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絨針,是多肉植物裡面,比較「奶萌」的一款。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多肉絨針的葉片表面,長著白色的絨毛——就好像剛出生不久的小動物,長著白色的奶毛一樣。
而且多肉絨針本身的體積並不大,在多肉植物裡面屬於中小型的款式。身材小巧,葉片上又有白色的絨毛,看上去就是很「奶萌的嘛!
多肉絨針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會變色。多肉植物裡面,有很多種類的葉片都會隨著光照的強度而變色。多肉絨針也是如此。多肉絨針在「剛出生」的時候,綠色的葉片上覆蓋著白色的絨毛;隨著吸收的光線越來越多,多肉絨針的葉子就會慢慢地變成紅色。
像多肉絨針這樣中小型的植物會隨著光照的強度而變色,讓人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我們拍攝多肉絨針,自然是要體現出它的特點。
想要體現出多肉絨針葉片上的白色絨毛,就要「集中兵力打一個點」。無論是新芽還是老樁,所有多肉絨針的葉片上都會覆蓋著白色的絨毛。
所以,無論是拍攝深綠色的、淺綠色的、紅色的多肉絨針,首先要體現出它「毛茸茸」的特點。
想要著重表現多肉絨針葉片上的白色絨毛,可以考慮只找準一片葉子對焦。
挑一片外形稍好看一些的葉子,採用單點對焦的方式,用大光圈虛化拍攝背景,把景深範圍縮小到一片葉子,甚至半片葉子的範圍,就可以體現出葉子上白色的絨毛了。
想要拍攝出多肉絨針的整體造型,不妨「後退半步」。多肉絨針主要是靠葉子賣萌。每一片葉子上都有白色的絨毛,而且葉片朝上生長,看上去生機勃勃的,整體造型也很養眼。
所以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拍攝一整株多肉絨針的外形特點。
在單片葉子的拍攝數據基礎之上,把光圈放小,讓景深範圍變寬,或者是把拍攝距離調遠一些——比如,很多養殖多肉的花友都會用手機拍攝。想要強調一片葉子的效果,就離近一些;想要拍攝整體造型,就往後退半步。
拍攝多肉絨針,要注意畫面顏色的搭配。多肉絨針的葉子是會變色的。剛開始是鮮綠色,隨著日照的時間慢慢變長,多肉絨針的葉子也會由淺變深,由綠變紅。
理論上,拍攝主體的顏色不同,拍攝環境也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綠葉配紅花會顯得非常鮮豔;但是用綠葉子搭配綠背景,就很難拍攝出層次感。
所以,我們在拍攝多肉絨針的時候,要根據植物整體的造型和葉片的顏色來制定拍攝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