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網張家口11月14日電(通訊員遲軒)河北省赤城縣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為歷代邊塞重鎮,境內歷史遺址和文物古蹟眾多。隨著文物市場日趨活躍,文物收藏和鑑賞漸漸成為一種時尚,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也成了犯罪分子覬覦的目標。遺落在荒山野嶺裡的歷代古長城及其附屬設施烽火臺,長期遭受日曬雨淋、風蝕和人為損壞或盜竊,文物保護現狀不容樂觀。
古長城及烽火臺遺址。
9月28日,河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該《決定》首次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址保護納入公益訴訟案件的辦理範圍。今年10月以來,河北省赤城縣檢察院持續開展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公益訴訟專項行動,深挖文物毀損問題線索,辦成全市文物保護領域行政公益訴訟第一案,將文物保護打造成檢察公益訴訟又一張新名片。
近年來,該院先後辦理了馮某等6人盜掘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獨石口鎮明長城閆家溝一號烽火臺,徐某等4人盜掘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關鎮重光塔,紀某等2人盜掘、倒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穎國公楊洪墓地石獅石虎等多起涉及不可移動文物犯罪刑事案件。
為進一步延伸公益訴訟保護觸角,該院強勢啟動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公益訴訟專項行動,通過無死角篩查線索和全縣域實地查看,發現獨石口鎮閆家溝一號烽火臺被犯罪分子盜掘後,三個深淺不一的盜洞及一處盜坑長期裸露,至今沒有進行任何回填作業及夯實處理,直接危及臺體安全。
古長城及烽火臺遺址。
經報批,該院辦案人員依法向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和鎮政府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其及時履行文物保護和監管職責,並指派專人全程跟蹤監督檢察建議整改落實情況。
烽火臺盜洞。
烽火臺盜洞回填作業後。
「收到檢察建議,我們才知道這是檢察公益訴訟一項新的職能。針對檢察建議提到的問題,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盜洞回填作業,並舉一反三,對縣域內所有不可移動文物進行全天候的巡檢和保護,徹底杜絕損壞文物現象的發生。」在聯席會議上,該縣博物館負責人表態。不到一個月,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獨石口鎮鎮政府先後書面回復檢察建議,多措並舉逐項對照檢察建議進行了整改落實。
該院運用「檢察建議+跟蹤監督+公益訴訟」組合模式,搭建起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和文物監督管理單位的橋梁,大大增強了文物保護工作的剛性力度,有效促進相關部門和單位積極落實各自主體責任,為今後辦理類案開闢了路徑,提供了範例。
針對縣域不可移動文物「點多面廣」的特點,該院檢察長黃強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拓寬勘查範圍,認真調研文物保護現狀,積極履行檢察公益訴訟職能。」
為切實強化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工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該院依據《長城保護條例》《河北省長城保護辦法》等法規,結合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公益訴訟專項行動,進一步建立完善了內部協作「一體化」辦案機制和外部協調同步化配合機制。11月11日,該院聯合20多家行政單位會籤了《赤城縣人民檢察院與行政單位加強文物保護公益訴訟工作聯動機制》,共同加大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力度,同時積極挖掘文物和歷史古蹟的人文價值,讓長城腳下的老百姓真正從中得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