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攜手,科學銜接—渭南高新區第二幼兒園2020年幼小銜接活動紀實

2020-12-22 渭南青年網

時光飛逝,大班的孩子們馬上就要進入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開始新的校園生活。為了幫助大班孩子更好的從心理、學習及生活習慣等方面儘快向小學的發展需求過渡。7月7日,我園有序謀劃、科學組織,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開展了幼小銜接主題活動,引領幼兒快樂地迎接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

本次活動,老師們從幼兒園與小學的主要差異、幼兒的入學生理準備、心理準備、習慣的培養進行耐心細緻地講解,從學習生活到習慣養成,從組織紀律到自我約束,使他們對小學生活有了一個初步的感知,心中充滿了對小學生活的嚮往。

由於今年的疫情影響,大班的孩子們沒辦法走進小學零距離參觀。為此我園邀請四名已經上小學的哥哥姐姐回園分享小學生活的樂趣。

重回幼兒園的小學生們大方地自我介紹,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迎。哥哥姐姐們將自己眼中小學生活的點點滴滴與大家進行分享,孩子們聽得很仔細,知道上了小學之後每天早起按時到校,不早退不遲到,完成作業,專心聽講,做好筆記,遵守紀律,每天需要做課間操和眼保健操等等。

幼小銜接是孩子必經的人生歷程,也是孩子性格養成的一個重要節點,我們需要正確引導孩子,給孩子以積極的影響,遵循孩子的年齡特點,尊重教育的規律。這也是一次難得而寶貴的體驗,讓我們陪伴著孩子、相信著孩子,與他們一同經歷這段精彩的成長旅程!(通訊員 李丹辰)

相關焦點

  • 動態丨南京市蓮花北苑幼兒園:「幼小協同 科學銜接」主題教研
    12月17日上午,南京市蓮花北苑幼兒園開展了主題為基於兒童發展,立於研修共享——「幼小協同,科學銜接」主題教研活動,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系教授顧榮芳、南京市建鄴區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科長吳丹等相關領導以及建鄴區各小學、幼兒園的部分教師們和家長代表們共同參加此次活動
  • 幼小銜接市場如何正確打開百億規模
    不過,根據《2020幼小銜接行業調研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當前的幼小銜接賽道處於良莠不齊的階段,仍有機構打著政策「擦邊球」進行超前教育。在超百億的規模之下,幼小銜接市場藏著可觀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規範化發展的挑戰。需求膨脹從數據來看,幼小銜接已經越來越成為家長眼中的剛需。
  • 《成長魔方》:如何科學做好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是每屆父母都非常關注的話題,那究竟什麼是幼小銜接?幼小銜接從什麼時候開始?又該怎樣做好幼小銜接?而幼兒園學習的課程有這麼重要嗎?與小學有哪些關聯呢?
  • 學前教育走上發展快車道 幼小銜接市場如何正確「破局」
    有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底,北京市適齡兒童學前教育普惠率已達87%。學前教育蓬勃發展的同時,如何打通幼兒園與小學直接的壁壘,做好幼小銜接越來越成為家長們的剛需。12月6日,《2020幼小銜接行業調研白皮書》正式發布,對幼小銜接賽道做出了調研。據顯示,發展到現在,幼小銜接賽道仍面臨著良莠不齊的困境,也有機構打著政策「擦邊球」進行超前教育。
  • 學前教育走上發展快車道,幼小銜接市場如何正確「破局」
    有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底,北京市適齡兒童學前教育普惠率已達87%。學前教育蓬勃發展的同時,如何打通幼兒園與小學直接的壁壘,做好幼小銜接越來越成為家長們的剛需。12月6日,《2020幼小銜接行業調研白皮書》正式發布,對幼小銜接賽道做出了調研。據顯示,發展到現在,幼小銜接賽道仍面臨著良莠不齊的困境,也有機構打著政策「擦邊球」進行超前教育。
  • 西安航空基地第一幼兒園 「 雲課堂 」 為孩子幼小銜接賦能助力
    為了幫助家長樹立科學教育理念,做好 孩子 進入小學前的各項準備,近日,西安航空基地第一幼兒園藉助網際網路平臺,組織教師和大班家長以 「 雲課堂 」的形式共同觀看由北京著名教育專家錢志亮教授主講的《讀懂孩子苦衷,了解學習差異》專題直播講座 , 幫助幼兒家庭更安心、樂觀地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 西安航空基地第一幼兒園「雲課堂」為孩子幼小銜接賦能助力
    為了幫助家長樹立科學教育理念,做好孩子進入小學前的各項準備,近日,西安航空基地第一幼兒園藉助網際網路平臺,組織教師和大班家長以「雲課堂」的形式共同觀看由北京著名教育專家錢志亮教授主講的《讀懂孩子苦衷,了解學習差異》專題直播講座,幫助幼兒家庭更安心、樂觀地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 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內容,幼小銜接還有必要上嗎?
    好友丁丁媽媽前幾天特別犯愁的對我說:「我兒子今年上幼兒園大班了。去年他們一個班的同學,今年退學去上幼小銜接班的有一半,這不前兩天又走了兩個。我本來還堅定讓我兒子讀完幼兒園大班,但現在我開始懷疑我做錯了。你說,到底要不要讓孩子上幼小銜接班呢?」
  • 景鵬小學開展幼小銜接活動,為家長分憂解難
    深圳新聞網訊 (記者 曹園芳)為加深幼兒園畢業生對小學生活的初步認知,幫助幼兒園畢業生能儘快適應將來的小學學習與發展,為其後續的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3月29日-30日,景鵬小學聯合天健愛心幼兒園、城建景東幼兒園、童歌博爾幼兒園以互動形式開展系列幼小銜接活動。
  • 2020幼小銜接調研白皮書發布,近七成家長對孩子幼升小感到焦慮
    12月6日,卓越巧問教育與中國教育智庫網以及亞洲幼教年會三方聯合發布《2020中國幼小銜接行業調研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此次發布的《白皮書》,在南北共四座城市,圍繞4-5歲兒童的學習注意力開展實驗研究。
  • 幼小銜接—諾亞舟嘉興慶安幼兒園大班組家庭教育講座活
    【家長學校】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諾亞舟嘉興慶安幼兒園大班組家庭教育講座活動家長學校2020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這個階段也是處於人類整個邏輯思維形成和使用過程中所要經歷的三次環境轉換的第二次轉換期,幼小銜接意義重大。幼小銜接不當,孩子會出現身體、心理、社會適應性等三方面問題。為了讓家長正確認識幼小銜接工作、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為順利入學做好準備。12月10日,諾亞舟嘉興慶安幼兒園大班組邀請了嘉興市實驗小學心理健康專職教師沈碩文老師開展了大班組家長講座活動。
  • 關於幼小銜接,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一、幼小銜接到底是什麼? 百度百科的解釋是:幼小銜接是指從幼兒園到小學一年級,這兩個相鄰教育階段之間的過渡銜接,讓孩子提前適應小學生活,適應小學的時間、流程、規範、管理和環境。
  • 幼小銜接,到底應該如何銜接?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幼小銜接,到底應該如何銜接?大家都知道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向小學的過渡,但由於幼小兩學段教育內容與教學形式上存在較大差異,加上媽媽們的入學焦慮等問題,使得幼小銜接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
  • 幼小不聯手,如何做好幼小銜接
    看我們之前的幼兒園教育,幼兒園提前學習小學內容,還以為那是為小學做準備。結果呢,幼兒園學習小學知識,小學學習中學知識,中學恨不得學習完大學知識,這就是典型的揠苗助長。這種惡果強加在孩子身上,使得孩子出現典型的厭學情緒,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 微案例丨幼小銜接活動如何在森林課程裡開展?
    昨天,圓圓老師分享了一個問題,幼小銜接的活動怎樣在森林學校裡開展?幼小銜接這個話題近年來非常火爆,我們要清楚幼小銜接的目的是什麼?是適應小學生活?是學習小學知識?還是其他?明確幼小銜接的目的它不只是知識上的片面銜接,更是比較注重幼兒思維方式、學習習慣、社會技能等方面的銜接。主要是培養幼兒對小學生活的熱愛和嚮往,幼兒對小學生活的態度、看法和情緒。
  • 幼小銜接 教學相長|Transition lesson benefits both teachers...
    Teaching and learning 為幫助大班幼兒順利過渡到小學階段的學習,提升幼兒對小學校園的感知度與認識度,近日,華美外國語學校工會主席、招生辦主任魏旭濤、小學部教學主任羅娟等教師一行走進光明區中糧雲景幼兒園,為幼兒與老師、家長開展「幼小銜接」活動,體驗華美小學部IB—PYP課堂的魅力
  • 徐州幼小銜接學前拼音培訓加盟電話多少
    二、綜合能力養成 除了文化知識的學習,迪贊幼小銜接更注重對孩子未來發展的研究探索!結合xx先進教學理念及方法,通過對上萬孩子研究,迪贊推出xx.通過互動遊戲、專業練習、思維拓展、情景演繹和生活實驗,提高兒童的綜合能力。 三、素質的培養 科學實驗課、國學禮儀課、成語故事課培養孩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和主動探索的能力。
  • 90%的父母都沒有想明白:幼小銜接,銜接的到底是什麼?
    所以父母就會很糾結,到底要不要幫助孩子做幼小銜接。實際上,這樣的理解是有偏頗的,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偏差,教育部才會出臺《學前教育法草案》公開徵集意見,明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
  • 小學要求有基礎,幼兒園卻不讓教,家長無奈:「幼小銜接」太難了
    不少家長都無奈表示,「幼小銜接」太難了,幼兒園不讓教,小學又要有基礎,難道還要家長自己教嗎。在我們身邊的絕大部分家庭中,父母都不是專業的幼兒園老師或者小學老師,對於給孩子上課、教孩子知識完全是門外漢。正是由於父母的能力有限,對於孩子的幼小銜接這件專業素質要求較高的任務,也只能有心無力。
  • 平塘:開展「幼小銜接」數學教學研討二級培訓
    12月7日至8日,平塘縣開展2020年「幼小銜接」數學教學研討二級培訓,全縣各鎮(鄉、街道)近百名幼兒教師參加培訓。參訓教師分組討論「幼小銜接」項目開始實施於2019年2月,旨在通過提升幼兒教師教學理念和水平,完善教研指導責任區建設,培養一批有教研能力的骨幹教師,並通過教研的力量引領各園所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