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北京摺疊》,進擊的中國科幻

2021-01-14 媒介之變

沈雨瀟

懇請您點擊左上角,訂閱「媒介之變」的百家號。

開創·新世紀

早在《三體》獲得雨果獎五年前的2010年,隨著《三體》第三部《死神永生》的出版,劉慈欣就被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譽為「憑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文學提升至世界級水平」的開創性科幻作家。而隨著《三體》電影的開機拍攝和雨果獎的揭曉,隨著劉慈欣的名字廣泛突破科幻圈,成為某種新的文化現象的代表,這一說法更是被各類採訪報導反覆引用。

從70年代末以來的中國科幻小說發展歷程上看,無論從代際劃分還是從類型革新上,劉慈欣的科幻作品無疑佔據著至為關鍵的結構位置。

1976年5月,《少年科學》創刊號發表的葉永烈《石油蛋白》可以說是文革後科幻小說的開篇。1979年,鄭文光《飛向人馬座》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則成為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長篇科幻小說。而80年代,正是葉永烈、鄭文光、童恩正等人,鑄就了中國科幻小說的第一次繁榮。

九十年代,湧現了吳巖、王晉康、韓松、楊鵬、星河等一批「新生代」作家,在科幻題材上,沿革著八十年代作家對英美科幻「新浪潮」的學習,他們在敘事和故事上,嘗試著進行新的實驗和對傳統的顛覆。但面對一般科幻讀者,這也因意味著科幻小說可讀性的折損。

1999年6月,劉慈欣在《科幻世界》首次發表兩篇作品《鯨歌》和《微觀盡頭》,同年,他首次憑藉《帶上她的眼睛》獲得1999年中國科幻銀河獎一等獎。

繼「新生代」作家之後,劉慈欣毫無疑問是新世紀中國科幻文學最具代表性和開創性的作家,他的《流浪地球》、《鄉村醫生》、《超新星紀元》、《詩云》乃至《三體》更是新世紀中國科幻當之無愧的扛鼎之作。

不同於九十年代的作家,他的作品反溯其上,反而具有某種西方科幻「黃金時代」的風格。劉慈欣最喜愛的科幻作家正是「黃金時代」的巨匠阿瑟·C·克拉克,他的作品從來不缺乏克拉克式浩瀚幽深的太空題材,他筆下的故事的敘事性與完成度比肩「黃金時代」的傑出作品,他的人物往往被置於極限之地的宇宙遠端,從疏離中對人類與文明進行更清晰的凝視。而劉慈欣作品的整體氣韻,也令人能熟悉地追溯到阿西莫夫和坎貝爾的恢宏壯闊的星河圖景。這就不難理解,劉慈欣粉絲——「磁鐵」們,為何一致稱到《三體》為中國科幻文學的「史詩」。

作為國內首位科幻學者同時是科幻作家的吳巖認為,「劉慈欣的小說可以被概括為某種意義上的新古典主義。他用自己的天才和藝術素養,在短短的時間裡便重塑了經典科幻小說的形象。這個人就是劉慈欣。」

然而,劉慈欣與「黃金時代」的作家仍有著顯然的不同。雖然同樣體現著英雄主義的情懷,但區別於「黃金時代」科幻作家對、未來充盈豪邁的自信力,劉慈欣對人類現代文明的科學進步,卻始終保持著一絲疑慮不安、一份審慎和反觀。他自己多次表示,對人類技術的發展,並不持樂觀態度。

他在筆下的主人公身上,弱化了無義無反顧的激昂,而賦予他們艱難的思慮和猶豫的抉擇。他視域中的銀河也從未有人類器宇軒昂的迢迢徵途。恰恰相反,面對著不可阻擋,不可探求的未知力量,他們是在堅韌而悲壯地流浪。這是他的作品作為具有開創性的「新古典主義」區別於「黃金時代」最大的地方。

承繼·新傳統

《三體》作為新古典主義之於太空題材一個標誌性的高峰,它所產生的重要影響不僅表現在與前人作品的關係中,同時,它也同樣深深影響和啟發了中國更年輕一代的科幻文學。可以說,劉慈欣藉由《三體》開啟了某種意義上的中國科幻新傳統。

在《三體》第二、第三部尚未出版的時候,在網絡上已經有不少「同人文」續寫「三體故事」。其中最出彩的,無疑是八零後科幻作家寶樹的《三體X——觀想之宙》。

在這本對於《三體——死神永生》進行的擴展和續寫的作品中,通過講述雲天明在藍星上的回憶與生活以及後來他與歌者世界的「相逢」,寶樹無論從故事敘述還是藝術表現上,無論從本質還是風格上,都與劉慈欣的作品精神一脈相承,實現了與「三體故事」的創造性拼接。他在整個宇宙尺度的恢弘構思上,「粘貼著大劉的思維」,又進行了極富想像力的發散,從而實現了對劉慈欣開創的新傳統的承繼。

此後,寶樹又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古老的地球之歌》。他直接通過書名向克拉克《遙遠地球之歌》致敬,體現出與科幻「黃金時代」之間顯而易見的關係。這部作品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個與地球有關的故事,寶樹描寫著「母星」地球與人類的過去與未來,或沉鬱悲壯,或胸懷鄉愁的優思,又不乏年輕一代的幽默調侃。

不得不承認,在我們可以預見的未來,地球仍然是唯一的能讓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正是對地球母親深切的關注,讓寶樹把時間和空間都盡情拉遠、抽離,以期回眸以後,在遙遠的時空中再度反觀。這讓他的作品具有一種「宇宙流浪」的氣質,而這種氣質正是在劉慈欣作品的核心特點之一。

不僅是寶樹,劉慈欣的「新傳統」也同時作用於更多八零後作家和剛剛進入科幻寫作的九零後作家,成為這些作作家品所要呈現的氣質和朝向的參考借鑑。它甚至也在影響著老一代作家的寫作。

多元·新一代

在對風格與故事的直接影響之外,劉慈欣和他的《三體》「現象」,同樣也激發了多樣化的科幻寫作動力。

新一代的科幻作家中,多元的風格愈發凸顯。

如陳揪帆便始終倡導並堅持科幻現實主義的創作。在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荒潮》中,圍繞著中國南方的一座垃圾島嶼,一個充滿電子垃圾、人類智能義體和虛擬實境電子裝備的近未來世界不斷向人們曝露出骯髒的真相。陰冷而迷幻的現實,具有威廉·吉布森筆下深深的賽博朋克氣質。

而夏笳正連載於科幻世界的《中國百科全書》無疑要「清新」得多,初看去,一切似乎顯得並不那麼科幻。故事中呆萌可愛的小海豹是撫慰未來人類同樣孤獨、敏感、脆弱心靈的陪伴。然而未來的科學進步並沒有解決人類在靈魂和精神上永恆的困惑,人們仍然幽深地面臨著科技始終無法迴避的問題——人工智慧在「模仿遊戲」中的困境,從「圖靈測試」開始,一直沒有解決。在夏笳作品看似之細膩敏感的柔和下,科技發展對人類造成的傷害與困惑始終存在,每每都需凜然直面。

飛氘的《中國科幻大片》以魯迅故事新編的靈感,創造了中國神祗和歷史人物自己的科幻故事,讓他們在好萊塢科幻工業的名下與想像和語言相遇。寶樹的《時間之墟》讓「宅文化」和遊戲感進入科幻,與宏大的構思相結合,預示著某種新的時代之變……

雨果獎之名正激勵著中國科幻走向繁榮。作為一種獨具特點的文學類型,科幻,在未來與包括電影在內的文化產業市場進一步接合中,在更新一代人的手中,又會盈然綻開怎樣的花火?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幻女作家郝景芳作品《北京摺疊》入圍雨果獎 三體2落選
    據美國雨果獎官網消息,2016年4月27日,美國第74屆雨果獎初賽結果公布,中國女科幻作家郝景芳的作品《北京摺疊》入圍,《三體》第二部遺憾落選。去年8月,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三體》獲得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屬於亞洲首次。 在此次公布的入圍作品中,《北京摺疊》在中篇小說中排名領先老牌科幻和恐怖作家史蒂芬金的作品。
  • 《三體》日文版風靡日本 日媒:中國科幻小說走向世界
    參考消息網8月3日報導 日媒稱,累計銷量超過2000萬冊的中國暢銷科幻小說《三體》日文版發售。日文版《三體》在日本出售一個月銷量就突破了10萬冊,在近年的海外科幻小說中創下了不俗的成績。據日本《朝日新聞》8月2日報導,《三體》講述的是女科學家向宇宙發射信號,結果信號被「三體」外星人接收,給人類帶來了危機的故事。
  • 中國科幻界走向世界的領頭人,科幻小說《三體》的作者——劉慈欣
    就在2006年,科幻作家劉慈欣在他業餘時間所創作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開始在《科幻世界》雜誌上面連載,並且很快的就受到各方科幻迷的熱烈追捧。於是劉慈欣趁熱打鐵在2008年和2010年又相繼的出版了《三體》系列的第二部和第三部《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
  • 《三體》走紅 中國科幻贏得世界目光
    《三體》走紅海外怎麼看——  中國科幻贏得世界目光(藝海觀瀾·文藝熱點怎麼看(8))  海外讀者關注、喜愛中國科幻,深層原因在於他們對當代中國的濃厚興趣,對中國人如何想像未來、如何看待科技與人類關係的濃厚興趣  前不久,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第一部)日文版由日本最大科幻圖書出版社早川書房在日本全國公開發行
  • 《三體》:中國科幻小說的巔峰之作
    《三體》:中國科幻小說的巔峰之作《三體》又稱「地球往事三部曲」,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分《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三部,主要講述了地球文明和三體文明的生死博弈。其中《三體》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可謂是中國科幻小說的巔峰之作。
  • 三體:徵服世界的中國科幻神作
    《三體》2006年開始連載,2016年才真正在中國火起來!用了整整10年時間!《三體》是國產科幻標杆,作者劉慈欣一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然後,《三體》第一部經過劉宇昆翻譯後,幾乎是眾望所歸的,斬獲了2015年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大獎!
  • 中國科幻小說《三體》英文版獲美國「星雲獎」提名
    新華網上海2月21日電(記者許曉青 姬少亭)記者21日從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公司獲悉,中國知名長篇科幻小說《三體》的英文版已獲得美國科幻奇幻作家協會2014年度「星雲獎」提名。    業內人士分析,儘管目前僅是獲得提名,但對中國科幻長篇創作而言,具有重大意義。
  • 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改編,《三體》科幻電視劇殺青特輯公布
    劇版《三體》原定於今年3月開機,但因為疫情的原因延遲到今年6月開機,並在寧波、橫店、北京、東北等地拍攝。製片方透露,這部劇的籌備期長達4年,第一季的拍攝就用了120多天。《三體》劇集殺青特輯:導演楊磊在殺青特輯中表示,一個好的科幻一定是有現實意義的,看了這個科幻,也許就是明天的現實。總製片人白一驄則表示,科幻一定要用更加現實主義的手法、更加真實的細節去表達,才能把科幻呈現得更真實。
  • 豆瓣9.7的三體,這才是中國科幻
    2019,現象級電影《流浪地球》,開創了中國科幻元年。提到中國科幻,《三體》是永遠也繞不過的一扇門。它名聲在外,影視化之路卻異常坎坷,以致於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引來大批書迷的「地動山搖」。前幾天,傳出來十月文化將重拍真人版《三體》電影的消息,《大聖歸來》的導演,《哪吒》《大魚海棠》的製片。整個製作都是動畫團隊,拍中國科幻。我就在想,這事兒,靠譜嗎?
  • 科幻巨著《三體》出版漫畫,美劇版也已確認?中國科幻已經崛起
    科學界認為如今的地球僅僅是處於「0.7級文明」連一級文明都還未到達,主動尋找未知的文明世界無異於是將地球陷入危險的境地,《三體》便說明了一切漫畫版三體如果說國內科幻小說的巔峰是誰,那一定就是劉慈欣先生的著名大作《三體》了,三體在世界各國都有著許多的粉絲,就連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看過《三體》都被深深吸引,親自給劉慈欣發送郵件
  • 從伊春林區走出來的「科幻迷」把《三體》推向世界
    不久前,《三體》入選教育部中小學閱讀書單。很多人看過《三體》,但翻開前言,非科幻迷也許會漏掉一個重要的名字——姚海軍。今年54歲的姚海軍是科幻世界雜誌社的副總編,除了《科幻世界》雜誌,還編輯出版了中國科幻基石叢書、世界科幻大師叢書。去年12月,姚海軍榮獲第30屆中國科幻「銀河獎」特別貢獻獎。
  • 2020烏鎮時間《北京摺疊》作者郝景芳談轉行創業:做教育比寫科幻...
    雨果獎獲得者、科幻作家、童行學院創始人郝景芳出席主題為「展望未來」的圓桌論壇,帶來了她對青年與教育的見解。郝景芳很多人都不陌生,1984年出生的她,因小說《北京摺疊》於2016年8月獲得第74屆雨果獎,這是繼劉慈欣的《三體》之後我國作家第二次獲得該獎項,因而備受外界關注。
  • 日媒:中國在科技領域日益自信 助推科幻小說走向世界
    參考消息網8月3日報導日媒稱,累計銷量超過2000萬冊的中國暢銷科幻小說《三體》日文版發售。日文版《三體》在日本出售一個月銷量就突破了10萬冊,在近年的海外科幻小說中創下了不俗的成績。三體問題不能精確求解,即無法預測所有三體問題的數學情景。於是劉慈欣思考的是:如果只有三個天體都無法預測,則假設在某個恆星系中有三體運動,那麼文明會何去何從呢?劉慈欣指出,可能我們認為理所當然,但可能是一種幻想,在宇宙整體的殘酷生存競爭中,人類文明有持續存在的力量嗎?關於中國科幻小說的特徵,劉慈欣說,經常會有人問不同之處,但是容易在不同文化中引起共鳴的正是科幻小說。
  • 《三體》在日脫銷,讓更多讀者了解中國小說
    借著《三體》日文版發售的契機,早川書房還在各大書店進行華文科幻·推理作品展賣會,涉及作品包括中國科幻作家劉宇昆的短篇傑作集1-3和《重生》、陸秋槎的《元年春之祭》、《北京摺疊-現代中國科幻選集》、陳浩基《第歐尼根變奏曲》。
  • 中國科幻大賣《三體》榮登日本亞馬遜文藝作品銷量榜首
    日本早川書房出版社官方Twitter宣布,由中國作家劉慈欣創作的科幻小說《三體》成功登上了日本亞馬遜文藝作品銷量榜的首位,中國科幻在日本取得了非常耀眼的成績。「哎呀,《三體》在亞馬遜文藝作品排名第1位!」
  • 《流浪地球》出品發行已兩年《三體》為何拍不出來?中國科幻人探討...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流浪地球》出品發行已經兩年了,為什麼還是沒有拍出來更多好的科幻電影?《三體》為什麼拍不出來?大部人看不懂的《信條》是不是好電影?河南民間故事多如繁星,能否用中國科幻電影講述中國元素?
  • 電視劇《三體》殺青 秉持科幻初心構建真實科幻世界
    網易娛樂12月14日報導 近日,由楊磊執導,張魯一、于和偉、陳瑾、王子文、林永健、李小冉主演的電視劇《三體》殺青並發布「殺青特輯」。該劇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說《三體》,講述了納米物理學家汪淼(張魯一 飾)與刑警史強(于和偉 飾)聯手破解三體文明在地球製造恐慌的真相,並由此展開一系列調查與對抗的故事。
  • 《三體》科幻電視劇殺青特輯公布: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改編
    玩懂手機網消息,今日(12月14日),根據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三體》的官方微博 @三體電視劇 宣布,第一季正式殺青,並公布殺青特輯,張魯一、李小冉、于和偉、林永健、王子文等主演的造型也首次曝光。官微配文,「對你來說,什麼是科幻?是來自地外文明的信號,是可能出現的明日之現實,又或者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 日本出版人:《三體》在日脫銷,讓更多讀者了解中國小說
    借著《三體》日文版發售的契機,早川書房還在各大書店進行華文科幻·推理作品展賣會,涉及作品包括中國科幻作家劉宇昆的短篇傑作集1-3和《重生》、陸秋槎的《元年春之祭》、《北京摺疊-現代中國科幻選集》、陳浩基《第歐尼根變奏曲》。
  • 《三體》,又爆了!到底還能不能拍成電影了?
    在遙遠的2006年,山西娘子關電廠的工程師劉慈欣,開始在業餘時間創作他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並逐篇在《科幻世界》雜誌上面連載,很快就受到了科幻迷的熱烈追捧。於是他又乘勢在2008年和2010年相繼出版了《三體Ⅱ·黑暗森林》和《三體Ⅲ·死神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