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其名號丨能夠信樂念佛,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2020-12-17 智慧20191314

佛語彌勒:「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菩薩勝法、諸波羅蜜,得聞亦難;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前面說了八個難,都不算難,最後歸結這一個才叫難。

「如來興世,難值難見」,第一句兩個「難」字,能遇到佛在世,聞到佛法,太稀有難得了,多少大劫才有一尊佛出世。

我們能夠在這一期遇到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尤其我還能出家,成為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真的非常自豪。

「諸佛經道,難得難聞」,有的佛出世,沒講幾天法就入滅了;有的佛出世,還沒講法就入滅了。

釋迦牟尼佛成佛,他一看,「眾生根機太敗劣了,我入滅吧」。

如果不是天人三番祈請,釋迦牟尼佛入滅了我們還不知道。只有後來者成佛後,一看才知道,前面某一劫有過一尊佛出世,但眾生根機很敗劣,沒人祈請,所以就滅度了。

聽聞佛法要有機緣,我們能有機會聽到佛法,不得了,不可思議。能聽到一句,都是不可思議的,因為這是真理的光芒。

「菩薩勝法、諸波羅蜜,得聞亦難」,難得難聞當中有小乘,有大乘。聽聞小乘法相對還容易一些,聽聞「菩薩勝法、諸波羅蜜」就很難了。

「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耳朵一過也算聽聞,聞了之後能修行,就更難了。

「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前面過五關斬六將,那麼多難都過了。現在聽到這部經,是菩薩勝法,是第一波羅蜜,能信樂受持這句阿彌陀佛名號,「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所以這個法門殊勝稀有。

▍摘自《阿彌陀經講記》

相關焦點

  • 聞其名號丨「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就是無上佛果
    前面三句剛好是信願行:「至心信樂」是信;「欲生我國」是願,「你要往生我的淨土」;「乃至十念」是行,善導大師解釋「乃至十念」就是「上盡一形、下至十聲」地「稱我名號」。「設我得佛,十方眾生」是就眾生這一邊來講的。
  • 聞其名號丨我們歸命阿彌陀佛,「一呼一吸都是他」
    第一點「願成不虛」是從本願救度的立場上講總的意義,第二、三、四、五這四點是講名號「實相身」的意義,第六、七、八、九、十這五點是講名號「為物身」的意義。為物身能夠攝取眾生,實相身就能「攝眾生入畢竟淨」。這是前面講的法藏比丘的願中修行。第一,願成不虛。講阿彌陀佛名號「願成不虛」之義。願成不虛就是「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 淨空法師:怎樣才叫真念佛?
    可是我們還是隔了一層,我們今天充其量心裡頭有阿彌陀佛的名號,其他的都忘掉了,都沒有了,這樣念佛不行。要有佛的德行,最低限度要了解,心裡要有:佛是存什麼心?佛是怎樣生活?佛是怎樣處事待人接物?你心裡頭沒有這些,你怎麼學佛?單單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將來學成功了,也不過就一句空名號而已,你還能得什麼?
  • 聞其名號丨舍離我心,只管念佛
    念佛的人,要把這個心扔掉,不在心上去執著它,這也就是歸命的意思。心清不清淨啊,善啊惡啊,有妄念沒妄念啊,通通不要管,你只管開口念佛。那些跟往生沒有關係,你想那麼多,方向就錯了,根本就錯了。千萬劫來害了你的就是這顆心,現在念佛了,它還來迷惑你。你就一個字:舍。舍離它就完全解決了,不要去跟它糾纏,你糾纏不過它的。
  • 念「阿彌陀佛」名號,做到3不問,福報自然現前,因果都擋不住
    念這句佛號要跟阿彌陀佛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就能具足的大福報。世間萬事皆短夢,唯有念佛功德真,一句佛號就是法界之妙音,這個音聲與如來信、願、解、行,無一不相應,所以,名號功德福報不可思議。善導大師講:學佛人,念佛只要能做到3不問,福報自然現前,因果都擋不住。第一、不問時節久近。
  • 恭迎阿彌陀佛聖誕丨憶佛念佛 佛祖同懷
    阿彌陀佛臨終接引念佛眾生,顯聖啟信多矣!亦不離西方極樂,示生娑婆世界,出家修道,廣授徒眾,教以念佛,成就淨土祖師之位,如淨宗二祖光明善導大師、六祖永明延壽大師。佛之恩澤,無量無邊,難思難報,今以彌陀聖誕,佛祖同懷,普願有情,謹遵聖教,信願念佛,同往西方。光明善導大師法語善導和尚系彌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闡淨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實處,教人修持。
  • 聞其名號丨念佛人坐上了金蓮花,往生決定
    (7)持花,據義增釋「臨終聖眾持華現」,是解釋經文「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不過這裡增加了「持華」兩個字。「持華」是臨命終的時候,聖眾拿著寶蓮花來迎接我們。雖然念佛,但卻說「我這樣能往生嗎?」這樣迷糊的眾生,雖然不是全顛倒,也是半顛倒。人走路時,如果東撞西撞,頭是斜飄的。如果我們念佛,往生一定了,頭就直了,身體就站起來了。
  • 有九種往生極樂世界的法門,念佛法門最容易
    一日二日至七日,執持名號心不亂,佛現其前即往生,阿彌陀經如是說。若人聞彼阿彌陀,一日二日若過等,繫念現前即往生,般舟經中如是說。一日一夜六時中,五體禮佛念不斷,現見彼佛即往生,鼓音王經如是說。若人專念一方佛,或行或坐七七日,現身見佛即往生,大集經中如是說。若人自誓常經行,九十日中不坐臥,三昧中見阿彌陀,佛立經中如是說。若人端坐正西向,九十日中常念佛,能成三昧生佛前,文殊般若如是說。
  • 念佛圓通之精義(續談知見之一)
    而世尊不但殷勒過說,並且叮嚀菩薩們如何辨明諸魔境界,可見此法是由定而入之淨土法門非持名淨土法門。此其二。又文中說:(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可知是直接以佛之心,制心一處,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之地步,因深入楞嚴大定而證入無生法忍,此則恐非持名念佛所能到,除非持名念佛者轉入此法,此其三。
  • 「至心信樂」之義
    這個「至心信樂」的「信樂」,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因地上的解釋,另一種是果地上的解釋。從因地上來解釋,信樂的「樂」,破音讀成(「要」音)。《論語》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樂」就是喜愛、好樂的意思,相信有這麼莊嚴的極樂世界,所以很欣慕、很喜愛這個地方。
  • 聞其名號丨本願稱名,順彼佛願,決定往生
    這樣的解釋也很好,不過對執情深重的凡夫來講,可能會讓我們增加我執,在自己用功這方面用一個方法,好像這樣就更加高超,以為這樣執持名號更有效果,往生好像更有把握。其實這樣心中反而會有疑團,往生反而不確定。善導大師沒有從眾生這邊強調要怎樣持名,他講得很簡單:我們只要口稱阿彌陀佛的名號,順了彼佛的本願,這樣念佛就是正定之業。
  • 佛教:如何才能至心信樂地念佛?聽聽師父的解答
    問:自從接受了淨宗法師及宗柱法師的善導大師的念佛理論以後能心安的一心念佛專修念佛了,相信自己只要每天念佛,繫念念佛這件事,不拋到腦後,這樣畢命為期一定能往生,但是目前還有個問題想請教,如果想進一步提升品位,平時該注意些什麼呢?南無阿彌陀佛。
  • 求佛念佛,往生極樂世界!
    念佛求往生極樂世界,念佛求阿彌陀佛在我臨命終時接引我往生極樂世界。因為我們全靠自己很難徹底離苦,也很難圓滿菩薩道,諸多障礙、種種業障所以我們帶業的種子求往生,靠阿彌陀佛的大願力、大光明加被接引往生淨土,圓滿菩提再回娑婆度有情。
  • 彌陀贊——念佛法門
    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往生淨土」。2、《佛說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阿彌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諸菩薩、聲聞、阿羅漢,一切諸經、陀羅尼神咒、無量行法。是故,彼佛名號,即是為無上真實至極大乘之法,即是為無上殊勝清淨了義妙行,即是為無上最勝微妙陀羅尼。
  • 在家念佛的講究!
    一心不亂地執持名號《佛說阿彌陀經》文中常說執持名號,第一執持要通達和徹底真正的理解他的涵義,其二,皈依信受,全心全意得我靠著這個名號,結合兩方面融匯貫通。執持的三業最重要的是口業,以南無阿彌陀佛作為標準,這個衡量的標準使我們對淨土法門的信心,願力,福德,善報,因果等。
  • 阿彌陀佛:聞我佛號,罪垢滅除,皆生淨土……
    以深信願,持佛名號。」當下許多佛棍們,把一句「阿彌陀佛」當成了口頭禪,根本不是「心存佛音」,所有我們這些愚昧眾生,難從佛號中感悟佛的慈悲願力。若得真正的學佛人當面對你說一句「阿彌陀佛」,是能夠讓你那顆浮躁的心快速平靜下來的。那麼,你將能獲得不可思議的大福報!為什麼一句「阿彌陀佛」有如此不可思議的願力呢?這要從阿彌陀佛開創極樂淨土說起。
  • 怎樣念佛才能得到殊勝的現世福報?
    其實是因為我們眾生欲望太多,貪求太多,所以諸佛菩薩巧設了種種方便,引導我們入佛法之門。如果已經專修念佛了,這些通通不必念了,無論有什麼要求,通通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來替代。《佛說阿彌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經》裡有這樣一段:  「  若有眾生,聞說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歡喜踴躍,至心稱念,深信不懈,於現在身,受無比樂:或轉貧賤,獲得富貴,或得果免宿業所追,病患之苦,或轉短命,得壽延長,或怨家變恨,得子孫繁榮。身心安樂,如意滿足。如是功德,不可稱計。
  • 信佛、學佛、念佛、修佛,你在哪一層?
    貧窮布施難,豪貴學道難,棄命必死難,得睹佛經難,生值佛世難,忍色離欲難,見好不求難,被辱不嗔難,有勢不臨難,觸事無心難,心行平等難,不說是非難,會善知識難,見性學道難,隨化度人難,睹境不動難,善解方便難。生值佛世,何以說難呢?若無善根因緣,不說遇著佛,遇菩薩阿羅漢也難。《智度論》云:「舍衛城有九億家,三億信而不見,三億不見不聞。」
  • 三心沒那麼難,很容易具足
    也就是說,只要真的願意往生而念佛,就算不理解具體的文句,也自然具足三心。說到底,三心就是讓我們專修念佛,安心於念佛。如果我們真願往生,安心於念佛,三心的內涵就具足了。再說,六字名號「南無阿彌陀佛」裡本來就三心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