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從新》:燥胃強脾 發汗除溼,說的就是中藥蒼朮的功效作用

2020-12-24 博禾醫生

看到「蒼朮」,對中藥不太熟悉的人肯定習慣性地讀作「cang shu」,其實作為中藥的蒼朮,它的讀音是「cangzhu」,「術」在這裡是讀作二聲。中藥蒼朮主產於江蘇、河南、河北、山西、陝西,以產於江蘇茅山一帶者質量最好。《本草從新》:燥胃強脾,發汗除溼,能升發胃中陽氣,止吐瀉,逐痰水。今天,我就來給大家科普下中藥蒼朮的功效作用,希望本文能對大家帶來幫助。

中藥蒼朮的功效作用

燥溼健脾

中藥蒼朮具有燥溼健脾的功效。蒼朮性溫,味苦,能夠燥溼,亦可以改善一些脾胃不調的情況,達到健脾和健胃的功效。對於治療溼阻中焦所致的腹脹、腹瀉或噁心乏力,可用蒼朮配白芍、茯苓、藿香等藥一起用,另外對於溼氣引起的水腫相關病症也有效果,以燥祛溼利水。建議大家在中醫的指導下進行用藥。

祛風散寒

中藥蒼朮具有祛風散寒的功效。蒼朮祛溼的功效很大,可用於治療一些溼氣較重的病症,以及風溼的痺痛,例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等,以及一些肢體關節的疼痛,另有類似受風寒而感冒所致的頭痛、腰背疼、四肢的疼痛等。對於中老年人群因為關節炎所引發的疼痛現象也有著一定的效果。

明目

中藥蒼朮具有明目的功效。現在由於電子產品的普及和推廣,視力下降的人數不斷增大,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所以保護眼睛不容忽視。中藥蒼朮適用於視力有所下降或用眼相對疲勞的人群,對於夜盲症或是眼花,及視力有所減退的情況,也有一定的改善。

抑菌抗潰瘍

中藥蒼朮具有抑菌作用。對女性因為溼邪過盛引起的一些婦科疾病,如:慢性盆腔炎等婦科疾病,效果很顯著。另外,如腳氣,也有一些作用。

中藥蒼朮對幽門結紮性潰瘍、應激性潰瘍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動物的胃液量、總酸度、總消化能力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其抑制胃液分泌與其抑制淄體激素的釋放,和減輕甾體激素對胃酸分泌的刺激有關。其抗潰瘍作用與其增強胃黏膜防禦因子的作用也有關。

中藥蒼朮的食療

黃燜參術羊肝

材料:羊肝、玉蘭片,香菇(鮮),蒼朮,玄參。

做法:

(1)水燙、切條、劃口:將羊肝洗淨入開水中燙過,切成條,用竹插在羊肝上劃一個口。

(2)原料加工;玉蘭片切成厚片;冬菇切成幾片,放入開水中燙過。蒼朮、玄參洗淨,煎成較濃的汁。

(3)燜煨:炒鍋置中火上,下豬油幾克燒至六成熱,加入白糖炒至變色,入清湯幾克,把醬油、蔥椒(剁細)泥,姜、玉蘭片、冬菇倒入鍋中炒幾下,盛入碗內。炒鍋置中火上,加豬油燒至七成熱時,加甜麵醬炒出香味,放入羊肝、藥汁、清湯、紹酒、冬菇、玉蘭片煨至湯汁只剩一點時,揀出姜、蔥後,盛入盤內即成。

功效:肉質鮮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健脾和胃,明目抑菌。

相關焦點

  • 蒼朮的功效 蒼朮的功效與作用
    蒼朮的功效蒼朮在臨床上的應用極廣,可用於糖尿病的治療,對於風溼性疾病以及婦科病也可以起效果。一、蒼朮的作用:1、對血糖影響。早年報導蒼朮浸膏(生藥6g/kg)可降低家兔血糖。2、其他作用。
  • 中藥蒼朮知多少?
    蒼朮性溫燥,為除溼要藥,可以治療一身上下內外之溼證。溼在上焦之頭重如裹,溼在下焦之腳氣腫脹,溼在體表之肢體困重,溼在中焦之脘悶腹脹、納呆洩瀉等,皆可用蒼朮。而其中蒼朮尤擅除中焦溼邪,每與陳皮、厚樸、甘草同用,組成平胃散。若平胃散與五苓散合用,前方燥溼,後方利溼,組成胃苓湯,治療寒溼阻滯之脘腹脹滿、納呆、洩瀉、小便不利、頭身困重、舌苔白厚膩等,作用較好。
  • 白朮和蒼朮,都能燥溼健脾,但功效應用卻不同,臨床藥師說出實情
    白朮和蒼朮,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中藥。對於白朮來說,可能大家潛意識裡知道的是補氣健脾藥,其實它也有燥溼的功效。但是和蒼朮的燥溼功效相比,它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區別的,今天就為大家仔細講講。脾虛胎動不安:白朮還能益氣安胎,對於脾虛胎兒失養者,還可以補氣健脾,促進水谷運化以養胎,這種情況下需要與人參、阿膠等補氣養血的中藥配伍,效果會更明顯。也可以用於治療脾虛失運,溼濁中阻引起的妊娠期婦女的嘔吐、不想吃東西、四肢沉重和水腫,常常與人參、茯苓、陳皮等補氣健脾除溼的中藥配伍,起到利水消腫的作用。
  • 蒼朮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本草綱目蒼朮的功效與作用
    澤瀉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用量蒼朮廣泛應用於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治療,但也有它的禁忌,不能與一些食物搭配。蒼朮的用法用量:煎服,3~9g。蒼朮的禁忌:《本草綱目》:忌桃、李、雀肉、菘菜、青魚。具體如下:1、蒼朮可與厚樸、陳皮、甘草配伍,以燥溼運脾,行氣和胃。
  • 它是除溼良藥,善於「去中焦之溼而健脾胃,散風寒外邪而闢穢濁」
    蒼朮善於「去中焦之溼而健脾胃,散風寒外邪而闢穢濁」,因此不管是從除溼養生角度來講,還是從散邪闢穢來講,它都是一味非常值得人們學習的良藥。蒼朮的性味功效簡介:早在《神農本草經》開始,蒼朮便已經被醫者視為是上品之良藥。
  • 【故事裡的中藥】歷代醫家巧用蒼朮——除寒溼,溫脾胃
    蒼朮在古代常用於防治疫病、強胃強脾,現今,它依舊發揮著自身獨有的價值,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味中藥背後深厚的文化底蘊。  許叔微與蒼朮  中藥蒼朮的故事要從宋朝醫師許叔微說起。  後來許叔微決心自己治療,他認為病機是「溼阻胃」,於是他將蒼朮研成細粉,用生麻油半兩,大棗15枚,與蒼朮粉攪拌為丸,每天服用。服了一段時間後,結果肋下疼痛消失,身體逐漸恢復,飲食正常,從中可見蒼朮的功效。  作為中藥的蒼朮  蒼朮,原名術,始載於《神農木草經》,列為上品。
  • 《本草衍義補遺》:緩脾益氣 止渴去火 解肌出汗 說的是中藥石膏
    提起石膏,大家想到的就是裝修房子用的石膏,很少有人會認為它也是一種中藥,中藥石膏為含水硫酸鈣的礦石,顏色呈白灰色,非常疏鬆,在平時的生活中,石膏非常普遍,與此同時,石膏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本草衍義補遺》:「石膏,本陽明經藥,陽明主肌肉,其甘也,能緩脾益氣,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今天,就來科普下石膏的功效作用,希望大家能對石膏有全面的認識,碼字不易,期待關注和轉發。
  • 溼氣困脾得此則開,痰溼瀰漫得此則化,還能健胃安脾,闢時疫之氣
    蒼朮的特點包括「辛香、苦燥」,而又有「溫」的特性,走中焦而善於燥溼化濁可以用來健脾胃、除脾胃中的溼濁。《本草正義》中就提到「凡溼困脾陽,非茅蒼朮芳香猛烈不能開」,而《本草發明》中也說「逐邪除溼,其功最大」。
  • 蒼朮防瘟,內外兼用
    這香氣正是一種中藥——蒼朮焚燒後產生的,可在特定環境裡起到驅除瘴瘧、殺菌消毒、醒神益智等作用。 清代《本草正義》載:「蒼朮氣味雄厚,較白朮愈猛,能徹上徹下,燥溼而宣化痰飲。最能驅除穢濁惡氣,故時疫之病多用之。茅術一味,最為必需之品,是合內外各病,皆大有用者。」可見在古代蒼朮就是防治瘟疫的重要藥物,蒼朮在歷次中醫藥對抗瘟疫鬥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此物被《神農本草經》譽為上品,「除溼能健脾胃,澀精以固腎氣」
    據《神農本草經》之中記載,芡實乃是「上品」良,入藥能「補中,益精,強志。久服令人耳目聰慧,輕身不老」。而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之中也說到芡實入藥能「補脾固腎,澀精止遺」,更是明確了芡實的主要功能。在現代生活當中,芡實仍然不失為一種「上品」養生良藥。
  • 【往期回顧】「便宜」的蒼朮
    ,具有菊科植物的宿存根莖、種子產量高、適應性強等特性;另一個原因就是他有替代的藥材,價格比它還要低廉。如白朮,目前浙北皖南有成規模的種植,在很多功效上可代替蒼朮。如此一來,這一味大宗藥材只能以低價出售,平平淡淡的度過藥生。
  • 蒼朮芳香避疫情(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蒼朮,別名為赤朮,仙術,茅術,關南術,仙姜等。因其根幹、枝葉的形態似「術」字篆文,故得此名。清代《本草正義》載:「蒼朮氣味雄厚,較白朮愈猛,能徹上徹下,燥溼而宣化痰飲。最能驅除穢濁惡氣,故時疫之病多用之。茅術一味,最為必需之品,是合內外各病,皆大有用者。」可見在古代蒼朮就是防治瘟疫的重要藥物,蒼朮在歷次中醫藥對抗瘟疫鬥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自製中藥香囊 既驅蚊又養生
    夏季為蚊蟲繁殖旺盛的季節,古人常用中藥香囊驅蚊,不僅無害,還對健康有益。中藥裡有一些芳香類藥物,含有大量的可揮發芳香油,戴在身上能夠有效驅蚊避蟲。如丁香、艾葉、藿香、薄荷、荊芥、紫蘇、肉桂、陳皮、八角、雄黃、樟腦等,都具有很好的驅蚊功效。
  • 誰說中藥香薰是跳大神?來看宜昌的效果!
    中國古人早就有用中藥香薰防疫的詳細論述,最近又有湖北宜昌西陵區給當地居民免費發放中藥煙燻包的典型經驗。從國內到國外,中藥香薰療法已經運用在防疫中,科學研究也表明了此法對空氣消毒的確切作用。頑固認為細菌和病毒無法預防的人,本質上是迷信洋教條。中藥香薰,應該大力推廣。
  •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知母黃柏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常山主要是用於治療瘧疾,不過現在瘧疾的情況很少。不過,常山並不只是能治療瘧疾,它還有多種功效與作用,我們來了解常山的功效與作用。常山是治療瘧疾的要藥,能化痰抗瘧、清熱利水。動物實驗證明有下列作用:1、抗瘧。
  • 溼氣困身難自拔,試試中藥泡腳
    此療法可藉助藥力和熱力,通過皮膚、黏膜作用於肌體,促使腠理疏通、脈絡調和、氣血流暢,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早在東漢 張仲景所著的《金匱要略》中,就載有用苦參湯燻洗治療狐惑病蝕於下部者,可謂是燻洗法的最早記載;民間也有採用中藥燻洗除溼困的記載。
  • 國醫大師劉尚義常用藥對丨白朮,蒼朮:健脾燥溼 止汗安胎
    白朮與蒼朮為臨床常用的健脾燥溼的藥對。 白朮蒼朮功效 《神農本草經》稱「術」,列為上品,但沒有白朮和蒼朮之分。
  • 中醫中藥,蒼耳子的功效及應用
    【功效】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溼,止癢,主鼻淵,風寒頭痛,風溼痺痛,風疹,溼疹,疥癬。 1、風寒感冒,頭痛鼻塞:本品辛溫宣散,既發散風寒,又能通鼻竅、止痛,用治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身疼痛,鼻塞流涕者,可與防風、白芷、羌活等其他發散風寒藥同用,因其發汗解表之力甚弱,故一般風寒感冒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