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五指連彈」工作法打造「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2020-12-14 澎湃新聞

大興安嶺:「五指連彈」工作法打造「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2020-10-15 16:1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三年脫貧攻堅戰,八萬興安碩果香。自2017年以來,大興安嶺地委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脫貧攻堅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為目標,推行「五指連彈」工作法,抓實「管、引、帶、促、幫」關鍵環節,為決勝脫貧攻堅戰助力加油。大興安嶺地區在全省率先消除「空殼村」,1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摘帽」,村集體經濟收入均突破10萬元,貧困人口精準識別率、精準退出率均達到100%。

抓管理,定「主調」

打造政治過硬的「攻堅隊」

地委先後選派98名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基層經驗豐富的優秀年輕後備幹部充實到扶貧一線。地委組織部成立駐村辦,召開專題會議,指定專人負責,制發工作方案、督查要點和管理細則。主要領導帶領業務科室走遍鄉鎮、村屯,結合「落實精準扶貧政策、發展經濟推動脫貧攻堅、為貧困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抓黨建促脫貧攻堅」4項職責,加強業務指導、教育培訓和管理考核。三年來,駐村辦會同相關業務部門累計舉辦駐村業務培訓、扶貧政策培訓、農民技能培訓萬餘人次。選派13支扶貧工作隊、98名駐村幹部,先後有35名駐村幹部得到提拔重用,10名第一書記獲得地級表彰,馬傳喜、安鐵軍先後榮獲「全省優秀第一書記」和「全省脫貧攻堅貢獻獎。」

漠河市興安鎮大河西村第一書記--安鐵軍

抓引領,強「基調」

打造黨建業務的「示範隊」

把駐村扶貧工作列入農村黨建要點,駐村幹部組織關係全部轉入村黨支部。推行「走訪一遍全村農戶、記好一本工作日記、帶出一屆兩委班子、培養一名後備幹部、發展一名農村黨員、完善一套民主制度、辦成一件惠民實事、落實一個公益項目」的駐村要求。發揮工作隊文化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等優勢,規範了「三會一課一黨日」等組織生活制度和「四議兩公開」等民主決策機制,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得到激發。漠河市兩支扶貧工作隊帶動黨員積極參與「景區黨建聯合體」和「國門黨建聯合體」共駐共建活動,攜手打造「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邊境黨建品牌。呼瑪縣推出「黨員志願服務+積分管理」新模式,提升了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呼瑪縣興隆村主題黨日活動

抓帶動,跟「步調」

打造產業項目的「施工隊」

把產業扶貧作為考核脫貧攻堅工作成效的重要內容,鼓勵駐村幹部發揮專業性強、聯繫面廣等優勢,積極引進發展前景好、投資少、見效快的產業項目。呼瑪縣謀劃產業項目18個,金蓮花、返魂草種植,肉牛、冷水魚養殖,玉米面、豆油加工及沙漏組裝等13個產業項目順利達產,落實資金151.9萬元,受益村民262戶、641人,帶動貧困戶60戶、113人實現增收。塔河縣通過產業項目發展,貧困人口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漠河市幫助有創業想法的建檔立卡戶辦理貸款135萬元,開辦家庭賓館、山特產品專營店、麵包房、酒吧等旅遊產業項目,做強「古村落生態遊」和「俄羅斯民族風情遊」兩大品牌。加格達奇區爭取資金384萬元,建設果蔬採摘大棚36棟,溫室4棟及相關配套設施,產業扶貧利益聯結長效機制更加健全。

塔河縣依西肯鄉田間地頭講知識

抓促進,提「格調」

打造鄉風文明的「宣傳隊」

駐村工作隊把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精神面貌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打造「黨建示範街」「國旗景觀街」「法制宣傳街」「廉政警示教育街」等鄉風文明新景觀。漠河市兩支駐村工作隊協調項目資金硬化道路5公裡,協調安裝路燈150餘盞。塔河縣改造C級D級房屋177處。加格達奇區東山村新建了2000平方米的晾曬場,安裝路燈52盞、新修砂石路10797米、土質邊溝4194米、木質圍欄6100米,旱廁改造145個、水衝廁所2個。呼瑪縣完成了貧困村道路命名工作,修改完善村規民約,摒棄大事小情隨禮湊份、農閒時喝酒打麻將等陳規陋習。大砬子村工作隊追溯採金歷史,打造了「採金文化」主題小花園,修建雕刻仿真「毛沙金石」景觀和手工砂金缽子,營造了文明鄉風的濃厚氛圍。

抓幫扶,奏「合調」

打造群眾滿意的「服務隊」

駐村工作隊始終把解決好群眾生存發展的「頭等大事」和影響日常生活的「關鍵小事」作為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舉措。三年來,呼瑪縣駐村工作隊累計走訪村民6305次,協調解決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方面民生實事534件,賑災救濟送溫暖127次、15.61萬元。塔河縣駐村工作隊為貧困戶辦低保、送物資、申請房屋維修等系列暖心工程得到群眾交口稱讚。漠河市駐村工作隊為貧困戶建立了愛心衣櫃,捐贈衣物400餘件,開展扶貧義診,接待群眾問診389人次,免收費用11000餘元。加格達奇區駐村工作隊與村民籤訂白菜訂單,解決了村民白菜「銷售難」的難題,帶動了70餘人實現冬季就業。爭取項目資金11萬元,建立了9.2畝的金蓮花和返魂草種植科技示範基地,帶動了14戶村民種植金蓮花15畝、返魂草200畝,實現收入5萬元。扶貧先扶(智)志,「輸血」變「造血」。駐村幹部帶著黨的溫暖、帶著扶貧責任、帶著為民情懷,在農村的廣袤田野播下了種子,也在廣大農民心中的種下了希望,更用實際行動為八萬裡興安留下了「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加格達奇東山村駐村工作隊幫助村民銷售蔬菜

報送單位:大興安嶺地委組織部

原標題:《大興安嶺:「五指連彈」工作法打造「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推動白穴口村儘快脫貧——邢臺市公安局駐村工作隊精準扶貧工作點滴
    新華社石家莊1月29日電題:推動白穴口村儘快脫貧——邢臺市公安局駐村工作隊精準扶貧工作點滴新華社記者劉奕湛河北省新河縣白穴口村位於縣城以東,是新河縣重點貧困村之一。2018年以來,邢臺市公安局駐村精準扶貧工作隊訪民情、促產業,堅持扶貧扶智雙管齊下,群眾脫貧意願大大提升,繪就了一幅人人爭先、鄉村興旺的嶄新畫卷。(小標題)訪民情 以「繡花」精神謀劃精準扶貧走進市公安局駐村工作隊的駐地,映入眼帘就是一幅細緻的「白穴口扶貧攻堅作戰圖」,每一個貧困戶的情況都一目了然。
  • 許君是陽明區磨刀石鎮山底村駐村工作隊的一名女隊員,參與扶貧工作...
    許君是陽明區磨刀石鎮山底村駐村工作隊的一名女隊員,參與扶貧工作四年來—— 她像一顆「小太陽」溫暖眾… 2020-10-21 1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哈拉海鎮興隆堡村駐村工作隊:把扶貧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長春市農安縣哈拉海鎮興隆堡村駐村工作隊:把扶貧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2020-12-16 17: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扶貧新機制:駐村幫扶工作隊的組織、運作與功能
    微觀層面的探討通過深入的個案研究較為細緻地描繪了扶貧工作隊的駐村過程及其遭遇的困難,探討了村域關係和鄉土社會對駐村工作實踐的影響。  總體而言,目前有關扶貧工作隊及其駐村實踐的文獻仍不充分,同時,已有的研究還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 【扶貧工作】黑河中院駐村工作隊:核心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研究部署...
    【扶貧工作】黑河中院駐村工作隊:核心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研究部署2020年下半年工作 2020-08-06 15: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省市政協駐高橋村工作隊:紮根黃土地 扶貧傾真情
    2015年10月,省政協、市政協組成扶貧工作隊來到高橋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如今,三年多的時間過去了,這個昔日的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產業發展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每天,高橋村村民何立文總會沿著村中心的生態遊步道,休閒步行,鍛鍊身體。這條依河而建的遊步道如今成了全村村民觀光賞景的好去處。
  • 長治市應急管理局扶貧工作隊:真扶貧讓日子「真紅火」
    近年來,長治市應急管理局時刻把精準扶貧工作扛在肩上、放在心裡、抓在手上,主動擔當作為,下足繡花功夫,不僅使幫扶村實現了整體脫貧,而且村民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扶貧先扶志 激發幫扶群體內生動力「治窮要先治愚,扶貧要先扶智」,沒有農民的「精神脫貧」,便不可能有物質脫貧。
  • 泉源村精準扶貧工作隊為貧困戶挽回旱田損失
    「等、靠、要這種思想要不得的,還是得靠自己」陳蘭香多次對泉源村幫扶工作隊說到。今年七月份以來整個鷹潭地區發生了罕見的旱災,陳蘭香田地裡的稻穀可遭了殃,面對著無情的旱災,陳蘭香無計可施。正當時,泉源村幫扶工作隊主動找上門來了,原來幫扶工作隊在前期已經對泉源村建檔立卡戶中種田的戶數進行了摸排,眼見旱情還沒有退去,幫扶工作隊主動聯繫了受災的幫扶對象,著力幫助他們解決旱災所造成的的損失,陳蘭香就是其中之一。「最大程度上挽回受災貧困戶的經濟損失是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幫扶工作組組長畢桂茂說到。
  • 興山縣古夫鎮北鬥坪社區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張祥城:80後技術男的...
    2015年,興山縣農業農村局幹部張祥城加入北鬥坪扶貧工作隊,全身心投入脫貧攻堅。從工作隊員到第一書記,這位農學專業科班出生的80後技術男,深知產業興農的重要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農戶真正掌握技術,有造血能力,才是長久之計。」張祥城說。
  • 雨過天晴時機好 幹群合力搶收糧——吉首市檢察院扶貧工作隊助農秋收
    一大早,吉首市人民檢察院扶貧工作隊負責人蔣子明就集合了扶貧工作隊和村支兩委成員往稻田方向走去。當前,正是水稻收割的時節,然而連續多日的陰雨天對收割稻穀造成一定影響,加上晾曬條件不足極容易導致稻穀黴變。「不及時收割的話,老百姓的收成就會受影響」,幫助農戶陳晚金家的稻穀搶收完成後,為進一步了解其他種植稻穀農戶的困難,扶貧工作隊又連夜入戶,了解實際情況摸清底數,得知還有3畝地的稻穀待收。9月18日,天氣終於放晴,工作隊及村支兩委趕緊出發,搶抓一切有利時機幫助農戶收割稻穀,確保顆粒歸倉,為秋糧豐收打下良好基礎。「動員一切能夠動員的力量,我們要和老天搶時間!」
  • 華農扶貧工作隊一邊積極防疫一邊為村民的收成操心
    24小時監測宣傳、網格式排查、籌發防疫物資預防藥方、為貧困戶促銷走地雞、統計早稻種子需求……在這個特殊的春節,河源龍川縣豐稔鎮禮堂村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一邊組織黨員志願隊,築起一道農村疫情阻擊的「銅牆鐵壁」;一邊用「入戶+微信」的方式統計村民春耕所需,順利將636斤早稻種子送到了村民們手中,保障春耕播種。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檢察院扶貧工作隊助力72戶貧困戶脫貧
    鹹安區檢察院扶貧工作隊進村後,把張茂勝家列為重點幫扶對象。2017年3月起,鹹安區檢察院副檢察長吳志宏先後接任鐵鋪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他帶著扶貧隊員李繼紅與張茂勝結對幫扶,幫張茂勝家建起了2.75畝蔬菜大棚,8畝露天蔬菜地。看到張茂勝一家住在破舊的平房裡,他們又張羅著為張茂勝籌建新樓房。
  • 從「羊不走」到「希望之路」:扶貧幹部打通南塘村脫貧致富路
    南都訊 清遠市陽山縣青蓮鎮南塘村下轄的孫屋村,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是一條羊腸小道,人稱「羊不走」。羊都不走,人卻要走。進出繞行28公裡,看病難、上學難,小康更是難上難。黃埔區扶貧工作隊進駐南塘村後,便致力於為村裡修路。2018年8月,在黃埔區相關部門的幫扶下,5米多寬的連洲坪公路正式通車。
  • 群眾的貼心扶貧隊長——安徽省銅陵市公路局扶貧工作隊扶貧側記
    為了讓該村早日脫貧致富,駐村工作隊長一任接一任不懈努力,辛勤地撲在脫貧攻堅一線。精準扶貧忙修路,明亮路燈暖人心何汝才,市公路局直屬分局書記,一位在公路系統工作30多年老黨員。2016年4月受市公路局黨委的委派,成為駐中心村第一任扶貧隊隊長,第一書記。何書記到村後,按照扶貧局的要求,對全村126戶建檔立卡戶進行走訪。
  • 一年痛失3位親人,扶貧工作隊精準幫扶,衡陽少年終圓大學夢
    「這個孩子的家庭情況我們早就有所了解,現是孤兒的周餘財符合貧困戶精準識別的「四進七不進」,我們是青山村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就有責任不讓一個人掉隊。」為此,駐村扶貧工作隊一邊為其父親的車禍善後,出面與肇事方協調賠償,一邊馬上與玉合街道辦銜接,特事特辦,加快為周餘財申辦孤兒證、納入貧困戶,通過政策扶持助周餘財三兄弟渡過難關,讓周餘財和他的兩個弟弟都能安心上學。
  • 大荔縣健康扶貧工作走筆
    自健康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大荔縣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創新服務方式、提升群眾健康素養等方式,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實的健康保障。如今,在大荔,一項項惠民政策得到落實,一家家醫療機構設施環境舊貌換了新顏,醫聯體、醫共體把優質醫療資源送到群眾「家門口」,醫務人員走村入戶,精準幫扶,用辛勤和汗水繪就了脫貧攻堅畫卷中那一抹最暖的色調。
  • 省軍區扶貧工作隊紮根「中國將軍第一鄉」 紅色旅遊為小寨插上騰飛...
    省軍區扶貧工作隊從2016年開始,進駐小寨。4年來,在這群「當兵的人」帶動下,小寨不僅告別了貧困,更乘著大別山紅色旅遊帶東風,走上了富裕和振興的康莊大道。解放軍進村,讓山村變換了模樣對 話王連山:省軍區領導提出,工作隊要到有將軍的村去,到條件最艱苦的地方去,把脫貧攻堅落到實處。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大化法院扶貧工作隊:奮鬥在一線的「硬核...
    堅決貫徹落實好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和要求,切實擔負起脫貧攻堅的政治責任,充分發揮後盾單位的作用,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十一有一全」「八有一超」目標任務,對症下藥、精準施策,始終做到在幫扶工作上重點研究,幹部配備上優先加強,政策資金上加大傾斜,通過抓司法服務保障、黨建引領、發展扶貧產業、夯實基礎設施等措施辦法,為大化瑤族自治縣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法院力量。
  • 老大爺樸素評價上刁蟬扶貧工作隊
    縣交運局駐上刁蟬村幫扶幫扶工作隊扶貧播綠動真情4月27日上午,大堡鎮上刁蟬村村口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大家拿起鐵鍬、鋤頭正在埋頭植樹上刁蟬村第一書記兼聯合黨支部書記張玉峰說:「我們這次植樹活動在村莊綠化的同時,也充分考慮到了貧困戶的增收問題,所以這次從運苗、挖坑直到植樹,我們都以貧困戶為主,讓他們通過勞動獲得報酬,從而實現村裡扶貧發展兩不誤,雙促進的目標。」
  • ...倒在抗疫一線——追記龍江縣駐龍江鎮九裡村扶貧工作隊隊長丁鐵剛
    韓少強(龍江鎮九裡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丁隊長為人正直,有責任心,熱愛農村工作,願意與農民交朋友。」徐平全是丁鐵剛幫扶的精準扶貧戶,2016年因病致貧。由於沒有住房,丁鐵剛協調村裡,在腰公司村五間房屯找到一間自來水看井房子。丁鐵剛自籌資金,親自刷牆、換塑料布、收拾窗門,為徐平全安了一個溫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