找那「生而為人」的資格,就連不堪回憶的人生都能繼續下去,那你還有何難?

相關焦點

  • 電影《人間失格》:生而為人,對不起!
    《人間失格》書成當年,太宰治旋即投水自盡。日本史上還有一位投水而死的青年,夏目漱石的學生藤村操。2011年的《人間失格》導演在很多細節上的處理和2009年的《青之文學》中的風格近似,或許導演一開始的預設就是熟悉太宰治作品和生平的愛好者,所以一方面故事的節奏是緩慢悠長的,一方面邏輯性需要熟悉太宰治的人自己去補全。
  • 18年自殺5次,《人間失格》太宰治為死而生: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第一次知道太宰治,是因為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當時就在想:一個人得卑微到什麼程度,低落到什麼地步,才會覺得連做人都是一件應該道歉的事情。於是,我去仔細搜索了太宰治,翻閱了《人間失格》,卻都沒找到這句話。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出自太宰治的《人間失格》?
    藝術源於生活,生活比藝術荒誕這裡是電影與詩創作~關於情感與理想,你想要的全都有我們應該向第一個在評論區打出」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用戶說聲對不起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很多人都以為出自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但實際上,這句話是出自太宰治的好友的表兄弟,日本詩人寺內壽太郎的作品《遺書》後來被太宰治拿來做《二十世紀旗手》的副標題。
  • 太宰治《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圖片來自《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平時比較喜歡讀書,一年大概讀個100本左右,今天跟大家推薦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人間失格》可能很多朋友都聽過《人間失格》,這是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最著名的作品,這本書寫成的當年,太宰治就投水自盡了。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何須抱歉?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以前我常聽人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也常聽人說起《人間失格》。那時雖不知「生而為人,為何抱歉」?也不知《人間失格》究竟是怎樣的書。單這寥寥幾字,便使我感到一種悽涼從文字裡侵襲而來。
  • 《人間失格》,太宰治的遺作,寫完就投水自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人間失格》,太宰治的遺作,寫完就投水自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是太宰治生前最後一部作品,是一部半自傳體的小說,書中的主角像他一樣,是個性格乖僻的知識分子,但是飽嘗世態炎涼
  • 《人間失格》太宰治十句語錄,讀懂他的內心: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四年前,我第一次讀太宰治,讀的是《人間失格》,讀完很長時間都沒緩過來。我記得我在本子上寫下一段話——讀完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整本書透露著悲觀主義色彩,太宰治和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齊名,感覺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死亡,最終他投水,還是和一位女性。這情節就是小說中多次出現的。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人間失格》適不適合讀
    其中,太宰治即喪又帥像個貴公子,刷了一波粉絲,其作品《人間失格》也被更多人知曉,那麼,這本出了名喪的書適不適合看。事實上,『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並不出自於《人間失格》一書,也不是出自太宰治,而是出自日本詩人寺內壽太郎的作品《遺書》,太宰治借用於《二十世紀旗手》的副標題,但是這句話確確實實的是《人間失格》主人公,又或者說是太宰治本人的真實寫照。
  • 書評,《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這三句話是人間失格中最為經典的三個句子,也是一直被後世人所記得的句子。第一次知道有這樣一本書,就是被那第一句話吸引過來的,那時我高二,正在讀意林。我看到人間失格的簡介,第一個想法是,作者很悲傷。悲傷到他似乎早就已經屬於深淵,早就已經沒有出來的餘地了。
  • 《人間失格》喪失為人的資格
    不久前,有一句火爆朋友圈的句子「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出自日本作家寺內壽太郎的作品《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後來,傳到了太宰治那裡。太宰治深受觸動,便在一篇名為《二十世紀旗手》的文章中,將「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作為副標題寫了上去。因為這句話太宰治被稱為「一代喪神」。劇照《人間失格》太宰治的一生都在追求自殺,他是一個自殺五次才如願以償的絕望之人。
  • 《人間失格》與一生都在求死的太宰治
    雖然不乏臆測,但這個小故事的確談到了三位日本文壇頂尖作家的寫作風格與性格特點:以《羅生門》等作品成為文壇巨擘的芥川龍之介;喜歡寫物哀、以充滿意蘊的風物與人寫生命的悲涼的新感覺派作家川端康成,以及留下無數名言如「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等等,因為自殺的次數太多,幾乎都把自殺這事「盤」出光澤的、頹喪了一生的太宰治。
  • 太宰治:人間失格|所謂世間,不就是你嗎?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裡的松子在自己的住屋牆上寫了一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我的心裡非常訝異:這個人,把做人的資格看得非常的莊重,同時又多麼地憎恨自己。很快,我就知道這句話的原作者是日本作家太宰治。
  •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葉藏的自我毀滅之路:生而為人,對不起
    《人間失格》這部文學作品讓人內心滴血。葉藏代表的其實就是作者太宰治自己,他靈活地將自己的思想和人生,與葉藏完美的聯繫在一起,更加清晰地審視著自己的精神世界——「認為自己的一生中充滿了恥辱」。在這部作品被發表的這一年,太宰治選擇了自殺結束自己的生活。《人間失格》採用第一人稱記敘故事,增加了文章閱讀時的真實感。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無論是否接觸過《人間失格》其書,或者了解太宰治其人,多數人都會有一種感覺,越長大,越強烈。那感覺便是: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它的另一個譯名,雖然很直白,但對於它「喪」的本質,卻有一個準確而透徹地揭露,《人間失格》亦被翻譯為《喪失了做人的資格》。在《人間失格》的故事裡,有一個叫葉藏的男孩,為了親切些,我們便也叫他阿葉吧(對於很多人來說,他也的確很親切)。
  • 《人間失格》: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生而為人,無需抱歉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8年,是一部半自傳體的小說。完成這部小說後不久,作者太宰治便和自己的仰慕者一起投水而亡。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苦悶,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 透過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可以說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一生的經歷與思想表達出來,並藉此提出身為人最真切的痛苦問題。
  • 《人間失格》中10句經典語錄,直擊人心,「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這是《人間失格》裡的一句話。我一直覺得,生活其實並沒有多難,只要你認真生活。但看完太宰治的也《人間失格》後,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抑。我告訴朋友說,看完這本書,覺得自己好像表達不出具體的感受。不是看完餘華先生的《活著》的那種惋惜和悲痛。但就是感覺整個人都處於一種低迷的狀態。當我期待著「Goodbye 」的後續時,我發現它已經悄然結束了,這也代表著太宰治已然驟然離場。「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短短的8個字,是主人公葉藏的濃縮描述。
  • 《人間失格》10句經典唯美語錄,令人深思: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第一次知道太宰治是因為他的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從這句話中看出來濃濃的自卑感,當時我在想一個人究竟要怎樣的低微,才會如此的道歉,直到我了解了太宰治才明白,他所有經典的語錄,不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這就是他的生活,他的人生經歷。
  • 《人間失格》觀後感
    《人間失格》,就是喪失了成為人的資格,更通俗一點解釋就是: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這是太宰治的最後一部作品,相當於他的自傳,並且,成書之後,他就像書中的主人公葉藏一樣,與愛自己的女人投水自盡。在書中,只有女人孤獨的死去,葉藏被人所救而得活;在現實中,太宰治卻沒有如此幸運,他與女人雙雙死去,也因此不必如葉藏一般對死者背負終生的歉疚。在四次自殺未遂後,這一次太宰治成功的殺死了自己。《人間失格》的主人公大庭葉藏,出身富裕家庭,但是卻從未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 最「膽小」的自殺者「文豪野犬」太宰治: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是日本文豪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裡最真誠的「懺悔」,這部小說中的主人公大庭葉藏與太宰治本人的經歷有很多共通之處,因此也被認為是他的自傳小說。這或許是每當他對生活感到絕望和無助時就選擇自殺的原因吧,連死的方式也要和最崇拜的人一樣。
  • 太宰治《人間失格》:生而為人,你不能丟棄這三種資格
    1948年6月13日,太宰治第五次尋死,永久離開了人世間,時年39歲。太宰治本名津島修治,是出生於富豪之家的憂鬱作家,在日本文學史上和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齊名。《人間失格》是他離世前的最後一部作品,又被譯為《喪失為人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