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楊超越話題有點多。先是被媒體拍到在與工作人員聚餐時醉到連站都站不穩,嘴裡胡亂喊著「爸爸媽媽」,又成立了自己的新公司,持股比例達到了99%,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楊老闆」。
火箭少女解散後的楊超越似乎「瀟灑」了很多,不用再因為唱跳水平一般而在團隊裡戰戰兢兢,終日擔心因自己而影響到整個團隊。
火箭少女解散是解脫,以後只演戲不唱跳
在火箭少女的11人中,楊超越被看作是話題性最強、最具爭議的藝人,有時她的單人話題熱度都要比團隊的來得高。
在最近的訪談節目中接受主持人採訪時,更是坦言:女團的解散對她而言是一種解脫,相比隊友因為感傷、不舍或者各種情緒哭得稀裡譁啦,楊超越的哭卻是帶著「終於解脫了」的釋然,就好像千辛萬苦終於完成了一份大作業。
楊超越這麼說,可一點也沒有誇張。縱觀她在火箭少女參與過的唱跳舞臺,不是被指划水,就是被吐槽在團隊裡過於「突出」,經常性忘動作。
連她本人,都曾經在節目裡承認自己的唱歌跳舞水平都只是「還湊合」。
在《巔峰》節目裡,當主持人問到楊超越以後是打算以演戲為主嗎,楊超越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為主,要不然我還去唱跳嗎?
更是說:自己要對觀眾負責,拍拍戲。作為女團出道的愛豆,這一「豪橫」發言一出,網友的評論分成了兩級。
讚許她的人表示:這是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剖開並呈現出來了,儘管可能會遭到惡意解讀,但我們就是喜歡楊超越這份真實。
而對大多數人則是:這算是典型的精明投機者吧?明明靠做女團賺取了一大波熱度,轉頭又說終於解脫了,以後想演戲。傷害觀眾耳朵後還想傷害觀眾眼睛嗎?李成儒聽了怕是要打人。
拍戲作品口碑平平,「瞪眼式演技」惹爭議
愛豆出道後,趁著有流量撲進演藝圈似乎正成為標準程序。而楊超越的首部古裝劇《且聽鳳鳴》從開播起就一直不缺熱度,在戲裡飾演的是穿越到君武大陸上的現代女醫學生,該劇是一部大女主題材的古裝玄幻劇,對經驗不足的楊超越來說可以算是一個很難的「課題」了。
果然開播不久,她在劇裡又是瞪眼又是皺眉的表情,被吐槽演技太尷尬,甚至不如Angelababy。
不過楊超越確實不是表演科班出身,之前的作品也寥寥可數,所以表演自然更多靠的是真實情感流露,如果一下子就斷定她不是塊演戲的料,未免也過於武斷。
然而,從楊超越身上,確實反映了現今很多流量小花、小鮮肉們的現狀:他們往往過早出道而放棄學業,更非受過專業培養的表演科班出身,以唱跳愛豆身份出道也只是試試水,過後就紛紛投身演藝市場了。
而那些三大院校(北影、中戲、上戲)畢業的正經科班生,卻很多都在跑龍套,為在市場上爭取不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角色而暗暗發愁。
看《演員請就位》就知道了,絕大多數參賽者都是缺乏演戲經驗的小鮮肉,因為做男團限制太多於是轉型做演員, 一場哭戲能讓觀眾當小品看,卻在導師們的「新人要被鼓勵」的善舉下一路S卡晉級。把老戲骨李誠儒老師氣得夠嗆,直接退出了節目。
甚至在採訪中仍意難平:這群孩子在褻瀆我所熱愛的職業。都用上「褻瀆」二字了,可見毫無準備、毫無天分的愛豆偶像們那份謎一樣的「自信」有多氣人。
演戲門檻太低,唱跳市場又過於飽和
近年來大量唱跳愛豆轉去演戲,導致被質疑演戲這個行業是不是門檻越來越低,只要有一副過得去的皮囊,就人人可以分得一杯羹。
其實這也和國內的偶像生態環境離不開關係,畢竟現在每年舉辦的男女團選秀多如牛毛,但從那麼多參賽者裡脫穎而出的充其量不過數十個,而且成團後的資源情況也不穩定,如果沒有過硬的實力,紅不紅就只能看命。
畢竟,有多少個蔡徐坤、劉雨昕呢?很多人參加了好幾個選秀節目,都無法讓觀眾記住他的姓名。
就連不是通過選秀節目出道的那些歌手們,要發一張唱片也是像打仗一樣困難,要看市場,要看預算,還要聽經紀公司的各種安排。
說一句現實點的話,那就是唱跳可能是很多人的夢想,但是要實現這個夢想的難度,比單單通過選秀出道要難多了。
相比之下,演戲顯得容易「上手」多了,甭管你學沒學過,甚至你都不需要長得帥或美,只要你有讓人記得住的特點,你就可以來試一試水。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同行襯託」太多了,導致我們對唱跳選手演得不好這件事非常寬容。
臺詞不流利不是沒做好準備,而是演戲之前太緊張;面部表情誇張不是不專業,而是沒有系統教學所導致;肢體動作假得讓人一眼看破也不是露餡,而是天生條件不足仍需克服。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聽完楊超越要去演戲的決定後,紛紛心疼起了那些科班出身的演員的原因。因為市場就這麼大,還要摻和進來那麼多不專業的人,雖然說演戲並不是誰的專利,但是那些籍籍無名的演員們,很明顯就比不過那些天生受人追捧的偶像們。
楊超越就算再沒演技,她也有一大批粉絲無條件會守在電視機前準時收看她的作品,最近更是傳要被作為人才引進獲得了上海市的戶口。
而那些已經很有實力的冷門演員,好不容易憑著多年的摸爬滾打,爭來那麼一兩個還算重要的角色,卻因為缺少流量,轉身又不得不跑起龍套來。
這年頭,流量不夠也成了一種原罪。
趙薇對演戲門檻降低這個話題,也曾發表過自己的看法。她說很多年輕人考慮的是演戲時什麼造型更好看,呈現給粉絲的效果更好,卻很少有人把演戲當成一個專業,認認真真去熱愛和研究了。
這讓她覺得多少有些可惜,不過也無傷大雅,畢竟最終會被觀眾認可和留下的,也就是那麼幾個人,說穿了這就是在一千條魚裡面選十條還是在一百條魚裡面選十條的問題。
不得不說這番「豪言」更加貼近現實,而且更加真實。我們無法阻擋越來越多人湧入演戲這個行業的事實,但是我們能做到的,或許就是呼籲他們再提高一點專業水準、再端正一點態度。不要以一副吊兒郎當的心態,來褻瀆這個很多人所熱愛的職業。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