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慕課第一人」、浙大教師翁愷。 受訪者提供 攝
中新網杭州2月24日電(童笑雨)在疫情防控階段,高校的線上教學也面臨著一次「大考」。「中文慕課第一人」、浙大教師翁愷認為,與慕課相比,線上直播教學更有優勢。同時,他還為教師推薦了線上直播教學「十大神器」。
2月24日是浙江大學原定返校的日子。因疫情還未結束,該校決定以網上教學的形式開展春學期。
翁愷是該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師,也是2019年中國慕課大會全國唯一教師代表。今天是他開啟學歷教育直播課程的第一天。
他認為,在課程門類多樣、全部學生需線上教學的當下,直播教學不僅對任課教師衝擊力最小,學生學習效率也更高。
「慕課倍速播放、隨時暫停、不斷回放的優點,直播都能達到。而且只要學最簡單的直播軟體操作,就能先把課程開出來。」他說,雖然直播更便捷,但對於線上教學經驗不夠豐富的教師而言,也是一次挑戰。
他將慕課比喻為拍電視劇,可反覆操練,直播則是演話劇,要一遍過。「所以今天9點50開課,我提前50分鐘就開始作準備了。」
此外,具有豐富線上教學經驗的他為其他老師推薦了線上教學「十大神器」:
直播用的具有手寫功能的電腦、平板;當作「後臺」的大屏;外接攝像頭;觸摸板或滑鼠;與學生互動的鍵盤;監測播出畫面與聲音的平板電腦或手機;用於減少雜音的外接話筒;備用白板;備用燈光;提醒時間的鬧鐘。
準備雖複雜,但令翁愷欣慰的是,學生反響熱烈。「有時講到一個新的知識點,他們就能在群裡討論開來。我喜歡這樣的氛圍,說明他們在看、在想,這是一個有反應的課堂。」
學生間的互動,激發了翁愷的講課熱情,最後拖堂了也一無所知。「學生也沒有提醒我,效果是真的好。」
雖然當前直播比慕課更適合線上教學,但他仍建議,教師可用直播串錄播視頻的模式進行教學。
翁愷說,今天有老師就專門提前錄好課程視頻,準備在直播過程中播放。「直播是手段,不是目的。此舉就是希望能以直播的儀式感和約束力,輔以錄播的技術優勢來完成有效教學。」
據了解,除了為師生們提供浙大釘等線上教學平臺外,浙大在疫情期間將陸續安裝約200間教室的自動錄播設備,在教室部署錄播主機、教師跟蹤攝像機、學生攝像機、教師與學生的拾音設備,並對相關教室所在網絡進行改造升級,建設完成相應的教學專網,這給部分老師提供了除在家直播上課以外的選擇。此前浙大全校8000多位教師參加了培訓,和三萬多學生組織了幾千場測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