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要講事業,要儘可能將自己的知識面無限擴張,找到自己特別愛好的事情,讓這件事成為你人生的主軸線,這樣一來,不管你處於什麼境地,都不太容易迷失自己。
創業故事
本報記者 操秀英
對於黑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璽銘和他的團隊來說,最近的日子比這個季節還要火熱,「發布會後,合作越來越多,我們都連軸轉。」他說。
近期,黑鏡科技在杭州舉行了一場以全息光影秀為主體的盛大發布會。全息光影秀由建築體3DMaping(即3D投影技術)動畫震撼開場,原本現代氣息十足的舞臺上突然出現了既古典又壯觀的羅馬柱,之後一座歐洲中世紀的教堂聳立在觀眾面前,古與今就這樣穿梭時空碰撞著……最令人驚嘆的是壓軸呈現的「分身術」,原本正在舞臺左邊向觀眾介紹黑鏡科技的出場人的影像突然之間又出現在了舞臺另一側。這一幻影成像技術讓觀眾恍惚以為自己是在看科幻片。
這樣的開場秀並非為了炫技。在黑鏡科技創始人王璽銘看來,黑鏡科技的願景正是想讓這樣的場景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這也正是當天發布的「X-Space」的應用前景。
從施工方到研發者
很難形象,打造出如此炫酷秀場的黑鏡科技幾年前還只是以工程應用為主的施工單位。但與普通施工單位不同,這是一家「高大上」的施工方。全息系列、幻影系列、裸眼3D系列、人機互動系列、投影機多通道融合校正、數字水幕暨霧幕———幾乎所有市場上有的最先進的光影顯示設備,他們都經手安裝使用過。
他們用這些設備完成了一個個至今仍被銘記的項目,例如2010年世博會浙江館浙江碗,2010年文博會開幕,2010浙江衛視轉塘音樂節開幕式等等。
如果一直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王璽銘可能會帶領團隊在全國繼續做一些大型項目,甚至名氣越來越大,成為這個行業裡的龍頭,但是,那樣就沒有今天的黑鏡科技了。
這家公司的轉折點是2009年。「當時我們和餐飲、娛樂、旅遊等許多行業接觸過,發現不管是政府部門的領導還是商家,對全息光影技術都是比較認可的,大家都覺得大範圍應用會是一種趨勢。」王璽銘說,但是當時,由於技術原因和性價比不太高的原因,真要推廣起來卻有相當的難度。
但從硬體說,全世界最先進的全息光影演示方面的設備在中國都能找到,但與中國很多行業一樣,國內自主研發的很少。軟體更是幾乎全被國外壟斷。「設備之間的兼容,設備與軟體的匹配,設備的調試,經常都受制於人,而且,你拿著相同的設備,可能做的事情也和別人差不多,大家比拼的更多是創意。」王璽銘說。
「說俗點,就是一種使命感讓我們開始自主研發相關技術。」王璽銘說,因為大家的認可讓他堅信這一技術的前景十分廣闊,而大家當時不能下定決心用這個技術的原因,恰恰是他想要帶領公司去解決的行業的「痛點」,即打破它只是一種演示展覽技術的框框,讓全息光影技術成為一種更普遍的「剛需」。這也正是他對於「X-Space」最初步的構想。
更現實的考慮是,一家不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即使做得再大也沒有核心競爭力,王璽銘說,必須居安思危,看到未來。
做數字空間技術行業的影響者
做服裝設計出身的王璽銘對生活有更深的觀察和感觸。「當時就是覺得以全息光影為前端載體可以做很多事。」他說,但要讓這些成為生活中的應用,必須加上流媒體技術、中控單元,「這和給手機安裝一個安卓系統是一樣的道理,我們通過採集和傳輸技術,可以讓全息光影形成空間互聯的關係。」
慶幸的是,他有一個志同道合的團隊。「當時大家對轉型做研發這件事情的看法很一致,因為大家共事時間長了,對彼此、對行業都很了解,能認同我的看法。」王璽銘說,「我經常說我們不要做行業的經營者,而是要做行業的影響者。」
做數字空間技術行業的影響者,打造空間物聯的未來,是王璽銘的夢想,也是這個團隊的夢想。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對於二次創業的王璽銘來說,最難的是人。為了找到合適的人,王璽銘發動各種資源。短短幾年時間,該公司已經匯集了來自上海世博會影像工程師、世界之窗工程結構工程師、IBM的硬體工程師、家庭多媒體方案設計師、裝飾設計顧問等專職技術人員。同時,他們還與國內外諸多重點院校的軟體開發實驗室,創意設計團隊,美國PQ-Labs等強大的技術團隊長期保持合作關係,在技術上已是國內最尖端水平。
「我們的核心團隊多年來與浙江大學國家CAD重點實驗室合作,共同進行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編程相關技術的研發。」王璽銘說,如今,作為以空間數位化為埠的空間運營商,黑鏡科技打造了包括空間數位化的創意設計、數位化內容製作、空間數位化工程、數字空間的傳媒經營、人機智能交互、流媒體及流控技術、3D全息顯示技術等系列核心產品。
走向「一個超級生態系統的構建者」
「我們從2013年底開始布局空間物聯,當時的帶寬還不足以支撐很多應用,因此前幾年主要在做技術研發和儲備,從去年6月份開始進入市場培育階段。」王璽銘說。目前,黑鏡科技已經與12個省份開展合作,合作內容主要包括整體空間物聯概念的推廣和埠的滲透。
「就像前不久的熱門電影《機殼特工隊》裡所展示的,未來城市裡影像將無處不在,連接無處不在。」王璽銘說,他希望黑鏡科技能推動類似場景早日實現。
喜歡看科幻片的王璽銘對科技和未來有無限憧憬。而之所以將公司取名為黑鏡,與前幾年熱播的英國電視劇《黑鏡》有很大關係。《黑鏡》裡的科技,從來不會狂拽酷炫吊炸天,它永遠讓你感到觸手可及,先是一陣驚奇的「哇塞」,然後望而生畏的「我去」。
王璽銘願意黑鏡科技做的事情也是這樣。「重要的並不是我們開發了多麼牛的全新的技術,而是怎麼在已有技術基礎上,顛覆人想像,改變人們的生活。」
特斯拉的創始人馬斯克是王璽銘比較推崇的企業家。「你看特斯拉的技術都是現有的,但他提出汽車不僅僅是交通工具,而是一種生態,正因此,特斯拉能在短短幾年內超越通用、豐田成為第一大汽車製造商。」王璽銘說。
黑鏡也正在努力構建這樣的生態系統。「我們沒有代理商,所有客戶都是合作夥伴,他們都相當於黑鏡的一分子,將來我們在各地的分公司會招募媒體、餐飲、旅遊等不同行業背景的合伙人,讓黑鏡的技術在各行業落地。」王璽銘說,黑鏡沒有市場工作人員,這些合作夥伴就是它的市場部。
至於未來,王璽銘並沒有分秒必爭的緊迫感。「我常跟團隊講,當你把時間拉的足夠長,準備用一生來做一件事的時候,你就不會覺得那麼辛苦了。」
這也是他對年輕創業者的建議。「不要那麼著急。先不要講事業,要儘可能將自己的知識面無限擴張,找到自己特別愛好的事情,讓這件事成為你人生的主軸線,這樣一來,不管你處於什麼境地,都不太容易迷失自己。」
「雖有試錯,但不為錯;雖有不滿,但已豐滿。」王璽銘用詩意的語言告訴他的團隊,未來已來,在走向「一個超級生態系統的構建者」之路上,黑鏡將勇往直前。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