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肉主治少呼吸,足不立地,溼氣邪氣,諸它腹內,症痞惡瘡。
——《本草綱目》
『中藥典籍中的鱷魚』
《神農本草經》稱鮀魚(即鱷魚)主治心腹症瘕,伏堅積聚,寒熱,女子崩中下血五色,小腹陰中相引痛,疥瘡死肌。
所謂心腹症瘕主要指的是五腹六髒的疾病,伏堅積聚指的是人體內暗藏的堅硬的肉塊,實際上也是現代的腫瘤,甚至連女子白帶異常、月經疼痛也能治療。
所謂死肌則主要指已經失去知覺的身體部位,這種病多見於患有偏癱、動脈硬化、靜脈曲張等疾病的老年人身上。
《本草拾遺》稱鼉甲「主惡瘡,腹內癓瘕」,「灸燒浸酒,主瘰癧,殺蟲,瘻瘡,風頑疥瘙。」
唐代《千金方》收有鼉甲湯(鼉:揚子鱷),用於治「風癲」。
宋代《圖經本草》說「南人食其肉,雲色白如雞,但發冷氣痼疾。」
清代《醫林纂要》稱鼉肉「用熬膏,潰堅拔毒,去瘀生肌」。
鱷魚在古代具有非常高藥用價值。到了近代,由於鱷魚是一級保護動物,所以國家禁止將鱷魚作為藥用,因此市面上沒有鱷魚的藥物。
但是現在,鱷魚可以作為商品鱷飼養,所以鱷魚終於又能夠入藥,重新發揮它的藥用價值了。
『鱷魚的藥用價值』
鱷魚是一種科研價值、生態價值、經濟價值較高的野生動物。鱷魚全身都是寶。
鱷魚卵:富有良性膽固醇,能消除血管內的脂肪,幫助血管暢通。
鱷魚膽:具有解毒、平熱,有去翳生新,促進新陳代謝作用,可用於治療骨癌、肝癌、膀胱癌、中心視網膜炎和食物中毒,尤其對脂肪肝和肝硬化有顯著的療效。
在鱷魚養殖大國泰國,非常珍視鱷魚膽,作為醫治婦女的不孕症、月經不調,被視作靈丹妙藥。
鱷魚肝:具有補腦、生新血、去溼氣、滋陰養肝、明目之功,可以治療老年性白內障、視力減退等。
鱷魚心:配合三七、丹參,養心安神、活血化瘀,並治療心絞痛、心肌缺氧、冠心病等。
鱷魚鞭:日本人研究發現鱷魚鞭的壯陽效果比「威而剛」更神奇,也沒有任何副作用。
鱷魚油:舒通經絡,通脈止痛,提神醒腦,特別是對於皮膚有滋潤保溼功能。
鱷魚腎:可補腎固精。
鱷魚甲:可疏肝解鬱,調和脾胃,含有強有力的抗癌物質和防止癌腫瘤新生細胞的生長因子,這種因子的抑癌效果是其它爬行動物的數萬倍。
鱷魚血:經英國皇家科學院研究公布,含有比當今所發現的一切抗生素還要強有力的抗菌物質。
不僅可殺傷病菌,而且可消滅黴菌甚至一部分病毒,人類已經從鱷魚血看到人類抗癌病毒與愛滋病毒的曙光。
鱷魚骨:可治療、預防風溼骨痛。
鱷骨粉:含有大量的活性鈣和磷等,可用於治療老年骨質疏鬆、小兒缺鈣等。
鱷魚尾膠:不但能滋補肝腎,益氣固本,增強細胞活力,而且能護膚養顏,使皮膚增加彈性,減少和延緩皺紋的出現,對過敏症也有不錯的效果。
『鱷魚傳說』
在我國遙遠的商代,鱷魚肉其實已經進入了王#鱷魚#公貴族的餐桌。宋代《圖經本草》說「南人食其肉,雲色白如雞,但發冷氣痼疾」。
雲南大理地區人民吃鱷魚肉,取其膽製藥,此見於《馬可波羅行紀》。
明代《本草綱目》稱鼉肉「甘,有小毒」,「南人珍其肉,以為嫁娶之敬」。關於鱷魚的故事,最為著名的還是發生在清朝乾隆的千叟宴。
千叟宴是帝王們為顯示自己治國有方,太平盛世,並表示對老人的關懷與尊敬才舉辦的。
乾隆皇帝共舉辦過兩次千叟宴。第一次因為老人們等待皇帝太久,導致菜餚涼冷不甚成功;第二次千叟宴由內務府總管和珅籌措。
為避免重蹈覆轍,和珅發明了今天常見的銅製火鍋,讓老人們隨時可以吃到熱氣騰騰的菜餚。
不僅如此,和珅還不遠千裡從越南弄來了可以「補氣血,壯筋骨,更兼延年益壽」之功效的鱷魚乾作為上品火鍋料,以期博得乾隆皇帝的讚賞。
此次千叟宴,最終大獲成功。乾隆皇帝龍顏大悅,賦詩一首。所有的菜譜後來都記入了清朝史志。
其中,山珍海味數不勝數,「鱷魚肉乾」更是其中畫龍點睛之一品菜餚。此後,吃鱷魚肉的風氣便慢慢興起。
鱷魚不僅藥用價值高,身體各個器官都能做成藥,而且可以做成美食,還登上過清朝乾隆皇帝舉辦的千叟宴。如果還想了解更多有關鱷魚的知識,可以點讚關注小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