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中國畫去素描還為時過早

2020-12-03 國際文化大視野

作者:王平 來源: 中國美術報

《中國美術報》第208期 美術聚焦

國畫引入素描的是非功過

□本報記者李振偉 張婷婷/策劃

20世紀的中國畫發展途徑概括起來有以西法改造中國畫的「革命派」、堅守傳統價值觀的「傳承派」以及調和中西以創造時代藝術的「融合派」。也就是說,這100多年來,由於吸收西畫的畫法,素描確實在眾多中國畫作品中如影隨行,但堅守傳統併力求傳統出新的中國畫發展途徑雖然式微卻也是客觀存在的。顯然,「素描阻礙了中國畫發展」「中國畫被素描帶偏了」等諸如此類的看法有以偏概全之嫌,而希圖以「中國畫去素描」來解決當前中國畫存在的問題只能說是美好的想像,甚至事與願違。因為,當前中國畫存在的問題中最根本的還是中國畫自身發展的問題,其中有素描一定的問題,但不是根本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素描是作為解決中國畫問題的一個方法被帶入中國畫的,這個方法不一定很完美,但解決了中國畫存在的一些問題,目前來看,它還在發揮作用。中國畫還有諸多其他問題,是素描解決不了的,還要另尋出路。現在說「中國畫去素描」我覺得還為時過早。

中國畫為什麼會出現素描?時間得翻回到20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時期,當時大批文人極力批判傳統文人畫,普遍認為以寫意為主體的傳統文人畫發展顯現出了嚴重問題,其中陳獨秀明確提出「要革王畫的命」,而引起他們如此不滿的最核心因素無非是文人畫語言的僵化和思想的萎靡。如今回望這段歷史,陳獨秀等人的判斷顯然具有一定時代意義上的道理。我們知道,清中期以來,碑學的興盛為傳統文人畫注入了新的營養,推動海派繪畫的出現,產生了一些傑出畫家,但整體而言,傳統文人畫因循守舊,無論是在精神層面的審美追求,還是在繪畫表現的技法語言,文人畫都呈現出僵化與萎靡的生存狀態。人們期望文人畫能跟得上時代,希望它能有所拓展。新文化運動中提出的「德先生」「賽先生」提供了一種可能,「賽先生」這個科學的理念讓西方寫實主義觀念順理成章地介入到中國畫。

寫實進入中國畫,其實早在明代就由傳教士畫家帶進來了,而且促進了中國肖像畫的發展,代表人物有利瑪竇、郎世寧、「波臣畫派」的創始人曾鯨等。但當時人們認為這樣的繪畫以中國繪畫的「神、妙、能、逸」的標準來看,那麼最多屬於「能品」。顯然,這樣的評價是不無道理的甚至是中肯的,因為中國人對於畫的要求是超越「形似」的。因此,西方寫實主義在20世紀初介入中國畫,我們不能僅僅將其看作是一種純粹的寫實造型手段的介入,而是要非常清楚地認識到它真正重要的是傳遞進來一種科學的精神,這才是寫實主義給予中國畫的關鍵因素。在當時,寫實主義的功用與影響不單單體現於增強了中國畫家對於形體的塑造與把握能力,而且引領了中國畫家群體的社會認知和精神指向。所以,當這種科學理念進入中國畫之後,表面上是出現了中國畫從寫意向寫實語言的轉化,實質上是內在文化思想的轉化,那就是「文人畫」逐步走向了「畫人文」。於是,當畫家以「畫人文」的視角認知世界時,他們的現代意識和科學追求獲得了極大的解放,中國畫與「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倡的「民主」「科學」便由內而外地對應起來了。

民國時期,參照西方美術學院的美術教學體系在中國大行其道,在國立藝專、上海美專等新式美術院校中,素描不單是油畫專業造型訓練的重要方式,很多中國畫學科在基礎教育中也會學習素描課程,後來徐悲鴻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更是強化了素描在美術學院中國畫基礎教學中的重要性。

從邏輯上來說,「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礎」這句話是不對的,因為素描只是造型訓練的一種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最有力的反證即是在素描引入中國之前,中國畫家也曾經創造出無與倫比的藝術精品。但是,我們不能抹殺「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這種觀點在當時的積極意義,這句話是在當時語境下提出的一種矯枉過正的說法,意在強調素描訓練對於寫實繪畫的重要性。其矯枉過正如同禪宗裡的「棒喝」,後來吳冠中「筆墨等於零」的觀點亦可作如是觀。當然,這一觀點只能有階段性的價值存在或是僅僅基於寫實造型的認識來講,如今再只從寫實的角度來看待當代中國畫發展,顯然不合時宜。然而,就當時中國社會的實際需要以及中國畫的發展狀況來說,在推崇科學的價值觀和強調現實主義的時代需要時提出這樣一種矯枉過正的說法,即便明顯是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仍然能夠在特定的語境中發揮出重要的價值與意義,因為這種「片面的深刻」往往會比「全面的膚淺」更有利於引起當時中國畫壇對於素描在造型訓練中作用的重視。

吳冠中長城——秦皇島授課記20.5cm×30.8cm1978年

這樣的中國畫基礎教學後來對中國畫的發展也確實帶來了深遠影響。像徐悲鴻等很多畫家不僅以素描作為造型訓練的方法,他們也藉助素描技法來改良中國畫,於是,素描不僅出現於中國畫創作當中,而且逐漸成為中國畫重要的造型手段之一。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後,在現實主義創作思潮引領下,藉助寫實性素描,中國人物畫創作取得長足發展,素描不僅不是中國畫發展的問題,而且是中國畫時代發展的重要支撐甚至是推動力。

從近現代中國畫的發展現狀來看,素描對中國畫影響的負面清單其實很難拉。相反,20世紀以來的中國人物畫其實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素描的介入,如果沒有素描,那麼「徐蔣體系」「新浙派人物畫」乃至「長安畫派」「嶺南畫派」「新金陵畫派」的創作都會出現問題。也就是說,如果全盤否定素描,那麼就一定程度上抹殺了20世紀中國畫的成果。實際上,素描在近現代中國畫創作中發揮了巨大的支撐作用,一方面賦予了中國畫家更強的造型能力,尤其是對現實主義人物畫創作起到了重要影響;另一方面在素描訓練過程中也培養了畫家的塑造能力。事實上,不僅僅是當代人物畫,當代一些山水畫家的創作也得到素描的滋養,在山水畫和花鳥畫等看似與素描沒有直接關係的畫科中,伴隨著畫家塑造能力的提升,中國畫語言也得到了豐富與發展。例如李可染用鉛筆素描深入的山水寫生作品與其風格卓立的山水畫創作之間的對應關係,倘若他從未接受過素描基礎的訓練,沒有高超的寫實造型能力,那麼就很難有以側光與結實的造型為主要特點的「李家山水」。可見,素描豐富和增添了20世紀以來中國畫語言的可能性與表現能力。

20世紀中國畫問題一度主要凸顯為造型問題,實際也是源於時代需要。在「藝術為人民服務」的時代背景下,繪畫就不能過於「陽春白雪」。換句話說,既然要彰顯藝術的教育功能,那麼中國畫繼續遵循寫意的審美傳統思路顯然是不可行的,特別是考慮到普通大眾的審美接受能力,解決造型問題就顯得更加必要,素描便成為起到訓練和支撐造型作用的重要技法。

劉海粟鬥雞圖——速寫102cm×52cm1940年

對於20世紀以來的中國畫來說,造型問題是一方面,還有以筆墨為核心的其他問題。現在來看,有一個更為急切的問題,就是當下很多畫家捨棄了筆墨的觀念,完全是拿著毛筆畫素描,以一種完全西畫的方法進行創作。這種只談造型不談筆墨的「素描化」傾向,勢必會把中國畫引向邪路。也就是說,中國畫要防止出現的並不是素描的問題,而是「素描化」的問題。今天回望歷史,我們可以說,素描不是中國畫的問題,「素描化」才是中國畫的問題。

另一方面,20世紀以來,傳統的中國畫已經衍生出了很多新概念,如新中國畫、現代水墨、當代水墨、新水墨等,這些新概念都是時代發展對中國畫提出的新要求下的產物,這其中與素描相關的並不是很多,可見,當代中國畫的問題大多不是素描帶來的,而是更多源於中國畫自身。當代中國畫的最大問題主要是「精神上的迷亂」,也就是如何真正與時代同步,進而引領時代審美。而從中國畫語言的本體上講,我們對於傳統筆墨的傳承尚且不足,同時關於中國畫傳統要求積累的修養仍然不夠,加上對於素描等技法語言認識的偏頗等多種因素,綜合演化成為當代中國畫發展中面臨的瓶頸。中國畫發展至今,傳統的文人畫顯然不能繼續重複,放任中國畫的「素描化」也不可行,而新的路徑又在哪裡?是現代水墨、當代水墨、新水墨,還是一個怎樣的形態,人們不得而知,還在摸索當中。

艾中信碼頭的船20cm×26cm1956年

那麼,在中國畫發展中的問題不是素描帶來的前提之下,「中國畫去素描」就不應該是主要問題,甚至在社會需要這個時代因素下,「去素描」還為時過早,眼下最關鍵的是防止「素描化」錯誤。而對於素描在當代中國畫中的作用而言,它還是有重要的價值的。在中國畫的造型訓練、表現手法等方面,素描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價值。當然,我們今天對於素描要有更開放的認識。我們知道,素描的表現方式非常多樣,探索性素描、全因素素描、明暗素描、結構素描、表現素描,等等,諸如此類都是素描。對於我們來說,素描在今天不僅是造型訓練的手段,也是我們尋找靈感的一個來源,即便是達·文西、米開朗琪羅、安格爾等歐洲藝術大師甚至徐悲鴻、方增先等先生的素描,也有很多表現手法值得中國畫借鑑和吸收。同時,我們不能只盯著寫實性素描,我們也可以關注觀念性的、表現性的素描,並吸收其中的營養。如果我們以開放的思維去認識素描的概念與內涵,進一步結合中國傳統寫真、應物象形等造形觀念來消化吸收素描中的營養,同時對素描在當下能不能出現一些現代性的轉化問題做出思考,那麼可能會對素描的認識更加的科學,而這是當代中國畫需要突破的局限。

方增先還沒籤名的素描69cm×138cm2009年

還有,就是在現實人物畫創作以及一些主題性創作中,寫實性素描的訓練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而在一些強調書寫性的寫意繪畫中,素描就不一定能夠發揮出它的作用。所以說,今天對於素描的強調,類似於體育運動中對於體能的訓練,在一些力量型的運動中,體能訓練就非常有必要,而在一些技巧性的運動中,儘管體能訓練同樣需要,但不會被強化到很高的程度。也就是說,當代中國畫對於素描的作用一方面是要重視,另一方面是不要偏執到將其視為唯一的基礎,特別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素描可能只是一種輔助手段。但當前美術高考中國畫考素描的指揮棒有將中國畫引向素描是唯一的可能的歧途。只有客觀地認識素描,才能夠發現素描為中國畫發展帶來的建設性作用。確實,素描在中國畫發展中曾經起到巨大作用,但並沒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素描只是我們解決20世紀中國畫問題的一個重要手段,在當前時代背景下談中國畫去素描還為時尚早,因為當代中國畫存在的問題的解決並不能從素描那裡找到答案,相反,素描仍是我們解決中國畫的手段之一。中國畫要解決自身問題,還得要從基礎教學、畫家修養、創新意識等多個方面著力,找準核心病灶,才能行穩致遠。■

(作者系《中國美術報》社社長、總編輯)

相關焦點

  • 中國畫壇素描之路
    其實一進展廳,正對著觀眾視線的即是徐悲鴻的五幅素描。這毫無疑問地表明了徐先生在20世紀美術歷程中的核心地位。他的素描作品成熟而簡潔,體現了法國19世紀學院派嚴謹精準的氣息。徐悲鴻雖從小因父親的緣故接觸了大量的傳統中國畫,卻很早就開始質疑傳統筆法的有效性。20歲時,經友人推薦,他見到了康有為。
  • 陳丹青特立獨行,為何要說「是素描毀了中國畫」
    陳丹青在那篇文章裡開門見山,直接用題目表達了自己的中心觀點:中國畫的沒落,就是從素描教學開始。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是素描毀了中國畫。產生這個問題的背景是:自從100年前東西方文化交融後,素描技法被徐悲鴻(1895年——1953年)先生引入到中國畫以來,到底對中國畫帶來了哪些影響?素描真的對中國畫一無是處嗎?要正確理解這句話,必須先從中國畫和素描的本質說起。
  • 熱刺暫據英超積分榜首,西索科談論冠軍還為時過早
    他的第一次英超首發(對陣切爾西)還不錯,希望他能越來越好。」法國中場西索科也證實了穆裡尼奧的說法,在斯坦福橋0-0戰平藍軍之後,熱刺球員都對平局不滿意。西索科:「是的,穆帥說得對,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我們目前在聯賽積分榜首,而且我們在切爾西這裡拿到了一分,所以這個結果還可以。」
  • 陳丹青:素描毀了中國畫!
    陳丹青:素描毀了中國畫!從古代開始,繪畫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社會組成部分,歷代有太多的繪畫大師的出現了,而且無論是西方藝術還是東方藝術,這個發展的過程,「犧牲」了很多的殿堂級別的畫家。正是因為有他們的付出奉獻,才使得我們現在不管是有沒有從事美術事業的人,都可以見識到原來表達美,竟能有如此多的方式。原來不曾見過的大好河山,在畫家的手中竟能有如此的壯觀,竟能有如此的魅力。
  • 鄉下與宮殿的差距,日漫遙遙領先,國漫後來居上的日子還為時過早
    #日漫#日漫作為動漫領域的大哥哥,一直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國漫和歐美動漫想要齊頭並進、後來居上,這個日子還為時過早眼瞳,是比眼睛更難刻畫的部位,大眼睛小嘴巴是2者共同的特點,可是在大眼睛當中,還需要將眼瞳進行深層次的補充,眼瞳的顏色、構造、輪廓和大小,都有著明顯分類,甚至一隻眼瞳當中,還會出現3-4個大小不同的小眼圈。
  • 做中國畫要練習好基本功,你知道基本功包括哪些嗎?
    01繪畫注重造型能力繪畫是通過可以看到的形象去反映客觀的事物,如果造型能力不好的話,那就相當於不是好的繪畫語言,那麼什麼是造型能力呢。02學畫前可以先學習素描在學習山水畫中國畫之前,可以適當的學習一下素描,這可以說是必要的存在,素描可以說是研究形象而存在的,他概括了繪畫所要表現出來的規律
  • 蜀漢後期大將王平後來去哪了?最終結局如何?
    趙雲聽了他對曹軍的建議,讓趙雲驚出了一身冷汗,心想若曹操聽從了王平的建議,漢中一戰的結果都尚未可知。其實相信大家是有疑惑的,王平在歸順蜀漢後也並未創下大業,為何他的建議能改變漢中之戰的戰局呢?不過王平是有這個實力的,他雖然不識字但是喜歡讓部下講古書給他聽。聽完之後王平開始自己的總結,讓部下代筆。總的來說,王平評價的古代戰役沒有一場是評價錯的。
  • 陳莊|對於中國寫意畫,素描色彩不是洪水猛獸!
    我對素描與寫意的一點體會這些年,有關寫意與工筆,國畫與素描的爭論層出不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在我看來,素描不是洪水猛獸,寫意只是代表中國繪畫的一種形式。遙想當年徐悲鴻先生一輩人把素描引入中國,以科學的觀察方式,造中國繪畫的形,最起碼的成果,把中國畫(人物畫)的形扶持到真實自然的形,嚴謹而科學,畫面讓人感覺舒適,造型讓人感覺真實,並且還有了真情實感,不得不說,素描在此方面,還是起到了改良中國畫的作用,這是正向。
  • 素描之「姓氏」別考:中西方對素描的理解何以存在巨大差別
    只要學過兩天畫的人,都會知道「素描」這個詞。有人說它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也有人這樣說,「畫中國畫學素描是用西洋畫改造中國畫」,「中國畫的沒落就從素描教學開始」。素描到底是個什麼「東東」?這麼厲害?首先可以肯定,當下語境裡的「素描」二字不是咱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是舶來品。中國傳統藝術裡有白描,那麼,「素描」是從哪裡來的?
  • 作為蜀漢後期的大將,王平後來去哪裡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再者就是因為王平本是益州人,跟隨劉備它還可以回到益州,如果跟隨曹操退出漢中,那就離自己的家鄉更遠了,而劉備又在漢中之戰的時候擊敗了曹操,王平是投降的,因為曹操戰敗,所以他只能選擇投降劉備。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就派出了馬謖前去鎮守街亭,但是這個馬謖就是沒有按照諸葛亮的要求在指定的地方安營紮寨,而是擅自做主把主力部隊放在了山上,當時王平作為馬謖的副將多次的勸諫馬謖不應該這樣做,但是馬謖並沒有採納王平的建議,執意要把部隊駐紮在山上,結果就是馬謖被敵軍切斷水源,沒過幾天功夫馬謖就被擊敗,如果不是王平率領著一千多人跟敵人對峙,可能當時還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 去!辦出我們的精氣神!—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巴黎提名展側記
    11月14日清晨(巴黎時間13日晚11點多),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翟優突然接到了江蘇省中國畫學會高雲會長的電話,聲音十分嚴肅:「趕緊看新聞,法國出事了,16日學會的巴黎畫展恐怕要有問題。」巴黎時間11月13日晚9點35分,巴黎發生震驚全球的恐怖槍擊爆炸事件。
  • 朱萬章:白描和素描——20世紀人物畫的中西融合
    一方面,從西方引進的素描繪畫造型系統,對近現代中國畫的創作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無論是以徐悲鴻、蔣兆和為代表的「徐蔣體系」,還是新中國成立後的新浙派人物畫創作,都是素描改良國畫的成功案例。另一方面,堅守傳統的畫家和學者認為,恰恰是素描的過度推廣使國畫的發展偏離了軌道,甚至認為素描對中國畫的發展形成阻礙作用,堅持「去素描化」,認為要提升國畫創作水平,加強傳統文化如詩書畫印的訓練是基本途徑。
  • 入行十年的美術培訓老師,告訴你為什麼說素描不能學太早
    在素描教學中,主要是訓練學生如何觀察和刻畫客觀物象的造型能力,讓學生去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學畫畫的過程中,不是簡簡單單的模仿了一幅畫,更多的是需要學會觀察、感受、理解與想像。繪畫技巧,隨著時間的推移是熟能生巧的,而觀察、感受、理解、想像能力,不一定是時間能改變的,這個需要專業的老師系統引導。
  • 20世紀中國畫的演變之路
    而在代表新興力量的美術學校中, 西畫成為教學的主體,中國畫的主流地位已不復存在。 康有為的「國畫改良」,陳獨秀的「美術革命」,以及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構成了「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藝術革新理論。也奠定了現代中國畫「傳統派」「改良派」和「現代派」三足鼎立的格局,為 20 世紀中國畫的演進預設出了基本方向。
  • 漢水之戰,徐晃要殺王平,王平一怒放火,為何使得徐晃狼狽而逃?
    「徐晃要殺王平,王平一怒放火,使得徐晃狼狽而逃」一說出現在三國演義,而在三國歷史中,王平是隨曹操出徵漢中,在被劉備擊敗後,王平直接投降於劉備。王平是巴西宕渠人。宕渠,也就是後來張飛和張郃對戰的地點。王平當時因為熟悉漢中地理,又精通當地的方言,就被曹操任命為徐晃的副將,以作嚮導。到達漢水之後,徐晃急忙令前軍渡水列陣,想以馬軍來破蜀軍。但是,熟悉漢中地理的王平卻不同意,他知道漢水雖然不湍急,但是大軍在漢水前列陣的話,如果被蜀軍擊破的話,那撤退時必將會自亂陣腳,對己方不利。
  • 中西繪畫的造型手法不同,中國畫注重「墨線」的單一化
    從主導方向來說,墨線是中國的主要造型手段,色彩是西方繪畫的主要造型手段,色彩在中國畫中,特別是在彩餵畫中,並不像它在油畫中那樣重要,同是線條,中國畫上的線條與西方油畫、素描上的線條比較起來具有獨特的表現力。
  • 「為中國畫」——同心共力,為中國人物畫當代再發展而吶喊
    展覽當天在美術館二樓還同時舉辦了開放性的人物畫教學研討會。人物畫是20世紀以來中國畫發展的最重要標誌,人物畫的寫生無論是工筆、寫意,還是打通工筆與寫意甚至吸收更多藝術表現形式的寫生都是整個人物畫創作最重要的基礎。高等美術教育在中國畫教學上非常重要的使命就是通過對人物畫寫生不斷地進行探討,對人物畫寫生這個命題有更多的學術認識,從而為整個中國畫的人物畫創作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 「素描」會隨時代洪流去向哪裡?
    一方面,素描已經滲透到了繪畫藝術的創作和教育領域,在改造中國畫的運動推進中取代了中國畫的相關基礎訓練,象徵性地充當了「繪畫」的基礎。另一方面,一個古老又龐大的繪畫體系對它懷疑,甚至否定。由此,派生出溯源與本土化(民族化)的兩股力量。2我們今天所謂的「素描」有「道、器」雙重的源頭。
  • 王平上將為什麼被稱作「七品芝麻官」?
    他的離世,使黨和國家痛失一位愛國愛民的虎將,他的離世,使人們陷入了深深的憂思之中……在還未接觸到紅軍前,王平是一位普通的農家孩子。他原名王惟允,1907年10月12日出生於湖北省陽新縣三溪口鎮永福裡橫溪沅鄉大湖地村。其父王幼欽與其母鮑美玉以務農為生,勤勤懇懇,老實本分。
  • 王平:雄才韜略的三國英雄
    當時有500多戶賨人經漢中北去,其中李虎被封為將軍,派往雍涼氐羌地區駐守;這時的王平名不見經傳,隨杜濩、樸胡遷往洛陽。一路上,王平鞍前馬後卻不言辛苦,且軍容整肅。由於表現不凡被任命為代理校尉,嶄露頭角。同年冬,張郃率軍深入宕渠,帶賨人首領隨軍而返。蜀漢張飛大敗張郃於蒙頭(今渠縣八濛山)。樸胡、杜濩等則留在巴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