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其名號丨舍離我心,只管念佛

2020-12-22 智慧20191314

舍離我心

「舍離我心」,這句話是一遍上人說的。

念佛的人,要把這個心扔掉,不在心上去執著它,這也就是歸命的意思。心清不清淨啊,善啊惡啊,有妄念沒妄念啊,通通不要管,你只管開口念佛。那些跟往生沒有關係,你想那麼多,方向就錯了,根本就錯了。

千萬劫來害了你的就是這顆心,現在念佛了,它還來迷惑你。你就一個字:舍。舍離它就完全解決了,不要去跟它糾纏,你糾纏不過它的。惹不起還躲不起嗎?你不要惹它,你根本就惹不起它,那個纏勁特別厲害,被它纏上你就死路一條。

我們念佛之後不要管它,它有時候裝成賢善的樣子,有時候裝成精進的樣子,有時候裝成大菩薩的樣子,我們都不要理會它,只有南無阿彌陀佛才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當它很惡劣的時候,你還能認識它的面貌;一旦它「善良」了,你就不認得它了,甚至還跟它勾結起來,狼狽為奸,希望靠它搞一點名聞利養,認為它在幫你修行善事功德。

所以,念佛人要死了這條心,不要跟妄心攀緣,去搞名聞利養,一定要舍離它。但很多人離不開,一旦離開了就覺得沒法過日子。

人和人之間也是這樣,離也離不得,在一起還吵,夫妻之間就是這樣。這是兩個人,其實即使一個人,也是如此。不要以為「就是因為我娶了你,所以我才這麼痛苦」,其實不娶她,你心裡還是兩個人,你還是這樣——離又離不開,吵又吵得要命,不是這樣嗎?心的煩惱不就是如此嗎?你離得開它嗎?

還沒離開就想「不行啊,很寂寞啊,很孤獨啊,沒有名聞利養啊,沒有哪一個人看中我啊,沒人理我啦,不被重視,沒有關愛啊……」然後就開始講小話,自己跟自己打交道,又開始跟它勾結在一起了。

耐不住寂寞,是因為你沒有歸命阿彌陀佛;如果歸命了,自然就有同伴,「諸上善人」,很多,這樣,你的心不就安穩了嗎?(待續)

▍摘自《阿彌陀經講記》

相關焦點

  • 聞其名號丨我們歸命阿彌陀佛,「一呼一吸都是他」
    「願成不虛」是名號的意義,是彌陀本願所成就的,決定不虛假,不會欺騙你。你念佛,絕對不可能白用功。這樣來理解,來稱名,心中不就踏實了嗎?這就是「如實修行相應」。雖然口稱彌陀名號,心中不知道是本願所成就,還以為是自己很虔誠,「我這麼虔誠,阿彌陀佛,您怎麼樣?」還給阿彌陀佛掛個問號,這是不如實修行相應,不如彼名義,就是不了解阿彌陀佛。
  • 淨土宗:念佛是什麼意思
    說起念佛真的是五花八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說法。有的說,清淨心就是念佛,只要一心清淨不起妄念,與佛相應就是念佛。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如果有人說念佛就是稱佛名號他會很不屑,認為這樣很低級,不理解經文的甚深義理。
  • 佛系漫畫:念佛讓我一無所有!念佛讓我應有盡有!
    來自:蓮霧芋圓豆腐 阿彌陀佛與我同行002集念佛讓我一無所有!念佛讓我應有盡有!>3、諸佛護念;4、菩薩相隨;5、冥眾護持;6、消除罪障;7、增長福慧;8、離諸厄難;9、能得壽康;10、將獲善終;11、入正定聚;
  • 聞其名號丨能夠信樂念佛,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佛語彌勒:「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菩薩勝法、諸波羅蜜,得聞亦難;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我們能夠在這一期遇到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尤其我還能出家,成為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真的非常自豪。「諸佛經道,難得難聞」,有的佛出世,沒講幾天法就入滅了;有的佛出世,還沒講法就入滅了。釋迦牟尼佛成佛,他一看,「眾生根機太敗劣了,我入滅吧」。
  • 聞其名號丨念佛人坐上了金蓮花,往生決定
    (7)持花,據義增釋「臨終聖眾持華現」,是解釋經文「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不過這裡增加了「持華」兩個字。「持華」是臨命終的時候,聖眾拿著寶蓮花來迎接我們。《阿彌陀經》說「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沒有提到「持華」,但是如果根據《觀經》就很清楚,所以這裡加了「持華」兩個字,這種稱為「據義增釋」,是根據義理而增加的解釋。
  • 念佛圓通之精義(續談知見之一)
    凡修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法門者,都應以想念之念來念佛,而不是嘴說口吃,在楞嚴會上。大勢至菩薩奉世尊之命,敘述他修行圓通法門時說:「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會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
  • 彌陀贊——念佛法門
    ;「若人以四天下七寶,供養佛及菩薩、緣覺、聲聞,得福甚多;不如勸人,念佛一聲,其福勝彼」。3、《佛說無量壽經》:「第十八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11、《往生禮讚》:「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 淨界法師:你念佛的那個心就是佛
    「至心想像見佛時,即是不生不滅法。」那麼蕅益大師首先引用《大集經》。說有一個人,「但念彌陀佛」,當然這個「但念」就是他不修其它的方便法門,他也沒有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他就專修一心三昧,專心地憶佛、念佛,有時候念阿彌陀佛名號,有時候觀想彌陀的功德等等。這樣子呢,「是名無上深妙禪」,這個是無上深妙禪。這個地方的禪是一個般若波羅蜜,不是禪定,是一個智慧。
  • 別只會張嘴念佛!
    有人不懂什麼叫具足三心,法然上人很簡潔地開示說,只要知道眾生稱念必得往生,心中知道我念佛一定往生,這就已經具足三心了,不要過於教條化、複雜化、書面文字化,不需要。雖不知一向專修之理,亦不知彌陀本願之由;唯思「稱念必生」,是自然具足三心也。雖知三心,不念佛無益;縱雖不知三心,若一向念佛者,則具足三心,必生極樂。
  • 中國傳統|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我發無上正覺之心,唯願世尊廣為宣演十方諸佛如來壯嚴的淨土,並諸修證的法門,我聞已當如說修行,成滿所願,令我速成正覺,拔諸眾苦。關於佛教中的淨土法門,是指通過念佛、觀想等方式,與佛、菩薩感應道交,得其力量加持,往生其所居淨土,速證菩提。
  • 念「阿彌陀佛」名號,做到3不問,福報自然現前,因果都擋不住
    「阿彌陀佛」的名號,遍法界虛空界、過去、現在、未來全在裡面,所以這句名號的功德不可思議。「阿彌陀佛」的名號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無量覺」,一切都無量,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沒有一樣不無量。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就仗著這一句名號。
  • 恭迎阿彌陀佛聖誕丨憶佛念佛 佛祖同懷
    農曆十一月十七阿彌陀佛聖誕《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云:「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
  • 有九種往生極樂世界的法門,念佛法門最容易
    有九種往生極樂世界的法門,念佛法門最容易《廬山蓮宗寶鑑》云:一日一夜懸繒蓋,專念往生心不斷,臥中夢佛即往生,無量壽經如是說。晝夜一日稱佛名,殷勤精進不斷絕,展轉相勸同往生,大悲經中如是說。一日二日至七日,執持名號心不亂,佛現其前即往生,阿彌陀經如是說。若人聞彼阿彌陀,一日二日若過等,繫念現前即往生,般舟經中如是說。一日一夜六時中,五體禮佛念不斷,現見彼佛即往生,鼓音王經如是說。
  • 聞其名號丨本願稱名,順彼佛願,決定往生
    所謂「事持」就是切事繫心,念念不忘,是在事相上。所謂「理持」,就是能悟得「十萬億佛土不出我一念心性,阿彌陀佛是我自性本具的無量光壽」,通達這樣的道理,從理上來理解,同時不廢稱名,這叫理持。這樣的解釋也很好,不過對執情深重的凡夫來講,可能會讓我們增加我執,在自己用功這方面用一個方法,好像這樣就更加高超,以為這樣執持名號更有效果,往生好像更有把握。
  • 躺那裡稀裡糊塗地念,他都往生,還有誰念佛不往生?
    雖然只念一聲佛號,但他的頭腦還是清醒的,善知識向他介紹大乘十二部經,他還知道;他的身體也是靈便的,教他合掌叉手,他還能合掌叉手;他舌頭也很靈便,教他念佛,他也能念佛。所以,下品上生是三業具足的念佛。下品中生聞善知識廣贊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光明神力、五分法身,也就是聞解阿彌陀佛的名號救度,屬於意業。
  • 覺明妙行菩薩:修念佛方便法14條,觀者隨喜功德、大有裨益!
    入如來室,則誓從今以後,永不舍大慈悲,服如來衣,則誓從今以後,永不離柔和忍辱。坐如來座,則誓從今以後,念念恆觀此一切法空,行者如此修戒、定、慧、三學精進不已,則其自體,直下與十方三世諸佛無二無別,然後以此心念佛,則可謂是心是佛,若此心作佛觀,亦可謂是心作佛,此為修念三昧之基礎,亦究竟得念佛三昧所不能外者也。
  • 修「念佛法門」與「開悟」是什麼關係?
    雖然不必在往生前先證悟如來藏心,但是對於第一義諦講的:人人都有一個常住不壞心,能出生每一世的蘊處界,此常住之不壞心如來藏,才是萬法的根源等等,聖教中有關第一義正理的開示,能夠信受與了解其旨趣。這主要是因為能夠親近善知識,有機會能聽聞第一義正法,以及有足夠的善根福德,所以就能夠信受與善解第一義的義趣。
  • 佛陀箴言:念佛可以超度亡靈 讓人來世不會殘疾
    若聞妙色身如來名號,能令汝等不受醜陋。(圖片來源:資料圖片)《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焰口軌儀經》:「諸佛子等。若聞妙色身如來名號。能令汝等。不受醜陋。諸根具足。相好圓滿。殊勝端嚴。天上人間。註:念佛號就會讓你變漂亮,是否有點無稽之談?然而佛法就是如此神奇,《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焰口軌儀經》說:「各位佛子!如果聽到或者持誦南無妙色身如來的名號,能讓你們投胎之後不再變得醜陋,肢體健全,毫無缺陷,雙目有神,福德圓滿,端莊威嚴,天上人間,殊勝無比,無人可及。」古時候有一句諺語:「有心無相,相逐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滅。」
  • 在家念佛的講究!
    一心不亂地執持名號《佛說阿彌陀經》文中常說執持名號,第一執持要通達和徹底真正的理解他的涵義,其二,皈依信受,全心全意得我靠著這個名號,結合兩方面融匯貫通。執持的三業最重要的是口業,以南無阿彌陀佛作為標準,這個衡量的標準使我們對淨土法門的信心,願力,福德,善報,因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