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支架都降價了,為什麼癌症細胞免疫治療,還這麼貴?

2020-12-10 騰訊網

本文作者:王曉盈

就在前不久,有一則消息在醫療界刷屏了,全國上下一片叫好——心臟支架從1.3萬元降至700元,最低才469元。但餘波未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同的討論聲音也逐漸浮出水面。

有網友興奮的說,昨天一個支架還能買6瓶茅臺,今天一瓶茅臺能買6個支架了;也有醫藥代表驚呼「連種個睫毛都不止這個價錢……」

同樣,也會不斷的有人問我:

「為什麼細胞免疫治療貴?能不能便宜點?」

「這樣賺錢,心不會痛嗎?」

……

第一個問題是樸實的反應,因為關乎性命又關乎家庭負擔。但也有一部分人秉持「醫療技術貴即為原罪」的觀點,喜歡「槓」,他就會問出第二個問題。

所以,今天咱們有必要客觀的來聊聊新醫療技術/產品為何價格不低的問題。

這個問題的題眼,在於「新」字。

01時長年限是醫療技術普及的前提

拿前面消息舉例,心臟支架之所以敢降價的最大原因是,它已經不新了。——早在1956年人類拉開人類心臟導管介入治療的序幕,到了1986年,法國實施了第一例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

長達六十多年的時間裡,該技術在世界不同各地醫院醫生的實施,不同人種、年齡患者的驗證,不論研發改進、生產製造、還是銷售推廣、應用實施等環節的成本消耗已經基本固定,再加上國家對醫療支撐的力度加大,降價是一種必然趨勢。

這是市場規律調節的結果,如同手機的迭代。

但醫療技術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完成,沒個幾十年的經歷和大量的數據支撐,都不好意思提。

那麼為什麼醫療技術的轉化周期比其他都長?

其實早在1929年,25歲的德國醫生就已將一根65釐米長的導尿管插入自己的肘靜脈並送至右心房,同時嚮導管內注入了顯影劑,記錄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心導管X線影像。這是心臟導管技術的第一次運用。不過可惜的是,他這一「異想天開的荒唐行為」受到傳統觀念的強烈譴責,被醫院解僱轉行從事泌尿科工作。就此該技術被擱置了很長一段時間無人問津。

這個小故事可以略見端倪

也就是說,醫療的新技術一定是在曲折中前進,首要面對的就是,需耗費更長的時間讓大家認可和接受,何況再到應用推廣花的時間。

當然,沒有在一片誤會和質疑聲中千錘百鍊逐漸成長的科學技術也不是真技術。在考驗的過程中,偽技術會被淘汰,存活下來的就一定是真金。判斷一種技術是否靠譜,時長年限真的很重要。

這時長一般有多長? 至少20年以上。

但病人能不能等得起?這又是另外一個矛盾點,本篇不做分析。

02規模化、批量化醫療產品易降價

醫療技術和醫療產品是兩個概念。醫療技術產生醫療產品。有個小故事能很形象的描繪兩者的關係。

這個小故事能很形象的描繪兩者的關係

醫生用一根鋼釘將病人的骨頭接好了,收費5000美元。富翁不高興,認為這不公平,醫生只是耗費了一根鋼釘而已。於是他寫了一封信給醫生,要求列出收費明細帳。

醫生在帳單上寫到:1根鋼釘:1美元 ;

知道怎樣放進去:4999美元 ;

總計:5000美元 。

所以,知道怎樣把鋼釘放進去,遠遠比鋼釘本身更有價值。

其實這個小故事也充分說明能批量生產的產品可以做到很便宜,但技術是無價的。

藥品、醫療器械、醫療耗材如心臟支架……都是醫療產品。只要生產製造和推廣銷售環節越來越成熟,產品量越大成本就越低。都遵循市場價值規律。

但醫療上最有價值的地方在於技術

技術是什麼?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醫療技術並不僅僅是簡單的商品,價格只是一個可以直觀的反應價值的數字,但並不能代表其全部。醫療技術的價值就很難僅用價值規律就可以衡量。

心臟支架降價只是回歸了正常邏輯,接下來應該就是技術價值的回升了,萬一技術沒有回升到應有的價值,這項技術就危險了,估計生存不下去。

03免疫治療不算「新」的新醫療技術

不算新,是因為細胞免疫治療的歷史,已經長達近40年了。

依然作為「新」技術,是因為對於該技術如何進行有效規範的管理和實施,沒有任何模板可遵循,所以監管層將其作為「新興事物」在逐步的摸索當中。

其次,它是一項技術,而不是產品。

早在2009年,當時的衛生部就已將免疫細胞治療歸類為「第三類醫療技術」(對細胞免疫治療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打開我的另外一篇文章《來自從業16年的資深專業人士深度解讀:免疫細胞治療的最新國家政策》(文章詳情請跳轉本文結尾,點擊圖片即可跳轉閱讀)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2009年的文件中,寫的僅是「自體」免疫細胞,而到了今年7月份出臺的《細胞治療指導原則》內,已將「異體」免疫細胞劃歸在內。

從監管層的文件變化,大家也可以看到這種尷尬——新興技術在日新月異的往前跑,而政策規範的認知總是落後那麼一小步,奮力追趕。

而且,細胞免疫治療還是一項複雜的醫療技術。

首先,存在著巨大的個體差異性。免疫細胞來源於不同的供血者,所以製備出的細胞種類、細胞活性、細胞數量等等都大不相同,這些個體化差異就意味著難以規模化、標準化的大批量製備。

其次,需要恰當的治療時機。並不是僅僅只需適應症對症就可實施,還需具體分析和判斷患者疾病的惡性程度、是否處於進展期,腫瘤負荷大小,累及器官,以及患者的免疫/心理狀態、生活質量等情況。所以仍無法像藥物或者其他醫療產品,只要對症就可以標準化應用。

第三, 治療周期較長,也是無法規模化的掣肘。細胞免疫治療雖起效偏慢,但效果持久。可對於急於求成的患者來說,卻不一定是優點。因為至少需治療兩年左右才能感受其「拖尾效應」(具體可以參見NKT治療的長期跟蹤案例)(貼上案例的連結),同時還需通過定期隨訪摸清患者狀況,隨時調整方案。且免疫治療療效的判斷規則與放化療也完全不同。所以在這較長的時間段內,許多患者往往疑慮叢生或按捺不住。

以上這幾點均是制約細胞治療技術產業化應用推廣的原因,所以投入的成本無法下調也是在情理之中。

04新技術短時間價格下調有何結果

毫無疑問,短期內,患者一定是最優先的受益者。但長遠看,如果醫療技術沒有回歸其價值本質,那麼患者依然是最終受害者。

任何一項新技術或產品的研發,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人力、精力,而投入市場後,相應的需要回收這部分的成本,在「看不見的手」調節下,最終達到動態平衡。

倘若在較短時間內,人為的幹預或破壞這樣的經濟規律,強行將價格下調,那麼必然造成技術提供方失衡。也就是說當研發人員或醫生發現付出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時,那麼繼續優化或實施應用的動力不足,也容易導致一項新技術逐漸凋亡,最終還是患者買單。

總之,關於醫療技術/產品價格是不是貴的討論,如果只站在一方角度看問題時,會覺對方哪哪兒都不對。但公平的站在第三方角度思考問題時,會發現「平衡」才是最好的結果。

相關焦點

  • 心臟支架降價了,就能想安就安?你所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
    不久前一則心臟支架降價的新聞溫暖著無數老百姓的小心臟據稱冠狀動脈支架的均價從13000元下降到700元錢左右降幅高達93%!所以說,放了支架,只是使原來狹窄或者堵塞的血管變通暢,使冠心病症狀緩解或消失,但心臟支架手術解決的只是冠脈病變最嚴重的局部問題,無法改變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冠心病是一輩子的事,更重要的是需要終生管理、終生服藥。哪些情況適宜支架治療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是目前冠心病的常規治療方法,能夠承受介入手術並能夠植入支架的患者都可以做。
  • 癌症免疫治療新力量,NK細胞療法新銳完成A輪融資
    研究表明正常人體每天都將產生上百個癌變細胞,但它們在形成癌症病灶前就已全部被免疫細胞軍團消滅。 在這些免疫細胞軍團中,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cell, NK細胞)是天然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細胞,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降價談牙科降價趨勢!|根管治療|種植牙|降價|牙科|支架|價格|...
    近日來醫療圈最轟動的消息,莫過於心臟支架從1.3萬元降價到700元,國家帶量採購,2021年正式施行。對比其他國家的心臟支架價格,中國可以從世界最貴降到世界最便宜,對醫療進行壯士斷腕般的改革,必然會引起轟動效應。
  • 集中採購,心臟支架降價惠民 |導管|手術|血管|冠脈_網易新聞
    我國每年約有100萬冠心病患者植入心臟支架,他們的生命質量因支架得到改善和提高。小小支架,撐起了患者的新生活。冠心病,通俗地說,就是給心臟運送養分的冠狀動脈阻塞或是狹窄,導致心絞痛、心肌缺血等症狀,俗稱心梗。冠心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外科搭橋手術治療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三種方式。
  • 15000字深度長文,詳解人類癌症與免疫治療發展史
    對於一個已經進入臨床階段並進展的癌症病灶(原位持續增殖或者可轉移的),有沒有癌細胞獨有的抗原?進展狀態的病灶存不存在人體細胞在任何時期都沒有表達過的抗原性質(免疫原性)的物質?目前看癌症抗原領域有如下觀點:癌細胞存在獨有的抗原嗎?還是共享的?例如有些CEA/AFP是人類胎兒時期的蛋白質,且功能現在也不清楚。
  • 心臟支架的降價,對患者意味著什麼?
    (集採前,國產產品在國際上價格都是偏高)而此次的心臟支架價格大幅度下降,無疑大大降低醫保基金支出,降低患者經濟負擔,也減少了醫院醫保控費用壓力。不少網友也紛紛點讚!一個心臟支架,究竟有什麼用處?心臟對人體的重要是任何人都知道的事實,全身的運作都需要心臟的支持,一旦人的心臟出現了問題,身體自然就會變得不再健康。在心臟病的治療方案之中,有一種叫做安裝心臟支架,很多人一聽到心臟支架就覺得非常害怕,畢竟是將一種異物放到了心臟之中。事實是什麼樣的呢?
  • 心臟支架已被淘汰了?沒這事
    11月「科學」流言榜發布:靠牙膏就能殺滅幽門螺桿菌 吃梨可以治咳嗽 獻血影響人體免疫力 都是扯  心臟支架已被淘汰了?沒這事  就在前不久,「國家集中帶量採購,心臟支架從上萬元砍成700元地板價」的新聞著實振奮人心。
  • 用於免疫治療的偽病毒|《自然-癌症》九月精選
    免疫檢查點阻斷(ICB)為一部分癌症患者帶來了臨床獲益。然而,即使是多藥物療法也往往不能觸發自我維持抗腫瘤免疫所需的所有步驟。本文描述了封裝在脂質納米顆粒(LNP)中的自我複製RNA,它結合了三個關鍵要素:(1)強效促進ICD的LNP成分,(2)刺激轉染細胞中的危險傳感器的RNA,(3)RNA編碼的白細胞介素(IL)-12用於調節免疫細胞。
  • 心臟支架暴利終結
    11月5日,冠脈支架集中帶量採購擬中選結果在天津產生,產生擬中選產品10個。從中標價格來看,支架價格從均價1.3萬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與2019年相比,相同企業的相同產品平均降價93%,國內產品平均降價92%,進口產品平均降價95%,按意向採購量計算,預計節約109億元。預計全國患者將於2021年1月用上國家集採降價後的中選產品。
  • Cell:經過先天免疫訓練的中性粒細胞可對抗癌症
    2020年11月12日訊/生物谷BIOON/---諸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之類的免疫療法為癌症的治療帶來了巨大的改變。據大多數臨床醫生和科學家的理解,這些藥物作用於所謂的適應性免疫系統,即應對身體特定威脅的T細胞和B細胞。
  • 降價至700元的心臟支架背後,誰的奶酪被動了?
    11月5日上午,國家組織醫用耗材聯合採購平臺在網上公示了冠脈支架的中選結果。本次參與採購的投標企業多達11家,心臟支架產品26個,擬中選的有10個。根據官方消息,在明年1月份,全國需要心臟支架的患者就能用上本次集採降價的產品。
  • 重大突破|免疫治療有望解決令人恐懼的癌症
    我們的免疫系統不僅保護我們不受感染,也保護我們不患癌症。這種強大的保護是基於免疫系統特殊細胞的激活(CD8+T細胞),這些細胞識別被感染的細胞或癌細胞並將其殺死。關於腫瘤特異性免疫是如何被這些信號限制的知識,已經導致了通過所謂的檢查點抑制的癌症免疫療法的發展。在這種形式的治療中,癌細胞發出的信號被抑制並釋放癌症特異性免疫力。針對這些信號的抗體("檢查點抑制")的使用通常可以使患者對腫瘤的免疫反應重新活躍起來。
  • 腫瘤細胞免疫治療最前沿進展有哪些
    新抗原未經胸腺陰性篩選,與TCR(T細胞受體)親和力高,免疫原性強,不會引起中樞和外周免疫耐受,能誘發強有力的抗腫瘤免疫反應。新抗原是伴隨著高通量測序而衍生出來的一個關於抗原的新認知。新抗原疫苗的方式有多樣,包括:新抗原DC細胞疫苗、新抗原多肽疫苗、新抗原DNA疫苗、RNA疫苗等。為什麼新抗原疫苗獲得如此多的關注?
  • 有了免疫治療,我們離「攻克癌症」還有多遠?
    在抗擊疫情全球大流行的鬥爭中,讓每個人都更加意識到人類生命安全與衛生健康的重要性。癌症防治工作亦是如此。今年內,PD-1/PD-L1 抑制劑還有望在非小細胞肺癌、食管癌、頭頸部鱗癌、肝細胞癌等迎來更多的適應證乃至更多一線治療適應症的獲批。 然而,當醫生手握更多選擇、國內 PD-1/PD-L1 抑制劑臨床應用或將進入一個「井噴」爆發期,我們究竟離「攻克癌症」還有多遠?
  • 心臟支架從1.3萬降到700元,原因是什麼?做完心臟支架能活多久?
    國家組織了首次心臟支架的集中採購,統一採購病人所需的鈷鉻合金或者鉑鉻合金的冠脈支架,以及藥品,採購的周期維持2年。經過國家「砍價」後,原均價13000元左右的心臟支架,價格降到700元,下降了95%。對於冠心病等患者來說,這樣的消息無異讓人感到興奮,也讓人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但也存在這樣的疑惑,心臟支架從1.3萬降到700元,原因是什麼?
  • 同時激活T細胞和NK細胞,這個免疫靶點有望引領免疫治療下一個十年
    原創 奇點糕 奇點網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以PD-1/PD-L1抑制劑和CTLA-4抑制劑為代表的免疫療法誕生,深刻地改變了癌症的治療範式,讓治癒癌症的夢想不再遙不可及。
  • 癌症「慢性病化」專家研發小程序助力醫患監測藥物對心臟的毒性
    中山醫院供圖中新網上海12月14日電 (記者 陳靜)「得了腫瘤,卻死於心臟」?這不是開玩笑。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教授14日強調,對於合併癌症和心臟病的患者,不能只關注一種疾病。當日,記者了解到,上海醫學專家成功研發小程序,助醫生和腫瘤患者關注治療藥物對心臟的毒性。
  • 11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心臟支架已被淘汰了?沒這事
    11月「科學」流言榜發布:靠牙膏就能殺滅幽門螺桿菌 吃梨可以治咳嗽 獻血影響人體免疫力 都是扯心臟支架已被淘汰了?沒這事就在前不久,「國家集中帶量採購,心臟支架從上萬元砍成700元地板價」的新聞著實振奮人心。不過「心臟支架過時了,在美國已經被淘汰」的聲音也隨之而來。
  • NK細胞免疫治療肝癌,疾病控制率可達71.4%!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數據,肝癌發病率位居第4位,而死亡率則高居第2位。肝癌可分為原發性肝癌和繼發性肝癌,其中繼發性肝癌較為少見。原發性肝癌發病隱秘性強,早期診斷難且進展快,是導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 心臟支架已被美國淘汰?這些科學流言你中招了嗎
    面對幽門螺桿菌,在治療上也並非「見菌殺菌」,因為不是每位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都需要做殺菌治療。真相:人體的免疫系統,主要包括三部分:由皮膚和黏膜組成的屏障、由吞噬細胞等組成的先天防禦系統,以及由B細胞、T細胞組成的獲得性免疫系統。吞噬細胞、B細胞、T細胞都屬於白細胞。白細胞有一定的壽命,到了一定的時間,人體就會把老的白細胞破壞掉;與此同時,骨髓等造血組織,每時每刻都在產生新的白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