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網】;
新華網重慶12月15日電(陶玉蓮)15日,「冊府千華——重慶市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重慶圖書館開幕,分批次展示150部珍貴古籍原書,旨在揭示這些古籍的珍貴价值之所在。這些珍貴古籍如何保存?它們究竟有多「貴」?
據介紹,本次展覽是重慶市目前為止最高規格的古籍展覽,內容分為上下兩篇,從重慶市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274部珍稀古籍中精選出50餘部加以詳細介紹,同時還分批次展示150部珍貴古籍原書。此次展覽還為大部分古籍設計了二維碼,觀眾通過掃描二維碼,可以了解到關於這部古籍更多的視頻圖像和延伸介紹,這使得觀眾可以多種形式全方位立體式的深入了解這些珍貴古籍。此外,展覽期間還將設置雕版印刷和傳拓技藝的體驗區,以及兩場古籍文化專題講座,以使觀眾深入走進重慶珍貴古籍的世界。
重慶圖書館特藏文獻中心館員左鵬表示,展覽的古籍不能有強光直射,為了安全考量,每天展出完畢後都會收入庫房存放。他坦言,珍貴古籍是「貴」在學術價值和珍稀程度方面,而不是用價錢來衡量。
據了解,截至2020年,重慶市已有274部古籍入選第一至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此次特展就是在此基礎上的一次對重慶市所藏國家珍貴古籍的全面展示。在此次展示的珍貴古籍中,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唐寫本《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南宋刻本《名公增修標註隋書詳節》外,還有現存最早且完整的《春秋公羊註疏》刻本、鈐有明代皇后印章的《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等古籍。
左鵬表示,重慶圖書館的書庫裡是恆溫恆溼,溫度和溼度都嚴格把控,古籍受潮問題可以得到妥善解決。為解決蟲蛀問題,書庫裡放了大量的避蟲植物芸香草,還定做了數千塊樟木板墊在古籍下面。「入選珍貴古籍名錄的古籍,還會專門定做精美的金絲楠木書盒來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