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凱摘要:頻繁用《哪吒》來宣傳的《姜子牙》,觀眾卻發現不僅沒有與前一部的關聯和喜劇、熱血元素,完全是一部毫無關聯的美漫色彩的國產動畫。
作者|川扇假
上映不到四天票房破十億,《姜子牙》的熱映讓光線傳媒懸了半年的石頭終於落地,然而與《姜子牙》票房飛漲的同時,該片的口碑分化也愈演愈烈。作為《哪吒之魔童降世》同系列動畫,《姜子牙》讓很多喜歡國產動畫電影的觀眾充滿了期待,隨後卻因為劇情爛被許多人差評。
富凱君在十一長假帶著孩子在《姜子牙》和《我和我的家鄉》中選擇了前者,畢竟動畫片對孩子更有吸引力,但這部動畫追求的內涵並不適合孩子觀看。
雖然《姜子牙》從畫面到配樂、人社到劇情絕對值回票價,作為一個顛覆傳統歷史故事的動畫,它也顛覆了正常的世界觀,只不過這次略顯美國隊長特性的大英雄主義不太能引起觀眾共鳴,孩子沒看懂但看打鬥挺開心,但成年人就顯得有點說不出的難受。
根本沒有「封神宇宙」
截止到10月4日,《我和我的家鄉》的票房成績已經超越《姜子牙》,而且在口碑上,相比分化明顯的後者,《我和我的家鄉》吸取了前作的經驗,更加貼地氣,更加能調動起觀眾的情緒,因此口碑更好。
反觀《姜子牙》就顯得比較尷尬了,一方面是前期宣傳調足胃口,另一方面是電影內容實在是讓人感覺欠了一層火候,使得電影上映後,迅速引起觀眾的反感。大家期待的是像哪吒那樣的中國傳統文化新視角,你給我整一個姜子牙版的漫威精神,雖然硬體上完全可以媲美大洋彼岸的超級英雄們,但軟體上就不太符合國人預期了。
如果要製作一個系列電影,那麼《姜子牙》完全擔當得起,而且品質上乘,但如果是作為「封神宇宙」的第二部,這部電影的確讓人頗感遺憾,它在動畫視覺和聽覺方面已經堪稱國內頂尖,但在劇情上沒有突破反而在倒退。
姜子牙追求的是絕對正義,無辜的人不管多少,都不該被犧牲,即便是妖也是這個道理,這也就成了故事展開的導火索,怎麼看都有一種美國英雄主義色彩。
被漫威宇宙薰陶十年的中國觀眾顯然無法對這種劇情主線滿意,雖然電影品質過硬,但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相比,姜子牙的追求顯然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而且頻繁用《哪吒》來宣傳的《姜子牙》,觀眾卻發現不僅沒有與前一部的關聯和喜劇、熱血元素,完全是一部毫無關聯的美漫色彩的國產動畫。
從這部《姜子牙》也可以看到,國內的影視動畫製作,的確還需要在劇本和內功上提升,畢竟畫面、音效可以通過努力追趕實現,但是劇情的打磨和內容的銜接,需要編劇與導演們傾注更大心血,相比漫威宇宙二十幾部電影構建的一個宏大超級英雄世界觀,封神宇宙迄今為止只有呼聲而已。
畢竟《哪吒》和《姜子牙》不是同一個導演,也不是同一個編劇,講故事的方式也完全不同,可以說這兩部動畫電影除了題材都是封神演義這點相同之外,再無其它交集。
小格局下,《姜子牙》還能憑藉《哪吒》帶來號召力,在十一檔期佔據先機,但《哪吒》的票房神話,是社會情緒爆發帶來的超預期收益,而《姜子牙》不僅無法到達到這一高度,還過度透支了觀眾的情緒。
扎堆的IP還未凝聚力量
《姜子牙》的高期待值和高票房離不開《哪吒》的影響力和幫襯,但這種影響力是逐漸衰減的,尤其是《姜子牙》並沒有真正與《哪吒》形成內容與世界觀的互動,這就讓光線傳媒的動畫產業顯露出了目光短淺和急於求成的弊端。任何一部長系列製作節目,都需要聽取觀眾的心聲和訴求,在不偏離主創劇情基礎上迎合觀眾。
《姜子牙》的上映顯然讓不少觀眾有了上當的感覺,這部從頭至尾宣傳離不開《哪吒》的動畫,實際上和《哪吒》關係不大,它們不過是同一個爹硬湊在一起的動畫系列。
根據《姜子牙》片尾序幕信息來看,此次參與電影出品及製作方均出自光線系的動畫製作公司。其中,光線影業及彩條屋影業負責投資與發行,彩條屋影業正是光線傳媒旗下布局動畫產業的核心主體。另外中傳合道與可可豆動畫負責電影製作,大千陽光、紅鯉動畫、紅鯨影視(紅鯉動畫子公司)、魅力文化四家企業負責電影的中後期加工。
光線傳媒的動畫版圖已經涵蓋上至IP開發、下至衍生品業務,以及中間的製作、中後期加工等環節,而彩條屋影業主要負責IP開發層面,除了影視作品,在去年漫畫APP《敖丙傳》、《妙先生之彼岸花》上線,延伸了光線傳媒的作品鏈條。
另外像《大理寺日誌》、《茶啊二中》等動畫作品也均是光線傳媒通過投資獲得的IP,為了擴展業務條線,光線傳媒近兩年陸續投資國內外影視動畫公司,囊括的IP越來越多。但眾多IP之下,光線傳媒卻挖了一個又一個故事坑卻來不及去填,雖然橫向對比,光線傳媒在動畫票房和IP數量上是國內頂尖,但縱向對比,在衍生作品價值和IP協同下,光線傳媒還需要和迪士尼和漫威認真學習。
這次《姜子牙》的口碑分化就給光線傳媒敲響了警鐘,IP雖好但也不能濫用,如果過度消費觀眾的熱情,再優秀的IP也有被炒砸的時候。
光線傳媒半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
探討能否長達十部、二十部的「封神宇宙」的確有點拔苗助長,畢竟對於該片主投主控方光線傳媒來說,《哪吒》的成功來得太過突然,而《姜子牙》早已製作完成,借勢刷口碑賺銀子才是正道,至於以後的路怎麼走,要看能賺多少錢。
即便《哪吒》如此成功,但在光線傳媒對外口徑中,公司主導的動畫電影依然是「神話三部曲」,包括《哪吒》、《姜子牙》,以及根據《大護法》的導演不思凡的原作改編的動畫電影《妙先生》,風神宇宙連影子都沒有。
和《哪吒》一樣,光線傳媒是《姜子牙》的直接主控方和最大受益方,《哪吒》當時給光線傳媒單季度貢獻了10個億的淨利潤,雖然《姜子牙》的票房大概率無法超過《哪吒》,但在長達半年觀影荒和雙節加持下,《姜子牙》給光線傳媒帶來5個億的淨利潤也並非難事,畢竟在「吃獨食」情況下,《姜子牙》作為確定性的爆款,光線傳媒沒有給別人分蛋糕的理由。
今年半年報光線傳媒營收達到2.59億元,同比下滑77.8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2057.2萬元,同比下滑80.46%,扣非後淨利潤虧損1318.76萬元,同比下滑119.22%。
這份業績數據的確慘澹,但也有影視行業上半年疫情封凍的客觀原因,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光線傳媒解釋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原定於春節檔、情人節檔上映的《姜子牙》《蕎麥瘋長》等影片均撤檔,導致公司電影票房收入受到較大影響。
光線傳媒營業收入中不僅有影視收入,還有一大部分來源於電視劇及網劇業務,半年報顯示,光線傳媒上半年電視劇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53億元,同比減少30.56%,對總營收的貢獻率超過電影業務,達59.02%。電視劇及網劇業務雖然讓光線傳媒的業績不至於太過慘澹,但對此布局不深的光線傳媒難以靠此業務支撐業績成長。
終歸光線傳媒還是要靠影視主業提振業績,而一部《姜子牙》完全可能保障光線傳媒「半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隨著《姜子牙》的上映,光線傳媒的股價也水漲船高。今年2月是光線傳媒股價的至暗時刻,隨著疫情防控好轉公司股價在4月之後一路上揚,截至9月30日,光線傳媒股價報16.66元,年內已經漲幅翻倍。
免責聲明
富凱財經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投資風險自擔
本文由富凱財經原創,轉載聯繫後臺,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