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吃貨來說,路邊攤的小吃味道是銘刻在記憶深處的,如果能遇到一個和你一起長大的小吃攤那真是人生一大幸事。
在老家的小學門口,就有這麼一輛堅持了十幾年的小吃車。我們都管老闆叫馬叔叔,他擺攤不求舒服,專挑挑戰人類生物鐘的時間段,選了一天裡最讓人難受的早上和晚上。但是對於上學的人和陪同的父母來說,這個時間段正是胃口大開的時候。
他的車子比較特別,操作區功能比較多,炸的,煮的,煎的,蒸的都能做。所以他車上的小吃花樣比較多,其他的攤子一個人就能忙過來,獨獨馬叔的小吃車必然是他們夫妻倆一起照看。
早上的熱粥,包子,煎餅果子,雞蛋灌餅是最受歡迎的,總有粗心的家長早上起不來或者忙得沒時間做早飯了,給孩子一頓早飯的錢,讓他們在馬叔的攤子上買著吃了。
到了下午放學時候更是熱鬧,炸串,鐵板燒,炸雞柳,烤冷麵,油香四溢,讓人聞了挪不開腿。經常看到家長孩子們在攤位前上演一出出拉鋸戰,這邊說要買,那邊說回家吃正經的晚餐,馬叔也不勸,只是手下動作不減,這些小吃的香味更香了。
後來馬叔似乎是意識到什麼,加了些滷味方便家長們買一點回去加餐。這下子家長和孩子的拉鋸戰突然變少了,都成了馬叔攤位上的常客。
或許正是因為馬叔小吃車上種類太多,才讓他顧客源源不斷,一年復一年的堅持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