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喜歡亂丟玩具,這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經常出現寶寶在前面扔玩具,母親在後面打掃的情況。
此時,如果父母採取斥責、阻止、批評的態度來解決孩子的行為,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有一位在國外的母親,想了一個好辦法,讓孩子養成了把東西分門別類的習慣。
外國媽媽把孩子扔的玩具放在客廳裡透明的塑膠袋中。告訴寶寶,要是他們不打掃滿地的玩具,這些東西將不再是他們的,並且永遠沒有權利玩。如果孩子們想要得到這些玩具,需要通過打掃房間來賺取零花錢,交換這些玩具。這對有沒有對母親們起到啟示作用?怎樣才能幫助寶寶改掉亂丟玩具的習慣呢?
首先,為什麼寶寶亂扔玩具不整理?
01.內心缺乏規則感
寶寶扔玩具不整理,是因為寶寶缺乏規則感。孩子們在三歲時開始產生規則意識。在這個時候,孩子們開始意識到他們在做事情的時候應該遵守規則。如果他們不遵守,他們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
然而,年紀太小的孩子沒有規則感。他們把玩具扔掉,扔掉後又不整理,這很正常。
02.未能培養自律意識
只有當孩子在5-6歲時,才會懂得什麼叫自律。當寶寶太小的時候,自然不知道什麼叫做自律,所以寶寶會把事情弄得一團糟。與此同時,孩子沒有意識到這些東西對他意味著什麼。
孩子們做這些事情只是為了快樂,他們覺得把事情搞砸可以滿足他們在探索中的快樂,所以寶寶會到處丟玩具。
03.寶媽對她的孩子們太嚴格了
媽媽對孩子的過度約束也會讓孩子養成不清理東西的習慣。很多嬰兒媽媽總是幫助他們的孩子做許多事情,因為他們的孩子太小,所以當孩子玩具到處丟,嬰兒媽媽幫助他們的孩子清理。因此,寶寶們從小就養成了扔掉的玩具自己不清理的壞習慣。
第二,這種習慣對孩子來說是可取的嗎?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影響
01.影響兒童規則意識的發展
孩子的習慣是不可取的,它們對孩子也有很大的影響。例如,如果孩子把東西扔了,他們會幫他們清理,而不是幫媽媽清理,這會影響孩子的規則意識的發展,孩子會覺得讓媽媽幫他們清理是合理的。
同時,當孩子長大後,這種意識就會成為孩子的潛意識。在潛意識裡,寶媽可以幫她解決孩子們認為不想解決的事情。
02.會讓寶寶做事情缺少計劃
這樣是很不好的,因為寶寶亂扔玩具的習慣會讓寶寶產生錯誤的理解,會導致寶寶做事情沒有清晰的計劃。
當你的寶寶做這種事的時候,你不能及時糾正孩子,以至於孩子把玩具拿出來扔在身後,只能你跟著孩子們收拾。
長此以往,孩子們會養成這種壞習慣的。孩子長大後,寶媽會發現孩子做事沒有清楚的規劃。
03.培養孩子對知識探索的欲望
寶寶會這樣就是因為他們有非常強大的對求知和探索的欲望,所以寶寶會把所有的玩具都拿出來玩。但是,孩子們的自律意識和規則意識還沒有完全形成,所以他們不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
因此,在保護孩子求知慾和探索欲的同時,父母應該幫助孩子規範行為,養成自律的習慣。
孩子的自律從六歲開始,家長可以在孩子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