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16時35分,6名來自西藏聖山登山探險服務有限公司的修路隊員已將攀登路線打通至珠峰峰頂。這6名隊員分別是:多吉次仁、旦增羅布、頓巴、次仁羅布、扎西貢布、多吉。他們也成為本年度最早登頂珠峰的人。
開路先鋒 將路繩鋪設至峰頂
在登山界,修路意為在山體上藉助巖釘、冰錐、雪錐等工具固定路繩。修路完成後,其他攀登者便可藉助上升器等設備將自己連接到路繩上,以此相對安全地攀登。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接應組組長、西藏拉薩喜馬拉雅登山嚮導學校校長次仁桑珠介紹,修路隊員被稱作「開路先鋒」,由於沒有提前鋪設的路繩作為保護,他們自身要承擔更多風險。
在位於中國一側的珠峰北坡,將路繩鋪設到峰頂是後續所有登山隊員安全登頂的前提條件,因此修路隊員也往往是每年最早登頂的人。
修路隊6人原計劃26日3時從海拔7790米的二號營地出發,但當時風力過大,故出發時間延遲一個小時。12時40分左右,修路隊修通攀登難點之一——海拔約8600米處的「第二臺階」路線。經過12個半小時奮戰,6人成功將路繩鋪設至峰頂。
測量隊員 將向珠峰峰頂進發
次仁桑珠說,在珠峰,修路組採用先鋒攀登的方式,即在路線上預先打好若干個膨脹鉚釘和掛片,攀登者一邊攀登一邊將快掛扣進掛片成為保護點並扣入主繩保護自己;對組內開路的攀登者則使用下方保護方式。由於珠峰地形、地貌複雜,保護點不會像攀巖等運動中布設得那麼密,如果發生衝墜,修路隊員有可能在高海拔山體上下墜幾十米,強大的衝擊力會對隊員造成傷害。
「珠峰一些巖石絕壁僅有10至15釐米寬,一側是巖壁,另一側就是萬丈深淵,開路隊員在沒有保護繩的情況下需具備過硬的技術能力和極強的心理素質,才能完成任務。」次仁桑珠說。
此次珠峰高程測量過程中遭遇多次強降雪和大風天氣。修路隊此前已5次嘗試打通至峰頂路線,均因山體上積雪過厚,有流雪、雪崩危險,以及高空風力過大等原因未能成功。
次仁桑珠介紹,在最近一次21日的峰頂修路嘗試中,修路隊員在海拔8000米處遇深度一米左右的積雪。山上的流雪險些使隊員多吉發生衝墜,隊長邊巴扎西在保護多吉時頭部受傷流血,故沒有參與26日的修路工作。
此外,今年珠峰多風多雪的天氣,讓許多前期鋪設好的路繩被埋或損壞,也給修路隊造成很大困難。
「修路是珠峰登山任務成功的必要條件,修路隊是幕後英雄,他們的名字應該讓大家知道。」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總指揮、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峰說。
據了解,修路隊目前已從峰頂下撤。如天氣條件允許,27日凌晨,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衝頂組8名隊員將沿鋪設好的路繩向珠峰峰頂進發,完成此次測量最後的峰頂測量工作。
隊員登頂後將在峰頂豎立覘標,安裝GNSS天線;同一時刻,地面六個交會點對峰頂覘標進行交會觀測。目前,全球重力測量的海拔高度紀錄為7790米,由中國測繪人員2005年在珠峰高程測量中創造。若此次成功將重力測量推至珠峰峰頂,將創造新的重力測量海拔高度紀錄。
知識窗
我們如何測量珠峰?
8848.13m,8844.43m。這是我國測量隊員們分別於1975年和2005年對珠峰高程進行測量,得出的珠峰「身高」。
2020年,我們重測世界之巔。
為什麼要一次又一次地測量珠峰?
這恐怕要從喜馬拉雅山脈是如何形成說起……你很難想像,現在的世界第一高峰,遠在四千萬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在大約三千八百萬年前,由於板塊交界處強烈的造山運動,形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時至今日,作為喜馬拉雅山脈的最高峰,珠峰巖體高度仍在逐年緩慢地抬升。珠峰的測量能夠揭示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強弱變化,這種強弱變化,恰恰是引起地震活動的源動力。測量珠峰有助於監測地震活動和減災、防災。此次珠峰複測,所要測量的就是重心所在直線的高度。測量珠峰也並不僅僅是測量高度,精確的峰頂雪深、氣象和風速等數據,都將為冰川監測、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一手數據。和極地一樣,珠峰的生態變化也被視為全球環境變化的「試紙」。
為什麼一定要靠人登頂測量?
早期的珠峰測繪多在無人登頂的情況下進行,傳統的交會測量和三角高程測量有可能出現偏差。45年過去了,高程測量能否完全依靠測繪技術和高科技設備,而不必靠人來完成?答案是,要對珠峰進行精確的科學測量,人力登頂必不可少。珠峰峰頂大風多,氣流不穩定,氣溫低,測量型無人機目前尚無法在峰頂惡劣環境飛行。此外,目前為止還沒有使用機器人操作精密測量儀器的先例,峰頂作業更無可能。衛星測量是否可行?可行,但並不完美。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黨亞民表示,目前,利用衛星遙感技術測量峰頂高程的精度,遠低於大地測量方法,而且只能測出雪頂的高程。而此次GNSS衛星測量所用到的接收機和其他設備都需要人攜帶至頂峰。這次,採用的設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導航衛星系列,國產測繪儀器裝備全面承擔本次測量任務。GNSS衛星測量、雪深雷達測量、重力測量、衛星遙感、似大地水準面精化等多種傳統和現代測量技術的應用,讓珠峰的「身高「更加精準。
珠峰新「身高」何時公布?
登頂測量結束後,科學家們還要在對數據分析、處理的基礎上,進行理論研究、嚴密計算和反覆驗證,才能確定珠峰精確高程。此外,溫度、氣壓、折光環境等因素都會對測量產生影響,需要通過複雜的計算消除誤差,得到精確的珠峰高程。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大概需要2到3個月時間。
衝頂隊員名單
次落 袁復棟 李富慶 普布頓珠 次仁多吉
次仁平措 次仁羅布 洛桑頓珠
本版文圖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