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5 16:1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三年脫貧攻堅戰,八萬興安碩果香。自2017年以來,大興安嶺地委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脫貧攻堅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為目標,推行「五指連彈」工作法,抓實「管、引、帶、促、幫」關鍵環節,為決勝脫貧攻堅戰助力加油。大興安嶺地區在全省率先消除「空殼村」,1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摘帽」,村集體經濟收入均突破10萬元,貧困人口精準識別率、精準退出率均達到100%。
抓管理,定「主調」
打造政治過硬的「攻堅隊」
地委先後選派98名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基層經驗豐富的優秀年輕後備幹部充實到扶貧一線。地委組織部成立駐村辦,召開專題會議,指定專人負責,制發工作方案、督查要點和管理細則。主要領導帶領業務科室走遍鄉鎮、村屯,結合「落實精準扶貧政策、發展經濟推動脫貧攻堅、為貧困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抓黨建促脫貧攻堅」4項職責,加強業務指導、教育培訓和管理考核。三年來,駐村辦會同相關業務部門累計舉辦駐村業務培訓、扶貧政策培訓、農民技能培訓萬餘人次。選派13支扶貧工作隊、98名駐村幹部,先後有35名駐村幹部得到提拔重用,10名第一書記獲得地級表彰,馬傳喜、安鐵軍先後榮獲「全省優秀第一書記」和「全省脫貧攻堅貢獻獎。」
漠河市興安鎮大河西村第一書記--安鐵軍
抓引領,強「基調」
打造黨建業務的「示範隊」
把駐村扶貧工作列入農村黨建要點,駐村幹部組織關係全部轉入村黨支部。推行「走訪一遍全村農戶、記好一本工作日記、帶出一屆兩委班子、培養一名後備幹部、發展一名農村黨員、完善一套民主制度、辦成一件惠民實事、落實一個公益項目」的駐村要求。發揮工作隊文化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等優勢,規範了「三會一課一黨日」等組織生活制度和「四議兩公開」等民主決策機制,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得到激發。漠河市兩支扶貧工作隊帶動黨員積極參與「景區黨建聯合體」和「國門黨建聯合體」共駐共建活動,攜手打造「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邊境黨建品牌。呼瑪縣推出「黨員志願服務+積分管理」新模式,提升了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呼瑪縣興隆村主題黨日活動
抓帶動,跟「步調」
打造產業項目的「施工隊」
把產業扶貧作為考核脫貧攻堅工作成效的重要內容,鼓勵駐村幹部發揮專業性強、聯繫面廣等優勢,積極引進發展前景好、投資少、見效快的產業項目。呼瑪縣謀劃產業項目18個,金蓮花、返魂草種植,肉牛、冷水魚養殖,玉米面、豆油加工及沙漏組裝等13個產業項目順利達產,落實資金151.9萬元,受益村民262戶、641人,帶動貧困戶60戶、113人實現增收。塔河縣通過產業項目發展,貧困人口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漠河市幫助有創業想法的建檔立卡戶辦理貸款135萬元,開辦家庭賓館、山特產品專營店、麵包房、酒吧等旅遊產業項目,做強「古村落生態遊」和「俄羅斯民族風情遊」兩大品牌。加格達奇區爭取資金384萬元,建設果蔬採摘大棚36棟,溫室4棟及相關配套設施,產業扶貧利益聯結長效機制更加健全。
塔河縣依西肯鄉田間地頭講知識
抓促進,提「格調」
打造鄉風文明的「宣傳隊」
駐村工作隊把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精神面貌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打造「黨建示範街」「國旗景觀街」「法制宣傳街」「廉政警示教育街」等鄉風文明新景觀。漠河市兩支駐村工作隊協調項目資金硬化道路5公裡,協調安裝路燈150餘盞。塔河縣改造C級D級房屋177處。加格達奇區東山村新建了2000平方米的晾曬場,安裝路燈52盞、新修砂石路10797米、土質邊溝4194米、木質圍欄6100米,旱廁改造145個、水衝廁所2個。呼瑪縣完成了貧困村道路命名工作,修改完善村規民約,摒棄大事小情隨禮湊份、農閒時喝酒打麻將等陳規陋習。大砬子村工作隊追溯採金歷史,打造了「採金文化」主題小花園,修建雕刻仿真「毛沙金石」景觀和手工砂金缽子,營造了文明鄉風的濃厚氛圍。
抓幫扶,奏「合調」
打造群眾滿意的「服務隊」
駐村工作隊始終把解決好群眾生存發展的「頭等大事」和影響日常生活的「關鍵小事」作為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舉措。三年來,呼瑪縣駐村工作隊累計走訪村民6305次,協調解決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方面民生實事534件,賑災救濟送溫暖127次、15.61萬元。塔河縣駐村工作隊為貧困戶辦低保、送物資、申請房屋維修等系列暖心工程得到群眾交口稱讚。漠河市駐村工作隊為貧困戶建立了愛心衣櫃,捐贈衣物400餘件,開展扶貧義診,接待群眾問診389人次,免收費用11000餘元。加格達奇區駐村工作隊與村民籤訂白菜訂單,解決了村民白菜「銷售難」的難題,帶動了70餘人實現冬季就業。爭取項目資金11萬元,建立了9.2畝的金蓮花和返魂草種植科技示範基地,帶動了14戶村民種植金蓮花15畝、返魂草200畝,實現收入5萬元。扶貧先扶(智)志,「輸血」變「造血」。駐村幹部帶著黨的溫暖、帶著扶貧責任、帶著為民情懷,在農村的廣袤田野播下了種子,也在廣大農民心中的種下了希望,更用實際行動為八萬裡興安留下了「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加格達奇東山村駐村工作隊幫助村民銷售蔬菜
報送單位:大興安嶺地委組織部
原標題:《大興安嶺:「五指連彈」工作法打造「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