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上將為什麼被稱作「七品芝麻官」?

2021-01-12 劉明生說長徵

1998年,人民解放軍中,一位著名將領隕落。

他投身革命以來,從普通的宣傳員幹起,直到兵團政委、志願軍政委、大軍區政委以及總後勤部政委,共沐浴了30多年的戰火。

歷史上很多響噹噹的戰役,由他參與組織指揮,黨內許多有聲有色的政治工作思想範例,由他一手創造。

他的離世,使黨和國家痛失一位愛國愛民的虎將,他的離世,使人們陷入了深深的憂思之中……

在還未接觸到紅軍前,王平是一位普通的農家孩子。

他原名王惟允,1907年10月12日出生於湖北省陽新縣三溪口鎮永福裡橫溪沅鄉大湖地村。

其父王幼欽與其母鮑美玉以務農為生,勤勤懇懇,老實本分。

王家是一個大家庭,雖然收入微薄,可卻養育了6個孩子,王平排行老么。

他們自家沒有田地,靠租種地主、富農的地過活。

一家人從年頭忙到年尾,耕地犁田,播種插秧,豐收後,收入都用來繳稅賦和租子了,日子一直未能改善,過得緊巴巴的。

然,屋漏偏逢連夜雨,家中的兩個哥哥因病先後離世,母親受打擊也撒手人寰,就剩下王幼欽一人撫養著四個孩子。

家庭的重擔壓垮了這個沒什麼本事的老父親,在賺不到五個人的夥食費時,王幼欽忍痛將三個女兒送到別人家當童養媳,以求她們能有口飽飯吃。

曾經美滿的家庭支離破碎,王平與父親相依為命,靠著喝百家奶,吃百家飯長大。

5歲時,王平開始分擔家庭的壓力,他放牛、做短工,賺取一些生活費。

吃夠了沒文化的苦頭的王幼欽,看到王平如此懂事,不願他再走自己的老路,決定送他上學,讀書識字。

他砸鍋賣鐵,還向父老鄉親借了一筆錢,才把王平送入私塾,後來又讀了小學。

王平很爭氣,知道自己求學不易,所以他比任何一個人都刻苦。

他孜孜不倦地汲取著知識,閒暇時,也搭把手幫家裡幹活。

學校的圖書館裡進步書刊多,其中便包括了《大公報》。

王平經新思想的啟蒙與點撥,有了報效國家、改變社會的想法。

當時,兩湖皆是革命的大本營,王平的鄰縣,工農運動正搞得風生水起。

共產黨組織在當地生根發芽,「打倒帝國主義和土豪劣紳」的口號,喊到了每個被剝削者的心裡。

以此為背景,19歲的王平站了出來,成了本鄉鎮農民運動的牽頭者。

在他的帶領下,農民被欺壓了後臺,農民有困難有了傾訴者,眾人團結一心,「一盆水」就把反動派的氣焰給撲滅了。

因王平表現出色,成了十裡八鄉的名人,黨組織很是看好,決定將其吸納為黨員。

他入黨的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第一次沒入成,就被「七一五」反革命浪潮給衝散了,後加入紅軍。

第二次入黨,王平的檔案填的是本名王惟允,卻因其所在的連部的連長餘鈞是廣東人,所以每次都會念成「王嗡嗡」,顯得尷尬。

為了擺脫窘迫,1930年9月,王平改名重新入黨。

他加入的是紅一方面軍,最早在紅三軍團任職,參加過歷次反圍剿、長徵、直羅鎮戰役和東徵戰役。

長徵結束後,王平得到了再次學習的機會,入抗日紅軍大學學習,軍事理論基礎、文化知識素養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雖然說,在幾十年的軍旅生涯中,王平擔任的都是政委,可他善打硬仗、惡仗,腦子也很靈光。

從紅大畢業後,王平調任到二十七軍擔任政委,該軍的軍長是賀晉年。

兩人一起搭檔管理軍隊時,國共第二次合作即將促成,王平藉助這件事,又出了一把「風頭」。

當時,紅二十七軍在陝西一帶活動,正巧要從富縣去往正寧縣,這塊區域是國民黨管理的地盤,這可犯了難。

國共站在了統一戰線沒錯,可國民黨與共產黨好歹打了幾年,彼此間的嫌隙還未徹底消除,從別人的「山頭」過,買路錢倒是不必了,可是買飯錢還是要自己掏的。

以往,紅軍走的是山村,會有老百姓願意資助部隊,提供食宿,可是昔日的「敵人」相見,就不見得會有那麼好的待遇了。

果不其然,賀晉年與王平途徑,國民黨充耳不聞,他們也只能自掏腰包,且需要堅持三日,才能抵達正寧。

無奈,紅軍沒有那麼多的銀兩拿來買飯,只剩下了100塊錢,遠遠不夠戰士們飽腹的。

情急之下,王平致電毛澤東同志,可一問才知道,總部一樣資金短缺。

王平只好自己想辦法,決定先去會一會「盟友」。

當地管糧食的聯保主任本就是個土財主,不缺錢也不缺糧,就是有點缺心眼。

紅軍和和氣氣地去找他,他一看到戰士,不由分說地就開了槍,險些傷人性命。

原本,王平只是去碰碰運氣,沒曾想,真的讓他抓到了把柄。

開了槍,那就是破壞國共和平,是大罪,嚴重者需受軍法處置。

但他沒有立即上前與聯保主任理論,而是拐了個彎,到縣長那裡告了一狀。

縣長也是個國民黨的官,知曉了此事,在明顯不佔理的情況下,如果不處置聯保主任那就是包庇,如果要處置,他又不知道應該如何責罰。

正當他滿腦子漿糊時,王平表示,不必劍拔弩張,只需小懲。

就這樣,聯保主任為自己的衝動買了單,縣長出面作保,罰款5000塊,還要提供500擔糧食。

王平的這一招,一石二鳥,既治了聯保主任的壞脾氣,又幫助了紅軍渡過難關,實在是機智。

在將結果報告給軍委後,王平留用了部隊夠吃的糧食,並抽出3000塊上交充公,獲得了上級的稱讚。

而之所以說他是「七品芝麻官」,是因為他是八路軍的第一個縣長。

1937年9月底,他被派往太行山東麓、冀晉邊的河北阜平,參與開闢、建立、鞏固和發展晉察冀敵後抗日根據地。

在阜平,他就是以縣長的身份發動群眾的。

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他招募到了數千餘名新兵,相當於十幾個團的兵力。

這些應徵入伍的人,很快就跟隨主力部隊上了戰場,與日偽軍們正面對決。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中,他進軍雁北、挺進綏東;

他在清風店戰役、石家莊戰役、平津戰役中嶄露頭角;

他發起了志願軍赴朝後的最後一個戰役——金城戰役,迫使敵人在停戰協議上簽字。

他的戰績,足以與《三國演義》中英勇善戰、足智多謀、仗義執言的那個王平相媲美。

1955年,他被授予上將,1998年2月8日,他病逝於北京。王平這個名字就在那一天,被寫進歷史,流傳於後世。

本文由劉明生說長徵【劉尚悅】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鶴壁:「七品芝麻官」來俺村了
    近日,「七品芝麻官」金不換在俺村地頭現場獻唱豫劇《七品芝麻官》經典選段,並和網友互動起來,「芝麻官今天為家鄉鶴壁的紅薯代言來了!」全國人大代表金不換是著名的戲曲演員,主演的《七品芝麻官》一時風靡大江南北,丑角「七品芝麻官」形象深入人心。
  • 新版《七品芝麻官》橫店影視城殺青
    新版《七品芝麻官》橫店影視城殺青 2020-05-16 20: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豫劇電影新版《七品芝麻官》在橫店影視城開機
    豫劇電影《七品芝麻官》劇組在開機儀式上合影。金丹 攝4月26日8時28分,由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第28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得主、鶴壁市豫劇牛派藝術研究院院長金不換領銜主演的豫劇電影新版《七品芝麻官》,在浙江橫店影視城開機。
  • 《七品芝麻官》的主演都有誰?
    《七品芝麻官》的主演都有誰?《七品芝麻官》講述了桃源縣縣令常知足在其為官的過程中努力為百姓辦案申冤,被當地百姓譽為再世青天的故事。下面就一起看看裡面的明星主演都有誰吧。鄭則仕飾演常知足鄭則仕,香港影視演員。獲得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 人們常說:七品芝麻官,別再傻了,七品官放到現在可不低了
    上世紀末的時候,國內曾經上映了一部影視劇《七品芝麻官》。全劇中給人以幽默詼諧的形象,而自此,七品官員在人們心中也形成了一個概念,這便是古代最小的官員就是它了。至少有一部分不了解歷史的人這麼想。確實如此,民間曾經也一直將七品芝麻官形容為職位不大的官員,這也是人們心中的一個共同觀念。但是這個所謂的七品芝麻官在古代到底是幹什麼的,他的職權有是什麼?如果反正該古代,這種品級的官位有相當於國家的那些公職幹部呢?毋庸置疑,七品官員在古代指的就是縣令的意思。而在封建王朝中,也有縣長的存在。
  • 新版戲曲電影《七品芝麻官》將在浙江橫店拍攝
    40餘年前,豫劇表演藝術家牛得草先生主演的古裝戲曲電影《七品芝麻官》深入人心,他的親傳弟子、市豫劇牛派藝術研究院院長金不換2020年4月21日帶領50餘名演職人員趕赴橫店,>擬於4月26日開機拍攝新版《七品芝麻官》。
  • 戲曲電影連環畫冊賞析之《七品芝麻官》-豫劇
    【0062】《七品芝麻官》 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北京新華印刷廠印刷,新華書店發行,1980年5第一版,1982年3月第二次印刷,定價0.24元。《七品芝麻官》是根據傳統豫劇《唐知縣審誥命》改編攝製的舞臺藝術片,描寫了明朝嘉靖年間,保定清苑縣七品知縣唐成不畏權勢,剛直不阿,智審當朝宰相嚴嵩之妹、一品誥命夫人嚴氏,為民除害的故事。它讚揚了「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愛民思想和七品小官敢於同強大的惡勢力進行鬥爭的精神。
  • 新版戲曲電影 《七品芝麻官》殺青 預計2021年春節上映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5月15日,新版戲曲電影《七品芝麻官》在浙江橫店影視城順利殺青。該影片由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第28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得主、鶴壁市豫劇牛派藝術研究院院長金不換主演。
  • 豫劇《七品芝麻官》,非常經典,出現了多少明清官場現實?
    其中,《七品芝麻官》屬於非常經典的豫劇電影。雖然這個戲曲故事是虛構的,並不符合歷史,但反映了明清官場很多現實情況。今天,我們就從戲曲文化中,聊聊明清官場的一系列現實。《七品芝麻官》的主角是北直隸保定府清苑縣的七品知縣唐成,北直隸就是現在的河北省。當時,省會在保定,而不是石家莊,保定府確實下轄了清苑縣。
  • 上將王平的戰鬥傳奇
    在人們的心目中,開國上將王平是著名的政工上將,但他同時更是一名九死一生的戰將。早在紅軍時期,他就是紅3軍團的重要指揮員,槍林彈雨中,王平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之內4次和死神擦肩而過!第五次反「圍剿」時,王平擔任紅3軍團第4師11團政委,團長是鄧國清。
  • ...前的晚清老照片,街上強摟美少女的八國聯軍,騎馬橫行的七品芝麻官
    圖4:由於受影視劇的影響,很多人都以為清朝的七品官員是非常小的官,名曰芝麻官,但清末真實的七品官在出行時有很高的規格,《大清會典》中對縣官的出行儀式有詳細規定:青旗四、藍傘一
  • 周星馳演的九品芝麻官,品級算得對不對?
    在一些影視和文學作品中,經常會出現"芝麻官"這個調侃的說法,有叫做"七品芝麻官"的,也有叫做"九品芝麻官"的。周星馳還演過一部電影,飾演了一個候補知縣,但是這個官位品級似乎算得並不是非常準確,"知縣"的品級一般為正七品,是貨真價實的"七品芝麻官",也有人說他扮演的其實就是個縣令,那麼這些混亂的名詞到底代表了什麼意義呢?"知縣"與"縣令"別看這兩個官名只有一字之差,兩者的差距卻非常大。
  • 七品縣令為什麼管不了九品巡檢?
    看到「九品」二字,我們想到的就是九品芝麻官,確實這個官位是最低的品級,但是就這樣一個九品官吏,就是七品的縣令也管轄不了,下面就讓我們看看為什麼七品縣令管不了九品巡檢。雖然縣令是正七品,官不大,管轄的地域也不大,但是在自己的管轄區內,縣令就像土皇帝,縣令下面還有八品縣丞和九品主簿。按理說,縣令管九品巡檢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是事實恰恰相反。就拿明朝說,一個縣一般配置兩三名巡檢,每個巡檢有100多官兵,主要負責緝拿罪犯、檢查私鹽、維持治安等工作,甚至說比縣衙的武裝力量都要大。另外最重要的是九品巡檢官職雖小,但是按照朝廷規定,縣令不能直接管理巡檢。
  • 古代宰相、將軍告老還鄉後,當地的七品縣令敢管他們嗎?誰官大?
    想必大家都看過戲曲電影《七品芝麻官》吧?也叫《唐知縣審誥命》,說的是七品芝麻官唐知縣——唐成智鬥權貴的故事。最後唐成經過慎密的思維,用智謀把蠻橫不可一世的誥命夫人押解進京。唐成的一句「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成了老百姓追捧的名言,瞬間走紅坊間。
  • 因為打了太監一頓板子,這位七品芝麻官,從此一飛沖天
    孫詔成從一個七品芝麻官一躍而晉升為三品要員,可謂榮耀無比。而榮耀的背後卻是令人難以名狀的辛酸,孫詔成考中進士,十餘年裡政績卓著,卻一直得不到升遷,滿腹才華得不到施展,內心憤憤不平。倒黴催的太監不長眼,撞在了孫詔成的槍口上,大杖重重打在太監的屁股上,孫詔成發洩了一腔怒火。
  • 七品芝麻官真的比芝麻還小嗎?
    前言在一些經典的古裝影視作品裡面,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橋段,一個小地方的七品知縣貪贓枉法,魚肉鄉民,後來朝廷就派來一個大清官查訪,幾下就把知縣給繩之以法,百姓們無不拍手叫好。給人的印象是,朝廷隨便派出一個官,就比七品知縣大,因此七品官也被老百姓戲稱為「七品芝麻官」。那麼七品縣令到底是不是芝麻小官呢?
  • 古時八府巡按,實際只是七品芝麻官,為何各路官員都要爭著討好
    在周星馳的眾多影視作品中,喜劇《九品芝麻官》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影片以清朝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地方小官包龍星懲惡揚善,最終為民除害的故事。其中,一次偶然的機遇,包龍星官職升遷,成為了威風凜凜的一品「八府巡按」,連原先他的直屬上級,都要看他的臉色。
  • 清朝的九品芝麻官是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周星馳主演的《九品芝麻官》是一部超讚的喜劇,周星馳通過詼諧幽默的表演,把九品芝麻官演得深入人心。那麼,九品芝麻官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番。而在電影《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馳飾演的角色是一個代理縣令,並非是九品,而是正七品。實際上,清朝的九品芝麻官可以細分為正九品和從九品。在清朝的官制中,九品的官職有很多,我們今天暫且不提在京城的九品官,在京城外的九品官大部分都是在州府縣中任職,縣一級的九品官主要指正九品的縣主簿和從九品的巡檢。
  • 清朝的九品芝麻官主要負責什麼,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可是在古代清朝的九品芝麻官比之更加險惡。清朝將官員分為九品跟十八級,而九品又細分為正九品跟從九品。九品在清朝就是縣級官員從屬,相當於現在的科長之類的級別。在清朝是不允許鄉村設立官員的,所以這些小地方上的官員也被認為不入流。
  • 周星馳在《九品芝麻官》中被封為八府巡按,這在歷史上是多大官?
    引言很多人一定都看過周星馳的電影,其中有一部講的是一個九品芝麻官的電影,叫做《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主人公包龍星在向皇帝申請重新審理秦小蓮的案件的時候,皇帝將包龍星封為了八府巡按,包龍星的排場瞬間就和之前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