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報融媒體】(記者高偉)黑龍江省雙鴨山寶清縣市政工程服務中心副主任王守軍,2017年被選派到寶清鎮慶蘭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2018年,榮獲全省優秀駐村幹部榮譽稱號;2019年,被授予寶清縣「青年五四獎章」。在駐村三年的時間裡,王守軍始終堅持一個信念——「駐村要駐在心上,扶貧要扶到根上」。為此,他深深紮根基層,與慶蘭村的幹部群眾同甘共苦,為貧困戶脫貧謀出路,為村經濟發展謀良策,為人民群眾謀幸福,帶去了黨和政府對困難群眾的關懷,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
挑燈夜讀新政策,訪戶談心左右鄰
王守軍為了儘快融入工作,第一時間帶領隊員住進了慶蘭村,在他和村幹部的交談中,能感觸到,這次駐村幫扶村幹部是不看好的,幾個城裡來的年輕小夥子不能有長興,幾天就得跑。看出他們心意後,王守軍毅然決定自己掏錢與農戶合租,所有生活用品備足後,村幹部看出他的執意後說:「你們真在這常住啊」?他笑了笑說:「組織相信我,把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我,我就要對的起黨和慶蘭村民,從今天起,我就是慶蘭村的一員,我要幫助自己的家庭成長、富裕起來」。
於是,在慶蘭村的畫面中,突然就多出了一個四十不到的小夥子,經常看到他晚上挑燈夜讀,那是他在認真學習、理解和掌握中央、省市縣脫貧攻堅的文件精神;經常看到他和鎮村幹部、村民百姓促膝長談,那是他在主動學習農業農村工作經驗,了解慶蘭村歷史和現狀;經常看到他走街串戶,那是他在詳細了解村民收入情況,特別走到貧困戶家時對他們的致貧原因及家庭情況進行了全面兜底,為了真正融入每個貧困戶心裡,家長裡短每家一談就是半天的時間,真正談到了貧困戶的心裡,通過國家的扶貧政策宣傳傳導了黨對他們的關心,幫助貧困戶貼窗戶、購買小藥。協調村民糾紛,疫情期間幫助村民購買生活物質。針對慶蘭村的實際情況,王守軍多次組織召開村「兩委」班子會議,研究幫扶工作思路,制定幫扶工作計劃,並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將全村農戶走訪一遍,做到了情況清、底數明。兩年來,他帶領工作隊隊員每年駐村時間達320天以上,走訪村民達近萬人次,幫助村民解決各類實際問題300餘件,得到了村民一致認可。他始終用真情去引導自己的行為,時刻反思群眾在自己心中的位置;時刻反思自己在幹部群眾心目中又是什麼形象?他以實際行動回答著:「來這兒為了啥?」「在這兒幹了啥?」「離開留下了啥?」的問題。
多頭並進夯基礎,嶄新面貌迎新生
王守軍深知「要想贏得群眾的信任,就必須先從改善村級基礎設施入手」。因此,他充分發揮派駐單位市政工程施工的優勢,全面推進慶蘭村新農村建設,重點從村民最關心最關注的問題入手。為了儘快改善慶蘭村村容村貌,王守軍號召村民積極參與村內基礎設施建設,一開始幾乎沒有村民響應。
為此,他對工作隊成員和村黨員幹部說:「只要我們起好帶頭作用,村民就一定會被感動」,於是他帶領工作隊員和黨員幹部在烈日下維修村內破損的硬化道路險損路段和破損路面,在暴雨後搶修破損的橋涵,在大雪後清理因風吹雪堵塞的路段。正是在他的帶動和感召下,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村民一次比一次多,最後形成了全員參與的局面。他帶領工作隊會同村「兩委」在三年的努力下,慶蘭村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14公裡村內巷道實現全覆蓋硬化並栽植果樹2000多棵果樹進行了綠化,2.5公裡通村公路兩側栽種綠化樹木5千餘棵,維修田間路5公裡,鋪設涵管200多節,清淤築壩1000延長米,改擴建村級活動場所560平方米,安裝太陽能路燈173盞,新建石砌邊溝15公裡,協調派駐單位出動鏟車、刮路機、壓路機等大型機械設備10餘次幫助慶蘭村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同時,王守軍十分注重村風民風建設,協助村「兩委」班子制定了《村規民約》,利用「三八」婦女節組織文體娛樂活動。幫助組建了慶蘭村文體娛樂隊,協調1000元幫助她們購買了服裝,積極組織村民夏天扭秧歌、跳廣場舞,冬天看圖書、學技術,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立項規劃光明景,催馬揚鞭日月新
沒有村級主導產業就沒有精準扶貧。針對慶蘭村沒有產業這一實際,王守軍把培育富民產業作為精準扶貧的治本之策,採取引進社會力量幫扶、建立農民合作組織、破解產業發展融資難題、激發農民內生動力等舉措,找準脫貧的著眼點,根據慶蘭村實際,制定了慶蘭村脫貧攻堅3年規劃。他們帶領村民圍繞市場需求,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林下經濟,依託原有林果種植面積達900畝,組織帶領果農到有經驗,發展好地區考查學習新的果樹發展理念和栽植技術,集中力量發展「新、奇、特、優」林果及庭院經濟。栽植龍豐、桃李子、大榛子等市場前景好的果樹品種1.6萬棵,引導有經驗的果農在傳統果樹栽植的基礎上,發展優良品種在大棚內栽植果樹並套種蔬菜,示範栽植3600多平米,預計年收入15萬多元,帶動全鎮貧困戶年每戶年收入150元;與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籤訂大辣椒種植收購合同,宣傳引導在村內居住的125戶農戶利用前後庭院種植大辣椒45畝,引導農戶利用殘垣斷壁清理的無人居住空宅基地種植優良穀子40畝,戶均增收1000餘元;多次協調和源堂藥業有限公司到村內向農戶宣傳講解北藥種植技術,並與果農合作社籤訂了220畝蒲公英示範植種及收購合同。同時,他在單位的支持下幫助村民在縣內設立農副產品代銷點,幫助畜牧養殖戶直銷豬、羊提高他們的收入,銷售村內居住農戶利用前後庭院種養的時令果蔬、雜糧、禽蛋等綠色產品,他們經常充當農戶的送貨員,將農戶的產品送到縣代銷點售賣,有時農戶送來產品時特意多裝了一份,誠懇的說「這份是給你們吃的,一定要收下」。他道謝後,笑了笑,最後把農戶給的那份也賣了錢並送到農戶手中,二年來,代銷點銷售總收入達23萬多元。為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他會同村幹部組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商討村內產業項目的發展,在確定的發展機制木炭項目後,在無建設資金的情況下,他帶領工作隊員主動個人墊付1萬元建設資金,協調派駐單位支持大型機械設備支持場地及廠房的建設投入,會同村兩委多方籌集資金65萬元成立了慶蘭機制木炭有限公司,利用秸稈加工機制木炭,經過不斷的廠區擴建和技術革新,年生產200噸,純利潤近15萬元,在保證6戶貧困戶和1戶殘疾戶每戶3000元/年分紅的基礎上,村集體每年可增加收入近5萬元。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雖然慶蘭村和貧困戶已經脫貧「摘帽」,但是王守軍和他的隊員依舊在為慶蘭村實現富裕的路上不斷努力跨越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