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國最強運載火箭一號「舉重選手」長徵五號B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揭開了我國大型火箭深空探測的序幕。長徵五號運載火箭2006年立項,2016年首次發射。作為我國大型火箭家族的長子,長五又被大家愛稱為「大火箭」、「胖五」。
胖五全長52.04米,直徑5米,重量784.5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了25噸。採用了10臺YF-100液氧煤油補燃循環發動機,將為我國登月三期工程、空間站建設和北鬥導航系統以及深空探測發揮極大的推手作用。
為我國航天人感到驕傲的同時,也應該清新的認識到我國和美俄等航天強國的差距,胖五隻不過是進一步縮短了中外差距。我們距離更強的重型火箭和超重型火箭的研究還在路上。
而上世紀在六七十年代,美蘇冷戰太空爭霸的過程中,美國和蘇聯就相繼研製成功了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唱過100噸的重型火箭,其中的代表就是蘇聯的能源號運載火箭和大家都知道的美國土星5號運載火箭。
土星5號運載火箭是世界上僅次於能源號運載火箭的重型運載火箭,長約110米,直徑10米,重量3408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了驚人的118噸。其發射紀錄也堪稱完美,在67年到73年6年的13次發生,其中9枚將阿波羅號飛船送上月球軌道。共有9枚「土星5號」運載火箭將載人的「阿波羅」號宇宙飛船送上月球軌道。
1970年土星五號火箭停產,前前後後有上萬家美國公司和幾十萬人員參與,土星五號極大地帶動了美國產業和科技實力的發展,但是也耗資巨大,整個阿波羅計劃總耗資240億美元,而當時美國國防部一年的撥款才600多億。
目前土星五號火箭只在美國不同的地方展出,但是尷尬的是美國已經完全無法生產土星5號運載火箭,據傳美國至今一直無法在生產土星五號,是因為其設計圖紙丟失,關於此種說法NASA曾出來闢謠說:圖紙依然保存完好。
幾十年的經濟全球化,美國本土製造業大量外流,即使有圖紙,單靠美國國內的製造業也確實無法生產土星五號所需要的數不盡的零件。而當時為土星五號生產硬體的廠商也因為美國阿波羅計劃的終止,走的走,散的散,即便是如今美國的大量的航天發射所需要的火箭發動機美國也無法生產,只能從俄羅斯高價購買。更別說再造龐大的土星五號。
如今的美國宇航局NASA面領著舊火箭造不出來,而馬斯克的獵鷹重型貨架還在試驗階段的尷尬局面,是不是可以考慮找胖五幫忙呢?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