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教學應重視堅定文化自信

2021-01-12 人民網

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文化自信應該也必然會成為全體中國人民所普遍擁有的心理狀態和堅定信念。在這一偉大進程中,大學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應責無旁貸地擔負提升文化自信的歷史使命。

與此同時,高校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在育人上「以合力為上,以分散甚至抵制為害」。在發揮思政理論課育人「主渠道」功能之外,也要充分發掘、發揮其它大學課程的育人「責任田」功能,保證它們與思政理論課同向而行,在思想引導、價值傳遞上形成協同效應,形成立德樹人效果的最大化。大學英語是我國高校大多數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在本科教育階段必修的公共基礎課,它在幫助大學生掌握英語這一交流工具、了解西方文化和文明、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定大學生的文化自信也應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大學英語教學要以堅定文化自信為價值導向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內涵。語言教育的過程往往伴隨著文化傳播和價值傳遞。長期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偏重於實現其工具性目標,如幫助學生掌握詞彙、語法、句法、表達方式等,在文化價值目標上有所忽視、弱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中華文化失語」等現象,值得我們深思和警惕。

在當前國內國際形勢持續深刻變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社會思潮多元多樣多變的複雜形勢下,大學英語教學應以堅定大學生的文化自信為價值導向。要充分發掘和運用大學英語課蘊含的文化價值資源,使它既傳遞語言知識,也更好擔負起立德樹人使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換言之,大學英語課的教學目標不能局限於僅使學生獲得英語知識、技能等「語言結果」,還應包括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觸發大學生的文化自覺、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等「非語言結果」。

另一方面,在「一帶一路」建設和「中華文化走出去」大戰略下,培養大學生「中外文明溝通互鑑和傳播中國文化的能力」日益緊迫。這就要求大學英語課不僅要培養大學生的國際視野,更要培養大學生的家國情懷;既要培養大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也要培養大學生對中華優秀文化的認同和自信。

二、大學英語教學要以中華優秀文化為重要內容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使用的英語教材,在內容上以西方國家的歷史、文化、社會生活諸方面為主,其出發點是讓大學生接觸最「原汁原味」的英語文本,以達到所謂「正宗地道」的語言學習目標。這導致大學英語課堂成為以英美文化為主的西方文化傳播的主場域,而中華優秀文化則出現一定程度的「失語」現象。為此,應改變大學英語教材及教學以西方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現狀,適當引入有關中華優秀文化的文本內容,以克服「外國題材課文過多不利於學生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這一弊端。

大學英語課要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對待西方文化及中西方文化比較。中華文化在人類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無可辯駁地表明,相比以英語國家為代表的西方文化,中華優秀文化更具有其獨特的精髓與魅力。因而,大學英語教學所承載的跨文化交流,不應是單向的「文化引入」,也應有「文化輸出」,以實現實質上的「雙向交流」。大學英語教學應在使學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提升對中華優秀文化的認同,堅定對中華優秀文化的信念。

三、大學英語教師要提升中華文化修養和文化自覺

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發揮著主導作用,英語教師的思想觀念、言談舉止,都會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學英語教師作為高等教育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其身心往往兼具中西方文化的烙印。相較於其它專業教師,大學英語教師受西方文化影響往往更大。少數教師在教學中不加辨析地傳播、宣揚西方文化,這對培養和堅定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心是極為不利的。

大學英語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文化的傳播者,更好擔負起堅定學生文化自信的責任。大學英語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中華優秀文化修養,保持強烈的文化自覺,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大學英語教師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樹立「全人教育」理念,努力克服以西方文化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自覺把提升學生文化自信貫穿教學全過程。當然,堅定文化自信絕不等同於在文化上的盲目自大,絕不是對西方文化中的優秀成果不加分析地加以排斥。歸根結底,大學英語教師要在對中西方文化進行客觀理性的比較基礎上,幫助大學生在內心深處構建起對中華優秀文化的堅定自信。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外國語學院

(責編:實習生(張楠)、熊旭)

推薦閱讀

報告:60%的兒童參與課外班 平均年花費9211元日前,《中國兒童發展報告(2019)——兒童校外生活狀況》在京發布。報告顯示,兒童參與課外班日常化,課外班已成為校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詳細】

8類「校鬧」將受嚴懲 五部門發文保障學校安心辦學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完善安全事故處理機制 維護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意見》,構建起治理「校鬧」的制度體系,為學校安心辦學提供保障。【詳細】

相關焦點

  • 外語課堂應增強文化自信
    外語課堂+國際性視野  系主任楊宏表示,外語教育通常是通識教育,更多的體現對西方文明的介紹或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外文詮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外語教育應該具有中國立場、國際視野和國際比較。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開設的拓展課文化模塊中有西方文明、中國傳統文化和跨文化交際三門課程。
  • 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實現文化強國
    本文轉自【光明網】;【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作者: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仝聯勃,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東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王豐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
  • 弘揚湖湘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原創性時代性指導性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理念新觀點新要求,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文化的本質,深刻闡明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的文化使命,把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並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將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將文化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新境界
  • 「花式」教學,讓大學英語課堂「別樣紅」
    這是發生在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大學英語課堂上的一幕,這也是該校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成果。來到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大學英語的課堂,他們驚喜地發現,英語學習變得不一樣了。自該校啟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以來,師生最明顯的感覺是課堂發生了變化,再也不是老師滿堂灌,一言堂,而是老師當導演,學生唱主角。基礎差、底子薄的學生從原先的低頭族到現在的抬頭族,並且能夠主動參與話題討論,重新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 大學英語教學中,明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使學生更好的理解並運用
    在英語教學中,讓學生學習,了解掌握外國文化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語言是文化的符號,文化是語言的內涵。如果我們想讓學生把英語這門外國語言掌握好,並能夠正確地運用,那麼就必須讓學生理解英語語言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
  • 湘江理論|調研|史小平:創新英語新教學 營造育人新生態
    這種傳統的英語學習已經被深深地打下了烙印,但在新時代新的人才培養目標下,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大學英語教研室大膽創新教學模式,筆者與唐軍、蔣晶、黃民燕、段城、劉克靜老師組成教學團隊,緊緊圍繞怎樣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怎樣提高英語學習效果、怎樣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怎樣培養新時代職業人的職業能力這幾個方面,進行了一些思考和教學實踐: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設計中,將學生的參與融入英語教學實踐中
  •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 推進紅色基因傳承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有什麼重要意義?  紅色文化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紅色文化就是革命文化,廣義的紅色文化指的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戰爭、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理想信念、倫理道德、人生價值,以及傳承、記載黨領導人民追求民族復興、人民幸福這一歷史過程的文化形態(本文論述的是廣義紅色文化)。
  • 認真學習「四史」 堅定文化自信
    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希望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黨員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將堅定理想信念和「四史」緊密聯繫在一起。
  • 小學英語教學的新起點
    「雙語教學」和「雙語教育」不同,「雙語教育」指的是教師在自身文化和語境與學生相同的情況下教授外語,如中國英語教師在中國的語境下用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來教授英語,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學好英語;而「雙語教學」指的是教師在自身文化和語境與學生不同的情況下教授外語,如漢語教師在國外的語境下用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來教授漢語。
  • 中國文化在守正創新中堅定自信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一歷史上,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成就,為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
  • 雙語主持人王品然:華爾街英語讓我更有自信面對生活
    王品然,本是一個普通話主持人,與華爾街英語的相遇像是一次最美麗的意外,讓她的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變,不只成為了一名雙語主持人,更堅定了不做花瓶,不畏未來,自信面對生活的全新生活態度。  第一次到華爾街英語的時候王品然還在廣州,當她來到北京,也不曾與華爾街英語分開。
  • 中國英語教學的優選法
    我國屬於英語外語國家。目前在我國,有的小學從一年級開始學習英語,有的從三年級開始學習,共1億人左右,初中接近6千萬,高中4.6千萬,大學3千萬,加起來數量極其龐大。裡面還有一篇文章題為The China Syndrome,說的是中國的英語教學災難。我國源源不斷地給他們輸送人才學英語,他們說我們是災難。這是一本專刊,裡面還有很多文章,說的都是亞洲中國英語學習的情況,說中國人想把英語當成一門中國的語言學習。事實上,他們是想同化、消滅我國的文化和語言。
  • 西華大學外語課堂: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傳遞中國聲音
    初賽階段,團隊依託大學英語綜合教材課本,以感恩節為主題,引發學生對於人生感恩的思考,從中提取適用於中國文化土壤的思政要點。如:古代部分,挖掘回顧中國文化傳統中的感恩美德。現代部分,結合疫情,挖掘中華民族展現出的感恩互助精神,最後升華主題,從全球團結抗疫自然而然地引出「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考。
  • 小學生錯把烏龜當生肖,媒體:是時候重視傳統文化常識教育了
    小學生錯把烏龜當生肖,媒體:是時候重視傳統文化常識教育了 胡印斌/中國教育報 2018-01-03 09:23
  • 【學習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專題】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
    【學習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專題】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2020-12-22 11: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堅定民族文化自信 傳承忠孝潔惠仁風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 評論:遏制糧食浪費 和袁隆平一起堅定中華農耕文化自信
    除此之外,袁老也應當是新時代樹立中國農耕文化自信的一面旗幟。筆者提出這一說法的啟迪,來自於兩點:一是在中國網和江蘇衛視熱播的文化類深度訪談節目《似是故人來》第四期因對話袁隆平先生,深談中華農耕文化而被網友和觀眾熱捧。據悉,該節目當期在晚間黃金檔期所有衛視節目中收視率位居第二。
  • 弘揚核心價值,堅定文化自信——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著眼戰略全局,對 「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作出部署,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這為我們在新發展階段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提供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 【學習明理】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
    【學習明理】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張新奎 焦珂  2020-12-18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
  • 推進外語教學研究改革創新
    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會議主題「後疫情時代外語教學研究的新視角」展開廣泛研討和交流。  培養參與全球治理的外語人才  新形勢對外語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後疫情時代外語教育要堅持國家意識和國際視野。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楊楓認為,中國外語界應積極參與世界知識與文化體系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