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聞
近日,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教育改革發展規劃論證活動在石門實驗學校舉行。來自教育部、中央電教館、華南師範大學和佛山教科所的專家學者,以及南海區和大瀝鎮教育系統相關人員參會,對大瀝鎮創建「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精品小城」行動計劃進行論證探討,該計劃提出,到2024年,大瀝鎮要基本實現高水平教育現代化目標。
據了解,大瀝鎮是廣佛同城的先行區,眾多廣佛族居住在大瀝,其子女的教育也成為社會關注問題。大瀝鎮教育體量大,形成了公辦、民辦等多種辦學體制並存的地方教育體系。在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大瀝教育也面臨著向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系列問題。
當天會上,大瀝教育發展中心教研部門負責人谷和平介紹了當地教育改革發展情況:「大瀝鎮教育局從新的戰略高度全面謀劃大瀝教育新一輪建設,落實教育綜合改革,試圖以學片管理『三個一體化』模式來推動鎮域片區基礎教育高位均衡特色發展,包括學片管理一體化、中小幼發展一體化和公民辦教育一體化,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規劃編制組成員、佛山市教師發展中心(市教科所)主任、研究員舒悅則表示,大瀝教育改革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其總體目標是,到2024年,基本實現高水平教育現代化目標。為此,大瀝將實施未來學校引領新一輪學校建設工程、「小城大品」卓越教育創建工程、課程教學改革創新工程、強師暖師建設工程、因材施教英才培育工程、「五育並舉」全面發展工程、關愛學生生命教育工程、「家庭教育共同體」共建工程等目標導向型任務,開展新一輪教育綜合改革創新的大瀝實踐。
「一座城市只有對教育達到一定的重視程度,才會提出打造『教育城』的概念。本行動計劃整體規劃完整,對教育現狀把握良好,提出了許多把大瀝教育做好做強的具體方法。」華南師範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教師教育學院教授李盛兵對大瀝教育改革給出了較高的評價。南海教育發展中心主任禹飈則對大瀝鎮目前存在的新增學位、師資力量、教育水平等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優質均衡發展的建議。
「學區發展,勢在必行。一體化模式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而幼小銜接、中小學銜接是有其內生機制的,在一個共同體內,它們如何進行貫通?怎樣把差異性資源作為學校發展的推動力進行共享?這是目前需要思考的問題。」中央電教館館長、教育部基礎教育資源中心主任、國家十四五教育信息化規劃編制組專家王珠珠表示。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教育發展中心原副主任談松華認為,制定計劃要從國家戰略規劃的角度出發,在基本教育要求上考慮多樣化、個性化發展:「做中長期規劃時要考慮5年內與15年遠景,也就是『兩步走』戰略,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背景下,結合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以及地區人口規模、產業發展情況,確定大瀝教育的長期發展思路。」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魏琴
審籤|謝哲
實習生|童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