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位靠假肢登頂珠峰的人,快70歲了

2021-01-09 中國新聞周刊

高齡和身體殘疾並沒有阻礙他登上珠峰

第五次攀登珠峰前,夏伯渝在珠峰大本營。

圖/受訪者提供

夏伯渝:戴著假肢登頂珠峰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周甜

本文首發於總第855期《中國新聞周刊》

5月25日下午兩點,火箭軍總醫院的病房裡,花籃從病床前堆到了病房門口,一雙假肢就立在那堆鮮花當中。69歲的夏伯渝正盤著腿,坐在病床上,手指上還綁著紗布,那是在登頂珠峰時凍傷的手指,臉上也有幾處凍傷,貼著紗布。

從他住進醫院開始,幾乎沒有時間休息,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媒體記者到訪。病房裡總是鬧騰騰的,大家拋出的幾乎都是一樣的問題。被採訪者夏伯渝卻沒有絲毫的不耐煩和疲憊,他瞪大眼睛,用洪亮的聲音一遍遍講述他43年來,五次攀登珠峰,最終登頂的故事:1975年,26歲的夏伯渝跟國家登山隊的一百多名隊員一起登珠峰,因為凍傷失去了雙腳。43年後,他憑藉一雙假肢,第五次嘗試登頂珠峰,最終,成功登頂。

夏登平見證了父親第五次攀登珠峰的全過程,也見證了父親作為登山愛好者最榮耀的時刻。

在兒子夏登平看來,珠峰對於夏伯渝的意義,不同於其對於大部分登山愛好者的意義,「我覺得他不是因為喜歡登山,他心裡就那麼一座山,就是珠峰,他就那麼一個目標。可能就是因為他1975年的時候沒有爬上去,而且他的雙腳也是因此失去的。」夏登平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道。對於兒子夏登平這個名字,夏伯渝和妻子其實分別寄予了不同的含義和理解。夏伯渝認為,這名字意味著登山如同在平地上行走,而夏伯渝的妻子所希望的是,登山者能平安歸來。

「今年我也沒想到我能登頂成功」

2018年5月14日,10點41分,夏伯渝登上珠穆朗瑪峰,成為中國第一位依靠假肢登頂珠峰的人。

「其實我沒有太激動,就覺得我遲早有一天會上來,今天我上來了。」成功登頂之後,夏伯渝這樣對媒體回憶他當時的心情。已經設計好了在頂峰拍照時姿勢。「我要手指藍天拍一張,再拉著國旗拍一張。」夏伯渝回憶,當時頂峰上還有其他幾位登山者,他戴著假肢出現在大家面前時,人們爭先過來與他合影,這也打亂了他的計劃,大約十分鐘後,暴風雪來襲,開始下撤。此時,他還沒來得及拍一張單人照,這是他小小的遺憾。

由於暴風雪的關係,下撤途中,夏伯渝的眼鏡被裹上了一層冰,戴著手套不方便擦拭,他從手套裡抽出手,摳掉那層冰。短短幾秒鐘,手套裡已經充滿了冰雪,再次戴上時,手套很快凍硬,夏伯渝的手指因此被凍傷。

回到北京後,他沒能回家,第一時間住進醫院,接受治療。

「今年我也沒想到我能登頂成功,世界上任何一個人,他都不敢說,我一定能行。」登山的過程中,危險隨時可能發生。夏伯渝明白這一點,每一次邁出第一步,他都已經做好了面對「上去」和「上不去」的兩種結果。每次出發前,他都許諾家人,這是最後一次。與此同時,他會告訴妻子,他給家裡買了哪些保險,都放在哪裡。他也會提醒妻子,什麼時候該交水電費。

每次登珠峰,夏伯渝都會寫日記,有時候實在不便寫字,他就用錄音的方式記錄自己的所見所想。接下來,他打算把這些年的登山日記結集出一本書。

夏伯渝和珠峰結緣,要追溯到43年之前。

最早的時候,他在體校踢足球,後來體校停課,他被分配到工廠當工人,「那個時候當工人可以說是很自豪的一件事,可是我呢,還是喜歡搞體育。」時隔多年,夏伯渝這樣回憶。

後來,青海登山隊來他所在的廠裡選登山運動員,當時他還沒想過放棄足球,轉而去登山,那時候他對登山一無所知。珠峰對他而言只是一個遙遠的存在,8848米對他而言也只是地理課本上的一串數字,僅此而已。

考慮到有機會全面免費檢查一次身體,夏伯渝報了名,結果被選上了,「你很了不起啊,被國家隊選上了。」周圍的人都這樣對他說,夏伯渝坦言,某種程度上,是周圍人的讚美把他推到了國家登山隊。即便如此,他還是沒想過徹底放棄足球。

1975年,夏伯渝跟隨國家登山隊一百多人的隊伍攀登珠峰,到了8600米時,遭遇暴風雪,大部隊在那個高度停留了幾個晚上,有隊友因為體力缺乏而墜滑喪生。加上團隊攜帶的食物和氧氣不夠,最終決定集體下撤,下撤途中有一名來自西藏的隊友丟失了睡袋。當時,因為夏伯渝比其他隊友更耐寒而有「火神爺」的外號,他沒多想,把自己的睡袋給了隊友。很快,他發現自己的鞋子脫不下來了,後來鞋子被脫下後,他看到自己腳面的皮膚已經變成了粉藍色,隨後變成紫色,最後變成黑色。那個時候他已經預料到了腳被凍傷的嚴重性,回到北京他做了截肢手術。

就這樣,26歲的年紀,第一次攀登珠峰,讓夏伯渝成為了一名殘疾人。

左圖:在公園做體能訓練的夏伯渝。圖/受訪者提供

「走路都不行,怎麼能登山呢」

通常情況下,小腿截肢應該在膝關節以下2/3處進行,這樣便於戴假肢。夏伯渝不同意這樣的手術方式,那個時候,他還掛念著足球。「我的腳可不能少,能少截就少截。」這是他當時唯一的訴求。在他的要求下,第一次截肢只切除了他壞死的雙腳。

顯然,足球夢徹底碎了。但他發現了自己對於登山的興趣。「我覺得我的體能、耐寒能力和適應性都很適合登山,在登山過程中這種刺激性、冒險性和挑戰性也很適合我當時年輕的心態。登山過程中你看那個冰裂縫那麼危險,但它又不是純粹的冒險,它有很多對生命的保護措施。」如今,69歲的夏伯渝這樣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此外,登山時,他能強烈感受到人和大自然的親近,這也是讓他著迷的地方。

但殘忍的是,失去雙腳對於登山而言似乎也是一個不可能逾越的障礙。

1975年底,一個外國假肢專家對夏伯渝的身體情況做了全面檢查後,告訴夏伯渝,「你裝上假肢之後,不但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甚至可以再登山。」當時夏伯渝身邊的人,對此觀點,基本持懷疑態度,「連走路都不行,怎麼能登山呢。」夏伯渝卻對這個專家的判斷深信不疑。

截肢手術後,夏伯渝小腿末端的骨頭裸露在外,沒有皮肉的包裹,傷口無法癒合。要想讓骨頭上長肉,只能進行刮骨治療,讓骨頭流血。由於骨頭上沒有神經,刮骨治療只能給腰部注射麻醉,每次麻醉之後,第二天他要在病床上躺一整天,此後的幾天也會全身無力。「那時候我每天都要鍛鍊,一天都不能停。」他向醫生提出不打腰麻的要求。醫生告知他將會面臨難以想像的疼痛。「當時就覺得,即便疼,那也總比動不了強吧,就幾分鐘,忍忍就過去了。後來才知道,那是真疼啊,骨頭嘎巴嘎巴響,要不是腿被綁在手術臺上,早就踢飛了。」如今,夏伯渝坐在病床上,這樣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現在想起來,該打麻藥的時候還是得打麻藥啊。」

坐在病床上的夏伯渝,膝蓋以下的小腿部分都不在了。

兒子夏登平出生時,是父親失去雙腳的第八個年頭。他清楚地記得,那個時候,父親的小腿都還在,他不清楚父親做過幾次截肢手術,「至少有三次。」他回憶。1975年之後,夏伯渝連續多年沒再登山,但他沒停止過運動。在夏登平的記憶裡,父親的傷口總是被磨破,他經常見到父親用紗布裹著傷口。

騎自行車去上班,途中假肢掉了,摔倒在地,由於疼痛,坐在那裡起不來,警察發現後把他送回家。「沒事,歇一歇也好。」夏登平記得,父親當時就說了這句話,第二天照常騎著自行車去上班了。

右圖:5月25日,夏伯渝第五次攀登珠峰後回到北京接受治療,在病床上跟前來採訪的記者們打招呼。攝影/本刊記者 董潔旭

登頂

夏伯渝坦言,自己也抱怨過命運的不公。最終,他接受了自己是殘疾人的事實。然而,他又面臨著新的打擊。

1993年,夏伯渝被診斷為淋巴癌。他住在六人間的病房,病房裡充斥著因疼痛發出的呻吟和絕望的哀嘆。夏伯渝不願意在這樣的環境中待著,他白天在醫院治療,晚上騎車回家,第二天一大早再騎車來醫院。就這樣,持續了近一個月,他痊癒出院,迄今為止,癌症再未復發。

1975年被截肢和1993年被診斷為淋巴癌,那兩段他生命中最煎熬的時光,似乎在他的記憶中被剔除了。在他接受採訪時,幾乎從未主動提及自己經歷的痛苦,即便被追問,他也只是用「那是一個很漫長很漫長的過程」來簡單描述。相比他經歷的痛苦,他顯然更願意與人們分享挑戰珠峰並實現登頂帶給他的喜悅。

如今,他戴上假肢,出現在央視《挑戰不可能》的節目現場,講述自己登珠峰的故事,直到他掀起褲腳,露出假肢,人們才驚嘆地發現,「哦,他原來和我們不一樣」。那雙假肢如今已經成為了夏伯渝身體的一部分,在假肢的幫助下,他走路,騎車,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2014年,因珠峰截肢40年之後,他戴上一雙假肢,再次攀登珠峰。這是他第二次登珠峰,遭遇雪崩,在他前面開路的16個嚮導因雪崩被埋。尼泊爾政府因此取消了當年攀登珠峰的活動。2015年,夏伯渝第三次攀登珠峰,遭遇了尼泊爾百年不遇的地震,地震引起雪崩,他在大本營倖免於難。「既然活著,那我還要繼續登珠峰。」他說。2016年,他到了8750米的高度,離頂峰不到一百米的時候,暴風雪來襲,他決定下撤,這是他自認為這一生中最艱難的一個決定。「要不是為了顧全五位年輕嚮導的安危,我會不顧一切衝上去,哪怕葬身在那個高度,我也心甘情願。」夏伯渝回憶。

那一年,夏伯渝67歲了,尼泊爾政府出臺了不允許殘疾人登山的條例。他知道,這次如果不能登頂,可能永遠沒有機會登頂了。

「差一百米,也算你人生的高度了。」身邊人這樣安慰他。

「不完美,理想還沒有實現。」他笑著應和。

2017年,他穿越騰格里沙漠,走戈壁,攀巖,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為第五次攀登珠峰做準備。

他為自己制定了訓練計劃。運動量逐日遞增,最後一個階段,他清晨四點鐘起床,先是力量訓練,隨後出門爬香山。期間被檢查出患有血栓,大夫告訴他,他的身體狀態不能再登珠峰。「大夫的話也不能全信。」他心想,他試圖通過訓練改善自身血液循環的狀況。第五次前往珠峰,臨出發前,他來醫院找了之前判定他不能再登山的那位醫生,做了全面檢查,醫生告訴他「你可以再去嘗試一下。」

擋在他面前的還有最後一道坎。尼泊爾政府嚴格執行不準殘疾人登山的禁令。後通過人權組織和尼泊爾政府打官司,才得以取消此禁令。夏伯渝總算有機會第五次攀登珠峰,並且成功登頂。這一年,他69歲。

相關焦點

  • 登頂珠峰,12位地大人參與其中
    這是次落第四次登頂珠穆朗瑪峰,也是袁復棟繼2008年之後第二次登頂珠峰。次落次落:1999年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現為中國登山協會高山探險部主任、中國登山隊副隊長,也是此次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長,曾獲得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此前曾三次登頂珠峰。
  • 中國人與珠峰的不解之緣,從三代人的夢想說起……
    隨著中國測量登山隊隊員成功登頂,珠峰「身高」將迎來歷史性更新。從8848.13米到8844.43米,再到如今的測量登山隊登頂,數字記錄的不只是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程,更是中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探索。數字背後,更是一代代中國人永不止歇的攀登精神,和與珠峰的不解之緣。珠峰測量登山隊6名修路隊員固定鋪設在北坳冰壁上的路繩。
  • 無腿勇士夏伯渝:這次珠峰衝頂的高科技讓我振奮
    歷經雙腳截肢、雪崩地震、癌症血栓等種種考驗,2018年5月14日,時年69歲的他終於登上世界之巔,也因此成為中國年齡最大也是第一個依靠雙腿假肢登頂珠峰的人。2020年初,夏伯渝曾向南都記者透露,計劃3月挑戰非洲屋脊吉力馬札羅,不過受疫情影響這項計劃暫時擱置,他決定將目光聚焦在國內。6月20日,他將啟程挑戰海拔6178米的青海玉珠峰。
  • 山登絕頂我為峰——記中國登山隊首次成功登頂珠峰60周年
    1955年,中華全國總工會組成了一支登山隊,由35人組成,隊長為史佔春。最早先他們的訓練基地,在北京西郊八大處。1958年6月,中國登山協會正式成立,此後他們開始有針對性的訓練。1959年7月,中國登山隊隊員登上慕士塔格峰頂,全隊共有33人完成此舉,其中還有8名女隊員,打破了當時的世界女子登高紀錄。有了這些成功的經驗,他們要向珠峰發起衝刺了。經驗有了,信心有了,但是要從北坡登頂,還是困難重重、風險極大。
  • 明月鏡片登頂珠峰,國產品牌揚眉吐氣
    然而歲月流過,成功者卻依然只有少數人,更別提無數生命長眠於此。在登山愛好者眼中,珠峰是一座裡程碑。但就是這座裡程碑,60年前,中國人就在上面留下了足跡。1960年5月25日,王富洲、貢布、屈銀華三位中國登山隊隊員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瑪峰,這也是人類從北坡登頂成功。
  • 人類首度珠峰登頂60周年:輝煌與死神「相伴」
    視頻:日本80歲老翁登頂珠峰 來源:黑龍江衛視  中新社加德滿都5月27日電 (記者 符永康)今年5月29日是人類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60周年紀念日。進入5月登山季以來,世界各地的登山運動愛好者紛紛來到尼泊爾,在喜馬拉雅山南麓慶祝人類登山史上的一大壯舉。
  • 登山與國運相連——中國人登頂珠峰60年
    1975年中國登山隊第二次登頂珠峰時,在這裡架起一副金屬梯子,這就是「中國梯」。到2008進入博物館,中國梯幫助1300多名各國登山者實現了徵服珠峰的夢想。「中國梯的實際意義遠遠不是這麼幾米的梯子,而是所有甘為人梯的這些人。最初的中國梯就是血肉之梯。賀龍元帥講過,中國登山是靠舉國之力在前進。
  • 我想叫她一聲:珠峰女神!
    >很多人並不清楚在這段珍貴的登頂影像中有一位了不起的女性當時,她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體力也不再處於巔峰時期甚至右腳只剩了腳掌卻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從珠峰北坡登頂的女性她,就是潘多從農奴到「珠峰第一巾幗」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運動員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登上了珠峰
  • 中國探險電影聚焦珠峰攀登者
    1975年登頂的隊員中,就有我一個。」原中國登山隊隊員桑珠在上海看完電影《攀登者》點映後感慨。30日凌晨起,一部關於中國登山隊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探險大片,在中國內地公映,同步也在北美和英國等市場的部分院線公映。據統計,《攀登者》在中國內地市場的預售票房已超過1億元人民幣。桑珠是電影故事中的原型人物之一,他是1975年從北坡登頂珠峰的9名中國勇士之一。
  • 珠峰身高水準原點就在青島!這些山東人曾成功登頂珠峰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登頂現場視頻↓00:26珠峰新「身高」要兩三個月後公布給珠峰測「身高」不是簡單的拉標尺,因此新數據不能馬上公布。「1922年中國收回青島,派出當時中央研究院的蔣丙然和高平子兩位先生來接管青島觀象臺,蔣丙然是氣象學的博士,高平子是天文學的專家,但日本人拒不交還。直到1924年2月15日,日本人才把青島觀象臺交出來。然而,裡面的很多資料、設備、儀器都被日本人帶走了。
  • 他們60年前登頂珠峰 血肉之軀架成「中國梯」
    60年後的2020年5月27日,中國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又一次完成了登頂、測量珠峰的壯舉,創造了新的紀錄。  日前,本報記者專訪了王富洲、史佔春(當年中國登山隊隊長)兩位登山英雄的後人,在這個特殊的時間點上,請他們回顧了父輩的榮光。  「我父親從來不在家裡談工作。從小對我來說,登山就是他的工作,沒有太多特別的概念。」
  • 珠峰重測背後,讓世界矚目的中國力量
    1960年5月25日,由王富州、貢布、屈銀華這三名平均年齡僅有24歲的勇士組成的中國登山隊,成功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開創了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的歷史。而這,距離人類首次衝擊峰頂,已過去了40年。儘管此後越來越多人成功登頂,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珠峰仍然高不可攀。
  • 珠峰多高?為啥一定要靠人力測量?為啥要花那麼大力量登頂測量?專家...
    5月12日受天氣影響,至珠峰峰頂攀登路線未修通2020珠峰高程測量已進入登頂測量階段。這是時隔15年後,我國再次測量世界最高峰高度,備受關注。攀登珠峰有風險,為何一定要靠人力測量?測量將應用哪些高科技成果?為啥要花這麼大力量搞珠峰測量?記者採訪了權威人士。
  • 2020珠峰高程測量成功登頂 中國第七次完成頂峰測量
    北京時間5月27日11點整,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衝頂珠穆朗瑪峰成功,成功完成本次珠峰峰頂測量任務,本次衝頂登山隊員包括,次落、袁復棟、李富慶、普布頓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羅布、洛桑頓珠8名登山隊員,也是中國第七次對珠峰進行大規模頂峰測量。
  • 成功登頂!中國隊60年3測珠峰高度 曾用560萬袋麵粉換登山裝備
    1960年3月3日,由214人組成的第一支中國珠峰登山隊,進駐北側大本營,開始攀登前期的建營、運輸、偵查等準備工作。 不同於上一次的暗夜行軍,沒能留下登頂的影像資料,這一次中國登山隊在珠峰頂上的無氧環境下工作、停留了足足70分鐘。
  • 想登頂珠峰嗎?先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好這些準備吧
    5月6日下午,2020珠峰高程測量開啟登頂行動,測量隊員們從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出發,途經絨布冰川和東絨布冰川,於27日11點整成功登頂。尼泊爾南坡攀登1.年齡限制:攀登者年齡必須在18-75歲之間。許可證只允許頒發給那些能證明已經登頂過6500米以上山峰的攀登者
  • 攀登世界最高峰——2021登頂珠峰
    2.巖羊探險與想像尼泊爾在此次合作之前,已有過數次國內與國際登山線路的交流與磨合,為熱愛登山的人提供安全有效的登山活動,讓更多人站在雪山之巔。3.巖羊探險為想像尼泊爾提供國內登山路線,5000米——8000米級線路,助力隊員一步步實現登頂珠峰目標。
  • 為珠峰「量身高」一定要人登頂測量嗎?
    6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行動測量登山隊舉行出發儀式,30多名計劃登頂的測量登山隊員當日從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營向更高海拔出發,計劃抓住近日的天氣窗口,擇日登頂測量。如果成功,這將成為我國專業測繪人員首次登頂珠峰測高。
  •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珠峰
    5月27日消息,據媒體報導,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珠峰。據報導,今日凌晨2點10分,測量登山隊8名隊員從海拔8300米的營地出發衝頂珠峰,再測世界之巔。這是今年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60周年,亦是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資料顯示,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同時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藏語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瑪」是「母象」的意思,整體意思為「大地之母」。
  • 成功登頂! 「登頂珠峰」刷爆朋友圈 溫州最高峰在哪?
    成功登頂! 「登頂珠峰」刷爆朋友圈 溫州最高峰在哪? 本文導讀:5月27日上午11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從北坡成功登上珠峰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