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活中引導孩子學好數學?特級教師支招,遵循數學認知規律...

2020-12-10 山東教育新聞網

兒童對於數學的認知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良好的學前教育的首要策略是讓孩子慢慢長大,而不是揠苗助長,指望兒童跨越式發展。老師、家長應該如何順應孩子的發展?本文介紹了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的途徑。

學數學不可能跨越式發展

首先應當了解兒童對於數學的認知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很早就有了世界範圍的研究。皮亞傑根據大量實驗研究,確認兒童的認識發展具有連續的階段性順序。

兒童從獲得數量守恆到長度、質量守恆,再到面積、容積(體積)守恆,有著逐步發展的漸進過程。這些概念的守恆都是學習數學的基礎。

幾十年來,皮亞傑的理論不斷受到考驗與挑戰,但教學必須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必須以兒童一定的成熟為前提,早已是不同流派兒童心理學家都認同的共識。

一部分學生在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中,常常反應不佳。究其原因,往往是由於過早投入學習,缺乏相關活動經歷與生活經驗。

總之,理論和實踐都能告訴我們,良好的學前教育的首要策略是讓孩子慢慢長大,而不是揠苗助長,指望兒童跨越式發展。

家長如何順應孩子的發展?

孩子發展的不平衡是客觀存在的。有些孩子抽象思維發展快,有些孩子形象思維發展快。即使是聰明的孩子,也會有某些方面發展比較遲緩,這都很正常。對於家長來說,一是要有足夠的耐心,二是適當給予引導。

同事的外甥,很多方面有過人的表現,就是左右不分,讀一年級了依然如此。

我給同事看我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朱智賢等人上世紀60年代的實驗研究報告,得到的結果與皮亞傑1929年在瑞士、艾爾金1961年在美國,所作的同類實驗結果基本相同,結論是「兒童左右概念的發展,有規律地經過三個階段……第三階段,兒童比較概括地、靈活地掌握左右概念(9—11歲)。」

實驗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一般兒童能自發地進入掌握左右概念的第三階段。同事釋然:「那就耐心等待吧」。

朋友的小孩,文學天賦非常突出,從小出口成章,大孩子都喜歡聽他講故事。可是上小學了,10以內的計算還要扳手指。家長發現了,本能反應是「制止」。

其實這是兒童處在動作思維階段的典型表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擺脫的。簡單制止不但於事無補,反而給孩子增加不必要的心理壓力,積聚討厭數學、害怕計算的情緒。

取的對策之一,讓孩子把手放到身後去彎手指,或者握拳,想著數手指,同時通過擺小棒、圓片等學具,掌握數的組成,也就是引導孩子逐步從動作思維到形象思維,再到抽象思維。家長按此建議,一個多月後問題能得到緩解。

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怎樣引導?

孩子數學學習有困難,家長應該留意觀察,尋找原因。因為有些導致學習出錯的原因,老師在課堂上較難發現。

老師應建議家長,首先教孩子分辨鞋子的左右腳,體會穿對了更舒服的感覺。以後每天自己先把鞋子放好,再伸腳去穿。這樣從生活細節入手,沒多久偏旁、數字顛倒的現象就消失了。這一極端的例子說明生活習慣也可能會給學習帶來不容忽視的影響。

有些孩子感覺數學計算枯燥乏味,家長可以與孩子玩一些數學計算的親子遊戲,如用撲克牌「算24」。孩子贏了,把四個數組成的綜合算式寫下來。實踐表明,「算24」是提高小學生運算能力的有效手段。

有些孩子數學題錯誤較多,家長可以發揮與教師不一樣的作用,不是替代老師直接教孩子做題或講解,幫助孩子建立一本錯題本。抄寫錯題之後讓孩子自己看錯在哪裡,怎樣訂正。

這又是一個促進孩子自主發現錯誤、矯正錯誤的學習過程。等到單元測驗時,家長不是重複老師的複習,只要讓孩子看看近來錯了那幾題,哪裡忘了或搞錯了,什麼地方自己最容易粗心。

做一個冷靜的觀察者和引導者

作為家長,一方面要順應孩子的發展,另一方面又要善於觀察,發現孩子的興趣、特長,施加積極地引導。

兒童畢竟是幼稚的,需要成人的引導,教育之難也在於此。所謂引導,不是將自己的喜好、意願強加給孩子,而是基於觀察,基於對孩子興趣、愛好、特長的了解與分析,因勢利導,順勢而為。

說到家庭的數學教育,很多家長會聯想到「奧數」學習。對於學有餘力的孩子,如果喜歡數學、喜歡智力的挑戰,那麼參加「奧數」學習,不失為一種可取的選擇。道理很簡單,沒有刺激,就沒有反應,智力的潛能需要激活。

反之,如果孩子不喜歡數學,那就大可不必因為人家的孩子在學「奧數」,逼迫自己的孩子也去學習「奧數」。

再說,「奧數」本應是數學學習的深化、研究興趣的培養。然而一旦納入比賽、競技的軌道,也會發生異化。不妨類比體育,本意是「增強人民體質」,但進入比賽、競技,為了獲得奧運獎牌,又有幾位運動員能夠全身而退。當然,運動員為了國家的榮譽而付出是值得的。家長應當為孩子的發展權衡得失。

重在興趣激發與習慣培養

孩子進入學校學習之後,家長最主要的任務不是天天檢查作業、籤字,而是協助老師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與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有很多適合家長的方式方法。這裡介紹一位老教授的做法。教授退休在家,每天孫子放學回家,針對數學學科,與孫子交流當天的學習收穫。開始學習加法了,爺爺說:「好,進了數學的大門」。

過幾天,學了減法,繼續鼓勵:「有進步,會加進來,還會減回去」。二年級學了乘法,爺爺說:「了不起,100個2連加,都麻煩啊,來告訴爺爺,怎麼寫三秒鐘解決問題」。

等到學了除法,爺爺激動地說:「哇,加減乘法都會了,快成小數學家了。」這種最樸實、最高級的培養興趣的方式,給了筆者極大的啟發:小學數學每一個基本的核心知識點,幾乎都能找到令兒童激動的理由!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今,聽寫生字詞成了家長每天必須完成的語文作業,「家默」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新名詞。

一方面,語文教師不應將鞏固生字詞的任務,轉嫁給家長;另一方面,家長也應著眼於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想辦法擺脫。

例如,有些家長讓孩子自己給自己聽寫,分批自己記、自己默。這其實是培養孩子學習自覺性、主動性的有效方式。

數學作業孩子不會做,最好的辦法不是家長教,而是指導孩子看課本,看書上的例題是怎樣解答的,還可以回想老師是怎樣教的,同學是怎樣交流的。這是教會孩子掌握學習的方法。

孩子做完作業後,應該讓其自己檢查,數學作業的檢查方法,一是複查,二是驗算,三是用不同的解法看是否得到相同結果。家長檢查籤字實乃下策。

有的孩子回家作業注意力不集中,邊做邊玩。可以讓孩子自己給自己規定完成時間,還可以桌上放一鬧鐘,予以提醒。個別家長發現孩子完成作業時間還早,就追加作業,往往適得其反。

要讓孩子估計自己完成作業要多久,養成時間觀念,知道拖拖拉拉對自己沒好處,做完就能玩。

相關焦點

  • 數學特級教師唐盛昌:想要孩子學好數學,要鍛鍊這2種思維特性
    數學是工程技術、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等網絡時代新興行業的基礎科學,數學學不好,未來立足太難了就連現在提倡的STEAM教育理念,都是以數學作為基礎工具,可見數學是未來孩子逃不出的學科。那如何學好數學呢?
  • 學好數學,真的需要天賦嗎?蒙臺梭利教育如何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有人說數學不是每個人都能學好的,學好數學需要天賦,真的如此嗎?想要孩子數學成績好,自然的天賦少不了。但是沒有天賦的孩子數學就學不好了嗎?而蒙臺梭利數學教育,大多是通過實物遊戲化的方式,將複雜的數學概念、運算方式教授給孩子。這些訣竅,你肯定不清楚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蒙臺梭利數學教育,是如何讓孩子喜歡上數學的。
  • 《淺談數學課堂中的核心素養》城區二中教師 白永霞
    生活是知識的源泉,生活中充滿著數學,數學知識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其實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從內心深處來說我覺得數學其實是一門比較有意思的學科,數學在初中階段幾門學科中也是比較貼近並走進生活的。
  • 孩子數學成績落後太多,怎麼辦?用這三個方法,學好數學並不難
    原來是因為奶奶十分注意在生活中培養李想對數學興趣和認知。姥姥則想給李念一個快樂的童年,經常帶孩子去看展覽,參加博覽,不太注重對李念數學能力的培養。原來這才是兩人成績相差如此之大的原因。李想李念相同的基因,成績卻相差很大。
  • 如何在遊戲中實現數學啟蒙,提高孩子思維能力,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科學的數學啟蒙教育方式,應該根據兒童的認知水平,用具體形象如數指頭、畫圖畫的方式,向孩子適當傳授一些基礎數學知識。那麼,家長如何做才能正確的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呢?其實,在孩子平時的遊戲中就可以做到。其實這些並不複雜,在平常遊戲中就可以很自然的教給孩子。那麼,如何在遊戲中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呢?
  • 數學建模專家張利利專訪:學好數學建模,激發學生潛能-對教學老師的...
    很多優秀的教師為了追求學生能在平時的數學考試中考高分,比較重視培養學生對基礎數學知識的掌握,比較重視鍛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但是卻忽略了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這部分教師對數學建模的理解也很片面,甚至有的老師認為數學建模就是數學中的應用題,根本沒必要開設這門課程,讓學生花時間去學習.其次是教師沒有完全掌握數學建模中需要的理論知識.
  • 數學好有什麼用?不好意思,學好數學,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這個時候經典的事件來了,西蒙斯宣稱要用數學規律來判定股票的走向!此話一出西蒙斯遭受到了許多嘲笑的聲,因為股票的價格走勢是不可捉摸的,裡面會有什麼數學規律呢?所有人都認為不現實。可以預見到,在未來,學好數學比沒有學好數學的人,會有更高更廣闊的舞臺!所以不要相信現在所謂的一些數學無用論,雖然買菜用不著數學,但你想賺更多買菜的錢,那麼懂數學,會讓這一切變得更容易。當然,現在很多孩子都認為學習數學太過於枯燥了!
  • 一年級的孩子怎樣學好數學?親子教育專家:要讓孩子心中有「數」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不少家長看了我前幾天發的一年級孩子如何學語文?教育專家:從提升語言能力開始」這篇文章都希望我能再講講「一年級的孩子如何學數學?」。
  • 《給小學生的數學圖鑑》:帶孩子動動手,探索數學之美
    如此循環反覆,不僅孩子因為學習受挫,媽媽也陷入無奈的冰窖。在我看來,如果孩子對數學不感興趣,又對一些知識點不理解,只是死記硬背的話,不懂得融會貫通,很難將數學學好。那麼,怎麼培養孩子對數學興趣呢?另外,每個知識點都設置「試著做做」的欄目,鼓勵孩子在動手中發現數學的規律,培養孩子學習數學興趣;四大主題分別設置「博學專欄」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拓展與歸納,讓孩子感受學習數學的思維,把孩子培養成應用型人才。
  • 如何讓學生深度理解數學概念?這節課提供了認知建構的有效路徑
    對於一個概念的建立,教師需要提供非常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學生通過材料進行思維加工抽象出概念本身。在數學學科中,負數原先是學生到初中階段才接觸到的內容,因為新課改的要求被「下放」到小學,在小學面對仍處於具象思維階段的孩子,如何來教具有代數化傾向的數學是一個挑戰。
  • 學好幼兒數學啟蒙,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但是,小楊非常仔細地發現,無論孩子如何學習數學,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他會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一定的調整,舉一反三,不受固定公式的束縛。後來,小楊帶著他的孩子參加了一些數學競賽,這些競賽並不難。然而,看了孩子們的表現後,小楊覺得他在數學學習上有天賦,所以他讓孩子們讀了許多有趣的數學書。讓孩子自由選擇各種關於數學的書籍、習題、漫畫。
  • 如何學好數學,學好中學數學有訣竅,由薄到厚、由厚到薄
    在上一篇我們一起探討了學習以及學習數學有多重要,那麼這一篇我們著重分享下對於初中數學的學習我們要怎樣學習,會有哪些錯誤,會用到哪些方法,下面跟著文字一起進入《學好數學有訣竅-由薄到厚、由厚到薄》進行分享。
  • 學好數學,需要理解數學的本質
    看大家在討論小學數學和奧數的內容後,她提出了自己的過來人經驗。根據我自己的學習經驗,確實如此。學好奧數,不等於學好數學;學好數學,不等於學好奧數。當然,這兩者可以同時學好,不過本質上不是一個東西。我的奧數水平很差,只在五年級的時候參與過一次奧賽尖子班海選,尖子班第一次培訓完考試就被刷下來了。
  • 學好數學的姑娘都是好姑娘
    學好數學的都是好姑娘,是好姑娘的就轉了吧!  學好數學的姑娘抗挫折能力都比較強,爺們想想,解那麼多的數學題容易嗎?姑娘也不是天生就解題的料,只是在難題面前,在挫折面前,不退縮不怕挫,一次次地把成功前的失敗都扛下來了。  學好數學的姑娘都比較愛笑,因為她有數學的眷顧。
  • 讓孩子愛上數學的神奇魔法書!每天10分鐘,一年輕鬆掌握數學精髓
    真正的數學就藏在我們的生活中,藏在名畫、建築裡,是我們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這套書就是集智慧、趣味、實用、體驗、創新與故事性為一體的《365數學趣味大百科》!① 帶入生活場景,更有啟發性,更有代入感很多數學問題,在這本書中都設計得很接地氣,生活氣息濃厚,完全是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從生活角度切入話題,孩子感到親切,積極性也容易調動起來,比起課本上的冰冷知識,更能引發孩子思考。
  • 「新」初二現象:學好初二數學的「三十六計」
    那麼初一升初二的同學,該如何在這個暑期做好七升八的銜接,如何更好地學好初一升初二的數學呢?其實這個問題也是很多初一升初二的同學,以及家長目前正在困惑的一件事。今天,開心數學,就以自己獨特的視角來幫助大家解惑。能夠幫助到大家,是開心數學的最大的欣慰!
  • 華羅庚談怎樣學好數學
    生前曾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等職。以下是他在1962年對廣東省數學會會員和中學教師的一次講話中關於「怎樣學好數學」的內容,相信對同學們學好數學會有所教益。 一、基本運算要熟、要快基本運算不但應當「會」,而且要熟、要快。這樣的要求不但是為了目前的質量,而且更重要的是保證進一步學習的進度與質量,是為了運用自如。
  • 語文特級教師:學好語文,靠的就是「死記硬背」的童子功
    不得不說,我家孩子上三年級之後,所有學科中語文分數之間的差距是最大的。其它學科和尖子生也就是幾分的差距,但語文的成績差可以達到20幾分。因為之前我在輔導孩子語文這方面沒什麼經驗,不知道如何下手。我就開始找各種語文特級老師的教學視頻,但這些特級教師的觀點著實讓我有些驚訝,他們一致認為「死記硬背的童子功是學好語文最好的方法」。現代教育一向對死記硬背嗤之以鼻,認為死記硬背是愚笨的方法。
  • 聚焦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小學生合情推理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剛才教師出示的三幅畫的長和寬:第一幅畫的長是3分米,寬是2分米;第二幅畫的長是4分米,寬是3分米;第三幅畫的長是5分米,寬是4分米。【思考感悟】推理是指人們以一定的反映客觀規律的理論或事實為依據,推測事物的未知部分的思維方法,是根據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命題推出一個新命題的思維形態。推理是數學的基本思維方式,也是人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關鍵在於教師的教學設計與課堂把控。
  • 抓住孩子短暫的數學敏感期!在家就能玩的蒙氏數學遊戲,讓孩子愛上...
    文末有資料下載方式在這個階段,如果家長能夠引導到位,孩子會更容易喜歡上數學的抽象思維,從而培養邏輯推理能力。如果錯過了這個關鍵時期,可能需要用一生去彌補。相反,利用生活中出現的各種數字片段,就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因為數感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比如估算購物籃裡食品的價格、目測書架的尺寸,或者計算到海灘可能需要多長時間。因此,讓孩子們通過了解生活中的數字和數量來培養數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可以更形象和具體理解數字如何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