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血淚化為憤怒!現代希臘人是這樣爭取獨立的!

2021-01-08 History心發現

讓我攀登蘇尼阿的懸崖,

可以聽見彼此飄送著悄悄話,

讓我象天鵝一樣歌盡而亡;

我不要奴隸的國度屬於我-

乾脆把那薩摩斯酒杯打破!

——拜倫《哀希臘》

「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在歐羅巴,沒有任何文明比希臘更加悠久。但自從1453年君士坦丁堡在烈焰中淪陷,1464年摩裡亞在激戰中陸沉之後,這個古老的民族就不得不在異教徒的暴政下苦苦掙扎。

直到300多年後的19世紀,隨著老大帝國奧斯曼的腐朽衰落,愛琴海的蔚藍海岸上終於綻放出希望的曙光。從1821年開始,反抗的火種由多瑙河北岸傳遞而來,最終燃透伯羅奔尼撒的天空,蕩盡羶腥,還希臘人一片山河淨土。

羽檄從北來——獨立烽火的燃起

19世紀初的奧斯曼帝國,可以說已經徹底腐敗和衰朽了,渾身散發著行將就木的活死人一般的腐臭味。對於希臘內陸地區,土耳其人採取缺乏彈性的高壓統治。腐敗的帕夏們予取予求,多徵稅款,中飽私囊。而貪婪的包稅人們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往往是希臘民族的頭面人物,卻為了討好統治者皈依伊斯蘭教,成為可恥的叛徒;作為奧斯曼帝國官員的代理人,他們濫用特權,搜颳起同胞來比起異族更加兇狠。

數百年來,希臘人在這樣的長夜難明中苦苦掙扎,他們也並非完全任人宰割,有些人上山為匪來躲避和反抗土耳其人的統治,這些人被稱為「克萊夫特」。一開始,縱橫巴爾幹群山當中的「克萊夫特」只是為了生存和財富,但後來卻從中萌發出爭取希臘民族獨立的性質。奧斯曼人徵募基督徒建立憲兵隊性質的「阿馬託利」來鎮壓「克萊夫特」,結果他們往往投入克萊夫特的陣營。

此外,由於希臘人擅長經商,在海外活動的商人群體在各地積累了廣泛的人脈,並接觸到西歐的啟蒙思想和先進位度。1821年3月4日,僑居俄國的希臘「友誼社」總負責人亞歷山大·依普希蘭狄斯越過俄國國界,率領起義軍在羅馬尼亞的雅西號召希臘人民起義。

「友誼社」於18世紀末由希臘民族詩人裡加斯·費拉伊奧斯創辦,詩人謀求建立一個龐大的巴爾幹共和國,這等於在同時挑戰奧地利和奧斯曼兩大帝國的利益,費拉伊奧斯於1797年在的裡雅斯特被奧地利官員逮捕,旋即被移交給奧斯曼帝國,並在1798年于貝爾格萊德遇害,拋屍多瑙河。

前驅者的鮮血,埋下了反抗最好的種子。希臘民族主義者們深受感動,越發前僕後繼地投身獨立浪潮當中。

1814年,三位年輕的希臘商人在俄羅斯人的支持下重建了友誼社。然而,當依普希蘭狄斯在羅馬尼亞組建義軍時,瓦拉幾亞人卻表示對希臘人的獨立事業不感興趣。沙皇更是反對友誼社的激進行動,將依普希蘭狄斯從俄軍中除名。1821年6月,當依普希蘭狄斯率軍挺進希臘時,一支土耳其軍隊在德拉戈尚輕鬆剿滅了依普希蘭狄斯的「聖隊」。

但巴爾幹的志士們已經被煽動起來。「友誼社」的其他負責人吸取教訓,不再完全依賴外國勢力,而是深入到希臘祖國各地,向同胞們宣傳獨立思想,並組織武裝暴動。1821年3月25日,帕特拉斯城中燃起了起義的烽火,而這只是一個開始。

厲馬登高堤——希臘男兒的奮迅

4月7日,斯佩採島宣布起義,支援伯羅奔尼撒半島起義。4月22日,普薩拉宣布起義;28日,伊德拉島起義軍民控制科林斯地區。5月7日,阿提卡地區的武裝村民衝進雅典,迫使土軍退守科林斯城。10月5日,希臘軍民攻佔特裡波利斯城。

由於奧斯曼帝國此時正忙於鎮壓盤踞在阿爾巴尼亞和伊庇魯斯的割據者阿里帕夏,希臘兵力空虛,義軍得以縱橫無忌,他們揚劍長嘯,以異教徒的鮮血洗雪希臘的四百年屈辱。整個伯羅奔尼撒傳唱著一首戰歌——《摩裡亞一個土耳其人都不留》!即便是皈依伊斯蘭教的希臘人,也遭到血腥而無情的清洗。

伯羅奔尼撒西部的邁索隆吉翁燃起火炬,色薩利的皮利翁山飄揚戰旗,馬其頓的哈爾息季基半島也有義士揮舞起海神的三叉戟。阿索斯山的修道士們挺身而出,為了基督的榮耀與民族的自由而戰。克裡特島上的山民斯法肯人憤怒地攻擊屠殺教士的奧斯曼近衛軍,在一支希臘艦隊的支援下,一度封鎖了幹尼亞的港口。

蹈身鋒刃端——草莽豪傑仗劍而起

德凡納基亞大捷是希臘獨立戰爭中最光彩耀目的篇章,而光榮歸屬於出身「克萊夫特」山匪的「老摩裡亞」塞奧佐羅斯·科羅克特洛尼斯。

塞奧佐羅斯·科羅克特洛尼斯,1770年出生於美塞尼亞的一個著名的「克萊夫特」家族,該家族有著悠久的反抗奧斯曼人的傳統。在他出生的那一年,發生了由俄國人煽動的希臘人反抗奧斯曼帝國的奧爾洛夫革命,其父康斯坦丁·科羅克特洛尼斯也投身其中。雖然革命失敗,但科羅克特洛尼斯家族得以在蒼茫的群山中生存下來,賽奧佐羅斯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

1805~1806年,奧斯曼帝國再次發兵鎮壓摩裡亞的「克萊夫特」,賽奧佐羅斯被迫逃離。拿破崙戰爭期間,他在英國軍隊中指揮由香料志願者組成的第一希臘步兵團,積攢了豐富的作戰經驗,1810年被提拔為少校。

在回到故鄉後,賽奧佐羅斯率領著「克萊夫特」的勇士們投身到希臘民族解放的大潮當中。憑著半生積累的軍事經驗,一群烏合之眾被他迅速調教為堅韌若鋼的近代化正規軍。賽奧佐羅斯被任命為反抗軍總司令,率軍轉戰在希臘各地。他善用地形,神出鬼沒,憑藉遊擊戰和運動戰以弱勝強,取得一次又一次勝利,義軍也越發發展壯大。土耳其人在摩裡亞最大的根據地特裡波利斯城,正是被賽奧佐羅斯攻克的。

1822年,兇險的挑戰終於來臨。德拉馬裡帕夏率領著近3萬奧斯曼帝國精銳部隊,對起義軍發動大舉進攻。這是自18世紀初的最後一次威土戰爭後奧斯曼帝國派往摩裡亞的規模最大的軍事力量。希臘人剛剛在古城阿爾戈斯建立了一個臨時政府,「伯羅奔尼撒議會」,德拉馬裡的目標便是這裡。來勢洶洶的土耳其人橫掃了希臘北部的反抗力量,長驅直入劍指科林斯衛城。

在此前的4月11日,奧斯曼人已經發動了慘烈的希俄斯島大屠殺,來懲戒希臘起義者。有大約2.5萬人慘遭殺戮,另有4.5萬人(主要是婦女兒童)被賣為奴隸。更早之前,奧斯曼人還在1821年對君士坦丁堡的希臘人進行了屠殺。倘若義軍在對抗土軍討伐中失敗,君士坦丁堡和希俄斯的慘劇就是整個希臘命運的預演。

長驅蹈匈奴——德凡納基亞的史詩勝利

雖然臨時政府很快轉移,但友誼社總負責人亞歷山大·依普希蘭狄斯的弟弟德米特裡·依普希蘭狄斯仍然堅守阿爾戈斯堡壘。在炎熱的夏天,土耳其軍隊逐漸因攻城不利而沮喪,希臘遊擊隊則剽掠如風,劫取奧斯曼人的輜重補給。

賽奧佐羅斯·科羅克特洛尼斯率領5000人的部隊,在2000盟軍協同下,前去解阿爾戈斯之圍。他實施焦土政策,讓敵人饑渴交加,不得不選擇撤軍。

撤軍時,德拉馬裡帕夏讓阿爾巴尼亞人去探路,試圖找到遊擊隊較少的通道。但賽奧佐羅斯·科羅克特洛尼斯的部將尼基塔拉斯識破了土耳其人的計策,放過了阿爾巴尼亞人,在山口截殺了土軍。巨木和石塊堵塞了山路,火焰在密林中升騰而起。巴爾幹騎兵穿越山脊,在烈焰中殘酷殺戮,讓奧斯曼人的鮮血被火焰吞噬。試圖逃往其他山脊的奧斯曼士兵,也被埋伏已久的「克萊夫特」戰士殺死。

德拉馬裡帕夏率領剩餘的部隊想要逃離,卻與科羅克特洛尼斯率領的義軍在德凡納基亞村狹路相逢,這座距離科林斯30公裡的村莊將在今後成為希臘人的革命聖地。

燧發槍噴射出憤怒的火焰,巴爾幹騎士舞動復仇的馬刀。盛夏的天空被煙塵覆蓋,充斥著血肉的腥氣。早已士氣全無的奧斯曼人被希臘男兒包圍,他們以一當十,向數量遠勝己方的敵人發起十蕩十決的決絕衝鋒,就如陳思王所寫的那樣: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土耳其軍隊幾乎陷入了希臘人的十面埋伏,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狹路相逢勇者勝,龐大的土軍除了6000傷敗之卒得以逃脫之外,其餘全部伏屍荒野。

賽奧佐羅斯以寡擊眾,殲滅大量奧斯曼帝國有生力量,因而聲名鵲起,在革命軍中取得了驚人的聲望。

揚眉吐氣的勝利還有更多,同期,在希俄斯島附近的海面上,起義軍的火攻船燒毀了土耳其艦隊的旗艦,海軍司令和船員全部喪生。失去了領導的土耳其海軍群龍無首,作鳥獸散,倉皇逃入達達尼爾海峽。希臘義士們反抗異教徒壓迫的正義革命,達到了最高潮的階段。

邊城多警急——新的危機和挑戰

至此,希臘獨立戰爭的局勢已然看似明朗。然而,出身草莽英雄的賽奧佐羅斯·科羅克特洛尼斯並不能被高傲的希臘貴族名流們接受為自己的統治者。新政府很快陷入了致命的傾軋和內鬥,延續著希臘城邦鬥爭與拜佔庭式陰謀的傳統。

賽奧佐羅斯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好似黑暗中的俠客佐羅,一生都為正義舞動他的長劍,卻無法享受自己應得的榮耀和威權。富有的阿爾巴尼亞人後裔昆圖利奧蒂斯成為了新政府的總統,依賴於外國的支持想方設法打壓排擠賽奧佐羅斯。賽奧佐羅斯這位草莽豪傑的一生,註定是英雄流血又流淚的故事。接著,無計可施的馬哈茂德二世不得不放下架子,求助於割據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帕夏,希臘人將面對更為兇險的境況。

相關焦點

  • 女神的憤怒:希臘神話的女性主義解讀|文化客廳
    阿喀琉斯作為城邦首屈一指的大將,他如果因為憤怒而拒絕出戰,整個特洛伊戰爭的走向就會改變。阿喀琉斯為何憤怒?這牽涉到希臘文化中的恥感。與基督教的罪感(guilty)不同,希臘文化更強調個體性(individuality),人一旦被侵犯了尊嚴,就會感到羞恥,這種羞恥之心會驅動人採取行動。
  • 希臘神話中的女神憤怒書寫,暗含男性對女性的無端畏懼
    希臘神話裡,奧林匹斯諸神如同人類一般,依憑著自己的七情六慾行事,神與人的區別似乎只是力量的不同。男神與女神,男人與女人,諸神與人類通過一次次的交鋒,創造出旖旎詭譎的傳奇。阿喀琉斯作為城邦首屈一指的大將,他如果因為憤怒而拒絕出戰,整個特洛伊戰爭的走向就會改變。 阿喀琉斯為何憤怒?這牽涉到希臘文化中的恥感。 與基督教的罪感(guilty)不同,希臘文化更強調個體性(individuality),人一旦被侵犯了尊嚴,就會感到羞恥,這種羞恥之心會驅動人採取行動。
  • 希臘神話中的女神憤怒書寫,暗含男性對女性的無端畏懼|文化客廳No.38
    阿喀琉斯作為城邦首屈一指的大將,他如果因為憤怒而拒絕出戰,整個特洛伊戰爭的走向就會改變。阿喀琉斯為何憤怒?這牽涉到希臘文化中的恥感。與基督教的罪感(guilty)不同,希臘文化更強調個體性(individuality),人一旦被侵犯了尊嚴,就會感到羞恥,這種羞恥之心會驅動人採取行動。
  • 基督教與希臘︱君士坦丁堡淪陷後的希臘人與東正教會
    情詩《愛洛特柯裡託斯》是克裡特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代表作,它上承古希臘荷馬史詩的燦爛傳統,下啟現代希臘詩壇的盛況——現代希臘詩歌曾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當然,一些希臘人仍然在奧斯曼統治下活出了精彩:首先是在希臘本土逐漸出現了一個與奧斯曼地方官員合作進行統治的希臘新貴階層,其最主要工作是保證當地希臘人能順從地向帝國繳納足夠的稅金。
  • 女神的憤怒,希臘神話的女性主義解讀|文化客廳NO.38
    眾所周知,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以「阿喀琉斯的憤怒」開篇——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逼迫英雄交出女俘布裡塞伊斯,憤怒的阿喀琉斯拒絕出戰,導致希臘人潰不成軍,被特洛伊人驅趕至海邊,死傷無數……與英雄之憤怒形成對比的是女神的憤怒——比如地母神蓋亞。
  • 裡索斯:現代希臘詩歌創始人
    揚尼斯·裡索斯(YannisRistos),二十世紀希臘著名詩人、現代希臘詩歌的創始人之一,生於莫涅瓦西亞,早年來到雅典讀書,當過文書和演員,三十年代開始發表作品,1934年出版第一本詩集《拖拉機》,1936年,他為薩洛尼卡菸草工人罷工寫成長詩《伊皮達菲奧斯》而一舉成名,深得大詩人帕拉馬斯的高度評價。
  • 千年拜佔庭:古典與現代、希臘與拉丁在這裡交織
    在對東方精神上的偏愛以及希臘對作為天國中心的上帝的哲學價值的關注面前,西方則堅持認為馬利亞只是生育耶穌肉體。把精神期望與民族期望混為一談使得這一形勢變得更加複雜。在431年的以弗所會議上,經由亞歷山大裡亞神秘主義者的提議,聶斯脫利派對耶穌位格的分析遭到了譴責,這就造成了一個獨立的聶斯脫利教派與一個獨特的敘利亞民族。
  • 希臘史24:底比斯的崛起——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直到公元前七世紀前後的城邦時代,才有關於這個城邦的歷史記載,而此前的一切歷史都只能在神話傳說看到一些蛛絲馬跡,現代的考古發掘也從一定程度證明了這些神話傳說的背後都或多或少有著真實歷史的影子。底比斯作為希臘最古老的城邦之一,在希臘神話中佔有相當重要的篇章,例如,希臘神話中著名的悲劇人物俄狄浦斯王便是底比斯的國王。
  • 土耳其與希臘的千年戰爭史
    不過還好有伊斯坦堡這樣的城市,為你我留下點歷史的談資。昨天看到一則新聞: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在當地時間4日會見希臘國防總參謀長時表示,美國正在考慮進一步擴大在希臘的軍事存在,以應對「東地中海地區的軍事行動」。美國這個舉動雖未點名土耳其,但是在美土衝突愈演愈烈的今天,目標指向何處,眾人自然一目了然。
  • 宙斯的兒子為何被踢出希臘文化圈,徵服王到底是不是希臘人?
    近來,近十萬希臘民眾在該國北部最大城市塞薩洛尼基舉行集會,反對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在其可能的新國名中使用「馬其頓」的稱謂。示威者揮舞希臘國旗,高唱國歌,在橫幅上寫著「馬其頓只有一個,她是希臘的」。那麼馬其頓與希臘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呢?
  • 【閱讀的趣味】《噢,眾神——希臘羅馬神話人物現代解讀》
    但是現在,他們在一個陌生而遙遠的世界裡重新發現了它的魔力,並對J.R.R.託爾金、C.S.劉易斯和J.K.羅琳所寫的那些他們心中最愛的現代故事也產生了共鳴。對於這些學生來說,神話學現在還是很吸引人的,他們也陶醉其中,那種令人著迷的魔力從孩童時代延續至今。但是我們在班上討論的這些故事比他們小時候聽過的那些更神奇和震撼,而且我還被邀請去參加講座,聽眾就是那些高中生,家長們或是社區居民們。
  • 公元前5世紀,希臘人與波斯人進行了兩次大戰
    同時我們也會發現,古典傳統的劃分和定義通常能公開地讓人加以討論。然而,當所有這些都已加以說明和考慮,當持懷疑態度的現代學者們已作了驚人的努力來限定和解釋希臘和羅馬世界文明的界限時,我們也繼承了大量的文化因素,這些因素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有助於決定歐洲和歐洲人的思想在歷史上以何種形式出現。為了對此加以了解,我們必須從希臘人入手。
  • 《希臘人和希臘文明》:青年和戰爭告訴你,為什麼要學習希臘文明
    一直到了1998年,正值布克哈特的這部演說集首次發表100周年之際,這部準備了三十幾年的新的英文選譯本最終得以出版,書名為《希臘人和希臘文明》。這部著作還被稱為「仍然是現代關於希臘文化的第一次也是最好的闡述。」
  • 《戰神》系列中的希臘神話元素(八十):回歸人性
    當時被遊戲中真實還原的希臘神明和宏大的遊戲場景所震撼,再加上遊戲的打擊感頗為強烈,玩下來後更加被當中以復仇為主題的劇情所吸引,體驗了一把奎託斯的憤怒與不甘。這些元素都是《戰神》的魅力,而將所有這些元素完美襯託的世界觀就是古代希臘神話世界。神話除了作為宗教信仰的基礎,其本身也有助於去了解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和風情。
  • 《泰拉瑞亞》血淚有什麼用 血淚作用一覽
    導 讀 泰拉瑞亞血淚有什麼用" src="http://image.9game.cn/2020/8/28
  • 希臘神話中的毒婦美狄亞,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在希臘神話中,美狄亞是科奇斯島會施法術的公主,因為愛神射向她的痛苦之箭,她陷入了於伊阿宋的愛情當中,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斷殺人,下毒的毒婦養成之路。在為了科奇斯島她為了幫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她背叛父親;在返回希臘的途中,她殺害兄長幫助伊阿宋一行人逃離。
  • 當別人很優秀時,要把嫉妒化為動力,使自己也成為主角
    大多數人都有嫉妒心,不同的是,有些人藏的很深,有些人溢於言表,有些人把嫉妒化為動力,而有些人把嫉妒當做心裏面的一塊大石頭。然而,是不是真的有人超凡脫俗,與世無爭,伴隨著天地遨遊於自己的內心中呢?我相信,從古至今,這樣的人肯定存在,我們稱他們為聖人。今天,我們不談論聖人,畢竟,芸芸眾生,大多數的人都是凡人,都有所欲望,都被所謂的情愛名利牽絆著。
  • 努斯鮑姆:女權主義者的憤怒中,有著復仇女神的弱點
    在西方和非西方的哲學傳統中,憤怒都和復仇聯繫在一起,而女權主義關於憤怒的論點是將其想像為有活力的反抗和休止的奴性狀態的反面,但在努斯鮑姆看來,我們必須對憤怒進行區別,報復性憤怒對爭取解放的鬥爭是無效的,因為它是混亂而非建設性的,她主張一種面向未來的、建設性的、不會對道德人格造成重負的過渡性憤怒,「當它表達的是有充分根據的怒意並且面向前方——帶著建設性的思想、拒絕血債血償式的報復主義,以及讓我們希望
  • 希臘人的兩面性:愛琴文明的繼承者還是破壞者?
    古代希臘一直被認為是文明的代表,他們的城邦文明、早期民主制度、哲學成就,在世界歷史上都是非常讓人敬佩的,他們自己也認為自己代表的就是文明,對於周邊部落他們將其視作蠻夷。然歷史久遠到常常讓人忘記,希臘人也曾是文明的破壞者。
  • 希臘神話:這群神荒唐又迷惑
    希臘神話既不學術也不燒腦,它的娛樂性很強,通俗易懂,讓人讀來不忍釋卷。赫拉被緊縛在金色的寶座上,她號叫著,既憤怒又沮喪,甚至連宙斯都無力解除這一詛咒。現在她被困在這裡,如同身陷枷鎖的囚犯,還怎麼邀請神界諸君前來赴宴?那也太不成體統、太屈辱了,她會遭到嘲笑的。這施的究竟是什麼魔法?是誰對她做出了這樣的事?她怎樣才能解除詛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