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1 1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0月21日 星期三
天氣:18/2℃ 多雲
明日:10/1℃ 晴
婦女能頂半邊天。在扶貧工作中,巾幗女將同樣能撐起脫貧攻堅的「半邊天」。
四年前的一天,當時39歲的許君迎來了人生中最值得銘記的日子,她成為了陽明區磨刀石鎮山底村駐村工作隊的一員,也是當時全區僅有的兩名駐村工作隊女隊員之一,隨工作隊來到距離市區40公裡的山底村開展扶貧工作。四年如一日,許君紮根在農村,從原來的城裡人變成地地道道的農村人,而山底村卻從一個破舊的山溝蛻變成了一個遠近聞名的文明村,並且提前兩年實現脫貧目標,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作為一名扶貧幹部,許君工作有方,業績突出,也得到了單位和同事的一致好評,更得到了山底村村民的高度認可。
駐村扶貧女幹部 用真情融入窮山村
2016年3月,許君和駐村工作隊的隊友們來到一個陌生的村子——山底村開展扶貧工作。山底村坐落在牡丹江市陽明區磨刀石鎮境內,山底村緊靠山底山。山底山雖不雄偉,但坡長坡高。穿過人工松林和次生林到達山頂,山峰由黑褐色巖石一層一層擠挨在一起組成。站在巨大巖石峰上,可鳥瞰山底村及周圍群山,有「一覽眾山小」之感。但就是這樣一個擁有優美自然風光的地方,當時卻是一個出名的窮山溝,是陽明區十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之一。
在掌握了山底村的各項情況後,駐村工作隊研究決定開展脫貧攻堅先從抓好基層黨建工作開始,通過組織開展各類黨建活動,增強村黨支部的凝聚力。
然而,對於扶貧小組的到來,起初村民們心裡並不託底兒。面對村民的顧慮,許君和隊友們一起走訪困難群眾,深入貧困戶家中完成本村農戶走訪,切實了解群眾所需所盼,廣泛宣傳惠農扶貧政策,為以後的工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駐村期間,許君發現有的困難家庭因勞動力少導致收入少,且沒有脫貧致富的好門路。許君堅持把扶智與扶志結合起來,幫他們想辦法種植經濟作物,還幫助找銷路,為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還有一位村民是因病致貧,為了方便該村民購藥,許君或隊友去鎮裡辦事時都會專門接送這位村民去買藥,還不時地給該村民家裡送糧食。今年,這位村民的女兒考上了大學,駐村工作隊送去一千元助學金,助力女孩圓夢大學。
吃水是民生大事,關乎百姓的身體健康。在駐村工作隊的協調下,陽明區相關部門幫扶山底村鋪設了1010米自來水主管道,徹底解決了貧困戶和部分村民飲水不達標問題。
隨著脫貧攻堅腳步的加速前進,很多人都想為扶貧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許君又聯繫社會愛心人士來山底村開展捐贈活動,為困難戶送去慰問金及生活用品。一點一滴中,許君不斷付出真情實意,幫扶著山底村的貧困戶逐漸走出貧困的陰霾。
盡全力做到「有求必應」 用自己的方式溫暖村民
「不要把群眾當外人,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在工作中,許君十分注重工作方法,常常用自己的方式去幫助村裡的「親人們」。
清明節正值防火期,村裡聯繫許君幫忙錄製一段廣播防火宣傳材料。許君和當教師退休的母親、當語文老師的姐姐連夜寫出一個廣播稿,錄了一段防火宣傳的語音。這段廣播播放之後效果非常好,還被其他村複製播放,防火期間許君的聲音響遍了整個磨刀石鎮。
在給村裡製作貧困戶檔案時,有些材料需要村民操作電腦填寫,但一些村民不會使用電腦,很是著急上火。得知情況後,許君主動幫助大家錄入農民務工信息和證明、上傳相關圖片。那段時間,許君每天都忙到很晚,面對村民們連連道謝,她都笑著說:「客氣啥,你們有不會的儘管來找我!」作為一名扶貧女幹部,許君用自己的方式溫暖著山底村村民。
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山底村駐村工作隊在各方支持下,齊心協力做好扶貧工作,全面分析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和本村的發展形勢、拓寬思路,有效增加了貧困戶、村民的經濟收入,也讓山底村提前兩年實現脫貧目標。
記 者:陳 金
編 輯:欒 茜
審 核:臧 喆
原標題:《許君是陽明區磨刀石鎮山底村駐村工作隊的一名女隊員,參與扶貧工作四年來—— 她像一顆「小太陽」溫暖眾人心》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