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的茅山道士,就是影視劇中驅鬼捉妖道士的原型

2020-12-15 木子走世界

上世紀九十年代,港劇鬼片,屢有畫符念咒、驅鬼降妖的茅山道士,這茅山道士與鎮江句容的茅山有何關聯呢?

茅山道士,來源道教的「茅山宗」一派。茅山宗是以茅山為祖庭而形成的道教派別。其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為發展中心的別稱。茅山宗之弟子,稱為茅山道士。

茅山位於江蘇省句容、金壇兩市交界處,距南京約60公裡。是江蘇省境內主要山脈之一。茅山因山勢曲折,形似"已"字,故名句曲山。

西漢時期,陝西鹹陽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來此築庵,修道行善,益澤世人。遂被供奉為「三茅真君」。也因這三兄弟的故事,把句曲山改稱為三茅山,簡稱茅山。

茅山秀而宜人,蜿蜒而伏,「山美」、「洞奇」,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三十八池之勝景,層巒疊嶂,雲霧繚繞,氣候宜人。被後人稱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享有"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之美譽。是理想的結庵修道之地。

茅山自古就是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發源地,被道家稱為「上清宗壇」,是中國道教茅山宗的搖籃。

道家學派自老子歸隱後,後人在老子的哲學基礎上發展為全真道與正一道兩大系統。

全真道派,也稱全真教和全真道,名字取自「全道合真」之意,是道教的最重要的宗派,由王重陽所創立。

全真派道士修行方式以內丹為主,不尚外丹符籙,主張先修性,後修命。全真派的道士出家,在宮觀內修行,不食葷。

正一教由天師道祖天師張道陵所創立,漢朝時又稱為五鬥米道。元朝以後,分為上清派、靈寶派和天師道等宗派,正一教以《正一經》為主要經典,不重修持。

正一派道士一般是居家修行,可以飲酒,不持葷戒,也可結婚生子。正一派很平時主要以齋醮和符籙為主,比如畫符念咒、驅鬼降妖、祈福禳災等等。影視作品裡的道士作法除妖大多都是以正一派為原型。

茅山道教是正一道符籙派,茅山是正一派道教的主要道場。茅山派算是正一派的一個分支,一個小宗派。

上清派祖師楊羲等和東晉煉丹家葛洪,都先後在茅山修煉過。茅山宗的實際開創者是陶弘景。

陶弘景在南齊做了14年閒官,永明十年,辭官茅山做了隱士,居住在金壇華陽洞,自取道號「華陽隱居先生」。

陶弘景繼承發展了楊羲、許謐所傳的上清經,編纂了上清派早期的教義、方術等兩百餘卷道經,在茅山弘揚上清經法。後來逐漸發展演變成了以後的"茅山宗"。

自陶弘景以後,茅山宗人才輩出,到唐宋時期,茅山宗發展到了頂峰,出了有名的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等茅山道士,得到了大唐宗室的尊崇。宋朝至明朝時期茅山宗與各派所融合,不復存在。

茅山道士多是以捉鬼降妖而名聞於世的,其實茅山宗的教義精華卻跟這些毫無瓜葛。之所以有這樣的名聲,一則是後世弟子為了騙吃騙喝,而愚弄鄉民所至,二則是那些無知信徒們誇大其詞,以訛傳訛造成的結果。

到了清代,皇家信佛,道家受到了極力排斥。近代科學的興起,更是讓道家瀕於絕境。道門子弟也大都由此沉淪,以至真正的道士越來越少,反而那些假道士、真神棍們卻越發地猖獗起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茅山景區遊覽,感受道教文化。

現在茅山道教場所共有二宮一觀,即九霄萬福宮、元符萬寧宮、乾元觀。

九霄萬福宮始創於西漢年間,位於茅山主峰大茅峰之巔。

元符萬寧宮坐落在茅山積金峰,與大茅峰遙遙相望,這裡的老君(老子)露天神像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道教神像(已入選金氏世界紀錄)。

相關焦點

  • 茅山道士的使命從不是驅鬼除魔,事實上他們身上肩負的使命很神聖
    茅山道士的形象深入人心,茅山坐落在江蘇句容原名為曲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也是道教四大法壇上清壇的所在地,之所以這裡為何改名為茅山也是有一個小故事的。到了晉朝茅姓三兄弟受到了天師道的傳授,做出了《上清大洞真經》,於是便在茅山上創立了道教的一個新興派別名為上清派,從此以後修行上清派的道教弟子大多被稱為茅山道士,這也就是茅山道士的由來,道觀中的道士時常會下山給當地百姓做法事或者驅邪等,這就是為何我們一想到茅山道士總是聯想到他們揮舞著桃木劍,捉妖降魔的場景。
  • 茅山道士真的會法術嗎
    茅山的地理位置,是現在的江蘇省句容市。茅山原名叫句曲山或肺山,因為西漢時期茅山派的祖師爺三茅真君,在這名座山之中修道成仙之後方才改名為茅山。中國歷史上在茅山修煉的道士有很多,比較著名的有:馬朗、陸修靜、孫遊嶽、陶弘景等。其中陶弘景是南北朝時代著名的人物,當時人稱「山中宰相」,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醫藥家、煉丹家和文學家。
  • 三國之鬼:道士驅鬼,結果鬼魂將鍋放進了道士的衣服裡
    鬧鬼,一直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關於鬼的傳說一直爭論不休,其實三國時期也有鬧鬼的事件,比如東吳倪家就發生過一件怪事,這件怪事被記載在了鬼怪小說中,今天筆者就來略談一下。當時,東吳有個叫倪延嗣的人,家住嘉興縣。
  • 靈異小說:山河精魅,茅山道士,殭屍鬼怪,齊聚一堂的心靈盛宴
    說起靈異小說,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他們的最基本元素了——鬼,精怪,殭屍和道士。而這四種類型的怪物也共同構成了一篇篇單獨的小故事。而說起靈異故事,首推還是當年從小所看的那一本本故事會了,靈異小說可以說在故事會的基礎上增加了長度或者是修行。
  • 茅山道士傳下三種妙法
    那地方不時發生礦難,不少人死在礦道中。老百姓都說在礦道中有一種怪物。怪物外貌像人,卻沒有實體,就是一團黑氣,高有三米多,經常夜出晝伏。每當有路人經過礦道的時候,黑氣一般的怪物就會忽然出現,出現時還會爆發出猶如鬼叫一般的笑聲,讓人心驚膽寒。笑聲結束那團黑氣就會撲向人群。黑氣中滿是腥臭,讓人一嗅就會暈倒。
  • 江蘇茅山橫跨兩個省,遊客喜來探尋茅山穿牆術,和品嘗美味道膳
    來茅山之前就對茅山山士、茅山穿牆術很感興趣,去文容茅山的途中,問了當地的司機,不知道有沒有通過茅山的術,他小時候看過道士發揮過茅山,所謂輕功,就是繞著竹簍桶邊緣一周,這樣繞一周,並且時間不算短,也就是說,他也覺得不可思議,因此,我期待了茅山之旅。
  • 江蘇一區,是華羅庚故鄉,境內有茅山道士,被譽為天下第一福地
    唐垂拱四年(688),因東陽郡已有金山縣,又因茅山華陽洞內有"金壇百丈",遂更名為金壇縣。茅山道士很多人都知道,就是電影裡專門抓鬼的那種。茅山,就坐落於現今鎮江市和常州市金壇區交界處,風景秀麗,幽靜宜人,蜿蜒起伏,有道教聖地「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之稱,更被譽為是「天下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一福地」。
  • 法術,道士究竟是怎麼回事?
    首先講講道術,也就是大家說的法術。很多朋友都非常迷信這個,甚至到處尋師求法,其實小道士我想告訴大家,道術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神奇,遠沒有電視劇裡那麼XX閃閃。但術絕不是道教的全部,對於真正有道行的道士來說,這只是用來助人弘教的方便法門而已,而且一般情況下,道士多不會妄自透露自己修煉的哪種玄門功法,甚至當陌生人好奇問到時,也多以「這不會,那不會」做答,這並不是一種敷衍,而是因為知道的越多,越發覺得自己的渺小。術法中,什麼五雷天眼和合的,還有陰山魯班五營制煞的...
  • 聊齋故事|少年被狐狸纏住生病,來的三個捉妖道士,竟是狐狸變得
    便急忙去找道士巫師,可是找了許多地方也沒找到這些人,為此他已經焦頭爛額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忽然有一天,有個人敲門拜訪,自稱是高家的後代,會畫符念咒驅神捉鬼,是很專業的人士。裴少尹急忙將他請進家裡,讓他去看看兒子的病情。高生左看看、右看看,皺著眉頭說:「這孩子沒有別的啥病,只是讓狐狸精纏上而已,沒啥大事兒!
  • 道教就是驅邪捉鬼、算風水?這個誤會有點大!
    但走出影視劇,現實歷史中的道士真的是這樣的嗎? 藝術源於生活,但藝術總是有大部分杜撰的成分,道士當然也不例外。 01 《殭屍道長》中的林正英和真正的茅山道士 香港系列電影《殭屍道長》講述的是茅山道士捉殭屍的故事,那些腿腳僵直,蹦蹦跳跳的殭屍也成了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 《畫皮》裡的人性,道士原來是小人
    後來,王生外出遇到一位道士,道士提醒王生他身有邪氣,一定是怪物纏身。王生不信,回到家意外發現女子是一個猙獰惡鬼,它正用彩筆畫人皮,畫好了往身上一披,重新變成美女。王生害怕了,趕緊去找道士,道士心善,只想驅鬼,不想殺鬼,給了一把拂塵驅鬼。惡鬼不怕拂塵,掏走王生的心,殺死王生。
  • 手機妖精與小道士
    電視機精是個成精多年的老妖精,她告訴小米,妖精就是要嚇人的,要嚇夠99個人,才能成為成年妖精。可惜小米第一次出門嚇人就不太順利,她按照電視機精的教導,突然在一個小男孩的手機屏幕裡顯出了真身,並且張牙舞爪地嚇唬他。
  • 今日精選∣捉妖文合集,強推!洞仙歌、攻玉、花重錦官城、鏡中妖
    《攻玉》作者:凝隴(連載中)3.《花重錦官城》作者:凝隴4.《鏡中妖》作者:一枚銅錢5.《太行道》作者:不若6.《我有一座道觀》作者:小時你個渣渣7.人設:玉面閻羅小王爺(看似風流實卻純情) ×貪吃小道士(女扮男裝)關鍵字:古言 捉//妖// 靈異志怪 追妻火葬場 SC 女扮男裝 有r he排雷:就像作者文案說的一樣,全是爛梗,哈哈哈,女扮男裝,高冷男主,追妻火葬場,男女都喜歡男主,男主無敵俊美。
  • 怎樣成為一名道士
    承擔這份責任的,正是道教神職人員--道士。道士現在是道教神職人員的專稱。道經上說,「道士者,以道為事」,又進一步解釋說,人行大道,就是道士。道士是將身心理順,以道為唯一的追求,以修道傳道為事業的人。早期的道教文獻中稱道士為「道人」、「仙士」。佛教傳入中國之後,為了快速布教,佛教徒們藉助道教的影響,也稱「道人」。《世說新語》中記載了很多能言善辯的和尚,都被稱為「道人」。
  • 殭屍片的鼻祖並非林正英,而是這位茅山道士的後人
    在「殭屍片」的領域中,林正英的造詣無疑是最高的,因此還獲得了「英叔」的稱號。可是,在「殭屍片」領域的鼻祖,卻並非林正英,而是劉觀偉。話說,上個世紀80-90年代,香港電影、電視劇迎來黃金髮展時期,被譽為東方的「好萊塢」。不過,那段時間武俠劇的泛濫,也讓很多人的觀眾食之無味。
  • 《殭屍醫生》中,道士形同擺設,吸血鬼大戰吸血鬼
    今天我們要來講的,是一部1990年拍攝的殭屍電影,名字叫做《殭屍醫生》,這部電影談不上經典,卻也談不上新奇,對於我來說,這部電影我能給的評價,真的很低,先不說別的,就是殭屍這一塊,用的也不是傳統的清朝殭屍,反而使用的是吸血鬼,既然這樣,為何要打著殭屍片的名號?這也就是想借用殭屍片的熱潮罷了,估計要打著中國拍攝的吸血鬼,真的還沒什麼人去看。
  • 解密茅山上清靈符
    符籙在茅山道教中亦稱「符字」、「墨籙」、「丹書」等。是道教的一種法術。符籙是符和籙的合稱。符指書寫於黃色宣紙、帛上的一種圖形的符號、圖形;也是道士把一些道教咒律以圖畫的形式表達出來,籙指記錄於諸符間的天神名諱秘文,一般也書寫於黃色紙、帛上。道教聲稱,符籙是天神的文字,是傳達天神意旨的符信,用它可以召神驅鬼,降妖鎮魔,治病除災。
  • 新聊齋|賊道士與狐仙
    新聊齋|賊道士與狐仙明朝,有一個英俊書生,引來狐仙愛慕。夜裡幽會被父母發現,於是請來道士驅妖。道士住家半月後突然離開,盜走多年積攢的銀子。次日一美麗姑娘前來還銀,父母萬分感激,同意兒子娶了狐仙。謝父覺得言之有理,便懇求道士再多住幾日,幫忙把狐精收走,哪怕出百兩銀子也在所不惜,道士推辭一會便答應了。轉眼半月時間,道士在謝家每日大魚大肉,吃得滿臉油膩,過著神仙日子。
  • 熱血傳奇:沒有神獸的道士就是渣渣?我笑了,怕是沒見過道士的毒
    只要道士的裝備夠強,它的戰鬥力就是傳奇裡的天花板,這也是在傳奇後期大部分神豪玩的都是道士職業的原因。不過一般我們說起道士的技能,想起的都是道士的神獸技能,確實狗書的存在改變了道士的玩法。它即是道士最主要的攻擊手段,也可以幫道士承擔傷害。
  • 《仙書奇譚之捉妖簿》奇幻上線,心存正道方能天下無妖!
    袁公耗盡畢生心血鑄就捉妖神器捉妖錄,祈願人間太平天下無妖,不料珍寶降世卻遭人、妖兩界瘋狂廝殺,人心惶惶!由何藍逗、張致恆、王李丹妮、駱應鈞主演的奇幻喜劇電影《仙書奇譚之捉妖簿》今日在優酷視頻獨家上線!心存正道,天下無妖,一場關於捉妖錄的爭奪之戰即刻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