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帝,為何會對曾經軟禁自己父親的朱祁鈺翻案

2020-12-21 騰訊網

朱祁鎮

大明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徵瓦剌,期間爆發「土木之變」,明英宗被俘,六天後,孫太后立年僅兩歲的長孫朱見濬[jùn]為太子。

于謙等大臣說服孫太后,立英宗異母弟郕王朱祁鈺為皇帝,次年改元「景泰」,是為明代宗,即景泰皇帝,景泰帝尊哥哥朱祁鎮為「上皇」。

一年後,明英宗朱祁鎮被釋放回京,景泰帝將哥哥圈禁在南宮,大門上鎖後灌鉛,以錦衣衛把守,飲食都是由一個小孔送進去。

為了防止樹上藏人,景泰帝命人將南宮附近的樹木全部砍毀。

這一關,整整關了七年。

這期間的景泰三年(1452年),景泰帝廢黜太子朱見濬,「特更封為沂王」,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朱見濟沒幾年就夭亡了,景泰帝為此十分傷感。景泰八年(1457年),景泰帝生病之際,石亨等大臣趁機擁立「上皇」朱祁鎮復位,同時將于謙等大臣冤殺,史稱奪門之變。

朱祁鎮復位後,改元「天順」,將弟弟朱祁鈺廢為郕王,軟禁於西苑,不久離奇暴卒。

明英宗賞給弟弟的一個惡諡——「戾」,意為暴惡、乖張。明英宗再次立朱見濬為太子,更名為朱見深。

朱祁鎮對弟弟朱祁鈺可謂恨之入骨,全然忘記了弟弟在北京保衛戰中力挽狂瀾的功績。

事實上,沒有景泰帝的強硬態度,瓦剌部是不會輕易釋放朱祁鎮的。

景泰帝不近聲色,重用于謙等賢良之臣,穩定了朝局。景泰帝在位期間,經濟、文化得以長足發展,扭轉了明英宗在位前期出現的頹廢局面。

朱祁鈺

天順八年(1464年)正月,明英宗朱祁鎮病重,由太子朱見深攝政,二月廿三日,明英宗駕崩,太子朱見深繼承皇位,次年正月改元「成化」。

成化三年(1467年),荊門州學訓導高瑤上書朝廷,請求恢復郕戾王朱祁鈺的帝號、並上廟號。

成化帝就詔命禮部官員商議,禮部官員明哲保身,害怕處理不好「皇帝家事」反受連累。

禮部官員於是上奏摺稱:「郕王繼位六七年間,行事具在實錄,其廟號非臣下所敢輕議,請自上裁。」

意思是郕王在位六七年間,所作所為都在《實錄》上,給郕王上廟號不是大臣輕易敢議論的話題,請皇帝自己拿主意。把燙手的山芋又丟給了皇帝。

成化帝覺得,給叔叔翻案,其實就等於全盤否定父親明英宗的做法,這令他左右為難,事情一直拖了兩年。

成化六年(1470年),監察御史楊守隨上書,再次提到給郕王更改諡號上廟號的問題。

楊守隨認為:郕王諡號「戾」不符合事實,他是「不得已而即位」,眾臣諫言孫太后擁立郕王的時候,郕王曾再三推辭,後來「定人心於將變,安國勢於阽危,其有功於社稷甚大。」

楊守隨的話入情入理,按說成化帝應該予以採納,但是,成化帝還是覺得應當謹慎行事,於是再次詔命群臣商議。

這一商議就是五年,期間,成化帝為國無儲君一事焦頭爛額,無心顧及給叔叔翻案這檔子事。

朱見深

成化帝寵愛的萬貴妃無子,因此嫉妒後宮懷孕的女子,後宮所生的幾個皇子都莫名其妙夭亡,成化帝對此憂心忡忡。

成化十一年(1475年),成化帝聽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自己一個妃子紀氏生了一個皇子,藏在民間,如今已經六歲了。

成化帝和兒子見面後,心情大好,給孩子取名朱佑樘,立為皇太子。

看著眼前的兒子,成化帝聯想到自己小時候,雖說經歷坎坷,一路磕磕絆絆,如今還是繼承了皇位。

當年,叔叔景泰帝和于謙若沒有全力抵禦外敵,拯救大明社稷,自己如今說不定早成了階下囚。

當年十二月,成化帝下詔,高度評價了叔叔的功績,把所有的不幸歸咎於奸佞之臣「貪功生事」。

成化帝為父親明英宗解釋說:先帝受奸臣蒙蔽,事實上內心早就有了悔意,尚未來得及改過就不幸龍馭賓天了。

四日之後,大臣聯名奏請恢復郕王帝號,擬定諡號為「恭仁康定景皇帝」。

幾天後,成化帝親自參加在奉天門的加諡儀式,恢復「代宗」 帝號,重修陵墓,同時平反昭雪于謙等大臣的冤獄,贏得了朝野臣民的一片讚譽。

相關焦點

  • 朱祁鎮與朱祁鈺,土木堡之變後的人生交錯
    而明朝自開國以來,共有過十六位皇帝,沒有葬入明十三陵的三位,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朱允炆,以及一位大眾不太認識的景泰帝,朱祁鈺。眾所周知,明成祖朱棣將都城由南京遷到北京,而在明朝遷都北京之後,朱祁鈺更是唯一一位沒有被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
  • 朱祁鈺為何不直接把朱祁鎮給殺了?不是不想,而是殺不了!
    值得注意的是,明英宗回歸之後,雖為太上皇,卻被軟禁在南宮。朱祁鈺從內心來講並不希望明英宗回朝,為防備明英宗與舊臣聯繫,對他的一舉一動,都嚴加防範。進一步來說,一山不容二虎,朱祁鈺也不願意兩個皇帝同時存在的情況發生。所以,朱祁鈺對於朱祁鎮,無疑是想除之而後快的。那麼,問題來了,朱祁鈺迎回朱祁鎮,為何不直接把他殺了?僅僅是把他軟禁起來呢?
  • 朱祁鈺當皇帝7年,為何仍被朱祁鎮反殺?沒子嗣,身體又亮紅燈
    7歲那年,父親駕崩,哥哥朱祁鎮即位,朱祁鈺獲封郕王。不過,與明朝王爺需要到外地就藩不同,可能是因為年紀還小,朱祁鈺奉藩京師,地理上的優勢讓他之後的人生都有了大不同。1449年,瓦剌入侵。英宗朱祁鎮聽從太監王振的蠱惑,率領20萬大軍御駕親徵。
  • 孫太后能將朱祁鈺扶上皇位,為何不讓朱祁鈺還位於歸來的朱祁鎮?
    朱祁鎮被俘可此時的朱祁鈺卻不願退位,導致兩人之間產生了很大的間隙,朱祁鎮也被軟禁於南宮。這時我們不禁有所疑問,孫太后有能力將朱祁鈺扶上皇位,而朱祁鎮作為孫太后的兒子,為何她不能助他兒子再登皇位呢?其實不是她不想,而是她不能。朱祁鎮已經失去了民心皇位這東西,說難拿也難拿,說容易拿也容易拿。
  • 朱祁鈺能力遠超朱祁鎮,為何朱祁鎮能輕鬆復位?這一原因至關重要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很好奇,既然朱祁鈺的能力遠超朱祁鎮,為何會被朱祁鎮奪位?而且,朱祁鎮奪位似乎非常輕鬆,一夜之間,便摘下了朱祁鈺頭頂上的冠冕,並將其軟禁到西內永安宮。更值一提的是,朱祁鎮的復位,幾乎是兵不血刃。
  • 朱祁鎮奪門復闢之時,朱祁鈺登基已有八年,為何身邊無人救駕?
    此時此刻,龍椅上的易主屬於反常的更替,但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在位八年的朱祁鈺為何身邊沒有人救駕,朱祁鎮也沒有人阻止他發動政變?所有這些都要從他意外地成為了皇帝開始。在歷史上,朱祁鈺生母吳氏,並非高門貴女,而是漢王府中的小宮女。在漢王造反之後,明宣宗親自出馬將他擒住,並將自己府裡的女眷都帶回皇宮。回到家裡,明宣宗就寵幸了吳氏,後來她又生下了朱祁鈺。
  • 奪門之變爆發時,東廠、錦衣衛為何毫無察覺?和朱祁鈺有關!
    那麼,問題來了,奪門之變爆發時,東廠、錦衣衛為何毫無察覺?其實這和朱祁鈺自身有關!一首先,在明朝相關的影視劇中,不管是東廠,還是錦衣衛,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誠然,對於歷史上的東廠和錦衣衛,不能說是各個武藝高強。不過,東廠和錦衣衛對於情報的探查,確實是比較縝密和全面的。比如在明朝初期,「 胡藍之獄」 、「 郭恆案」 、「空印案」 多有錦衣旗校奉命活躍其間。
  • 奪門之變後,朱祁鈺為何突然去世,是明英宗暗地裡下手的嗎?
    但是,此時的皇帝朱祁鈺卻不這麼想,因為明英宗對天下臣民依舊有很強的影響力,一旦回來,朱祁鈺自己的合法性就存疑,因此,在他內心深處,倒希望明英宗像宋朝的徽、欽二帝,永遠回不來。 朱祁鈺在東安門內迎接明英宗,他行拜見禮,明英宗答拜,兩人還握著手,哭泣著,相互推讓良久。很明顯,這是一場例行公事的表演秀,一切都是逢場作戲。 儀式完畢,朱祁鈺將明英宗送入南宮,厚重的宮門關閉,此後整整七年,明英宗再也沒有跨出宮門半步。對於這位兄長,朱祁鈺極為冷漠,為了避免出現復闢而採取嚴密的監視措施。
  • 如果朱祁鈺狠下心來,將他哥哥殺了,他的下場是不是不會那麼慘?
    朱祁鈺之所以沒有對自己的哥哥下手,不是他心軟,也不是他念及手足之情不願動手,是因為他沒有實力殺朱祁鎮。 一、朱祁鈺得位並不正 朱祁鈺原來只是藩王,如果沒有土木堡之變,他可能一輩子就是做一個王爺,享盡榮華富貴。
  • 為何朱由校和朱由檢兄友弟恭,朱祁鎮和朱祁鈺卻兄弟反目?
    朱祁鎮在正統十四年聽信了王振的讒言,不顧一切地親徵,而在親徵之前,他又親自命令朱祁鈺「居守」。何為居守?說白了就是朱祁鎮親徵在外,無法顧及朝中政事,皇太子朱見深還穿開襠褲,所以就讓朱祁鈺留守京師。也就是讓朱祁鈺代為處理朝中事務,雖然朱祁鎮並沒有明確敕封他為監國,但他就是實際上的監國。雖無監國之名,所作所為皆監國之實。從這一點來看,倘若朱祁鎮和朱祁鈺關係不好的話,朱祁鎮絕不會在自己親徵的時候,給朱祁鈺這麼大權力。
  • 朱祁鈺原配汪皇后的正直剛烈,救了她自己一命
    但是,因為深恨囚禁自己七年的異母弟朱祁鈺,恨烏及烏,連帶著恨上了弟妹們,弄死朱祁鈺後強令她們殉葬。 按理來說,朱祁鈺的原配汪皇后也在殉葬之例,但她卻幸運的逃過了一劫,平安活到正德元年,享年八十歲。怎麼回事呢?請看下文。
  • 也先三殺朱祁鎮均出意外,英宗命不該絕,還是天意要亡朱祁鈺
    對於這一步也先有自己的考慮。隨著大明實力和勢力的不斷壯大,與其交惡,不如主動示好,而且還能免遭明朝的剿殺。可是,令也先萬萬沒想到的是,當把英宗送到大明城樓門外的時候,明朝的大門卻沒有向這位昔日的皇帝敞開,也先覺得此事不妙。話說朱祁鎮來到城門外,本以為朝廷上下會高調掛彩、夾道歡迎,誰知吃了個「閉門羹」。
  • 困局,朱祁鈺迎回朱祁鎮後,為何一直沒有除掉朱祁鎮?
    但是這朱祁鎮真的非常頑強,愣是撐到了朱祁鈺病重,朱祁鈺沒有對朱祁鎮採取極端措施,和接班人也有一些關係,朱祁鈺才上臺時,太子是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按照正常的觀念考慮,肯定會希望自己兒子當太子,朱祁鈺也很奇葩,他為了立自己的兒子當太子,不惜賄賂大臣,但是還是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
  • 孫太后將郕王扶上帝位,為何後來不要求朱祁鈺,還政於朱祁鎮
    其實在她的內心,根本不想讓朱祁鈺登基,畢竟這不是她的親兒子。再說朱祁鎮已經有兒子了,就算要擁立,也該擁立皇子,自己的孫子再怎麼說,也要親過朱祁鈺。 然而當時的皇子朱見深才兩歲,根本沒辦法主持大局,即使讓他即位,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孫太后深知自己無法說服群臣,只好答應他們的請求,同時提出要立朱見深為太子,就是為了保住朱祁鎮一脈的皇位。
  • 比起《大明風華》,歷史上孫太后與朱祁鈺的宮鬥和反擊要更加精彩
    數十萬明軍如同潮水般潰散開來,被追趕上來的瓦剌騎兵無情地收割著生命,此刻,中軍大帳內的明英宗眼神裡充滿了絕望,他怎麼也沒有料到,自己竟然會成為明朝第一位被俘的皇帝。敕文中命朱祁鈺 「暫總百官 , 理其事」,這就明顯地告訴朱祁鈺和百官,如今,明英宗朱祁鎮仍是皇帝 , 而朱祁鈺只能按照英宗先前的安排 , 暫時代理國政 , 不能有其他 「非份之念」 。自己能做的都做了,接下來就看老天爺了,能不能保佑自己兒子渡過這個難關了,然而,她實在是想得太幼稚了。
  • 為何有人說中國歷史上得位最不正的皇帝是發動奪門之變的朱祁鎮?
    以「清君側」之名,發動「靖難之役」將自己親侄兒從皇位上拉下馬,整個大明王朝還有誰得位比朱棣還不正嗎?況且,朱祁鎮地位就真的不正嗎?明英宗朱祁鎮,明朝唯一一位兩度登上皇位的皇帝!朱祁鎮是明宣宗朱瞻基嫡長子,八歲繼位為帝,是明朝第六任皇帝,同時也是明朝第八任皇帝!沒錯,朱祁鎮曾兩次登臨帝位,人生可謂大起大落,跌宕起伏。
  • 朱祁鈺繼位名正言順,登基8年,為何輕易就被朱祁鎮給推翻了?
    朱祁鈺繼位名正言順 朱祁鈺繼位,是在土木堡之變,朱祁鎮被俘後,孫太后和大臣為了避免主少國疑,正式請朱祁鈺登基的,請注意,朱祁鈺登基,在最初並不是他的本意
  •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軟禁,楊虎城為何十三年後莫名身死?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軟禁,楊虎城為何十三年後莫名身死?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軟禁,楊虎城為何十三年後莫名身死? 西安事變歷時十四天,最終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張學良和楊虎城二人本意是脅迫蔣介石放棄剿共,一致抗日。
  • 張學良被軟禁54年,晚年為何還能有上億存款?與一個女人有關
    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發生之後,楊虎城和張學良被軟禁。張學良搭上自己半生的自由,迎來了長達幾十年的軟禁,張學良碌碌無為,生活困頓。雖然被軟禁54年之久,但他的晚年卻生活非常富足,存款數額竟高達上億。 蔣氏父子死後,張學良重見天日,但他遠渡重洋,前往美國,過著錦衣玉食的奢華日子,直到去世。
  • 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北京只有十三座皇陵?
    朱允炆出生於南京,他性格溫和儒雅但缺少勇武之氣,由於他的父親朱標盛年死去,所以在朱元璋去世之後,皇太孫朱允炆直接就接了朱元璋的班,做了皇帝。 朱允炆即位之後,開始考慮集中皇權,削弱藩王,最終導致朱元璋第四個兒子,就藩於北京的燕王朱棣起兵反叛,朱棣從北京起兵,率軍南下,以「清君側」的名義發起「靖難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