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蘇聯的「冬天」戰勝了德國嗎?

2021-01-09 國外視角

我們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的寒冬天氣成為了阻擋德軍裝甲部隊進攻的「神器」。也有人認為,如果不是蘇聯的冬天那麼冷的話,或許德國早就佔領了蘇聯全境。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可信度呢?實際上,冬天只能算是輔助角色,而並不是CARRY。

在蘇德戰爭爆發的第一年,德國人的突然襲擊讓蘇聯措手不及。德軍迅速佔領了蘇聯肥美的西部工業區,更放出話說要三個月佔領蘇聯。但是蘇聯畢竟有西伯利亞作為戰略後方,德國人的閃電戰很快就失去了作用。1941年的冬天,是蘇聯20世紀最冷的幾個冬天之一,德軍沒有料到自己會陷入如此境地,甚至沒有準備足夠的過冬衣物,第一年進攻莫斯科的計劃就這樣被寒冬和蘇聯士兵的頑強擊潰了。

然而,從第二年開始,德國人就準備了足夠多的過冬物資,冬天的嚴寒已經不再是德國人的天敵。

但是讓德軍無奈的是,蘇聯再也沒有給德國人攻擊莫斯科的機會。

蘇聯人雖然失去了大片土地,但他們沒有留給德國人任何東西。蘇聯人在撤離家園的時候,把能毀掉的一切全部毀掉了,執行「焦土」政策,讓德國人根本無法就地獲得補給。隨著戰線的拉長,德軍的後勤補給成為了很大問題,雖然德國坦克衝得快,但沒有油,再先進的坦克也是白搭。

於是在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以後,德國人就陷入了被動防守的姿態,再也無力發動有效進攻。

德國本身不是產油國,德國坦克對石油的巨大需求,讓德國人不得不轉移戰線,進攻蘇聯的高加索地區,蘇聯人則不惜一切代價守住了高加索,讓德軍坦克缺乏石油的問題變得越來越大。

德國雖然在二戰前期幾乎佔領了整個西歐,但其綜合實力,遠遠無法跟美英支持下的蘇聯相抗衡,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後,德國就已經大勢已去了。

蘇聯的冬天挽救了這個國家,但卻並非戰勝德國的法寶。

相關焦點

  • 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掠奪多少土地?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蘇俄的結局大相逕庭,沙皇俄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重要的參與國之一,也是最悲慘的,戰爭結束前,中國爆發十月革命,政權被推翻,國家垮臺,沙皇一家慘遭屠殺,失去大片領土,新蘇維埃政權一誕生,就受到英美兩國集結的14個武裝國家的幹預,導致了長達4年的內戰,然而,二十年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 有人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是最大的贏家,他們真的是嗎?
    文/紀布小編曾在一些關於戰爭方面的貼吧看到過帖子,有人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蘇聯是全世界最大的贏家,也有說是美國的,還有說是咱們中國的。如果綜合客觀等方面來看,小編認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頭號贏家應該是美國,第二名才應該是蘇聯,如果再排個第三名的話,個人認為,應該是咱們中國。
  • 第二次世界大戰莫斯科戰役在嚴冬和增援的幫助下,蘇聯擊退了德國
    莫斯科戰役於1941年10月2日至1942年1月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39-1945年)。經過幾個月的攻擊和反擊,德國軍隊試圖攻佔莫斯科,蘇聯的增援和俄羅斯嚴冬對德國軍隊造成了傷害,幫助挫敗了德國的計劃,使德國軍隊疲憊不堪,士氣低落。
  • 第二次世界大戰到底「敗」在哪裡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到底「敗」在哪裡呢?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起因在於資本主義國家為擺脫危機而走上軍國主義的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巴黎和會上簽訂的《凡爾賽和約》對德國極為不公,使得德國人對此產生了極大的報復心;另外也因為1927-1933世界大蕭條,各國為了擺脫經濟危機紛紛尋求辦法,如美國是羅斯福新政,而德國和義大利以及日本是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來擺脫自己的經濟危機。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敗給蘇聯,並不是因為天氣
    1939年9月—1941年6月,蘇聯研製出了一批新型武器,如T-34和KB坦克,雅克,拉格和米格戰鬥機,伊爾-2強擊機和卡秋莎火箭炮等,但它們剛剛部分下發到部隊,官兵還不及掌握它們,戰爭就爆發了!1941年6月蘇德戰爭開始時,蘇聯工業已經生產出1200多輛T-34坦克,其中裝備部隊的約有900輛,但能夠駕駛它們的官兵很少。
  • 第二次世界大戰:柏林戰役蘇聯攻佔德國首都
    美國將軍德懷特·艾森豪認為沒有理由為最終陷入戰後蘇聯佔領區的目標而蒙上損失。一些歷史學家認為,蘇聯領導人約瑟夫·史達林可能急於擊敗其他盟國到柏林,以便獲得德國的核機密。為了進攻,紅軍將喬治·茹科夫元帥的第一條白俄羅斯戰線召集到柏林以東,北面是康斯坦丁·羅科索夫基元帥的第二個白俄羅斯戰線,南面是伊萬·科涅夫元帥的第一條烏克蘭戰線。反對蘇聯的是哥特哈德·海因裡奇將軍的陸軍集團維蘇拉,並得到南南部的陸軍集團中心的支持。
  • 張海鵬: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的宏觀反思
    70年前結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下簡稱「二戰」),比較100年前發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下簡稱「一戰」)而言,是人類有史以來一次真正的世界性大戰。一戰捲入的國家,主要是歐洲國家,戰場主要在歐洲。日本雖然對德國宣戰,卻藉口德國在山東有租借地,向山東進攻。中國雖然參戰,但沒有派軍隊到歐洲去,而且遭到同樣對德宣戰的日本的侵略。
  • 第二次世界大戰,哪個盟軍國家,對這場戰爭的勝利貢獻最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迄今為止,世界爆發的最大規模的熱武器戰爭,同樣也是涉及人數最多、陣亡人數最重、造成經濟損失最嚴重的大型戰爭。這次世界大戰,對許多國家造成了難以想像的災難,也使得無數國家積攢多年的家底,直接被戰爭給毀滅一空,貧困、失業、溫飽這些還是其次,在大戰中,能生存下來就是最幸運的事情。
  • 第一次世界大戰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是人間煉獄
    說實在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性質上多少還有點不同,這也就決定了戰爭的慘烈程度不一樣。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之間的帶有侵略性質的非正義的戰爭,不同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法西斯勢力與反法西斯勢力之間的戰爭。
  • 如果第2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只製造IV號坦克
    隨著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感興趣的普通軍迷的增加,對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各國武裝部隊實力的討論也有所增加另外,軍迷朋友們也經常提出有趣的問題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的最終失敗,許多人感到,德國戰敗的重要原因是未能迅速解決東線戰役,東線戰役消耗了自己過剩的戰爭資源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東部戰線以裝甲作戰為核心的話,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德國裝甲部隊在蘇聯裝甲部隊的時候來臨之際
  • 世界近代史複習提綱: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一、二戰爆發的原因   (根源)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性導致的矛盾。法西斯侵略擴張的本性。德意日對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不滿。(催化劑)經濟大危機引起政治危機,形成歐亞戰爭策源地;英法美綏靖政策和蘇聯中立自保政策的加速。
  • 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些你應該知道(上)~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度過、日本、義大利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及其僕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戰爭範圍幾乎涵蓋了整個世界,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勝利告終,戰後建立了新的國際秩序。
  • 第二次世界大戰五大著名戰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範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一,幻影突擊-德國的閃電戰「只要是在上一場戰爭中大放異彩的東西,在下一場戰爭中肯定會黯然失色!」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偉大的轉折點——莫斯科保衛戰
    每當我們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我相信即使對歷史不是很熟悉的人也能聯想到莫斯科保衛戰,這足以說明這場戰爭的地位與影響。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一下這場聞名遐邇的著名戰役。 莫斯科保衛戰又稱莫斯科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之一。這場戰爭從1941年10月開始一直到1942年1月結束。
  •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最強武器(十)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次破壞力量最大,瞻洲的範圍最廣,還有殺傷力最恐怖的一次戰爭。根據戰後數據的統計,共有來自30多個國家的1億多人,直接或間接參與到了二次大戰,總傷亡超過6000萬人。二次大戰造成大規模,毀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當時發明了好呢多先進新功能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武器的重點:創新,技術,通訊和醫學上。美國最終在這場戰爭,發明了最具破壞性的原子彈,結束了戰爭,並最後中取得了勝利果實,二戰以德國的瓦解以及日本和義大利帝國的淪陷而告終。
  • 如何評價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主要參戰國的表現?
    李三萬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規模最大的世界大戰,涉及的國家和地區多達61個,幾個主要參戰國在戰爭中的表現分別是怎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規模最大的世界大戰,涉及的國家和地區多達61個,幾個主要參戰國在戰爭中的表現分別是怎樣的?
  •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最強武器(九)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次破壞力量最大,瞻洲的範圍最廣,還有殺傷力最恐怖的一次戰爭。根據戰後數據的統計,共有來自30多個國家的1億多人,直接或間接參與到了二次大戰,總傷亡超過6000萬人。二次大戰造成大規模,毀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當時發明了好呢多先進新功能武器。
  • 蘇聯在莫斯科擋住了德國進攻,為何德國在柏林擋不住蘇聯進攻
    那麼,在德國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希特勒為什麼還要實行焦土政策?他到底有什麼目的呢?在很多人看來,希特勒此舉是想和蘇聯同歸於盡,是一種氣急敗壞之下的不理智行為。但實際上,焦土政策的實施,正是希特勒深思熟慮後作出的決定。
  •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國外十大名將
    朱可夫,蘇聯著名軍事家、戰略家,1896年出生,在二戰期間因其在蘇德戰爭中的卓越功勳,被公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曾四次榮膺蘇聯英雄稱號,1941年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是蘇德戰爭中繼史達林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蘇軍統帥,1974年朱可夫因病逝世,享年78歲蒙哥馬利,英國陸軍元帥
  • 德國為什麼要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
    ▲《貢比涅停戰協定》的籤署,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20世紀被稱作「流血的世紀」,兩次世界大戰都發生在這個世紀。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近五百年來人類社會所進行的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破壞程度最深的全球性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人們被它空前的殘酷所震驚,開始對戰爭深惡痛絕。殊不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種子,恰恰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地方。 兩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都是德國。德國位於歐洲中部,是一個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小國林立的鬆散聯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