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小時候最糾結的事情就是長大後到底是去清華還是北大,長大後這個煩惱終於解除了,很多人都去不了清華或北大,「世界上大多數人是平凡的,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成就自己。」
今年教育部宣布延期一個月,報考人數創新高,空前的競爭壓力,考試變化,讓很多高三學子難過。但是作為過來人,對高三學子說,多一份時間就多一份希望,堅持住是你唯一的選擇。高考一定要加油,高考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是最划算的路。
一、我的故事
高考失利,無路可走我從小就是一個不伶俐的孩子,費了很大的勁兒考上高中,高中的學業深度和廣度遠遠超過了初中,我的高中過得很狼狽,三年都處於一個焦慮狀態,對於學習又敬又怕,不敢放棄,知識點又吃不透,不斷自責不斷自我懷疑,現在想到高中都會做噩夢。
跌跌撞撞走完了高考,結果很不如人意,二本還差幾分,只能去三本。最要命的是在填寫志願的時候,不服從調劑,導致被提檔後又退檔,到最後如果不去專科,我就沒學上。
但父母不允許我上專科,三年努力付諸東流,對不起父母,也很絕望。家人讓我去復讀,我害怕去復讀,那種無力感和心痛感不想再去經歷,又無路可走,整宿整宿睡不著。媽媽看到我太消沉建議我出去玩,本來自己都內疚,根本不想出去玩。
再這樣待在家裡面我覺得自己快瘋了,沒有希望的生活比高三痛苦,至少讀書的時候我還有個盼頭與信念。為了轉移注意力我找了一家工廠,準備把假期幹完。
魔幻的工廠生活,看不到希望可能是因為年輕,又是高中畢業的學歷,我算順利入職,第一天就被分配到了相對最輕鬆的車間,做產品的質量檢驗。
主管扔了一套舊的防塵服讓我套上,一股汗味臭味當場差點吐了,她說沒有新的,今天只能將就一下,自己晚上回去洗。帶著我穿過了長長的走廊,走到了一個去塵關口,站在裡面,打開按鈕一陣颶風風吹得我頭腦發蒙。
到了工位,每個人座上一盞檯燈,周圍的人都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除了能看到眼睛,不知道眼睛後面是男是女,大家眼神相碰就表示打招呼了,後來才知道裡面一半的人都比我小,他們都是初中畢業就招過來了。
在我的意識中,質檢就是簡單看看,是不是有不合格商品,然而圖樣圖森破,他們的產品是做手機攝像頭的玻璃,精度高,有些玻璃特別小,只有小指甲蓋的四分之一,需要用無塵布佔著乙醚的混合液擦拭乾淨,在檯燈下利用光的衍射反射看玻璃是否有裂痕。
這項工作看上去不太難,然而第一天我的產品全部返工,並且眼睛特別疼,主管說擦拭不乾淨,合格品和次品都混在一起去了。
第二天,第三天,照樣如此,很專心的去做還是不好,我覺得讀書不好,流水線也不行,一無是處。經過前三天的摸索,第四天突然開竅了,無塵布只能是半溼,拿玻璃的手法也很重要,這天基本完成了規定的量。
但坐廠車回去的路上,有前輩在車上吐槽已經好幾個月沒拿到工資了,有人說一天穿防塵服,不見陽光,工作12小時,身體越來越糟糕,我心裡一冷,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嗎,這樣的生活希望又在哪兒?
重回學校,後面的路更輕鬆想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我就去給我的主管辭職,感謝她的照顧。當天晚上我接到一個男孩子電話,是隔壁的男孩,發現我一天都沒到,在主管那兒拿了我電話,我很詫異,拒絕了想進一步的了解,我想這個世界太瘋狂了。
到外面感受了一遭,心裡更明鏡似的,只有挺過過高考這條路,才會得到我想得到的。
毫無懸念我就復讀了,就是再把自己的心放在火上烤一遍,唯一不同的就是,還要承受復讀生的壓力。
我很感謝我的老師,我每次去問題總是很耐心解答,一點一點從高一的補起來。
最後第二次高考,沒有神話沒有傳奇,我知道自己的資質,考了一所普通院校,我終於有大學可以上了。
大學過得很開心,交了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畢業後和同校的師兄合作創業還挺成功,後來陪朋友考研結果還考上了,就退掉了股份,重返校園,對我的研究生生活很滿意。
很感謝高考,也很感謝一直不放棄的自己,高考是這個世界拋給普通人的橄欖枝。
如果沒有後面的高考,我也許會選擇廠裡的男孩,一直在流水線上疲於奔命,大學裡那些可愛的人可愛的風景與我將無緣。
我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但是沒了當時落榜的彷徨,心態已變得從容。
二、學歷是選擇的底氣
讀書是通向世界的路中學學歷,我估計真的會一心一意在工廠裡面做下去,因為選擇面太窄了,活下去更重要。
不要抱怨讀書的苦,那是你通向世界的路。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帶給你快樂。
剖析自己是痛苦的,前幾天我拿了一筆稿費,很開心和母親分享,她特別高興讓我繼續加油,但是後面的話讓我無比難過。
她說「一定要好好學習,你這篇文章的稿費是我差不多一個月的工資」因為受疫情影響,又上了年紀,母親在家裡替別人挖地,50元一天,除去下雨天,一個月工資很難上千。
母親勤奮而倔強地人,她小時家裡兄弟姐妹多,男孩兒有讀書的權利,她下面還有幾個妹妹,妹妹們都想讀書,她把機會讓給了妹妹們,她說她心疼父母,再也不去上學了。
這樣的「懂事」讓她一輩子做著最辛苦的事,拿著最低的工資,真的沒有選擇的權利。她常給我說,讓我多讀點書,把她欠缺的那份也補回來。
不吃學習的苦必然會吃生活的苦為什麼有些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意吃學習的苦?因為一個是被動一個是主動,生活的苦你就是躺著也會找到你,而學習的苦要自己主動去吃,但誰願意主動吃苦呢。
該吃苦的時候不吃苦,後面會連本帶利的吃苦,並且逃不掉生活的苦。
有人說高考延期,七月太熱,有人說太苦太累。
但你所抱怨的備考生活,卻是很多人無法企及的夢想。
前段時間,在方艙醫院堅持複習的那些學生,沒有誰不盼望著回到教室學習備考。
17歲的黃玉婷,一邊接受治療,一邊堅持複習,承受身體的痛苦,還是咬牙堅持向前。
與生活的艱難相比,學習的辛苦不值一提。學習的苦,可以選擇,而生活的苦,不容選擇,劈頭蓋臉砸下來。
見識過世界的凌厲的人就會明白,所謂學習的「苦」在生活面前只是小小的摩擦,連傷口都算不上。
三、努力讀書,通過考試是平凡孩子最好的選擇
讀書是與命運較量的武器央視曾播放過《翻山涉水上學路》,記錄了在一些地區,孩子們冒著生命危險,跋山涉水去上學的故事。
孩子們在白浪翻滾的江面上,小心翼翼推著年久失修的鋼索前進,一不小心就會跌入水裡。
有的孩子上學更是需要跨過草原、越過山谷,躲避隨時可能出現的野獸,餓著肚子徒步20公裡。
有劃著蘆葦小舟,越過8000多平米的湖面。
也有在零下50攝氏度的嚴冬裡,步行半小時。
這些孩子不是不怕苦,也不是不怕死。只怕一輩子困在原地,失去過另外一種生活的機會。
出身貧寒的孩子心裡最清楚:上學,是他們與命運較量唯一的方式。
不上學,就只能終生封閉在這個貧瘠的地方,看不到明天的路。
讀書、考試可以締造傳奇《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童年只有赤貧和愚昧。身邊是廢銅爛鐵、桃子罐頭、槍枝彈藥,沒有學習,沒有讀書聲,更沒有大學。
她一度認為自己的未來就是早早結婚生子,繼承父母的工作。她的人生傷痕累累,且遭遇著各種不幸,並且無法抉擇。
淤青,擦傷,車禍,墜落,腦震蕩,頭開花,所有的痛苦一併收下。混亂逐漸蔓延,父親不顧她的安危將她一次次推向咆哮的軋鋼剪刀;一個哥哥屢屢出現暴力傾向,將她的頭按進馬桶;母親無視她的委屈與傷害。
直到他看到另外一個哥哥通過自學離開了家,她開始覺醒,只有讀書,只有知識才能拯救自己。
在工作的時間偷偷學習,為考試做準備。經過不懈努力,她收穫了一個奇蹟:大學入學通知書。
生活得以逆襲,她的故事帶著傳奇色彩,但是教育的光輝不可磨滅。
結語:
讀書,高考,真的會讓孩子把握人生,少走彎路。生活的苦,是心力的消耗,讀書的苦,是成長的收穫,不會辜負每一個用力奔跑的人。
讀書,是最好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