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者
每一個尋求心理諮詢的來訪者,都是帶著困擾或困惑,帶著希望通過心理諮詢,獲得改善的求助之心,走進心理諮詢。
來訪者是尋求幫助的求助者,無須多說。寫這篇文章,主要想說說來訪者的下面兩種身份。
同行人
心理諮詢,是一段深入內心的生命歷程。
在來訪者的人生困頓階段,心理諮詢,如同諮詢師陪伴來訪者走上一段人生路,度過生命中的困頓期。當來訪者可以重拾自己的生命力量,繼續自己的人生,諮詢師與來訪者揮手告別,結束諮詢。
今後,可能還會繼續相遇,再次一起走過一段人生路——當來訪者再次遇到困擾——也可能就此今生別過。
以前,我只理解了這一層意思,覺得是諮詢師「陪」來訪者走過一段人生路。
「陪」的用語,對諮詢師心態和立場的影響,會導致本應平等的諮訪關係,向諮詢師傾斜,將諮詢師置於優於來訪者的位置——不論是否意識到這點,一定會在諮詢師的言語或非言語中表露出來。
現在,我認識到,諮詢過程,不只是諮詢師在「陪」來訪者,也是來訪者在「陪」諮詢師。
來訪者與諮詢師,在心理諮詢中相遇。彼此人生的這段交集,亦是各自人生的一部分,談不上誰陪誰,不過是同行人:人生路上相遇,一起走過一段路,然後分開,各自前行。
從「陪伴」來訪者的認識,到「同行人」的認識,伴隨我的諮詢經驗的豐富,切實感受到來訪者帶給我的學習,感受到來訪者對我的幫助。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認為來訪者是「老師」。
老師
來訪者是諮詢師的老師,是明顯不過的事實,如此重要卻被忽視。
我看過的諸多心理諮詢書籍,竟然極少提到這一點。我通過自己的心理諮詢經驗,才覺察到這點。
任何優秀諮詢師的成長,甚至是那些心理諮詢大師們,都是在與大量來訪者工作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曾經也在諮詢中犯過無數的錯誤,甚至仍會繼續犯錯,但來訪者就像一個耐心的老師,包容諮詢師的錯誤,願意給諮詢師繼續學習的機會。
可能因為我的反思、覺察能力在提升,我能更清晰地覺察到,自己從諮詢中,從來訪者身上獲得的學習。
來訪者作為諮詢師的「老師」,教的不僅僅是諮詢師諮詢能力的提升。從我個人經驗來說,來訪者的人生經歷,面對自己人生的態度,也讓我學習很多,包括勇氣、樂觀、力量、希望……
可能大家看了會有些奇怪:心理諮詢不是接收的都是負面情緒嗎?怎麼你接收的都是正面部分?
是的。
並不是我為了幫助來訪者,看到自身資源和力量的部分,「技術性」的去關注來訪者的積極面,而是我確實感受到來訪者的積極部分——儘管來訪者處在困擾中,自覺無力應對。
將自己對比來訪者,很多時候,我覺得如果自己處在來訪者的人生,不一定比來訪者做得更好。我學習到來訪者面對人生的積極力量。
諮詢師從來訪者處收穫的學習,算是心理諮詢工作的附加價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