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路上奮力行 興了鄉村富了民

2020-12-24 南昌晚報

  改變一新的農村環境

  入駐村莊的廠房

  發展種植業幫助村民就業

  12月22日,由市委宣傳部指導,南昌市委網信辦、市扶貧辦聯合開展「發現南昌 遇見南昌」網絡媒體名人行系列採訪活動之脫貧攻堅篇,邀請駐贛中央新聞單位、省市主要新聞網站、重要商業網站、新媒體、網絡名人線下採風,並通過網站、「兩微一端」、抖音、頭條號等多平臺,結合線下活動,走進安義縣、新建區部分脫貧村、脫貧戶開展採訪調查,感受南昌脫貧攻堅的巨大變化。

  1822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現在真是趕上了好時代,黨和國家的政策這麼好,我們老百姓靠自己自力更生也能過上好日子。」在新建區上房村,已脫貧群眾王林根說起了自己的脫貧故事。

  王林根是流湖鎮上房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無兒子、兩個女兒已嫁人,妻子鄧十根右手右腳殘疾無勞動能力,兩老人相依為命。王林根為人勤勞老實,他總對幫扶人說,成為貧困戶並不是一件多麼光彩的事情,我們老百姓更應該自力更生,不能在家坐享其成。2019年上房村給王林根捐贈了900個平菇菌包,王林根到扶貧企業江西省新贛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學習菌菇種植技術,當年他種養的菌包豐產,到2019年年底王林根給自己的900個菌包算了一下帳,平菇共賣了八千多塊錢。2020年4月份,王林根主動出資購買1500個菌包在家裡擴大平菇種植規模,經過自己的精心種養,目前賣了六千多塊錢,已收回菌包本金,後續還將大量出菇盈利。

  在南昌,很多貧困戶像王林根一樣實現了脫貧致富。2019年,全市80個貧困村全部摘掉「窮帽子」,2020年6月,剩餘的884戶建檔立卡戶、1822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數據顯示,自實施精準扶貧以來,南昌市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穩中有升,2014年-2020年省市財政專項資金投入分別達到32528.18萬元和13332萬元,同期縣級財政專項資金共投入30926.62萬元,2016年-2020年中央財政獎金已經投入24151萬元。2014年-2020年共實施各類項目3298個。

  貧困群眾收入持續增加。2015年南昌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644元,2019年達到10459元,連續4年實現大幅度增長,超過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佔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由2015年19.31%上升到 53.64%。

  「我們看到村子的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發生了很大改變。在村裡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產業,這是很好的事。」微博知名大V右耳桃子說,作為媒體人,要將廣大農村的脫貧故事講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南昌脫貧攻堅路上發生的故事。

  精準施策助力脫貧攻堅出成效

  下莊村是省「十三五」貧困村,有456戶182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0戶58人,大多為因病因殘致貧,沒有勞動能力。2017年2月,下莊村與江西省綠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籤訂為期10年的合作協議,將1360畝土地流轉給後者經營,同時將50.69萬元產業扶貧資金入股綠能公司。在這種合作機制下,涉及地塊的村民將從綠能公司獲得500元/畝的土地流轉費,村集體除了每年獲得50.69萬元10%分紅的5.069萬元外,還將獲得110元/畝共14.96萬元的管理費。今年,村裡還打算聯合省農科院下屬企業發展種植瓜蔞產業,除了增加村集體收入外,還解決了如何保障已脫貧群眾就業不返貧的問題。

  這樣的生動事例,在南昌各地的脫貧攻堅戰場上隨處可見。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低保實現「應保盡保」。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6880人納入兜底保障範圍,2019年保障標準每月每人445元。2019年全市1793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保障情況進行核驗,實施危房改造清零行動,全面完成了貧困戶危房改造,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

  「作為南昌本地人,對南昌近幾年的變化非常有感觸。作為本地自媒體,我也去過南昌很多地方。南昌在扶貧這一方面的政策很好、力度也很大。」微博大V「南昌事兒」博主姜慧雲說,作為自媒體人,要將南昌通過發展產業扶貧的方式助力貧困戶脫貧的故事讓更多人知道。

  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推進產業扶貧。全市建立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的龍頭企業69個、合作組織871個、家庭農場1883個,帶動貧困戶4729戶12430人。新建區象山鎮河林村依託原生態養殖合作社,流轉土地1005畝,初步形成了「600畝荷花觀賞+200畝甲魚養殖+200畝龍蝦養殖+200畝休閒垂釣+農家樂」的現代農業、生態旅遊產業發展格局。合作社吸納15戶貧困戶入股,戶均增收1萬餘元。

  此外,我市還全面實施光伏扶貧,實現80個貧困村和2502戶貧困戶有光伏收益;加大扶貧小額信貸工程扶持力度,全市共落實安排風險補償金2175萬元、貼息資金634萬元,發放扶貧小額信貸資金1.2億元;積極支持電商扶貧建設,全市建有電商站點的行政村282個,建有電商扶貧站點的貧困村51個,帶動貧困戶705戶,戶均增收2408元。我市大力推進就業扶貧拓展擴面,通過舉辦「春風行動」就業招聘會、提供公益性崗位、開辦扶貧就業車間等途徑實現貧困人口就近就地就業,全市貧困人口實現就業12955人,設置扶貧就業專崗吸納貧困勞動力1680人。

  「第一書記」成為精準脫貧的「主心骨」

  平坦通暢的水泥路、乾淨整潔的衛生環境、規範有序的房屋……驅車行走在鐵河鄉東陽村,眼前的景象讓人很難與貧困村聯繫起來。

  2017年元旦後,受市公路局黨委委派,戴黨太到新建區鐵河鄉東陽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上任後,戴黨太沉下心來,吃住在鄉裡,工作在村裡,把東陽村當成第二個家。東陽村基礎設施比較薄弱,村民生產生活非常不便。戴黨太圍繞資金幫扶、公路建設、環境建設等方面與村民一道想辦法、破難題。為壯大村級集體產業,自2017年10月以來,戴黨太帶領村「兩委」班子,利用好水面面積約7000畝的芰湖,積極開展芰湖承包合同到期收回工作,並因地制宜地謀劃集體產業發展,成立了養殖專業合作社,使村級集體收益從每年的10萬元增加到100萬元。貧困戶可以到合作社打工賺取工資,年底還可以獲得分紅。

  「下一步,我們將抓住南昌漢代海昏侯遺址公園開園的有利時機,在原有產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水上旅遊、農家休閒遊等農旅產業,從而進一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幫助村民增收致富。」戴黨太對此信心滿滿。 

  從2015年8月起,我市組織開展了脫貧攻堅「百千萬」行動(百名書記扶百村、千個單位掛千點、萬名幹部聯萬戶),市、縣、鄉三級共派出「連心」(扶貧)小分隊943個、隊員2871名、「第一書記」943名,實現有扶貧任務的行政村「第一書記」全覆蓋。

  不僅如此,一批致富帶頭人自願加入到脫貧攻堅幫扶序列中來,凝聚幫扶合力,澆灌奉獻之花。凌繼河是全國有名的種糧大戶,他積極探索「基地+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加工」經營模式,2019年總經營面積20.2萬畝,連續8年拿出百萬元獎金獎勵種糧農戶。在脫貧攻堅幫扶前行的路上,他還將「脫貧稻」種到樂安縣、蓮花縣等,帶動800多貧困戶脫貧致富,人均增收2500元。

  南昌晚報·愛南昌客戶端首席記者 高學斌 文/圖 實習生 孫小英

相關焦點

  • 奔赴下一場「山海」——喚醒東西部扶貧協作路上的「寶藏鄉村」
    黔東南州榕江縣車江壩區的扶貧衝刺標語。 張斌 攝中新網杭州12月17日電(蘇禮昊)深秋時節,黔東南西江千戶苗寨,當地一位老太太在路邊擺著菜攤,內心滿是豐收的喜悅。這是綜藝節目《寶藏般的鄉村》預告片中的片段,該節目通過選取浙江東西部扶貧、山海協作的對口地區,以真實視角再現脫貧鄉村的民俗風情。日前,《寶藏般的鄉村》舉行開播發布會,宣布該節目將於12月20日正式上線。當時光列車緩緩駛過2020年,脫貧攻堅也將迎來收官。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㉞】詩詠江西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中國鄉村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變化,農村更美了,農民更富了,小康社會就在眼前。為此,詩人們以激情的筆觸從各個側面記錄這一偉大的進程,共誦美麗鄉村、詩畫中國。本輯推出由江西省詩詞學會組織的主題詩詞作品,以饗讀者。
  • 全民參與 創建無毒社區——金沙縣民興街道開展禁毒重點整治工作暨...
    金沙縣民興街道召開禁毒宣傳工作安排部署會(民興街道辦供圖)金沙縣民興街道12所學校、5個社區同時開展禁毒重點整治工作暨禁毒「大掃除」專項行動,紮實做好禁毒重點整治工作,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防範和抵禦毒品的能力,動員社會各界積極支持、參與禁毒工作
  • 陳潤兒接受《中國扶貧》雜誌專訪:翻越脫貧路上六盤山 堅決打贏...
    只有翻越了這座山,扶貧開發的萬裡長徵才能取得最後勝利。」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時強調,「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寧夏廣大幹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囑託,大力弘揚「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革命精神,以頑強意志、堅定信心,翻越脫貧路上六盤山,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徹底甩掉絕對貧困帽子,奮力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
  • 繪就村美民富新畫卷——仙遊縣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決勝全面小康
    仙遊縣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建設同步謀劃、同步實施、同步推進,做大做強產業,已建成產業扶貧基地136個,18個鄉鎮(街道)、38個貧困村「鎮鎮有扶貧基地、村村有扶貧基地」。菜溪村,旅遊景點和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濟川村,鄉村文化館古韻濃鬱;光埔村,一處處微景觀令人賞心悅目……眼下,仙遊縣各個鄉村正在奮力描繪產業興旺、環境優美、民富村興的鄉村振興美好願景。
  • 扶貧路上心連心 響鼓重錘再發力——雙遼市50個貧困村摘掉貧困帽子...
    走在筆直的水泥路上,兩側的楊柳爭相發出新芽,各家庭院裡鮮花競相綻放,早起的鄉親們熱情地向陳書記打著招呼,迎出院扯著去家裡吃飯……作為駐村第一書記,陳雷明白自己的工作在貧困農民心中的分量。三是扶貧項目讓村民們腰包鼓了起來。光伏電站年獲得純利潤8.4萬元;泥鰍養殖年獲純利潤2.48萬元;「千裡遼河」可視可追溯水稻種植項目流轉土地150畝,引領農民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我對鄉親們老有感情了,看著鄉親們走在嶄新的水泥路上,扭秧歌、跳廣場舞,心底就萌發出那種興奮勁兒!」陳雷高興地說。
  • 「我的扶貧故事」初心在我心,我在扶貧路上一路前行|從江縣谷坪鄉...
    2019年11月被派駐到黔東南州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回首逝去這一年,歲月匆匆,扶貧路上我和隊友、村民歷盡艱辛,收穫了我一生最為寶貴的財富——愛與感動。  扶貧先扶志,讓村民思想「富起來」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要正真「拔窮根」,第一步就是要打通思想上的貧窮,這是我來到留架村的第一個感悟。因為在實際扶貧走訪工作中,曾經的很多工作思路和自我認為,都被現實打回原形。
  • 廣東梅州梅江:美了鄉村 旺了產業 富了農民
    20日,採訪團來到位於梅州中部的梅江區,調研梅江區鄉村振興情況。近年來,梅江區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建成一批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生態發展 美了鄉村 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玉水村白牆灰瓦、淡雅幽靜。
  • 佳縣:黨建強 產業興 群眾富
    佳縣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引領帶頭作用,構建出一套「黨建引領、龍頭帶動、科技增效、產業支撐」的長效增收機制,實現——黨建強,產業興,群眾富。為此,佳縣確立了黨委主導、政府主抓、鄉鎮主戰、村戶主幹的脫貧攻堅機制,堅持抓黨建促脫貧,創新開展基層黨建「555」工程創建活動,即把村幹部、第一書記、駐村幹部、產業帶頭人、道德模範等「五支隊伍」作為扶貧的中堅力量,推廣基層黨建、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美麗鄉村、社會治理「五面紅旗」評分制度,實現黨建引領中心工作、黨建品牌創建、實現鄉村振興、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激勵保障等「五個突破」。
  • 這條路,越走越寬廣——交通扶貧鋪就小康生活幸福路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  題:這條路,越走越寬廣——交通扶貧鋪就小康生活幸福路  新華社記者魏玉坤、許雄、胡旭  「要想富,先修路」「要快富,修大路」……曾幾何時,這樣的標語布滿鄉村家家戶戶的院牆上,村民口口相傳,飽含著對修路致富的美好嚮往
  • 貴州旅遊扶貧典型案例①|開陽縣龍廣村:打破城鄉壁壘 助力鄉村振興
    | 編 者 按 |「十三五」期間,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全面落實鄉村旅遊助推大扶貧重大戰略任務,把鄉村旅遊作為決戰脫貧攻堅和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及推動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圍繞「融合、創新、突破」三個關鍵詞,依託鄉村自然風光、民族村寨、古村古鎮和「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有力推動了鄉村旅遊發展
  • 潮州:興農惠農支撐 富民興村有道
    今年4月,潮州將「興農惠農」列入「六大工程」進行重點推進實施,並提出全力抓好總投資超10.7億元的15個興農惠農工程,發展壯大農業產業。 潮州市委書記李雅林表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發揮資源稟賦,因地精準施策,促進聯動發展,努力實現富民興村。
  • 扶貧故事 | 廣州發展:像釘子一樣「釘」在扶貧路上
    扶貧故事 | 廣州發展:像釘子一樣「釘」在扶貧路上 2020-12-16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麗鄉村「建造師」楊建祖:眼裡有光,胸中有謀,腹有丘壑,心裡有愛
    扶貧路上不僅有年輕人,更有老者的身影,幫女郎扶貧脫貧系列專題報導《青山人未老》,見證了一個個可敬可佩的長者尊者,他們有「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的晚霞風情和風骨,在決戰決勝的大潮中,他們,同樣是弄潮兒。衡陽市衡東縣是新中國開國元帥羅榮桓的家鄉。在這塊孕育過元帥的紅土地上,有一位退休老幹部,他以花甲之年投身「鄉村振興」,閃耀出共產黨人的風範和傲骨。
  • 科左後旗:美麗鄉村與文化旅遊相得益彰
    阿古拉溼地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文化旅遊等在鄉村如何落地開花?怎樣更好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近年來,科左後旗大力發展旅遊產業,實現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結合,走出了一條新路子。   加強重點景區景點建設。
  • 鄉村出彩巧媳婦 小康路上她力量(三)
    鄉村出彩巧媳婦 小康路上她力量(三) 2020-07-01 03: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昆明桃園傢俱城發布扶貧紀實原創歌曲《創業路上跟黨走》
    桃園傢俱城「黨建引領、愛心助貧」紀實主題原創歌曲《創業路上跟黨走》      雲南網訊(記者 楊毅星)日前,中共五華區西翥街道黨工委黨建聯盟成員桃園傢俱城正式發布扶貧紀實原創歌曲《創業路上跟黨走》。
  • 央企扶貧助農在行動 大唐延安熱電廠以鄉規民約助力農村社會協同共...
    6月19日,大唐延安熱電廠組織黨團員志願者7人前往姚店鎮楊家砭村村委會開展了以鄉規民約助力農村社會協同共治活動,幫助該村制定了一套鄉規民約制度,更好地服務農村基層,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據介紹,活動開展前,大唐延安熱電廠黨群工作部提前與楊家砭村委會取得聯繫,前往該村了解實際情況後,組織開展了鄉規民約制度制定討論會。
  • 美了鄉村 富了農民——我市大力發展旅遊扶貧工作紀實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搶抓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省委、省政府致力打造黃河旅遊板塊的重大機遇,著眼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宜養的鄉村旅遊目的地,努力走出一條富有呂梁特色的鄉村旅遊扶貧之路。以打造精品為著力點, 拓寬鄉村旅遊覆蓋面久居喧囂的城市,會嚮往鄉村的寧靜。
  • 伊利探索實踐精準扶貧模式用產業帶動「伊起小康」
    此次土默特左旗脫貧攻堅項目是伊利又一次落地「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模式、助力地方脫貧攻堅的創新實踐。黨建引領促發展 扶貧興農惠民生從2019年開始,伊利集團黨委組織了10個黨支部與土默特左旗10個村黨支部籤署黨建共建協議,圍繞產業扶貧興農、技術扶貧興農、文化扶貧興農開展了幫扶與共建。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結對黨支部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產業興農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