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貓和老鼠的時候,我們總會被一個人物深深吸引,破洞的襪子配棉質拖鞋,虎背熊腰,細尖的嗓子,粗大的手指,黝黑的肌膚,不少人都把這位「兩隻腳」女士當作了Tom的主人。
這位神秘的」兩隻腳「女士其實在動畫中多集中提到,她叫做Mammy Two Shoes女士。Mammy我們熟知的是媽咪,媽媽的意思,但是在60年代的美國,這個詞還有另外的一種含義,被視為帶有種族歧視的蔑稱。對於黑人乳母的稱呼。
當時的黑人保姆即黑人女傭或黑人女僕,1940年至1954年這一階段熱播的貓和老鼠中,主人的房子家具一應俱全,而當時的自由黑人很少能達到這樣的水平,通過破洞襪子與圍裙我們大概能推測出,這位主人實際應該是 Tom 家房子的女僕,而真正的主人應該另有其人。1954年後出於輿論的壓力製作方將黑人女僕換成了一位年輕的白人夫婦。
值得一提的是60年代的美國主流影視作品很少有黑人能夠露臉的,這裡的兩隻腳女士我們也無法得知其真正長相,但是我依稀記得曾經在哪裡見過她的面容,終於我通過查閱,發現貓和老鼠中其實她漏過一次臉。、
《周末貓之夜》
看貓和老鼠的時候還有一個情節令人印象深刻,Tom遭遇海難漂流到了一個荒島上,飢餓難耐的Tom貪婪的啃著自己的鞋子嗎,這一段當時居然把我看得饞了,小時候記得Tom啃鞋子那段特別的香。
《荒島求生》
《荒島求生》
Tom漂到一個孤島上後,島上Jerry假裝印第安人要「吃了」Tom。
《荒島求生》
《荒島求生》
劇中的印地安人,給人一種可怕,野蠻,冷血,殘忍的感覺,50年代的美國動畫片放映出的印第安人的形象真的就和真正的印第安人相同麼?50年代的印第安人已經在「被迫」積極的融入美國社會之中,但他們的命運完全掌握在白人社會手中,20世紀30年代以前聯邦政府企圖通過短期,快速的政策完成對印第安人的完全同化.30年代的&34;第一次將印第安人教育引向自治的新方向.在二戰這一外力作用下,印第安人教育政策曾出現短期的倒退,但最終向自治方向逐漸靠攏。
哥倫布來到新大陸的時候,發現印第安人友善溫順,只有極少數部落印第安人有分食親朋的屍體,而這個現象被來到印第安世界的「文明」人發現,並將這一現象一篇蓋全的映射到印第安人的身上,甚至是數百年後的20世紀,仍然向觀眾傳輸這種印地安人的形象。而白人對印第安人種族的殘忍行徑卻被史課本巧妙掩蓋。
70年代以後貓和老鼠內關於印第安人的內容在民權運動等諸多實質問題下,有了實質上的改變,印第安人的形象也從最開始的愚昧,冷血,轉變成為了勇敢,團結,機智的化身。
《小小印第安鼠》
還有一個小細節,不仔細看的觀眾可能沒有注意過,那就是貓和老鼠中的」中國元素「。
《可愛的貓女孩》
Tom被唱片砸到之後立馬呈現出類似於戴著鬥笠 留著兩撇小鬍子 作著揖的樣子,這便是40-50年代美國人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海豹馬戲團》
而早在辛亥革命以後中國人思想解放,妝容也隨之變得相對自由,長鬍子大鬥笠的」清兵「形象卻從未在美國的大銀幕中消失,並且在那個年代的美國熒幕上,中國人的形象往往只能出現在反派身上,甚至一些關於中國的人的影視作品,主人公中國人也是由清一色的好萊塢演員出演,華人只能飾演一些反派角色。
《龍種》
40年代美國為了支持亞洲戰場的中國抗戰,好萊塢曾經排了這一部」抗日神劇「清一色美國好萊塢演員扮演的勇敢農民對抗日本侵略者,片中正面人物均無華人出演。一部沒有華人的抗日神片。
《貓和老鼠2014》
回到貓和老鼠,中國改革開放以後貓和老鼠製作方迎合中國觀眾,在2014
推出了電影版更是將Tom和Jerry帶到了中國,在中國經歷了一系列冒險。
貓和老鼠作為美國動畫橫跨世紀的大IP也映射出了美國主流思想觀念對於種族問題的改觀,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再在亞馬遜點播貓和老鼠之前的劇集你會發現一個充滿年代感的免責聲明。
這個聲明表述了片中出現的種族問題無論當時還是現在都是完全錯誤的,這無疑能一定程度反映出美國主流思想對於種族問題態度的轉變,即使在種族問題仍未完全解決的今天。
>>>>>>>>>>>> THE END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公眾號
Pinkman的知識分享
分享有趣
分享知識
分享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