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關於寬恕這個詞,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在這裡我們做一個名詞的解釋,很簡單的回答就是饒恕原諒。
生活中,我們總是捂著傷口說沒事,不和別人計較,在一段感情關係中,如果對方傷害了我,人們就會覺得要是自己不原諒對方的話,那就是自己不對。
但我們對自己進行自我批判的時候,會不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小肚雞腸的人?就像有一句話說的那樣:「我認為上帝想讓我好起來,而不是想讓我原諒!」
不得不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除了追求物質上的滿足外,更多的是對於精神上的需求和在社會角色中的自我實現。
於是,在這個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少已婚人士選擇出軌,而不少家庭也面臨破裂,在事情發生後,我想夫妻之間也已經喪失了最基本的信任,出軌的一方或許會承認錯誤挽留被傷害的一方,可是選擇原諒又需要多大的勇氣呢?
有時候我們會用一種勉強的理由來說服自己:「或許他/她有不得已的苦衷;原諒代表放過自己;計較會陷於過去無法自拔;實現成長我應該要寬恕……」
實際上,我們問問自己:面對愛人的背叛時,我們真的能夠做到熟視無睹嗎?我想並不能,我們只不過是在進行自我欺騙,陷入了原諒的陷阱。
那麼,原諒的陷阱是什麼?很簡單,那就是憤怒。為什麼會是憤怒呢?我們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簡要做一下分析:
一、擔心如果自己發怒,形象會醜陋不堪
面對伴侶的錯誤,我們做不到心平氣和,有時候甚至會大發雷霆。但是,我們的潛意識告訴我們:不能這樣,明明是對方的錯,為什麼要以犧牲我的形象為代價來遷怒於人。
舉個例子,就像有的男人出軌後,原配找到小三後會對小三進行打罵,在這個時候,很多情況都是男人訓誡自己的妻子怎麼這麼不講理,像個潑婦,那種感覺就好像是要倒打一耙。
所以說,壓制自己的怒火便成了寬恕的源頭之一。
二、認為自己沒有權利發怒
在婚姻關係中,出錯的那一方往往是比較強勢的那一方,而弱勢的那一方更多是因為內心的怯懦,而將自己擺在一個卑微的位置,從而認為自己沒有權利發怒,只能在心理上屈服於出錯的一方並寬恕對方。
三、憤怒同時也令人恐懼、害怕傷及他人
在婚姻關係中無法控制自己情緒,最終是很難得到幸福的,甚至會傷害自己的伴侶。有人說道歉不就行了嗎?一個釘子釘在牆上,然後把釘子拔出來,這堵牆還是之前那堵牆嗎?所以,夫妻之間,也不能無休止地表露憤怒。憤怒應該是一種策略,而不是傷害別人的武器。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生活中我們的寬恕都是事出有因的。然而,關於憤怒的真相是什麼呢?事實就是:不管我們憤怒與否,害怕的事情都極有可能發生!
我們可以發現:壓抑憤怒時,會讓人變得狂躁,他人對你避而遠之。這將導致壓抑的憤怒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當其爆發時,人就會失去控制,帶有毀滅性。
那麼,我們該如何把握自己的憤怒,進而做到真正的寬恕呢?下面給出了兩個解決方案,大家不妨往下看:
一、做不到的時候,對自己真實
我們在經營一段親密關係時,真實往往要比虛偽更加真誠。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需要奉承阿諛,我們需要的只是對方對自己坦誠。
當我們無法確定自己的內心時,請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只有這樣,別人才會知道你是生氣還是不生氣。
允許自己憤怒,就等於給了對方了解你的機會,這樣並不會影響你們之間的感情,相反會促進彼此之間的信任與相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憤怒,將是我們使夫妻關係達到一種和諧狀態的秘密武器。
二、當你不再糾結於寬恕或不寬恕,而是對自己真實時,寬恕自然就發生了
不要讓憤怒加深你心中消極的自我形象,把憤怒轉化為自我定義的動力源泉。在婚姻關係中,愛不是等價交易,愛甚至不是交易,重點在你不在對方。
我們沒有必要去糾結一些沒有任何意義的事情,遵從自己的本心,比什麼都好,給自己一點自由的空間,就是寬恕對方的外在表現,為什麼不做一個真實的自己呢?
結語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的那麼好
但也不會像你想像的那麼糟
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像
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
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