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途中的夏伯渝。 受訪者供圖
5月27日11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的8名隊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歷經一個月的努力,經過兩次下撤後,中國人再次站在世界之巔。電影《攀登者》的原型、「無腿勇士」夏伯渝作為嘉賓全程觀看了此次衝頂直播。5月29日,他告訴南都記者,因為隊員都是經過專業訓練的高素質人才,所以他對成功登頂早有信心,「這次登頂更大的意義在於,測量運用了包括北鬥衛星導航系統、5G直播技術等高科技手段,我的心情很振奮」。
從1975年到2018年,夏伯渝曾5次挑戰登頂珠峰,前四次均以失敗告終。歷經雙腳截肢、雪崩地震、癌症血栓等種種考驗,2018年5月14日,時年69歲的他終於登上世界之巔,也因此成為中國年齡最大也是第一個依靠雙腿假肢登頂珠峰的人。
2020年初,夏伯渝曾向南都記者透露,計劃3月挑戰非洲屋脊吉力馬札羅,不過受疫情影響這項計劃暫時擱置,他決定將目光聚焦在國內。6月20日,他將啟程挑戰海拔6178米的青海玉珠峰。
關注8名隊員三上三下
「攀登者精神就是面對目標不動搖,迎難而上。」夏伯渝告訴南都記者,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頂隊5月6日抵達珠峰大本營並開始登頂,不過受較為惡劣的天氣影響,直到第三次才成功,「三上三下,最後一個窗口期把握得非常到位」。
5月6日13時30分,8名登山隊員抵達珠峰大本營。5月8日,因攀登路線存在流雪危險,全員撤回前進營地。5月21日,向峰頂修路時,因山上的流雪險些使隊員多吉發生衝墜,作為修路隊隊長的邊巴扎西,在保護多吉時頭部受傷流血。5月22日,因珠峰海拔7790米以上區域積雪過深,修路隊未能按計劃打通至頂峰的攀登路線,再次撤回珠峰前進營地休整待命。
5月24日,登山隊再次出發。5月25日,在海拔7500米的大風口,因大風無法前行,只能在路線上匍匐爬行,並抱著石頭躲避大風。5月26日,隊員從海拔7790米的二號營地出發,前往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
5月27日凌晨兩點,風雪漸小後他們開始衝頂。9個小時後,他們徵服了世界之巔成功登頂。
「這些優秀的年輕人能夠成功登頂是毫無懸念的。」談及此次攻頂組的表現時,夏伯渝認為9個小時的時間非常快,而且隊員在峰頂停留了150分鐘進行科學作業,創下了峰頂停留時長的新紀錄。他注意到,包括北鬥衛星導航系統、5G直播等科技手段都運用在了本次測量中。
1975年曾參與搭建「中國梯」
在珠峰北坡海拔8600米的地方,有一處30米高、幾乎垂直的峭壁,被稱作「第二臺階」,是從北坡衝頂珠峰的必經之路。由於攀爬難度過大,上世紀60年代之前從未有人成功克服。
1975年,夏伯渝和隊友們在珠峰北坡「第二臺階」搭建「中國梯」,為世界登頂珠峰打開通道,他自己卻由於把睡袋讓給隊友,腿部凍傷被截肢,也就此埋下了此生必須登頂珠峰的決心。這段經歷,也被改編並在電影《攀登者》中予以呈現。
夏伯渝向南都記者回憶了當初艱難的架設過程:「大風、寒冷、缺氧,我們都遇到了。但是沒有辦法,必須去堅持。」據他介紹,他和隊友打了四個巖點,用尼龍繩把梯子綁在上面,簡單的幾個動作,因為缺氧,整整花了一天的時間。
夏伯渝為此失去了雙腿,卻為更多的雙腳提供了攀登珠峰的堅實支撐——截至2008年,他和團隊搭建的「中國梯」總共幫助了13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實現了自己的珠峰夢。
不過,夏伯渝2018年登頂珠峰時通過的已並非自己當年親手搭建的「中國梯」——2008年奧運聖火登頂珠峰之後,這架屹立了33年的金屬梯已正式結束歷史使命,被收藏進拉薩的珠峰登山博物館。原來的位置也換上了兩個梯子。
2019年年底,夏伯渝以「第一位南坡登頂珠峰的雙側截肢者」的身份成功入選《金氏世界紀錄大全》。
受疫情影響放棄國外登山計劃
1月21日,夏伯渝曾在接受南都新春回訪時透露,他將在3月啟程攀登非洲屋脊吉力馬札羅,之前還要多花些時間陪愛人在北京周邊自駕遊。
「現在都走不了了,只能先看看國內有什麼山峰可以去挑戰。」5月29日,夏伯渝告訴南都記者,疫情打亂了他的挑戰計劃,現在只能把目光轉向國內。他計劃6月20日啟程挑戰青海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
夏伯渝的夫人最近很是開心,因為常年是「空中飛人」的丈夫有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五一的時候兩人自駕在京郊遊玩了兩天。從2018年5月14日成功登頂珠峰後,各地的採訪邀約、籌劃好的登山計劃紛至沓來,讓夏伯渝在2019年飛行180餘次,平均每周至少有兩次飛行。
為了保持登山所需的體能,夏伯渝現在幾乎每天都前往香山鍛鍊,還會在家堅持一個半小時的核心肌群鍛鍊,「每天都要鍛鍊腹直肌、腹斜肌、下背肌和豎脊肌,儘可能保持一個比較好的身體狀態。」
採寫:南都記者 諸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