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掉家裡全部積蓄,花30萬買一個包,還得求人才能買到,你會買嗎?
我估計大多數人都會說:「腦子進水了吧。
可如果這個包是一張入場券,只有擁有它才能混入所謂上流社會,只有混進去,才能幫自己的公司拿到訂單,否則公司就會破產,你會買嗎?
這就是《三十而已》裡顧佳所面對的狀況,在一次上流社會太太們的聚會中,其他太太們背的都是幾十萬上百萬的包,顧佳看著自己6萬塊的包感到很自卑,於是在和太太們合影時,故意把包藏在身後,可即使這樣,在最終發布的合影中,顧佳發現自己竟然被裁掉了。
而顧佳拼命想要混進上流太太圈也並不是出於虛榮心,而是為了拯救老公瀕臨破產的煙花公司,只有混進上流圈子,才能拓展自己的人脈,結交資金雄厚的大老闆,老公的公司才有起死回生的希望。
於是顧佳夫婦只能選擇把家裡現有的所有積蓄拿出來買那個可以證明自己身份的包,雖破釜沉舟,但必須背水一戰。
顧佳的遭遇並非誇張,劇情的靈感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的一次上流社會名媛圈的聚會,前時尚雜誌主編蘇芒混跡於上流社會,在一次聚會中,她和鄧文迪、李冰冰等名媛、明星合照,卻把外形不如她們好看的洪晃裁掉了。
要知道洪晃出生於外交世家,母親是中國著名的外交官章含之女士,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名媛」,而她的繼父是中國前外長喬冠華,曾在國際外交舞臺上神採飛揚,她的前夫還是中國第五代導演中代表人物之一陳凱歌。
洪晃本人是中國最早的時尚媒體人,中國互動媒體集團CEO,是《iLOOK世界都市》、《青春一族》、《名牌世界樂》三本雜誌的出品人。要論江湖地位肯定不低於蘇芒,可就因為她沒有苗條的身材,不如其他幾位美麗,於是就被無情地裁掉了。
更可悲的是,她自己並不知情,還在社交平臺上曬出合影並配文:我咋就不會和美女照相啊,你們誰救救我。
殊不知在蘇芒發布的照片中,已經找不到洪晃的身影。
作為上流社會的太太們,不只是有名牌包加持就夠了,還要有美麗的外表才行,而顧佳和洪晃,就是因為沒有名牌包的加持或美麗的外表,就不配出現在合影裡。
我最近看的一本書《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也揭示了全世界最富裕的地區之一的紐約上東區媽媽們的生存指南。
這本書的作者薇尼斯蒂·馬丁,是一位畢業於耶魯大學的人類學博士,書中記錄的是她們一家在紐約上東區的一場「冒險」。
想買房?上下三代人的個人信息拿來看看
馬丁懷孕後,她和丈夫想要給即將出世的孩子一個優越的成長環境,於是他們決定從下城區搬到上東區,而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這一決定帶來的是一場非比尋常的冒險。
在這裡,那些背著鉑金包的女人可以隨意擠開那些背的包沒有那麼好的女人,如果你沒有鉑金包,當你和她們打招呼時,她們也不會理你,讓她們對你友善的唯一方式就是擁有一隻鉑金包,這也是書名的由來,這和顧佳的經歷如出一轍。
首先面對的當然是買房子,在上東區買房子,可不是有錢就能買,而是需要接受公寓管理委員會的面試,買房者需要提供的信息包括:信用卡號碼,大學GPA(平均績點分數)成績以及買房者、買房者父母以及買房者的小孩念過的每一所學校。需要說明的是,買房者的父母並不入住這所房子。
為了孩子能上頂級幼兒園,拼了
三十而已中,顧佳為了讓兒子進入頂級幼兒園,不惜放下自己的身段去求幼兒園的負責人王太太,她提前查清楚王太太的時間安排,並在王太太出門時假裝與王太太相遇,在和王太太一起下樓梯時,因為怕穿著高跟鞋的王太太累腳,顧佳把自己的拖鞋給了王太太,自己選擇光腳下樓。
馬丁書裡的上東區,也是差不多的樣子。上幼兒園之前就要經歷3重考驗,包括書面申請、雙親面試以及小孩「試玩」,試玩其實就是對小孩的面試,只有順利通過這三重考驗的孩子,才能進入上東區的幼兒園。
幼兒園管理者心目中夠資格入園的小孩應該是:注意力集中,不會被有趣的玩具吸引;多個小朋友一起玩同一個玩具時,能夠做到「輪流」玩耍;即使玩具被別人搶了,也不能發脾氣,永遠保持溫和有禮貌。
重點是而這些孩子只有2歲而已。
馬丁對這樣非人的評判標準也很憤怒,兒子因為面試屢屢失敗心情低落,馬丁也崩潰大哭了很多次。
可有什麼辦法呢?你想要擠進上東區,就必須遵守這裡的遊戲規則。
擠進去之後也不是萬事大吉,隨之而來的挑戰就是給孩子尋找玩伴,幼兒園中每個班級都有家委會,而擔任家委會會長的媽媽則是掌握著生殺大權的首領,而對人類學及靈長類動物頗有研究的馬丁則把上東區媽媽們的社交比作生活在東非的狒狒。
在一個東非狒狒群體中,通常有150隻狒狒,其中大部分都是母狒狒,而這些母狒狒也有森嚴的等級制度。階層最高的母狒狒享受著一切好處,包括好吃的食物、安全的睡覺場所、比較優秀的雄性伴侶以及較高的成功生育率。而階層較低的母狒狒,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只能想辦法服侍高階層的母狒狒,幫助照顧她們的孩子,而高階層的母狒狒還會虐待低階層的母狒狒。
在低階層母狒狒的不斷努力下,通過幫助高階層母狒狒照顧後代而逐漸得到高階層母狒狒的信任,並因此得以實現階層躍遷,在群體中獲得更多勢力和保障。
馬丁和自己的兒子就像是群體中的低階層母狒狒和她的後代,兒子入園後唯一一次被邀請去做客,還是因為有位小朋友聽說馬丁家沒有私人飛機,覺得她兒子很可憐,出於同情邀請他去自己家裡玩。
同樣的遭遇也發生在顧佳身上,而在顧佳兒子的幼兒園中,頂級的母狒狒是木子媽媽,其他媽媽只能聽從木子媽媽的指揮,即使是錯誤的決定也沒有人敢違抗。
寫在最後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很慶幸自己不用面對上流社會的這種血雨腥風,不用活得像狒狒一樣不堪。不過普通人的生活中也同樣存在著比較和打分。
比如有人會問你:「你家孩子在哪所小學就讀?」
當心裡知道對方的孩子在一所昂貴的私立學校,而你的孩子上的只是普通的公立學校,你的心裡會自卑嗎?
相反,如果你的孩子上的學校收費更貴,你會因此覺得對方和你不是一個階層嗎?你看見迎面走來一個姑娘,你會下意識地觀察她的穿著和包包,來判定她的經濟能力嗎?
這些看起來很複雜的評判,其實只要1秒鐘就能完成,每個人都在不斷地評判別人同時也被別人評判著。
在這樣一個社會中該如何自處?做顧佳還是洪晃,亦或者努力成為我們自己,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