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殭屍厲鬼作崇怎麼辦?茅山道士傳下三種妙法

2020-12-14 葉之秋

故事出自清朝袁枚《子不語》。

一、鬼物怕鹽

袁枚有一個朋友叫丁憲榮,此人乃山東諸城人。據丁憲榮所說,在諸城縣有一個殷家村,殷家村附近有個煤礦,一度非常繁盛,足足開採了二三百年。

那地方不時發生礦難,不少人死在礦道中。老百姓都說在礦道中有一種怪物。怪物外貌像人,卻沒有實體,就是一團黑氣,高有三米多,經常夜出晝伏。

每當有路人經過礦道的時候,黑氣一般的怪物就會忽然出現,出現時還會爆發出猶如鬼叫一般的笑聲,讓人心驚膽寒。笑聲結束那團黑氣就會撲向人群。黑氣中滿是腥臭,讓人一嗅就會暈倒。

殷家村的老百姓互相告誡,都提醒不要從古礦上方經過。一旦到了黃昏,那地方就再沒有人來往。

有一個鹽販到鄉間販鹽,因為貪杯醉酒,迷了路徑,胡亂中走到了古礦所在。當時已經是晚上十點左右,鹽販走著走著,忽然前面發出厲聲長嘯,一團黑霧湧出,朝那鹽販撲去。

鹽販大驚失色,停下擔子抽了扁擔,打向那團霧氣,但那鬼霧只是一團陰氣,並沒有實體,扁擔根本打不傷它。心驚膽戰之時,鹽販抓起一把鹽向鬼霧灑去,那鬼霧竟然如被劍士射傷一般,立刻退去,鹽販大喜,將筐中的鹽盡數潑出,然後轉身就逃。

第二天天亮,鹽販子叫上了親戚朋友,返回那地方查看。他丟棄的鹽袋還在地上,擊中鬼霧的鹽卻都變成了紅色,地上還有點點血痕,空中迷霧著腥臭之氣。

從此後,那怪物竟然就消失了。

眾人都不明所以,後來還是一個路過諸城的茅山道士解釋說:「礦道中怪物,當是陰魂凝聚,此等鬼物最忌陽氣,鹽與雞血狗血一般,皆有闢邪之用。」

在西方的故事中,牧師經常用鹽來驅散惡靈,與茅山派的觀點如出一轍。

二、金能退鬼

乾隆年間常熟縣有個百姓二更天回家,忽然看見有一個人穿著紅色褲子黑色靴子,手持火把當街站立。怪物有腿有腳,從腰以上卻都看不見。那人大吃一驚,知道是見鬼了,立刻逃入附近的親戚家中,怪物感知動靜,瘋狂追擊。那老百姓抓著身邊的一個銅盆,朝怪物打去,那怪物竟然一化為五。百姓心驚膽戰,將大門緊鎖,大聲呼嚎,四周鄰居紛紛跑出家門觀看,那五個沒有頭臉的怪物才消失不見。

幾乎同時,巡城士兵看到河面上有船隻浮現,船上坐著許多人,都穿著紅褲子黑靴子,同樣沒有頭臉。巡城士兵也很害怕,開火槍射擊,每個怪物都化為多個。幾個呼吸間,河面上到處都是紅褲黑靴的怪物。

凌晨時分,那些怪物還湧上岸來,衝入城內,常熟縣縣令驚惶不安。縣令與城中一個道士頗為相熟,立刻前去請教,道士登上城樓觀看,說:「此陰兵也!」

按那道士所說,那沒有頭臉的怪物是過境的陰兵,縣令詢問用什麼方法才能驅散怪物。

道士說軍隊聞鼓而進,鳴金收兵!

於是縣令招來士兵,讓他們用力敲鑼,整個縣城哐哐哐響了一夜。清晨,那群怪物果然消失不見了。

其實,道士並沒有對縣令說實話。陰兵之所以會退散,並非因為「鳴金收兵」,而是因為鑼聲響亮,茅山派捉鬼驅邪,經常要搖動鎮魂鈴。鬼沒有實體,卻無法逃避音系攻擊。

三、棗核治殭屍

河南一帶有個風俗,人死之後都將棺材停放在野外,並不及時埋葬。屍骸吸收月之陰氣久了,必然發生變異。殭屍作崇的事情時有發生,當地百姓常受其禍,苦不堪言。

後來有位茅山道士路過,傳授他們一個治殭屍的法門,既簡單又有效。

殭屍攻擊人類,最常見的手段就是雙手摟抱,張口啃咬。殭屍的力氣極大,凡是被它摟抱的人,都再難掙脫,就算將殭屍的兩隻胳膊砍斷,殭屍的指甲也會深入那人肌肉,始終不會脫下。許多人都是因此被殭屍活活勒死。

茅山道士所說的法門非常簡單,就是將棗核七個釘入殭屍的脊背,殭屍的手必然會鬆開。如果僅僅是剛死不久的屍體詐屍,那麼,僅需一枚棗核就夠。

這是因為殭屍是凝聚陰氣才能行動,棗核乃至陽之物,因此能克制殭屍。

相關焦點

  • 靈異小說:山河精魅,茅山道士,殭屍鬼怪,齊聚一堂的心靈盛宴
    上個世紀的殭屍依舊還在我們的心中久久難以忘懷,而作為在我們心中難以忘懷的鬼故事,再一次出現在了網文圈,為我們帶來了一次心靈的盛宴。說起靈異小說,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他們的最基本元素了——鬼,精怪,殭屍和道士。而這四種類型的怪物也共同構成了一篇篇單獨的小故事。
  • 殭屍片的鼻祖並非林正英,而是這位茅山道士的後人
    如今,殭屍題材的類的電視劇、電影已經進入寒冬,雖然錢小豪依舊在這方面努力著,可是收效卻是甚微的。1985年,《殭屍先生》上映,如今雖然過去了35年,但是那桃木劍、定身符依舊是很多人兒時的記憶。在「殭屍片」的領域中,林正英的造詣無疑是最高的,因此還獲得了「英叔」的稱號。
  • 鎮江的茅山道士,就是影視劇中驅鬼捉妖道士的原型
    上世紀九十年代,港劇鬼片,屢有畫符念咒、驅鬼降妖的茅山道士,這茅山道士與鎮江句容的茅山有何關聯呢?茅山道士,來源道教的「茅山宗」一派。茅山宗是以茅山為祖庭而形成的道教派別。其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為發展中心的別稱。茅山宗之弟子,稱為茅山道士。
  • 《殭屍》:最具細節的殭屍片,反映最悲慘的人生
    20世紀80年代殭屍片開始在香港興盛,從最初以驚悚鬼怪系列渲染恐怖氣氛,到喜劇幻靈系列添加搞笑氛圍,再到以林正英用其專業「茅山術」手法增加趣味性,一路將此類作品演繹至巔峰。2013年麥浚龍執導的《殭屍》恐怖片,從編劇本身乃至整個團隊的要求都非常高。為了增加該片的恐怖效果,還特意請到了日本恐怖電影大師清水崇協助。
  • 中國名山:茅山 道家聖地
    茅山,可以說是道士的代名詞,一提到茅山,小編就想起了了林正英,想到他出演的很多經典的道士角色,在電影中,林正英扮演的道士會很多的道術,而在現實中,我們常常聽到的就是茅山術,傳說學會了茅山術就可以斬妖除魔,除鬼闢邪,甚至可以利用風水給自己改命,當然這只是傳說,世上是否真的有茅山術,都還沒有定論
  • 茅山道士真的會法術嗎
    茅山的地理位置,是現在的江蘇省句容市。茅山原名叫句曲山或肺山,因為西漢時期茅山派的祖師爺三茅真君,在這名座山之中修道成仙之後方才改名為茅山。中國歷史上在茅山修煉的道士有很多,比較著名的有:馬朗、陸修靜、孫遊嶽、陶弘景等。其中陶弘景是南北朝時代著名的人物,當時人稱「山中宰相」,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醫藥家、煉丹家和文學家。
  • 1月5日殭屍歸來《新殭屍先生2》重拾經典魅力
    2》,「鬼片大導」劉觀偉攜重量級團隊,再現《殭屍先生》經典影像,錢小豪繼師傅林正英大師之後執掌師門,一代茅山正宗傳人,收徒秋山與文才,不變的經典搭檔組合,人屍大戰再續民間鬼怪奇談。香港八九十年代湧現的殭屍片在中國鬼怪片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伴隨著殭屍電影的繁華,堪稱「縱橫香港殭屍片宇宙」的林正英飾演的茅山道士成為80、90一代人心目中的經典形象。
  • 附錄三宗:茅山宗、閣皂宗、龍虎宗
    道教後期宗派,也是道教發展成熟以後形成的各種門派,從附錄三宗的茅山宗、閣皂宗、龍虎宗開始,經過不斷演變,分衍出東華派、神霄派和清微派等門派。 茅山宗 茅山宗為符籙三宗之一,是以茅山為祖庭而形成的道教派別。它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為發展中心的別稱。
  • 茅山道士的使命從不是驅鬼除魔,事實上他們身上肩負的使命很神聖
    或許大多數人對於道士的印象還停留在影視劇中,穿著寬大道袍的白眉老人,揮舞著拂塵和桃木寶劍,踏著特定的步伐口中念念有詞。其實道士的步法很有一番講究,這種步法叫鶴步子,相傳是大禹治水時,根據天上北鬥七星的形狀推演出來。
  • 清水崇監製港片曝預告 麥浚龍首執導筒殭屍翻生
    時光網訊 由歌手出身的影星麥浚龍初執導筒、日本恐怖大師清水崇監製的《殭屍》日前曝光首支預告片,雖然只是極少的場景曝光,但已是尺度驚人,一幕滿間都是屍體以及血跡的畫面更是驚悚駭人,據悉,影片將有600多個特效畫面,目前正在後期製作當中。
  • 香港殭屍片的輝煌與落寞
    影片一開始的九叔勘探風水後起屍之後,九叔讓兩個徒弟去附近的墳前上香,回去九叔看見結果說「人怕三長兩短,香怕兩端一長」,緊接著就讓文才、秋生準備「紙筆墨刀劍」,一套行雲流水般的茅山作法,將棺材封住,以防屍變。這一幕完全的體現了本土化,傳統的茅山術理,並且非常的吸引人,讓人不禁就去想,真正的茅山道士真的就是九叔這樣嗎?因為那一切都太真實了。
  • 江湖的懷舊不見恐怖,一個屬於香港電影的回憶,《殭屍》影評
    這次偶然地看了2013年上映的香港電影《殭屍》(又名《七日重生》),我久違的被恐怖劇情所驚嚇,懷念情感所觸動,更為其精雕細琢的質量所嘆服,因此寫下為這篇影評,旨在安利這部年輕的殭屍電影。影片講述過氣演員錢小豪搬進一幢陰森破舊的大樓後,遭遇各種陰森怪異的事件,發現厲鬼與殭屍後,與曾是道士的友叔一同收服鬼怪的故事。
  • 江蘇一區,是華羅庚故鄉,境內有茅山道士,被譽為天下第一福地
    唐垂拱四年(688),因東陽郡已有金山縣,又因茅山華陽洞內有"金壇百丈",遂更名為金壇縣。茅山道士很多人都知道,就是電影裡專門抓鬼的那種。茅山,就坐落於現今鎮江市和常州市金壇區交界處,風景秀麗,幽靜宜人,蜿蜒起伏,有道教聖地「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之稱,更被譽為是「天下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一福地」。
  • 午馬才華橫溢,38年前執導《人嚇人》,開啟林正英殭屍道長之路
    1982年,《人嚇人》由午馬執導,洪金寶、林正英主演的經典靈幻動作片,林正英在影片中首次出演茅山道士,正式開啟他作為「殭屍道長」的電影宇宙。一、洪金寶開創靈幻動作片1973年李小龍的離世讓香港功夫電影界突然陷入迷茫。
  • 香港殭屍片裡的經典道士法師,除了林正英,還有哪些高手?
    在殭屍片中,林正英都是飾演各種法力高強、降妖伏魔的道士或法師角色。那麼,在香港殭屍片風行的年代,除了林正英之外的另外小半壁江山,還有哪些經典的道士法師角色呢?在1987年,林正英主演的《靈幻先生》中,吳耀漢第一次出演一個茅山道士角色茅山明,不過是一個騙賞金的半桶水法師。之後,吳耀漢在《猛鬼山墳》等片中,還繼續飾演過類似法師的角色。
  • 武俠片有「豐碑之作」《新龍門客棧》,而殭屍片,只有這部能勝任
    1980年代,民間傳聞東華義莊發生殭屍事件,有4具屍體在正午開始活動,最終被一位茅山道士制服。導演劉觀偉的伯父正是位茅山師傅,他從小熟知殭屍故事。編劇之一的黃鷹是當時香港最炙手可熱的鬼怪題材小說家,另兩位編劇黃炳耀和司徒卓漢是香港著名的金牌編劇,這個事件這也是他們編寫《殭屍先生》的靈感來源之一。
  • 林正英殭屍片中真實存在的五大「神器」,少了哪一個都危機重重
    直到1985年,林正英主演的《殭屍先生》橫空出世,讓他從武師轉型為演員,更使這部作品成為了靈幻殭屍片的巔峰之作。這部沒有大明星出演的影片超出所有人的預料,憑藉著極佳的口碑成為臺北地區十大賣座電影之首。為了拍攝這部香港殭屍片的開山之作,劇組不僅「打造」了一批青面獠牙的殭屍,還找來了不少平時難得一見的「道具」,而這些道具都是真實存在的。《萬法歸宗》秘籍在劇中《萬法歸宗》記載著殭屍的特性和對抗殭屍的種種秘術,堪稱一部殭屍自救指南,「九叔」林正英就是靠這本奇書降服了作亂的殭屍。
  • 這部「粗糙」的電影,開啟了殭屍片的大時代,也讓洪金寶一戰成名
    洪金寶手底下有一個叫做劉觀偉的編劇,他長輩中有人是茅山道士的後人,家中有很多關於茅山道士的書。從小劉觀偉就耳濡目染,對於這些東西了解不少。 最終,洪金寶以「恐怖片、鬼片、茅山」為基礎,又夾雜了一些耍大神、喜劇的元素,一部《鬼打鬼》作品應時而出了。
  • 10部經典香港殭屍片盤點,再難延續的時代烙印
    提起香港電影,很多都是想到警匪片、喜劇片、武俠片,然而有一個獨特的類型片卻在香港80、90年代突然興起,那就是殭屍片。提起殭屍片,則不得不提起殭屍片的代表人物,林正英。那個手持桃木劍、身穿道袍,一身正氣的茅山道士形象。
  • 江蘇茅山橫跨兩個省,遊客喜來探尋茅山穿牆術,和品嘗美味道膳
    茅山是中國道教名山,是道教清流派的發祥地,「三茅真君」建庵修道,被道家稱為「上清宗壇」,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譽,茅山橫跨江蘇省鎮江市文容市和常州市金壇區,南北約10公裡,東西約5公裡,面積50平方公裡,為了地理區劃,茅山被分成兩片,西面屬於鎮江市的文化,而且在東區,常州的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