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緣專欄:生、老、病、死!

2020-12-22 重樓逾陀

編輯:寂慧

自立下誓願後,就要與別不同:作更多的犧牲,盡施所有;接受更多的限制,從困難中突破;忍耐順逆擾亂,默默去改善;肩負更多更大的工作,從忙碌中去完成;把持各種境界,安定去奉獻;遍學一切法,去成就智慧!

生、老、病、死

|恭喜!恭喜!這嬰兒出生了,看他多安祥,微閤的眼睛,酣甜的睡眠,無苦無惱。會是阿私陀仙人的預言,成為轉輪聖王,還是大覺聖者?多少祝福、讚嘆,夾著歡樂。期許襁褓中一個新生命的誕 生。能快高長大,事業有成,出人頭地,愛情順遂。無風無浪,事事順意,終其一生。

就這樣,能滿足各位到來喝這頓滿月喜酒嗎?

但,他的成長會是怎樣呢,誰能說出來?看!這小生命手舞足蹈,發出「格格」的笑聲,對未知的 將來不知驚不懂怕。誰能知他將經歷多少苦難?多少痛楚?多少挫折。能撐得到生命終結?在他的生命 裡有多少歡笑?多少遺憾?站起來,踐履今天身旁人們的企盼。

|看!這睿智的老者,多老成持重,他安穩坐在那裡,直是智慧的展現,他的笑容,告訴著生命的體 驗。每個路過的人尊敬地送上問候,祝福。也有籍著他的經驗,詢問人生的方向。他坐在那裡,指揮著生 命的演繹,任時光流逝。

但,看那充滿縐紋的臉龐,就知道歲月給予的折磨,也不知道受盡多少苦楚?使俊俏的面孔變成醜 陋。看他蒼白的臉,缺齒缺發,四肢乏力,孤獨地被遺棄在那裡。回首往事,不斷追悔,悲嘆著日子的 流逝,機會的錯過。遙望未來,充滿恐懼與不安,無助與虛弱,幹睜眼等日子。

|瞧!他拖著病弱的身軀,竟是那麼爾雅,輕輕的提起,緩緩放下,會是那麼柔順,不再急,也不燥。 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同情,愛心,關懷,問候祝福身旁的病患。瞬間,人與人是那麼靠近,事物是那麼親切。

但,看那硬撐的弱軀,直躺在那裡,抖摟不出勁來,任由擺布、挪動。偶爾的呻吟,叫人難受,加 上不淨的臭皮囊,更勞煩別人不時清潔,使見者聞者充滿煩惱,累人累己,討厭兼醜惡。

|呀!那靈堂上的照片是生前最好的一張,與逝去的他是兩個極端,看那些輓聯多熱鬧,字體秀麗, 辭義雅達,儘是歌頌讚美,他生前的貢獻、盡分,都大大得到表揚,人們懷著可惜,不舍的心態,作最 後的懷念。

但,看那冰冷身軀,神情,沒一丁點兒反應,從前的喜、怒、哀、樂,沒一分的表達,那種不聞不 問、不見不瞟、不瞅不睬,竟是如此決絕,叫人心寒。突然間,所有過去的一切一切,都煙消雲散,沒 一點留戀,沒一點寬限。而留下多少責任,未了的工作,無法計算,更難以接替,生前大量遺物如何收 拾,直叫人煩惱。這紅塵過客,留下多少?帶走多少?是功是過,誰能論定?

人生中,生、老、病、死是必經的,不管極力抗拒或欣然接受都要面對。亦因有生、老、病、死, 諸佛出世間,作無邊的救贖。故皈依三寶,懸念三寶,就能度過生、老、病、死、苦。

菩薩藏

相關焦點

  • 佛緣專欄:極樂淨土教言·最偉大的建設
    專欄43期:佛緣專欄:極樂淨土教言 最偉大的建設編輯: 寂慧於一切法,了知善惡因此,必須成佛,發出無量光, 比諸佛更要光耀,遍照十方眾生,乃至恆久不見 天日的暗角,光照之處,使受極苦,永無休止痛 苦的眾生得以暫歇,乃至救拔;光照之處,使眾 生清涼無煩惱,煩惱止盡。光耀帶來希望,帶來 指引,讓眾生速往無量光土。必須成佛,壽命無量阿僧祇劫,亦使眾生壽 命無量,免受老、病、死之苦。
  • 變法的「五大金剛」——「生、老、病、死、苦」
    神宗變法的時候,有「五大金剛」作為執政班子,這五位執政大臣合成「生、老、病、死、苦」。王安石是「生」,生機勃勃地要變法;曾公亮是「老」,年近古稀,老掉牙了;富弼是「病」,裝病不變法;唐介是「死」,他反對變法,整天憂心忡伸,變法剛開始就去世了;趙是「苦」,他反對變法,但卻無力阻止,整天叫苦不迭
  • 佛緣專欄:一直不明白佛教燒香的意義,明白這一點,才恍然大悟!
    專欄40期:佛緣專欄:佛教為何要點香?編輯: 演繹於一切法,了知善惡,遠離邪見,攝受正法,不厭生死,不樂涅槃,即得名為智波羅蜜。好香不僅芬芳,使人心生歡喜,聽說也能助人達到沉靜靈動之境。好香就如一股正氣能量,對人有潛移默化的薰陶,若能親近多聞,該能大為受益。
  • 佛緣專欄:老師父的話之「隱形人」
    老師父疑惑道:「 我對他也幾乎一無所知。只知道他常怪責自己,愧對天地,不願在世上妨礙人,不願虛耗地球資 源。他日中一食,總是讓人吃飽離去後,跑到飯堂吃剩下的東西;穿的衣服都是人們拋棄的;住 必遠離人群,沒人逗留的地方,如雜物房等;走路不會在路中間,總在一旁,遇到人必老遠讓路 。因此,沒有人因他的存在帶來不便,影響。常住亦不會因他的存在花費一分一毫。
  • 佛教故事:舍利弗的智慧,貪吃的狐狸,老病死苦常隨逐
    老病死苦常隨逐過去,佛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弘法。一天,波斯匿王在閒靜處,作如是思惟:『世間上有三種法,是可憎、不可愛、不可追念的。何謂可憎呢?就是老;何謂不可愛?就是病;何謂不可追念,就是死。』可憎的是老,不可愛的是病,而不可追念的則是死,請佛陀為弟子開示。』    佛陀表示:『大王的體悟非常好,老、病、死確實如你所說,是可憎、不可愛、不可追念的。如果世間上沒有老、病、死,如來就不會出現於世,也不需為世人說法。但因世間有老、病、死三事,如來才會出現於世,為諸眾生說如來所證之法,以及調伏之法。』
  • 佛緣專欄:菩提道上的「念珠」
    我也要一條菩提念珠,伴著聲聲佛號,加注為眾生祈福的心願……#佛緣1一直想要一條念珠。曾經到攤子或賣佛教文物的地方逛了幾回,總買不下手,不是捨不得錢,大概是覺得念珠應該有某些意義,是不能以金錢論斷買賣的。
  • 判斷一個人佛緣的深淺,就看這7點,看看你佛緣如何
    佛緣,是佛教的專業用語,指人和佛之間某種感性上的默契或親切感。這種親切感佛家解釋為前世的輪迴轉世,或是今生與佛法有很深的默契,一見如故的感覺。佛家有一種說法:「佛是過去的眾生,眾生是未來的佛」,每個人都可能具備佛緣佛性,能否顯現佛緣,受諸天菩薩感召和關照,關鍵在自身與佛的深淺,最終的領悟程度。佛緣深淺決定修行進階速度。佛緣深厚者,學佛悟道很快,在參悟佛法時更容易覺悟;佛緣淺薄者,在修行時坎坷艱難,領悟的慢。
  • 佛緣專欄:慈心療愈·修慈心觀
    佛陀在《佛般泥洹經》卷二中說:「無生不死,當正心行,慈愛孝順」。以此勸 勉我們要認知有生便有死,應保持慈心正 行。故此,在面對生死無常時,選擇以怎 樣的態度去面對,能引發不同感受,即使 有些事情不能逆轉,我們能夠護持的還有 自己的心境。
  • 佛教:這三種人,不用燒香拜佛,卻有極深「佛緣」,是你嗎?
    在佛家看來,世間萬法皆因緣而生,隨著因緣的聚散而生滅,這便是「緣起論」。事物之間有緣,才會產生關聯,並進一步發展產生結果。世人能夠蒙佛法接引救度,當然也離不開佛緣。然而,佛門中有這樣一句話,叫做「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難度無緣之人」。塵世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親疏之分,每個人的佛緣,也有深淺之別。
  • 佛教:這3種人,與佛有緣,佛緣最深,有你嗎?
    佛菩薩無量慈悲,發願救助世間一切受苦眾生,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善根福報與佛結緣、遇佛得渡的,不是佛不渡,而是你自身業障重、根機悟性差,暫時與佛無緣,需要經歷多生多劫善業的修持後方能得渡。佛緣,是自己修來的;無緣,也是自找的。真正與佛有緣之人,並非那些整日燒香拜佛之人,而是內心與佛心相應之人。
  • 佛緣專欄:【忍辱的修持】
    當自己老了,就會理解年老者的痛苦。安忍求法解脫的磨練:第三,在修持佛法的路上,能夠忍受一切磨難。 我們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方可以達到解脫的目標,所以要腳踏實地,絕不退縮,但這是需要忍耐力的。
  • 《老生》:長工和地主婆私奔,最終死在荒山!撕下人性醜惡的面紗
    —— 賈平凹剛剛看到《老生》的小說名時,有點不喜,眼前總是有京劇裡那個在舞臺上,長篇大論的唱板、留著長鬍子的老生,這和小說一聯繫,就有了好惡。偶然一次的相遇,讓我了解到《老生》的枝葉,才勾起我的欣賞欲。
  • 99歲修佛人:「佛渡有緣人」,這3種人有佛緣,看看當中有你嗎?
    導語一位99歲的老佛教徒說:"一個人要修足善根福德資糧,早就種下了這個善根佛緣是非常罕見的。今生就可以與佛結緣,這是極少的事。因此,禪宗也說,有傑出成就的人寧願退休到一個空門,實行禁欲主義。如果一個人能在此生成為一名僧人,並在利生,教授佛教,那將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 生也未嘗生,死也未嘗死。生,是緣生故有;死,是緣滅故無
    數月之後,生命體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成熟,稱為「六入」;胎兒脫離母體後漸漸開始接「觸」外境,並對外界的苦樂感「受」產生「愛」與不愛,進而有了執「取」所愛的行動,結果由於身、口、意行為的造作,又種下了後「有」的生命體,有了「生」終將難免「老死」,「死」又是另一期生命的開始。
  • 利根慧能大師 非常珍惜自己的深厚佛緣
    慧能大師,來到韶州城中大梵寺講堂,為僧眾廣開佛緣,講解佛法。眾人為慧能大師安排好法座,恭迎大師升座講法。韋刺史和各級官僚三十多人,儒家學士三十多人,僧人、尼姑、道士、俗人一千多人,一起向慧能大師作禮,祈願能聽到佛法的要旨。這是壇經開篇。
  • 佛緣專欄:我與『伽藍尊神』的一段奇緣
    所以從來都提不起興趣去讀《三國演義》,但是對於關羽——關雲長的名字卻是非常熟悉;除了因為他是民間廣受敬拜的歷史人物,並被尊為神祗,在神廟裡享受人間香火,接受信徒朝拜之外,就是源於這則童年時父親為我口述的,祖父傳下來的故事:話說關公「過五關,斬六將」,建立了赫赫戰功之後,沒想到最後卻戰死沙場,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然而英雄神勇,死有餘威;好一個義薄雲天的關雲長,
  • 佛緣專欄:觀照起心動念,時刻皆是修行!
    一位法師雲遊四海、廣結善緣,有一天走到一個村莊,看見一間房子正閃閃發光,法師覺得好奇,走進一看:原來有一位老菩薩正在專心恭誦著《六字大明咒》。法師發覺老菩薩所恭誦的《六字大明咒》發音並不準確,於是進入屋內向老菩薩教導了準確發音後才離開,準備向下一個村莊前進。
  • 這3種人佛緣深厚,即使不拜佛,佛菩薩也會用心「庇佑」
    佛教認為有佛緣的人,為人謙和有禮,博學多才,能夠破解很多的災難。因此很多人都希望自己也能夠佛緣深厚,讓佛菩薩保佑自己生活和修行,能夠一帆風順,最後度過苦海活得自在。想要獲得佛緣也是如此,修行的「因」一定要修對,就好比種子不是樹的種子,陽光土壤再好也長不出大樹。如果修行,心態不正,方式不對,怎麼努力都是白費的。所以很多人平日裡時常燒香拜佛,但是卻沒能夠獲得佛緣,而這3種人佛緣深厚,即使不拜佛,佛菩薩也會用心「庇佑」。
  • 塵世間佛緣最深的13人,各有什麼大福報?
    八位王妃分別產下一子,淨飯王的摩耶夫人生下了悉達多,也就是佛陀。波提夫人生下了難陀。白飯王二子,長子提婆達多、次子阿難。斛飯王二子,長摩訶男、次阿那律。甘露飯王二子,長婆娑,次跋提,還有一個女兒甘露味。
  • 剛生娃就吃冰、外出吹風,百無禁忌的外國人,會得「月子病」嗎?
    文|秘籍君 坐月子時總會聽老一輩人苦口婆心地勸:要臥床休息不要走動;月子期間不要吃硬的,尤其要忌生冷;也不要洗澡洗頭,否則冷氣入體,會落下病根,得上「月子病」。年輕的產婦若不聽,老人們還會再加上一句「不聽勸年輕時還不顯,等老了月子病纏身,有你受的」,這話仿佛緊箍咒,一套上誰都不敢胡作妄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