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是一種利用軌道列車進行人員運輸的方式。城市軌道交通具有運量大、速度快、安全、準點、保護環境、節約能源和用地等特點。世界各國普遍認識到:解決城市的交通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優先發展以軌道交通為骨幹的城市公共運輸系統。
城市軌道交通是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經濟特徵:
1.城市軌道交通是準公共產品
從經濟學角度看,地鐵項目兼具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的特性,即地鐵運輸服務具有消費的非競爭性和有一定排他性的基本特徵,屬於準公共產品。理論上純公共產品由政府提供,純私人產品應由民間部門通過市場提供。準公共產品既可以由政府直接提供,也可以在政府給予補助的條件下,由私人部門通過市場提供,即政府和民間合夥的方式。
2.城市軌道交通的外部效應主要是正外部效應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能誘發沿線土地升值,促進沿線房地產、商業等行業的加速發展。從這一意義上講,城市軌道交通能增加城市的社會經濟福利,帶來巨大的正效應。
3.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特徵
城市軌道交通發揮作用以網絡規模為前提,覆蓋面越大,城市軌道交通效率越高。由於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正外部性的存在,其社會效益大於經濟效益,項目盈利差,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帶來的總收益不可能全部量化為項目投資者的帳面收益,如城市軌道交通到達地區房地產升值的部分,城市軌道交通的暢通給人民群眾帶來的時間成本的節約,城市軌道交通的建成對城市交通及環保的貢獻等。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經營具有時空局限性,盈利空間有限。
但是,城市軌道交通權益具有放大性,資產的保值增值能力強。隨著社會發展、人口流動增大、路網增加,以及服務水平的提高,城市軌道交通將吸引更多的客流,票款收入從長期看具有一定的增長趨勢。而且城市軌道交通的洞體使用年限長達百年,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市軌道交通資產的升值潛力巨大。因此從長期看,城市軌道交通資產的權益可以不斷放大,資產具有很強的保值增值能力。
湖州軌道交通
湖州市是浙江省下轄地級市,是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 、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地處浙江省北部,東鄰嘉興,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瀕太湖,與無錫、蘇州隔湖相望,是環太湖地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下設2區3縣,面積5820.13平方千米。2019年常住人口306萬人。
湖州市這些年一直在努力爭取軌道軌道交通方案的實施。軌道交通雖然不是衡量一個大城市的標準,但每一個較為發達的城市都有自己專屬的軌道交通系統,除非特殊原因基本每個城市都渴望有自己的軌道交通體系,這對城市人口流通及經濟發展都有著獨一無二的推動作用。
湖州軌道交通是指位於浙江省湖州市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2019年12月5日,浙江省湖州市生態環境局發布湖州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21~2026)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規劃顯示湖州市軌道交通包括,1號線一期工程(湖州站-富民路站),線路長約23.6km;2號線一期工程(龍之夢樞紐站-蓮花莊路站),線路長約17.6km。
9月16日,湖州市軌道交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為5000萬元,股東是湖州市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這意味著湖州的軌道交通建設又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湖州軌道交通總體線路
湖州軌道交通軌道1號線
東西方向的骨幹線路,全長46.5公裡,由湖州站出發向東,沿西塞山路、紅旗路、北街、苕溪東路、吳興大道、大港路、年豐路走線,終於南潯虹陽路,另布局南潯站支線。貫穿城市東西向發展主軸,直連城市主副中心,串聯南太湖新區、湖州老城、東部新城、織裡與南潯,沿線客流集散點主要包括湖州站、南街商業中心、吳興區政府、南潯古鎮、南潯站等。
湖州軌道交通軌道2號線
南北方向的骨幹線路,全長25.2公裡,由圖影溼地站向南,沿洪圖線、太湖路、同心路、長興路、仁皇山路、青銅路、南街、二環南路走線,終於長西村站。貫穿城市南北向發展主軸,覆蓋服務南太湖新區、湖州老城、龍之夢旅遊區等,緩解南北向交通壓力,引導城市南北向發展,沿線客流集散點主要包括南郊風景區、南街商業中心、市政府、奧體中心、太湖度假區、龍之夢旅遊區等。
湖州軌道交通軌道3號線
城市切向加密線路,全長28.1公裡,由龍之夢南門站出發向東,沿弁山大道、環太湖路、湖山大道、中興大道、區府路走線,終於湖州東站。線路重點覆蓋城市東部、北部發展新區地帶,串聯並帶動圖影板塊、長東板塊、市北板塊、東部新城片區等潛力地區發展,沿線客流集散點主要包括龍之夢旅遊區、太湖度假區、市北總部花園、吳興區政府、湖州東站等。
湖州軌道交通軌道4號線
湖長協調發展支撐線路,全長45.2公裡,由長興站出發向西,沿發展大道、陳王路、中央大道、金陵路、雉州大道、G104、三環北路、二環東路走線,終於二裡橋路站,同時預留湖州站支線。線路重點覆蓋服務仁皇山板塊、市北板塊及老城片區東部,並覆蓋長興主城的發展主軸,沿線客流集散點主要包括長興站、長興南站、長興汽車總站、長興縣政府、湖州站、市政府、中心醫院、湖州師範學院等。
此外,還有南通至蘇州至湖州城際鐵路,水鄉旅遊線:起點上海青浦,途經江蘇吳江,湖州南潯,終點桐鄉鹽官古城,湖州至嘉興城際,湖州至德清市域鐵路,湖州至安吉市域鐵路,安吉至德清市域鐵路,爭取納入國家發改委正在編制的《長三角地區多層次軌道交通體系規劃》和浙江省發改委正在編制的《浙江省中長期軌道交通發展規劃(2021-2025年)》。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不僅是一個公共客運系統,而且是一個經濟系統、一個社會系統。因而它不僅具有交通特性,而且表現出相應的經濟特性和社會特性:
1、交通特性
(1) 提供高效、優質的出行服務。高效體現在速度快、容量大;優質體現在方便、舒適等。
(2) 節約資源(特別是節約城市稀有的土地空間資源)。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能耗低,二是佔地少。由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採用的是大運量、集中化運輸方式,且採用了一系列高新技術,因此單位乘客的能耗是其它任何一種城市交通方式所無法比擬的,同時佔用的城市土地空間資源也是最少的。
(3) 輕度汙染——體現在噪聲、震動、空氣汙染程度小等。由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一般採用電力牽引方式和大運量、集中化運輸方式,因此,每運送一位乘客所產生的汙染微乎其微,通常被稱為「綠色交通」。
2 經濟特性
(1) 屬巨額資金密集型系統。首先,初期建設投資需要巨額資金。由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建設要求高、施工難度大、設備的技術標準也高,常常成為一個城市中有史以來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一。因此,一個城市若沒有相當強的經濟實力和財政基礎是無法進行大規模軌道交通系統建設的。
其次,運營成本也相當高。一方面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能源消耗絕對量相當大,包括列車牽引、環境控制、車站機電設備及通信信號設備等日常運轉的能耗。另一方面高標準的防災系統的投資成本與維護保養成本也很高。同時,大量運營管理與服務人員的開支、設備的運行費用也使運營成本居高不下。
(2) 企業財務收益與社會經濟效益相差懸殊。由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具有較強的公用性,強調社會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使得運營企業無法按運營成本制定票價,因此運營企業極易虧損,即便是運營成本的回收都幾無可能,常常需要依賴國家、政府、社會提供大量的補貼。
3、社會特性
(1)具有公用事業的性質;
(2)具有基礎設施的功能。
這些特性是從不同層次和不同角度對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進行觀察與分析得到的,對於探討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管理體制很有裨益。
湖州中心城市軌道交通尚未進行省發改委初審!
湖州中心城市的軌道交通規劃牽動著很多人的心,然而自2019年12月首次環評公示以來,項目卻似乎階段性陷入了沉寂。
近日,有人諮詢湖州中心城市軌道交通規劃二次環評公示事宜。7月8日湖州市發改委回復稱:
湖州中心城市軌道交通規劃未能進行省發改委初審,「環評第二次公示」擬待建設規劃初審後進行。
根據湖州市交通局於6月期間發布的2020年重點工作安排,包括中心城市軌道交通等項目前期力爭2020年內開工建設。
從目前的進度來看,實現這一目標似乎有難度。
湖州市發改委答覆原文如下:
您對我市軌道交通事業的關心,現將中心城市交通規劃二次環評公示事宜回復如下:
2019年6月,《湖州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17-2035)》獲得湖州市人民政府批覆。在此基礎上,《湖州中心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21-2026)》(以下簡稱「建設規劃」)文本基本編制完成,相應專題也已完成文本編制等。環評作為重要前置專題,2019年12月5日,在市生態環境局網站進行了「環評第一次公示」,目前環評專題報告已編制完成,已基本做好「環評第二次公示」的相關準備工作。
由於我市建設規劃是首次,需通過浙江省發改委初次評審,上報國家發改委再次評審,最終需取得國務院批覆同意。
自2018年國辦52號文印發後,國家層面對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審批持從嚴從緊態度,雖經多次對接匯報,項目始終未能進行省發改委初審。
建設規劃初審後,項目建設方案才能基本穩定。因此「環評第二次公示」擬待建設規劃初審後立即進行,減少後期工作反覆。
再次感謝您對我市軌道交通事業的關注和關心!
前段時間,湖州市軌道交通一體化規劃方案示意圖公布,將1號線和2號線納入了近期規劃。
湖州(浙江省地級市)
湖州市是浙江省下轄地級市,是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 、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地處浙江省北部,東鄰嘉興,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瀕太湖,與無錫、蘇州隔湖相望,是環太湖地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處在太湖南岸,東苕溪與西苕溪匯合處。下設2區3縣,面積5820.13平方千米 。2019年常住人口306萬人。
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建制始於戰國,有眾多的自然景觀和歷史人文景觀,如莫幹山、南潯古鎮等。 湖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國家森林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有雙瀆雪藕、太湖百合等土特產品,同時也是近代湖商的發源地。
2018年12月,被評為2018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城市30強,2018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城市第20名。
2020年6月,經中央依法治國委入選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