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聯軍進入圓明園,造成道光帝的皇妃去世,死因不宜宣揚

2020-12-07 騰訊網

當年英法聯軍進入了圓明園之後,造成了道光皇帝的一位皇妃去世,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請聽我慢慢道來。

本來在鹹豐帝的思維之中,洋人的軍隊是斷無能力打入大清的腹地的,更不要說直接逼到京師了,所以,當面對著戰爭之中,清軍節節敗退的現狀之時,鹹豐帝除了痛苦和無奈也沒有想到更多的有用的辦法,以至於英法聯軍打入京師之時,鹹豐只能帶著一眾皇家老小逃離了那裡,應該說,這對於大清來說,可是從來就沒有過的一件事情,也能看得出清朝的無能之處了,而鹹豐帝跑的時候,倒是想著把自己的妃子都帶著,卻忘記了帶一個人,她就是身在圓明園之中的道光皇帝的一位皇妃——常妃。

常妃影視形象

說起來,常妃也算是自己的母親了,但是鹹豐當時顯然沒有顧及到她,或者說壓根也沒有想著把她帶走,而可憐的常妃就這樣被留在了圓明園之中,而這個常妃在英法聯軍進入了圓明園之後,也很快的去世了,當鹹豐帝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是非常的生氣的,因為常妃再怎麼說也是先帝的女人,自己的母妃呀,就這樣死在戰亂之中,清朝的體統和顏面又何在呀?

英法之後進入圓明園

不過,生氣歸生氣,鹹豐也不能把人家英法聯軍怎麼樣了,於是派使者傳旨,讓宮中的太監好好收葬常妃。可是,當時英法聯軍正在圓明園大肆放火搶劫,棺材根本送不進去。在無奈之下,鹹豐帝只要命人在適當的時候隨便把這個常妃先入土再說後事吧。

那麼,作為一個皇妃,常妃是怎麼死的呢?

鹹豐帝劇照

有人認為是英法聯軍對其進行了輕薄了,不過,這個說法並不能成立,因為常妃在英法聯軍入侵之時,也已經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婦人了,在那個年代,英法聯軍的士兵很難對於這樣的一位老婦人有什麼樣的想法,而據現在所了解到的情況,這位常妃應該是被嚇死的。

在華的洋人

一個好好的大活人又處處會被驚嚇而死呢?個人感覺,可能有兩種可能:

第一,常妃沒有見過洋人,因為她是在早年的時候,就已經進入了深宮了,對於外界的事情,她根本就不知道,英法聯軍突然打出圓明園,常妃一見這些藍眼睛,黃頭髮,高個子的洋人士兵,很有可能是以為大白天的見鬼了,過度的驚嚇,導致的死亡!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第二,英法聯軍可能沒有對常妃進行過實質性的侮辱,但是因為常妃畢竟是皇妃,可能一些英法聯軍的士兵會對其比較的好奇,其中也許有動手動腳的人,而這是常妃從來都沒有見過的場面,心裡大驚之下,也可能就這樣的直接被嚇死了。

鹹豐帝

但是,現在常妃畢竟是死了,對於嚇死這樣的死因,清宮是不會宣揚的,這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而對於鹹豐來說,他最在乎的也並不是這個常妃是怎麼死的,而是大清皇家的面子問題。

相關焦點

  • 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
    清代帝王徵調全國的能工巧匠,花費150年時間,在這裡建造起豪華壯觀的皇家園林一圓明園。圓明園佔地350公頃。它利用當地優越的自然環境,開鑿湖泊,堆積土山,再點綴上亭臺樓閣,形成許多秀麗的風景點。在這裡,人們可以觀賞廬山飛流直下的瀑布、杭州西湖的波光月色,也可以領略神話傳說中仙人居住的海島宮闕。能工巧匠們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祖國錦繡河山集中到一座園林裡來。這是園秫建築史上的一個偉天創舉。
  • 英法聯軍為了洩憤,放火燒了圓明園,為何卻沒有順便燒掉紫禁城?
    第二年(1857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英法聯軍在佔領廣州後,一路北上,1858年,英法聯軍打到天津城下,揚言進攻北京,清政府連忙派人議和。1859年,英法公使各率領一支艦隊進京換約,清政府指定英法代表從天津北塘登陸進京,英法公使卻依仗武力,率艦隊蠻橫闖入大沽口。而駐守大沽口的清軍進行炮擊,使得這些英法軍隊散落逃走,但這一切對於大勢來說已經無益,清政府還是需求和英法聯軍的和解。
  • 朕的圓明園,清王朝的一部興衰歷史
    圓明園的興建可以追溯到康熙四十六年(1707),後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五代皇帝經營了150多年,終毀於鹹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大火。圓明園的興建經歷了清王朝政治經濟最鼎盛時期,又見證了清王朝的迅速下滑,可以說一座圓明園就是一部清王朝的興衰史。
  • 京華物語丨鹹豐皇帝拋棄了北京城,同時也拋棄了圓明園
    編者按:1860年(鹹豐十年)10月18日,英法聯軍攻佔圓明園,圓明園被縱火焚燒三天三夜,三山五園變成廢墟。《武陵春色》圓明園的興建可以追溯到康熙四十六年(1707),後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五代皇帝經營了150多年,終毀於鹹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大火。圓明園見證了清王朝政治經濟最鼎盛的時期,也見證了清王朝的迅速衰落。
  • 此人是燒毀圓明園的最大元兇,他事後得意洋洋,被雷電擊斃
    ——雅斯貝爾斯(德)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845,閱讀約2分鐘鹹豐十年(1860年)七月,英法聯軍從天津向北京進軍。9月,清政府與聯軍談判破裂後,聯軍逼近北京。鹹豐帝聞風喪膽,在群臣建議下逃到承德避暑山莊。
  • 英法入侵圓明園,為何不帶金銀,也一定要帶走十二生肖獸首
    來都來了點個關注唄,上下五千年,歷史冷知識,北京本地文旅資訊盡在這裡哦~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中國,火燒圓明園,護園大臣投湖...很多人也許會有這種疑問,為什麼英法聯軍放著很多金銀器物不拿,拿不走的寧願燒毀也要割掉海晏堂前的十二生肖的獸首呢?那些獸首僅僅是銅製品,並且是歐式風格銅鑄工藝,這在歐洲並不稀少。其實你要是了解獸首的歷史,就不難理解這群侵略者這樣做的意義了。圓明園獸首銅像為什麼珍貴?
  • 鹹豐皇帝被英法聯軍打出京城,曾國藩12萬湘軍,為何見死不救
    1860年,英法聯軍攻進北京城。1860年9月,鹹豐皇帝為了消滅英法聯軍的囂張焰火,親派手中的王牌軍隊前去應戰。僧格林沁率領的上萬蒙古騎兵,與英法聯軍展開了英勇的廝殺。不幸的是,僧格林沁揮舞著馬刀的騎兵團,在英法聯軍的洋槍洋炮下不堪一擊。
  • 火燒圓明園背後的歷史真相
    這兩年,在網際網路上有些關於火燒圓明園的帖子經過不斷「推送」,使許多網民產生了困惑。這些帖子互相轉抄或修改,但大體的意思是一致的,即中國教科書掩蓋了火燒圓明園的真相,真相是清政府違反國際法,虐待、殺害了英法聯軍前往與清方談判的使節巴夏禮及其衛隊人員,導致了英法聯軍的報復。因此,罪責主要在清政府方面。
  • 從英國軍官回憶1860年大沽口之戰,看英法聯軍的真實傷亡數字
    一般認為,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清軍表現較第一次更為糟糕,不僅丟失了廣州,兩廣總督葉名琛成為俘虜,還被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了圓明園。然而就在一年前,清軍在大沽口打了一個勝仗,擊沉擊傷英國軍艦6艘,打死打傷500餘人。開創鴉片戰爭爆發以來的最大戰果。
  • 中國海域發現英國沉船,滿載圓明園珍寶,英媒:別撈,它屬於我們
    這種花一時間引得中國人民群情激奮,圓明園當年的事全世界都有目共睹,英國方面以船隻歸屬來決定文物歸屬,是在有些厚顏無恥。 1856年,英法聯軍再次入侵,在1860年攻破了北京,進入了圓明園,開始大肆搶奪圓明園內的財寶和文物。搶完之後還不過癮,更是一把火把圓明園燒了。連法國大文豪雨果都氣得罵他們是兩個「強盜」。
  • 圓明園到底是誰毀的?
    二、關於圓明園被燒,有一個直接的導火索:英國特使巴夏禮。1859年,英法公使各率領一支艦隊進京,與清政府談判。而英國公使巴夏禮拒絕行跪拜禮,惹惱了清政府,「呦,全中國都得給我下跪,你丫竟敢不跪?」於是將英使團一行39人扣押。其中37人關在了圓明園,而巴夏禮和駐華專使額爾金的秘書被關押在了刑部大牢。記住額爾金這個名字,他很重要。
  • ...軍為何燒毀了圓明園而不是紫禁城?專家:額爾金的日記揭開殘酷真相
    鹹豐十年(1860年)九月,英法聯軍向北京城發起進攻,鹹豐皇帝倉皇逃到承德避暑山莊。10月6日傍晚,英法直撲圓明園。當時圓明園有20多名技勇太監奮起反擊敵軍,因寡不敵眾全部戰死,至晚上7時左右聯軍佔領了圓明園。 英法聯軍決定先洗劫這座藏有無數珍寶的皇家園林,比如法軍司令孟託邦當天就寫信向外務大臣報告,「予命法國委員注意,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予行將以法國極罕見之物由閣下以奉獻皇帝陛下,而藏之於法國博物院。」
  • 1901年圓明園的歐式拱形門:已遭破壞
    1、老明信片中的北京影像:圓明園2、圓明園,原為皇家園林,有「萬園之園」之稱,於1860年和1900年分別遭受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焚毀。3、北京西郊圓明園的廢墟。原為清朝皇帝的離宮,但在1860年毀於英法聯軍的戰亂,現在只剩下殘垣斷壁。
  • 網傳平安夜和聖誕節是火燒圓明園的日子,荒唐傳言水也有人信,特此...
    其中提到1860年12月24號,這一天是八國聯軍準備進攻北京之夜,被八國聯軍確定為平安夜;1860年12月25號,英法等八國聯軍攻進北京城,用火燒毀了圓明園,這一天被八國聯軍確定為聖誕節。傳言說平安夜、聖誕節、狂歡夜是國家的恥辱,並提出愛祖國,愛中華民族的口號。
  • 英法聯軍入京,曾國藩手握12萬湘軍,為何置若罔聞,視若無睹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聯軍闖進北京,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肆的掠奪。在北京郊外,僧格林沁率領著八旗子弟與英法聯軍展開了殊死對決。八旗子弟依舊和之前一樣勇猛無比,在戰馬上揮舞著大刀,奮不顧身,如洩洪水一般向英法聯軍殺去。雷神震天,萬馬奔騰。
  • 坐擁12萬湘軍,眼看英法聯軍侵入京城,曾國藩為何見死不救?
    在中國的近現代史當中,自從1840年清政府被英國殖民侵略以後,中國就開始了恥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現狀,1860年英法聯軍再次攻入北京城,進行燒殺擄掠,無惡不作的行徑,當時擁有著12萬湘軍的曾國藩卻不為所動,一心只想著剿滅太平天國,這究竟是為什麼?
  • 闊別160年,馬首回歸圓明園
    圓明園最初是康熙賜給皇四子胤禛(後來的雍正帝)的花園,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已初具規模。雍正時期對圓明園進行了擴建,完成了基本的格局。乾隆時期,又在圓明園的周圍興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萬春園),即圓明三園。嘉慶、道光時期,主要對圓明三園進行拓建和裝飾,使之愈發恢弘瑰麗。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 下令燒毀圓明園的那個人,最終下場如何?
    1860年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焚燒毀滅,舉世震驚。圓明園的毀滅不僅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1857年12月,詹姆斯 布魯斯指揮英法聯軍攻打並佔領廣州。1858年5月,又率領英法聯軍北上,炮擊大沽口,脅迫清政府籤訂《中英天津條約》。
  • 圓明園被毀前老照片在英國流出,每一張都讓人無比震撼
    圓明園作為清朝的皇家園林,是清朝歷代皇帝最喜歡的度假和療養勝地,裡面有無數的奇珍異寶和珍貴有特色的建築,但是因為清政府的腐朽無能,統治者直接棄城逃跑,導致圓明園被英法聯軍洗劫一空,還放火燒毀,雖然我們都知道圓明園是璀璨的瑰寶,但是已經沒有機會親眼目睹它的美麗了,每當想起都讓人無比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