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易經》旅卦,規避災禍少走10年彎路

2021-01-20 金小燚

天地為逆旅,人生如過客;天地為萬物的旅舍,而我們每個人都是在天地間行走的旅人。

據《乾鑿度》中記載:

有一次,孔子用《易經》卜筮自身的命運,佔得了旅卦。便傷心落淚的說:「天也?命也?鳳鳥不來,河無圖至,天之命也」。

這個旅卦居然會讓孔子掉淚,為什麼?

旅卦的卦象是離上艮下,離為火,艮為山,火在山上燒,勢非長久。這一卦的運勢高低起伏很不穩定,一路走過來會山路坎坷,隱藏兇險。我們行走在外,可能會失意落寞、無人問津、無處容身、滿腔愁緒……也會如孔子一樣「累累如喪家之犬」。

這告訴我們在異鄉的謀生之路中,稍有不慎,就會遭遇挫折與不幸。

我們知道《易經》64卦每一卦都蘊藏著一種人生智慧,那麼,旅卦中的行旅之道,會告訴我們哪些規避災禍的智慧呢?在艱難險境面前,又應該怎樣調整自我,順利度過難關呢?

一起來學習《易經》旅卦中的這6種智慧,讓你的人生旅途少走彎路。

處事大氣,斤斤計較易招災

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時時難」。人生的路上,我們總會遇到各種糟心的事情,糟心的人。

《易經》旅卦第一爻爻辭告訴我們「旅瑣瑣,斯其所取災」。

有句話叫「人窮志不窮」,假如出門在外,總是斤斤計較,就顯得小器、沒有什麼抱負,這就說明「志窮」,而志一窮,人不窮也得窮了。而且為了眼前小利益而失去了對大局的照顧,在繁瑣細碎的事情上與人糾纏不休,這樣作必然自取其災。

俗話說:「讀大家之書,做大氣之人」,凡成事者,必有大氣。所以,出門在外即便是身陷困境,也不應太計較細小猥鄙之事,應從大處上著眼,不要拘泥於營營苟且之事,更不要錙銖必較、事事較真。

那麼,何謂大氣?

這主要表現在對人、對事、對已三個方面:

對人,要寬廣,勿斤斤計較。這是一個人具有良好修養的外在表現。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唐太宗李世民都有是這樣具有大氣風範的人。

李世民

對事,要超脫,勿深陷其中。人的一生,會碰到非常多的事,比如猝不及防的打擊、始料未及的挫折、突如其來的好處……無論大小,不管好壞,都不要太在意,太過當回事兒。

對已,要闊達,勿小肚雞腸。人生活在現實社會中,吃虧、受委屈、想不通……都是常有的事,其實這都算不得什麼,學會豁達以對,淡然處之。

再往大一點說,「大氣」就如亞聖孟子所說:「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意思是行事坦蕩,光明磊落,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富貴時不驕奢淫逸,貧賤時不移改氣節,在權勢的威逼利誘下也不屈服變節,這就是真正大氣之人。

古代那些旅居在外的人,如果保持崇高的氣節,就會被人尊重,比如屈原被放逐在外,「雖九死其未悔」,他還要再「上下求索」,他志向沒有窮、氣節沒有窮,所以被歷代讚揚。

總之,無論外出求學還是求事業,都不要太計較自己的付出。在人生中的每個階段,付出是我們必經的過程,有些付出可能當時沒有回報,但是說不定哪天它就會在某個地方開花結果。當學會在為人處事中,不計較自己付出的時候,我們才能更自由地通向成長。

謙恭待人,易得貴人相助

旅卦第二爻的爻辭是「旅即次,懷其資,得童僕,貞」。

在不安定的環境中,能尋找一個住處,是容易辦到的事情。但難的是在舉目無親的困旅中,我們若能得到一位童僕,並得到他的忠誠照顧,那將對出門在外的旅人是多麼大的幫助。

那麼,人生旅途中,如何才能得到他人的真心相助呢?

孔子說「德不孤必有鄰」,當你自身有很好的德行修養時,你就會像一道光,吸引著志同道合的人來與你親近,與你結交。

曾國藩說「謙卑含容是貴相」,為人謙卑,處事寬容,這樣的人必然更容易成功。一個謙卑的人,更容易得到貴人相助,並打通和建立人脈。

戰國四大公子之首的信陵君魏無忌,當時很多人都慕名前來與他結交,使得有3000門客都自願追隨他。那麼,這麼多人,魏無忌是靠什麼將這些門客管理得服服帖帖的呢?

關於這個問題,司馬遷在《史記》中解釋道:「天下許多豪傑也有好客喜士的,但只有魏無忌能夠結交那些隱沒在社會各個角落、甚至是身份卑微的牛人,他不以結交下層賤民為恥」,這也是司馬遷崇拜魏無忌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放到現在來看大家覺得沒什麼不得了的,但在「禮崩樂壞」的戰國時期是非常難得的,更何況魏無忌還是一個貨真價實的貴族。

司馬遷

俗話說,「出門三輩低」。出門在外,待人一定要謙卑有禮貌,這樣即便沒有遇到貴人,也必不會吃虧。

低調收斂,減少人為之禍

旅卦第三爻的爻辭是「旅焚其次,喪其童僕,貞厲」。

告訴我們,人在旅途,不要急於展露鋒芒,否則容易失財招災,唯有低調收斂才易安身。

有的人初到陌生環境的時候,通常會比較收斂,可一旦熟悉了,就會把本性暴露出來。過於剛直甚至傲慢,很多人都是因為這一點給自己帶來麻煩。

所以,行旅之人遠走他鄉一定要切忌過剛。飛的多高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讓自己能平安著陸。

在《孔子家語》中有一個故事:

孔子的學生子路擔任蒲縣的縣令,招集百姓修水利,防水災,但子路覺得百姓很辛苦,於是就自己出錢,每天給民工「一簞食,一壺漿」,孔子聽到此事後馬上叫子貢去阻止,子路很不高興,去見老師孔子,說「老師教我們行仁義,我按你的教導辦事,你卻阻攔我」。孔子說,「你認為百姓們受飢挨餓,為何不直接稟明君王,打開糧倉去賑濟他們呢?你卻私自用自己的糧食贈送百姓,這是張揚君主沒有恩惠,而表現自己的恩德了。你現在停止還來得及,否則,一定會被加之以罪的。」

不得不說,孔子他老人家非常的有遠見,想一想你一個外地人,初到一個地方工作,就給同事發錢發禮物,你的領導會怎麼想?是不是要搶我的位置?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意圖?那旅舍說不準就是別人故意燒的,想趕你走。童僕說不定也是被看你不順眼的人謀害了,又或者是他自己見勢不妙而不辭而別了。

可見,《易經》旅卦中順剛用柔的重要性,在旅途當中人生地不熟的過程中,「韜光養晦」「莫鋒芒外露」「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識時務者為俊傑」是多麼重要。

適應環境,是生存的基礎

旅卦第四爻的爻辭是「旅於處,得其資斧,我心不快」。

長期漂泊在外,雖然經過一番奮鬥,已經解決了居住和謀生的問題,但內心仍然難以真正的快樂。究其原因,有的是因才能得不到施展,有的是志向得不到實現,也有心裡覺得自己只是個過客,滿心的漂泊之感。這都告訴我們,注意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既來之則安之,主動適應所處的環境。

很多時候,由於我們不能接受新的環境,就造成了很多的困境。這也是為什麼相同的環境,有的人能成功,有的人卻不能成功的原因。

對於孤身一人漂泊在外的人來說,要如何適應陌生的環境,並且在當地紮根發芽,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道德經》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萬物所有的事情都是互相連結的。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是一個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所以一切人事均應效法自然規律,人應該學會與身邊的人、事連結。

環境是客觀存在,我們難以改變,而對於一個難以改變的環境,我們只有兩種選擇:要麼選擇離開這個環境,要麼就去適應這個環境。所以如果不想離開,那就只能努力學會適應社會,適應環境,適應他人,要以坦然之心面對一切,這是我們生存的基礎。

人生捨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旅卦第五爻的爻辭是「射雉,一矢亡,終以譽命」。旅途中射野雞,丟失了一支箭,最後獲得了榮譽和爵命。

一個在外之人,歷遍窮通,最終能夠獲得好的結局,可以說極其不易。要站在戰略的高度,見其大而忘其小,用好捨得的智慧,才能夠獲得更大的成功。

人生有得就有失,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捨不得。「舍」是放棄,卻結出了「得」的成果,不舍者不得,得必因舍而得。世間萬事萬物運行的道理均在「捨得」之間達到了和諧統一。

陶淵明在《幽蘭》中說「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當我們懷疑此路不通時,為什麼不捨棄它,從而另闢蹊徑呢?

陶淵明

武松舍臂,卻擒住了方臘;壁虎舍尾,卻可逃過一劫。舍,固然痛苦,但不舍怎會有得?古人造「捨得」一詞,就是想示後人,舍在前,得在後。

不忘初心,慎終如始無敗事

旅卦的第六爻爻辭是「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啕;喪牛於易,兇」。為什麼會「喪牛於易」?坤為牛,牛是在《易經》所有動物中最柔順和負重載物的一種。結果你失去了牛的這種厚德,就把跟當地相配合,順應環境的這種心態一下子丟光了,那必然是兇。

古語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是如此美好,難怪納蘭性德要說,「人生若只如初見」。

那麼,初心是什麼?初心指的是做某件事的初衷、最初的原因,也是對赤子之心的一種堅守。

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由於出發太久了,走著走著,竟然忘記了為什麼而上路、忘記了最初的目的,偏離了最初設定的軌道,未能忠於內心的目標和使命,因此善始者多,善終者少。

一位老教授做了這樣一個測試。

他問學生:「假如你們上山砍樹,恰好面前有兩棵,一棵粗,一棵細,會砍哪棵?」

問題一出,學生都說:「當然砍粗的那棵了。」

老教授就說:「如果粗的那棵不過是普通的楊樹,而細的卻是紅松,你們會砍哪棵呢?」

「紅松更寶貴,當然砍紅鬆了。」

老教授接著問:「如果楊樹是垂直的,而紅松卻七歪八扭呢?」

「那就砍楊樹,紅松彎彎曲曲的,啥也做不了。」

老教授又問:「但楊樹上有個鳥窩,幾隻幼鳥正躲在裡面,你們會砍哪棵?」

這時,終於有人忍不住問:「教授,您終究想測試什麼呢?」

老教授笑著說:「你們怎麼就沒人問問自己,為啥砍樹呢?儘管我的條件不斷改動,但結果取決於你們最初的動機啊。」「假如是取柴,就砍楊樹;想做工藝品,那就砍紅松。你們當然不會平白無故拎著斧頭上山砍樹」。同學們恍然大悟。

一個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的,做事的時候才不會被各種條件和現象迷惑。而這個目的,就是初心。

做人做事如果偏離了既定軌道,就容易使自己喪失努力的方向,而沒有確定的奮鬥目標,那麼很難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也將會渾渾噩噩的虛度光陰。

《易經》中說「復自道,何其咎?吉。」告訴我們要不斷地審視自己,不斷的要讓自己回歸正道,才能做到無咎的境界。守住初心,才能守得雲開見月明;堅守初心,這不是普通的一如既往,而是百鍊成鋼的堅定。

《道德經》中說:「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如果能始終如一,持之以恆,到最後還像開始的時候那麼嚴格要求自己,那麼他的一生就很平安,沒有敗事可言。

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創業,要記著不忘初心,這是一生成功的大原則。

結語:

《易經》旅卦中每一爻中不同的處旅方法,都會導致不同的結果,這也恰恰是對人的品格和德性的考驗。卦辭說「旅,小亨,旅貞吉,」告訴我們在人生旅途當中只要你守持正道,那就是吉祥的。孔子五十才學易,終身感嘆學得太晚,我們現在學習條件遠勝於先賢,一定要創造機會,學習和運用《易經》智慧,幫自己清楚認知自己人生路線,找到自己的人生使用說明書,讓自己少走彎路。

相關焦點

  • 易經的3大頂級智慧,讓你少走10年彎路
    易經的3大頂級智慧,讓你少走10年彎路《易經》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高深莫測的一個存在。當然,現在也有很多人在學《易經》, 但是大多停留在佔卜算命看風水的層面,並沒有通達《易經》的真義。那麼,《易經》到底是一門什麼樣學問呢?下面這六點,帶你認清《易經》的精髓所在。
  • 易經:成大事的人能力不是唯一,學會這3種智慧,少走很多彎路
    一個真正能成大事的人,往往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要擁有3種智慧,人生將少走至少10年彎路!定力是成功的第一步驟《易經》中的第62卦是小過卦,小過的意思就是小有過失,小過卦的卦象是上震下艮,上震為動,下艮為止,內心想止步,但是實際身體已經動了。
  • 《易經》解析來自厚積薄發的好運。選擇對了,人生少走很多彎路
    人生應該學會慢慢走,不要著急。許多人特別不耐煩。當他們年輕的時候,他們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事業,甚至希望一步登天。這是一種無知和缺失的個性。人生最重要的智慧是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並在人生還未成熟之前學會積累。
  • 易經適合什麼人學?這3種人最適合學習易經,看看你在其中嗎
    易經作為我國群經之首,歷代都被人們重視和研究。易經的智慧用「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8個字來概括,可以說是十分的恰當。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學習易經,最主要的目的無非就是試圖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感悟更多世間的智慧和道理,從而能讓我們的人生少走很多彎路。
  • 易經八八六十四卦,易經第十一卦《地天泰》原文,瑾名軒譯文
    易經第十一卦《地天泰》原文:地天泰:小往大來,吉,亨。初九:拔茅,茹以其匯,徵吉。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於中行。易經第十一卦《地天泰》譯文:地天泰:小的利益失去了,大的利益帶來了,吉祥,亨通。初九:(拔茅茹匯)拔起一顆茅草,株連了周圍的同類,發展下去,吉祥。
  • 易經學習筆記:傅佩榮詳解易經64卦第一集
    傅佩榮詳解易經64卦的第一集:包羅萬象,易經的基本概念。一、八卦的來歷1、易經是周朝以前知識的總結。2、易經卦爻辭文字太精簡。易傳是孔子及其門人所作的。3、易理是做人處事的道理,象數是指卦象和佔卦。9、易有變化,不變,簡易三個意思10、要記先天八卦圖,用天地,日月(離坎),乾坤生六子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二、先天八卦圖三、八卦的象徵
  • 易經64卦中,每一個卦都可以用18個字概括,讀懂了你也會成為高手
    既然易經如此難學,常人為什麼要學習易經呢?讀易經,可以讓我們避免走很多彎路,也會降低我們的消耗。有時候一個重大的失誤,足以讓我們名聲或者財富受到損失,一旦事情成了定局,就會覺得天塌地陷,人生也會受到很大的打擊。所以孔子就說「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易經一共有64卦,每一個卦有6個爻(yáo)。
  • 易經智慧:從「火天大有」卦,看《易經》的遊戲規則
    作為中國民俗學會會員和Nielsen認證的大數據分析師,筆者也接觸《易經》二十餘年,走過不少彎路,略有幾點心得,想要理解《易經》的每一個卦,建議還是要遵循孔夫子的說法,「觀其象、玩其辭、觀其變、玩其佔」,即:象、數、理、佔。
  • 從巔峰到低谷,旅卦一個卦,道盡了一個人的一生
    當周文王離開自己的領土,遠走他鄉,他就變成一個旅人,他將自己的心情,以及他的遭遇通通寫在了今天要講的第「」五十六卦「——「旅」卦中。在《易經》裡,「旅」卦是「豐」卦的下一卦,「豐」代表著豐碩、豐盛的景象,然而物極必反,「豐」到了盡頭,就會迎來「旅」。
  • 易經:厚德載物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為什麼有些人發財了就出事?
    有的人之前還好好地,突然身體抱恙就英年早逝……有的人家裡剛蓋完房子,家裡人就出來車禍……有的人事業一直平平無奇,一升官就出問題……到底是什麼願意?易經: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頭一個疾病,第二個災禍,第三個夭折錢財,車子,功,名,利,祿,這些都有吉兇。啥叫兇財呢?來路不明的,不仁不義不符合道德的叫做兇財。吉財就很好理解了,吉祥,你自己應該得到的。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智慧的大腦獲得的財富掙得踏實錢叫吉財。
  • 如何才能高效記憶易經64卦,聰明人都在使用的方法,早知道早受益
    事實上,易經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總根源,從古到今一直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多少年來無數的先賢皓首窮經,專研易經裡的智慧 西方學說的二進位、以及生物遺傳密碼子,其實早在幾千年前,易經就已經給出了答案,可見我們祖先的智慧是多麼的偉大
  • 易經六十四卦記憶口訣:含卦名、卦義、卦象,簡單易懂,建議收藏
    易經六十四卦,是西伯侯姬昌(周文王)被紂王囚禁關押的七年間,在獄中潛心研究伏羲八卦(先天八卦),在八卦的基礎上推演所創的。所以又稱為周易六十四卦。卦名讀音1.乾卦:讀qián——2.坤卦:kūn——3.屯卦:zhūn——4.蒙卦:méng——5.需卦:xū6.訟卦:sòng——7.師卦:shī——8.比卦:bǐ——9.小畜卦: xiǎo xù——10.履卦:lǚ
  • 六親不認的人,無法學好易經預測,因為易經預測最為重情
    易經為什麼能將一個人的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以及七大姑八大姨的情況預測的清清楚楚?這是因為易經非常重視親情,一個六親不認的人是無法學好易經的。易經的各種術數,四柱八字,六爻納甲,梅花易數,奇門遁甲等都把六親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不重視六親在易經預測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行的。
  • 從《易經》六十四卦看愛情
    《易經》是一部天書,囊括了天下萬物,時間和空間,當然也少了講述愛情。《易經》六十四卦,其中上經三十卦講的是天道,下經三十四卦,講的就是人道。而人道自然也就是從愛情開始,因為有了愛情才會有人道的延續,愛情就是人道的基礎。
  • 易經隱藏的天規:人在災禍發生前會有3個徵兆,出現一個就要注意
    說到讀書,傳遍天下:與其讀世上萬卷書,不如讀《易經》,這句話一點也不為過。 更何況《易經》是中國,原來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因此,如果讀懂《易經》的話,便可以說讀了中國人的根!《易經》不僅是一本「奇書」,也是關於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易經》這本書最初是檢測兇吉的書,後來發展成富有哲學思想的寶典。
  • 易經六十四卦全文 解說 歌謠 歌訣,值得你精心品讀,細細品鑑
    上火下澤,睽違少和。水漫山路,蹇滯艱難。雷鳴水降,解除旱象。高山低澤,損下益上。風激雷蕩,益下損上。這是一幅十分和諧、均衡、對稱與完美的能量分布圖,真不敢想像,八千年前的伏羲是怎樣通過八卦的模式、五行的原理把宇宙的正負能量現象進行的歸納,並且通過數學模式進行了合理的碰撞與對接的!
  • 易經:福報皆有定數,不做這3件消耗福報的事,自然會遠離災禍
    上輩子行善積德,這輩子就會有福報,可以免受災禍。而關於《易經》,我們聽過太多它的傳奇。譬如兩儀四象八卦、再譬如陰陽五行、河圖洛書、太極圖等等等等。它們神秘晦澀,卻又引人遐思。似乎好像只要得到了《易經》真傳,就能預測未來,避禍就福。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長期被用作"卜筮"。
  • 謙卦:為何是64卦中最吉的一卦?流傳2000年的易經不是沒有道理
    有人認為,讀了《易經》第一卦的乾卦,就能看透整個人生。實際上,《周易》中有一個卦,比乾卦更值得學習,可以終身使用。它便是謙虛的謙卦,可以稱為《周易》中唯一完美的卦。只有讀了這個卦,一個人才能謹慎地開始和結束,永遠立於不敗之地。「謙」卦,無往不利。
  • 梅花易數佔卜:如何用易經卦象斷卦?
    如上例,上卦是巽卦,巽為風;下卦是離,離為火。c、最後,讀卦時,從上往下讀。 因此,整個卦讀作:「風火家人」卦。註:怎麼知道是風火家人?知道是讀作風火後,查易經的書籍或App,便可知道「風火」對應的是「家人」了。2、從哪了解卦意和爻辭?
  • 八卦與六十四卦:《易經》的骨架
    「卦」是由陰爻和陽爻按一定規律組合到一起的,每三個爻組成一卦,共八卦。八卦重疊而成六十四卦。卦卦是為《易經》特定的佔卜目的而排列成的符號,是《易經》的基木組成單位。而爻則是組成卦的元素,每卦六個爻,分為陽爻和陰爻,它們是構建《易經》理論大廈的磚瓦。學《易經》時,最先出現於面前的就是卦的符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