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市應急管理局扶貧工作隊:真扶貧讓日子「真紅火」

2020-12-14 聚焦上黨

「以前是想多掙點錢都沒機會,這幾年,國家扶貧政策這麼好,扶貧隊又給我們創造了這麼好的條件,在家門口不管是搞種植,還是養殖,或是做電商,村民們只要勤快些,咋地都能掙了錢,還怕過不上好日子?」7月31日,在山西省武鄉縣上司鄉韓莊村,說起長治市應急管理局扶貧工作隊給村裡帶來的變化,已經實現連年增收的65歲村民豆衛平嘴角上揚,連連說好。

韓莊村只是長治市應急管理局在武鄉縣定點幫扶的4個貧困村之一,雖然截止去年這4個村子才先後全部實現了整村脫貧,但「脫貧不返貧才是真脫貧」。為保障當地貧困村、貧困戶持續穩定脫貧、增收。近年來,長治市應急管理局時刻把精準扶貧工作扛在肩上、放在心裡、抓在手上,主動擔當作為,下足繡花功夫,不僅使幫扶村實現了整體脫貧,而且村民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扶貧先扶志 激發幫扶群體內生動力

「治窮要先治愚,扶貧要先扶智」,沒有農民的「精神脫貧」,便不可能有物質脫貧。駐村以來,駐村工作隊員嚴格履行 「五天四夜」工作紀律,認真落實幫扶職責,精準施策,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縣脫貧攻堅舉措,協助幫扶村深入開展入戶調查工作,詳細了解了村情、民情,實現了調查全覆蓋;深入田邊地堰調研,通過走訪致富帶頭人、養殖能手,共同分析產業發展方向,切實發揮農村帶頭人示範帶動作用;建立了駐村幹部日常工作紀實制度,做到幫扶工作措施落實有記錄,群眾反映問題有回音,建立了民情聯繫制度,每戶都有幫扶明白卡及駐村幹部聯繫方式......幫扶工作隊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做實做細做好每項工作,尤其注重補齊精神短板,以扶志增強內生動力,充分激活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精氣神。

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極為關鍵的一年,到韓莊村擔任扶貧隊長的李勇斌一刻也不敢掉以輕心。為及時了解到貧困戶的動態和需求,他幾乎每日都需要步行幾萬步,穿梭於村裡的大街小巷中。

這戶可能是因學致貧,這戶可能是因殘致貧,那一戶可能是因病致貧,每個貧困戶的情況都不一樣,不實地走訪就無法了解村民的真正需求,無法做出決策的調整和應對的方法,無法做到精準扶貧。」李勇斌認為,只有挨家挨戶地走訪,才能保證「一戶一策」政策的落實。

白天走訪、開會、做決策,晚上寫材料、錄系統,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對於李勇斌來說已是常事。在入村半年多的時間裡,他進村入戶加強對群眾的思想宣傳和素質教育,消除貧困戶「一切都有政府管」的依賴心理,樹立自力自強之心,千方百計地動員脫貧群眾發揮鄰裡互幫精神,幫助就近貧困戶,並建立成果展示欄,嘗試形成鄰裡互助品牌;設立「好媳婦評選」、「環境衛生流動紅旗」等創評活動,融合家庭、鄰裡關係;建立榮譽欄和公示榜,集中展示扶貧幫困工作成果或適當公示「拖後腿」行為,調動群眾積極性,使幫扶村幹群很快形成積極向上的氛圍。

「貧困戶的志氣一旦樹立起來了,觀念一旦更新了,致富的辦法和幹勁自然就有了,脫貧致富才有希望,扶貧的目的才可能真正實現。」李勇斌在扶貧日記中這樣寫道。

圍繞特色作文章,產業「造血」拔窮根。

早上5點,韓莊村的貧困戶牛國中就起床了。打開圈門,趕出兩頭膘滿體壯的棗紅色母牛,趁早晨天氣涼爽到山上放養。

今年64歲的牛國中一家4口人,過去住在韓莊村大窯峪自然莊,一家人擠在不足40平方米的破爛不堪土窯洞裡,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2017年5月,牛國中一家享受扶貧搬遷好政策,個人沒貼幾個錢就搬到了韓莊村移民新區,告別了土窯洞,住進了水電暖一應俱全的獨門獨院的新平房。

居住條件改善了,手腳勤快的牛國中瞅準家鄉山多坡廣,林草豐盛的優勢,想養牛賺錢。「這兩頭母牛是去年扶貧工作隊幫助我貸款買來的,現都已懷胎,明年春天就要下牛犢,一頭小牛就能賣它上萬元。過去我們一家全靠8畝地餬口,收成再好每年也就5000元收入。如今,算上各種補貼,產業分紅,再加上我養牛,打零工,賣些土特產等,一年收入差不多能有5萬元,順理成章摘掉了窮帽子。真的感謝黨的富民好政策,感謝扶貧工作隊。」牛國中樂呵呵地說。

2016年韓莊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7戶105人。「老百姓基本生活都難以保障,特別是吃水問題,就靠村裡一口水井,不方便不說,還經常沒水。」村黨支部書記魏躍軍介紹,2016年以來,隨著長治市應急管理局扶貧隊的入駐,在扶貧工作隊的積極協調幫助下,省市縣先後為我村投入扶貧資金700多萬元,不僅硬化了道路,提升了飲水工程,改善了基礎實施條件,還新建了光伏發電、移民新區,安置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7戶58人。扶貧隊還擠出資金給村裡新建了河道護壩、道路擋護牆、愛心超市,改善了黨群服務中心,配齊了辦公桌、電腦、印表機、顯示屏等辦公設備,開展「以購代捐」小米、辣椒、核桃等土特產品......總之,扶貧隊幫我村辦的好事、實事真的是太多了!」魏躍軍充滿感激地說。

「以前的香瓜、西瓜產量少品種差,現在產量提高了不說,品質也有所提升,非常受市場歡迎,收入也有了保障。」韓莊村特色種植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魏建明開心地對筆者說道。通過引導發展產業,去年韓莊村建卡貧困戶戶均純收入增收達3000元。

貧困村拔窮根,從「輸血」變「造血」,發展產業是根本。幾年來,市應急管理局全力推進產業扶貧工作,實施產業精準扶貧,著力在特色產業發展上做文章,構建「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格局,積極拓寬增收渠道,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和瓜果種植,並承諾產品由駐村工作隊幫銷。韓莊村今年又發展辣椒種植30餘畝,香瓜、西瓜、特色小雜糧種植100餘畝,戶均年增收3000元;同時,還發動村民精心種植武鄉特色小米200餘畝,種植戶均增收4000元。

「只有因地制宜開發特色扶貧項目,才能增強扶貧『造血』功能和貧困地區內生發展動力,真正實現脫貧不返貧。」長治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趙駿說。

「電商+扶貧」為貧困群眾搭起致富橋

武鄉縣地處太行山西麓,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近年來,長治市應急管理局扶貧工作隊堅持把電商精準扶貧作為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的重要抓手,使得武鄉小米、核桃、土雞蛋等土特產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國,兩年來電商累計銷售額達300多萬斤,直接帶動了4個貧困村238戶貧困戶實現增收脫貧。

武鄉縣上司鄉嶺頭村村民魏寶玉就是其中之一。2012年,魏寶玉一病致貧,一場突發的胃出血不僅花光了家中所有積蓄,數萬元的外債更是讓他一籌莫展。轉機出現在2016年,乘著電子商務進農村的春風,魏寶玉在扶貧隊的動員鼓勵下,參加了縣裡組織的第一期電商培訓班,並於當年10月嘗試開辦了屬於自己的微店。

一筆筆訂單紛至沓來,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曾經一度滯銷的小米因口感純香、品質優良在網上大受歡迎,甚至可以賣到每斤18.8元。不久之後,嘗到甜頭的魏寶玉又有了直播賣小米的念頭。他說:「別人可以直播賣化妝品,我們農民也可以去田地裡直播賣小米,讓更多人感受到我們武鄉小米的魅力。」如今,依託微店和直播平臺,魏寶玉將小米賣到了全國各地,甚至還遠銷到法國,今年收入預計將突破十萬元。

長治市應急管理局駐嶺頭村第一書記劉寶軍告訴筆者,嶺頭村生態環境好,小米、黃梨、核桃等土特產品豐富,很有市場潛力,但銷售渠道不暢、品牌影響力不足和農民的思想觀念等問題,一度賣不上好價錢。2016年,扶貧工作隊進駐後,創新思維,率先提出發展整村微店模式,帶動貧困戶在手機上開微店,打通特色農產品銷路。起初,大部分農戶不懂電商,也不願學,第一次縣裡培訓時,扶貧隊員全村動員好一陣子,才去了7 個人,還答應給人家發誤工補助。

「留守村民年齡大、文化水平低,剛開始發展電商,真難!」嶺頭村黨支部書記張玉堂感嘆,「可再難也要邁出第一步,扶貧隊同志挨家逐戶做動員,手把手教村民上網技能,縣裡的培訓班開了一期又一期,先學會的帶動沒學會的。同時扶貧隊和村「兩委」專門建立了電商培訓微信群,將一部分有意向發展電商的村民集中起來共同討論學習,邀請電商專家常駐微信群,隨時解答經營電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讓村民通過電商真正實現脫貧致富。

如今,嶺頭村搞電商直播火了,走進嶺頭村,牆上刷著「把小米賣向全世界」,村裡主幹道改名為「微商路」,家家門口貼著二維碼。張玉堂說,目前嶺後村已發展微商百餘人,帶動26戶貧困戶年均增收3000餘元,還誕生了一批年銷售數萬元的微商「網紅」,電商讓這個『老人村』煥發了青春。」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中央級媒體紛紛報導,參觀取經者飛來踏至,村民們都說,電商扶貧成績的取得扶貧工作隊功不可沒。

「在網上開店,首先要選好貨源,貨源要有特色,質量要好,要有競爭力。」「先要在淘寶上註冊,進行實名認證,實名認證需要銀行卡……」7月30日,筆者在韓莊村看到,該村貧困戶趙躍斌、趙躍峰兄弟倆正在學習電商銷售知識。兄弟倆均患有血友病,不能幹體力重活,常年靠吃藥維持生命,眼看鄰村嶺頭村搞電商紅紅火火,兄弟倆也想搭上電商快車增收致富。「李勇斌隊長對我們可好了,鼓勵支持我們開網店,搞直播,雖然我們剛上路,但已有了不小收穫,今年前半年,我們已在網上銷售家鄉農產品收入1萬多元,緩解了我們家的困境,我們對以後致富的路子也越來越有信心了。」趙躍斌說:

電子商務圓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夢想,也成為惠農服務的新路徑。市應急管理局先後投資20萬元為幫扶村建起了「愛心扶貧超市」,完善了各項管理運行制度,提供多種惠農服務,還通過實施積分獎勵政策促進村民產業脫貧、愛村護村。

遵守村規民約積10分、參加小夜校培訓積2分、參加集體勞動積2分、積極落實產業發展積20分……貧困戶在扶貧超市持「扶貧惠農證」可以憑積分領取捐贈物品。

產業扶貧扶根本、管長遠。長治市應急管理局產業扶貧的創新實踐,將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更好更持久地助力脫貧百姓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勤懇實幹 真情扶貧——記太湖縣湯泉鄉苗石村扶貧工作隊範良靖同志...
    範良靖,55歲,中共黨員,2018年5月,從太湖縣稅務局下派來到湯泉鄉苗石村擔任黨總支副書記、扶貧工作隊副隊長。苗石村是地處太湖縣北部山區的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98戶649人,2014年貧困發生率達31%;2018年實現村出列,2020年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 扶貧路上檢察情
    記者 原子 通訊員 肖華 吳倩茹 「今天我們到扶貧聯繫點去主要是入戶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扶貧相關政策,核實幫扶對象的信息變更情況。」
  • 「我的脫貧故事」感謝扶貧幹部付出心血 讓我家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在務川自治縣分水鎮過江社區南克寨前側的一個600多畝草莓基地裡,人們每天都能看到一個五十歲左右的鄉村婦女忙碌的身影……這就是我,我叫田紅梅,居住的南克寨不僅山美水美,更有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為我創業路上帶來的種種甜美。
  • 精準扶貧再結碩果 武警四平支隊持續推進葉赫滿族鎮英額堡村脫貧...
    李陽明在講話中表示,今年以來,武警四平支隊相繼投入31.5萬元用於產業、文化、教育、黨建、醫療等方面的扶貧工作,扶貧工作進展順利。收益分紅大會後,軍地雙方領導及貧困戶代表就下步扶貧工作召開座談會,一致肯定今年取得的扶貧成果。
  • 讓農民兄弟日子越過越好——河北興泰發電公司對口扶貧側記
    精準施策,確保扶貧幫到點上「現在的日子越過越好,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了!」 北塘疃鎮周家寨村村民李勤彬激動的說。2019年底,河北興泰發電公司精準扶貧的廣宗縣北塘疃鎮周家寨村實現脫貧摘帽,打通了精準扶貧最後一公裡,實現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
  • 扶貧新機制:駐村幫扶工作隊的組織、運作與功能
    針對扶貧工作隊及其駐村工作,除了散見於各種報刊上的政策宣傳和網絡上的日常議論,研究者們也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進行了討論。宏觀層面的扶貧工作隊研究致力於描述駐村扶貧政策的實施現狀以及所存在的問題,並給出相關政策建議。例如,王曉毅(2016)從政策變遷的角度指出,駐村工作制度是實現精準扶貧的關鍵,若將之前的扶貧策略比作「大水漫灌」,精準扶貧就是「滴灌」,而駐村工作隊就是實現「滴灌」的管道。
  • 祁東扶貧印記|過水坪明遠峰村:紅燭點亮脫貧路
    為改變該村貧困落後面貌,縣應急管理局組建工作隊進駐該村以來,逐戶走訪、實地調查、認真研究,精準施策,在「精準」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對症下藥,確保脫貧攻堅出成效。一、精準扶持產業扶貧,點亮貧困戶脫貧路明遠峰山區氣候條件優越,適合種植中藥材。
  • 市應急管理局到揭陽市普寧裡湖鎮蓬和村開展扶貧調研和慰問活動
    9月28日,東莞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黃宇罡同志率隊到揭陽市普寧市裡湖鎮蓬和村,開展對口幫扶工作調研和中秋節慰問活動。市紀委監委駐市應急管理局紀檢監察組四級調研員葉漢東、一級主任科員莫桂倫,市應急管理局綜合協調科科長蘇炳坤等陪同參加了活動。
  • 雨過天晴時機好 幹群合力搶收糧——吉首市檢察院扶貧工作隊助農秋收
    一大早,吉首市人民檢察院扶貧工作隊負責人蔣子明就集合了扶貧工作隊和村支兩委成員往稻田方向走去。當前,正是水稻收割的時節,然而連續多日的陰雨天對收割稻穀造成一定影響,加上晾曬條件不足極容易導致稻穀黴變。「不及時收割的話,老百姓的收成就會受影響」,幫助農戶陳晚金家的稻穀搶收完成後,為進一步了解其他種植稻穀農戶的困難,扶貧工作隊又連夜入戶,了解實際情況摸清底數,得知還有3畝地的稻穀待收。9月18日,天氣終於放晴,工作隊及村支兩委趕緊出發,搶抓一切有利時機幫助農戶收割稻穀,確保顆粒歸倉,為秋糧豐收打下良好基礎。「動員一切能夠動員的力量,我們要和老天搶時間!」
  • 一年痛失3位親人,扶貧工作隊精準幫扶,衡陽少年終圓大學夢
    「這一年,我先後失去了最愛我的三個親人,知道車禍的那一瞬間,我也不知道什麼叫悲痛,只是一片茫然,不想跟任何人交流,也沒心思學習……」得知這件事的衡陽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駐青山村扶貧工作隊立刻前去周餘財家裡探望,看著倔強挺直著單薄脊背的周餘財,和緊挨著他還一臉懵懂的小弟弟,駐村扶貧工作隊決定伸出援手。
  • 大興安嶺:「五指連彈」工作法打造「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發揮工作隊文化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等優勢,規範了「三會一課一黨日」等組織生活制度和「四議兩公開」等民主決策機制,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得到激發。漠河市兩支扶貧工作隊帶動黨員積極參與「景區黨建聯合體」和「國門黨建聯合體」共駐共建活動,攜手打造「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邊境黨建品牌。呼瑪縣推出「黨員志願服務+積分管理」新模式,提升了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 扶貧故事 | 廣州發展:像釘子一樣「釘」在扶貧路上
    他所帶領的駐村工作隊被評為清遠市2016-2018年脫貧攻堅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集體,其本人也被評為廣東省2016-2018年脫貧攻堅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個人。95萬字的扶貧工作日記 扶貧工作日記記錄了駐村工作隊扶貧生活的點點滴滴。
  • 精準扶貧不止步 幫扶路上情意濃
    而駐村隊員的努力與付出也獲得了當地政府和村民的認可,多次獲得平順縣委縣政府授予的「先進扶貧工作隊」「駐村幫扶先進單位」「優秀扶貧工作隊長」「優秀扶貧工作隊員」等稱號,以及平陸縣委縣政府、張店鎮鎮委鎮政府授予的「強黨建、促脫貧優秀工作隊」「優秀駐村工作隊長」等稱號,以及運城市幹部駐村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的「紅名單」通報表彰。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檢察院扶貧工作隊助力72戶貧困戶脫貧
    鹹安區檢察院扶貧工作隊進村後,把張茂勝家列為重點幫扶對象。2017年3月起,鹹安區檢察院副檢察長吳志宏先後接任鐵鋪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他帶著扶貧隊員李繼紅與張茂勝結對幫扶,幫張茂勝家建起了2.75畝蔬菜大棚,8畝露天蔬菜地。看到張茂勝一家住在破舊的平房裡,他們又張羅著為張茂勝籌建新樓房。
  • 扶貧題材電影《一個不落》上映--山西青年報2020年10月14日08版...
    扶貧題材電影《一個不落》上映   本報記者 劉琴     10月12日,記者從長治市扶貧辦獲悉,由長治市委宣傳部、長治市扶貧辦、武鄉縣委縣政府參與聯合攝製,山西電影製片廠(有限公司)、山西向紅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扶貧題材電影《一個不落》,榮登第二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向世界講述長治脫貧故事。
  • ...記市中級人民法院駐四子王旗忽雞圖鄉哈拉圪那村扶貧工作隊
    記者來到距離烏蘭花鎮33公裡的忽雞圖鄉哈拉圪那村委會,一場由市中級人民法院駐村工作隊與村黨支部聯合組織的「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奠定鄉村振興基礎」主題黨日活動正在開展,村民黨員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自市中級人民法院駐村扶貧工作隊入村以來,類似這樣的帶領村民謀發展的活動已屢見不鮮。
  • 湖北省應急管理廳駐村工作隊隊長與鮑家墩村村民暢談致富經 貧困戶...
    5年時間、1800多個日夜裡,在省應急管理廳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這個昔日的貧困山村拔掉了窮根,走出了「美起來、綠起來、富起來」的致富發展新路子。美起來山下建美麗鄉村,增強村民幸福感殷峻:改善村容村貌,完善村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功能,才能增強村民脫貧致富的信心。何立新:村裡文體廣場建起來後,打麻將的村民少了,休閒健身的人多了。
  • 群眾的貼心扶貧隊長——安徽省銅陵市公路局扶貧工作隊扶貧側記
    精準扶貧忙修路,明亮路燈暖人心何汝才,市公路局直屬分局書記,一位在公路系統工作30多年老黨員。2016年4月受市公路局黨委的委派,成為駐中心村第一任扶貧隊隊長,第一書記。何書記到村後,按照扶貧局的要求,對全村126戶建檔立卡戶進行走訪。走訪中,何書記發現,中心村基礎設施十分薄弱,許多村民到田地勞作,還要走泥巴路。
  • 許君是陽明區磨刀石鎮山底村駐村工作隊的一名女隊員,參與扶貧工作...
    許君是陽明區磨刀石鎮山底村駐村工作隊的一名女隊員,參與扶貧工作四年來—— 她像一顆「小太陽」溫暖眾… 2020-10-21 1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扶貧工作隊長期在此駐紮 幫助鼓勵村民脫貧奔小康 百年板慄樹見證...
    扶貧工作隊扶持的高山大棚蔬菜產業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肖曙光,是宜昌市稅務局幹部。2018年2月,他主動請纓參加扶貧,來到紅旗坪村。他邀請記者走進離板慄樹不遠的村委會,和扶貧隊隊員、村委會幹部、村民代表等,圍坐在火爐邊。肖曙光打開話頭:「紅旗坪村的故事,大多發生在這棵板慄樹下。我們就在這裡開聊吧。」62歲的龔海林,是宜昌市交運集團職工,2016年8月進駐紅旗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