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扶貧故事
決勝全面小康,展現國企擔當。即日起,「廣州國資」微信公眾號開設「扶貧故事」專欄,通過扶貧一線鮮活的感人故事,展示廣州國資國企精準扶貧、合力攻堅的進展與成效、亮點與經驗。
第 18 期
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林高揚作為廣州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廣州發展」)派駐連州市西江鎮斜磅村工作隊隊長,每月走訪入戶過百次,三年穿破了7雙鞋、磨破了4條褲子,駐村行程超過12萬公裡。
三年時間裡,他將時間化作了95萬字的扶貧工作日記、超過20萬字近100篇扶貧工作動態報導、一冊名為《扶貧路上》的詩影集……以真誠、熱血和激情對粵北山區這片土地傾注了大量的熱情與智慧,以實際行動踐行造血式扶貧,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他所帶領的駐村工作隊被評為清遠市2016-2018年脫貧攻堅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集體,其本人也被評為廣東省2016-2018年脫貧攻堅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個人。
95萬字的扶貧工作日記
扶貧工作日記記錄了駐村工作隊扶貧生活的點點滴滴。「先從熟悉村的地理環境開始,有目的地開展一些調查」「那麼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為什麼不開發旅遊業或者直接建成魚塘」「村道硬化工程目前由於缺乏後續資金而處於停工狀態」……字裡行間,透露著林高揚初來時的細緻觀察和認真思索。
2016年,初到斜磅村時,村子裡的內路狹窄而且大部分沒有實現硬底化,還經常停水斷電沒網絡。第一天走進村委會安排的宿舍的時候,年輕的隊員陳銳就被盤在床鋪上的蛇嚇了一跳。當時工作隊的生活條件真是又「苦」又「怕」,但林高揚卻是充滿雄心壯志,從入村那一刻開始就擼起袖子幹了起來,清理雜物、打掃衛生,也正是因為看到他的堅持,隊友才沒有退縮,這一幕也被拍進了以其為原型創作的微電影《初心無悔》中。
真正讓人頭痛的不是生活工作條件的艱苦,而是一些村民的不理解、不信任。如何迅速取得當地幹部群眾的信任,成為擺在工作隊面前的第一道難題。扶貧不是一個人的戰鬥,關鍵是要讓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他所帶領的工作隊決定先從村委幹部入手,上門逐個宣傳扶貧政策,強調黨員責任擔當意識,同時解決村民迫切期待的安全飲用水工程等民生問題。
那段時間,工作隊經常奔波在各個村小組之間組織村幹部村民開會到深夜,把國家的政策一點點講解給群眾聽,慢慢地工作有了回報。三年的時間裡,先後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38戶89人全部完成「八有」指標,實現脫貧,村容村貌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終於可以坐在辦公桌前喘一口氣的時候,在工作隊組建的專業合作社管理人員微信工作群裡,經常會有林高揚發表對近段時間工作的思考和總結,他的勤勞幹勁也帶動了工作隊隊員的工作激情。「白加黑、五加二」是工作常態,一天只睡5小時也是常事,滿心裝著的是為村民謀幸福。
村裡最會賺錢的人
在斜磅村,最快被村民傳開的是林高揚是「最會賺錢的人」。真扶貧就要真脫貧,林高揚一直強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必須確保真正做到從「輸血」扶貧轉變成「造血」脫貧。
為儘快推進落實幫扶項目,他利用休假時間開著私家車去佛山、中山以及湖南郴州等地,尋找適合當地村民的發展項目。
2016年9月,工作隊組織帶領貧困戶註冊成立連州市第一家扶貧專業合作社,並開展牛糞處理及綠化種植技術服務。至今,合作社初創時期的種種艱辛還是讓人頗感心酸。當時資金、人手有限,能不能賺錢、怎麼賺錢就連工作隊心裡都沒底,也沒有其他經驗可循。為確保幫扶資金的安全,合作社運營初期暫未投入幫扶資金,工作隊發揚黨員幹部敢於擔當作為的精神墊付數萬元啟動資金,並以個人的名義向當地政府借款5萬元,用以推動項目發展及資金周轉。經過不懈努力,白手起家的扶貧合作社因地制宜拓展業務,從技術諮詢服務到農產品銷售,從綠化樹苗種植到產業扶貧基地初具規模,合作社第二年就實現年收入超過100萬元,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年終人均分紅超過2000元。
2016-2018年,廣州發展先後投入自籌幫扶資金330多萬元,省市下撥精準扶貧專項資金約150萬元,爭取到的各級財政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資金近1000萬元。以黨建引領精準扶貧工作全面展開,先後幫扶4個村小組完成新建飲用水工程項目、6個村小組完成改造飲用水工程項目,實現3.7公裡村道硬底化、2.9公裡村道擴寬工程,新建村希望小學公廁、大竹山等4個村小組垃圾填埋場、66KW光伏發電項目、村級農技服務站及農產品大棚項目,安裝了111盞太陽能路燈,全力推進10個村小組的新農村示範村建設項目、3個村小組特色村建設及2500畝土地整合整治等工作。為貧困戶按需依規資助雞苗、飼料、耕地機、農用三輪摩託車等生產資料,及時及早完成全村貧困戶危房改造任務,有序推進穩崗就業幫扶工作,建設紅雪桃扶貧產業基地並搭建技術和保底回收平臺、扶貧合作社承接的清潔綠化服務項目等,為貧困戶增收脫貧創造了條件。經過努力,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的3790元增長到2018年的超過160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0多萬元。
林高揚深知,只有沉下心,讓身與心都走進農村,才能真正做成事,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虛心請教,想方設法整合資源,向多方求助,這也是他帶領村民脫貧的法寶。
林高揚時刻提醒自己作為共產黨員必須務實,以實際行動幫助各個村小組解決了夢寐以求的新蓄水池及供水系統,讓村民切切實實感受到來自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支持,贏得了村民的讚嘆。
他也是村民心裡的「暖男」,溫暖著斜磅村的每位村民,如今走進斜磅村,村民對工作隊的不信任早已消散,他是人人稱讚的扶貧隊長。
來源:廣州發展
往
期
回
顧
▪
扶貧故事 | 珠江鋼琴:奏響扶貧抗疫協奏曲▪
扶貧故事 | 廣州輕工:鞠躬盡瘁 不負韶華▪
扶貧故事 | 廣州地鐵:忘不了那道久久凝視的目光▪
扶貧故事 | 珠江啤酒:40個家庭的「連心飯」▪
扶貧故事 | 廣州建築:中樓村村民笑開顏▪
扶貧故事 | 市國資委:為了梅州蘇區的脫貧▪
扶貧故事 | 無線電集團:改善農田水利設施促增產增收▪
扶貧故事 | 廣州交投:十載扶貧鑄就勞模先鋒▪
扶貧故事 | 廣藥集團:徑口村人人稱讚的「王隊長」▪
扶貧故事 | 廣州公交:助力革命老區奔小康▪
扶貧故事 | 廣州港集團:農村電商助力脫貧▪
扶貧故事 | 廣州銀行:扶貧幹部二次請纓上陣▪
扶貧故事 | 廣智集團:讓鄉村娃成為棟梁材▪
扶貧故事 | 市國資委:穗畢兩地國資首次「牽手」▪
扶貧故事 | 廣州商控:7年奮鬥扶貧一線始終無悔▪
扶貧故事 | 廣州水投:發展產業促脫貧▪
扶貧故事 | 珠實集團:情系貧困村,責任扛上肩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扶貧故事 | 廣州發展:像釘子一樣「釘」在扶貧路上》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