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張頷:齒頰餘香猶在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張頷之子張崇寧在參觀《大家張頷》——侯馬盟書發現55周年暨張頷先生誕辰百年特展。 胡健 攝

中新網臨汾12月10日電 題:「古人」張頷:齒頰餘香猶在

中新網記者 胡健

「我如果穿越回幾千年前的晉國,肯定能找到工作。」這是張頷先生在2005年冬天,面對《大家》訪談節目裡的一句打趣。

如今,這段視頻在「《大家張頷》——侯馬盟書發現55周年暨張頷先生誕辰百年特展」上循環播放。展覽回顧了張頷97年的人生過往,張頷之子張崇寧,弟子高智紛紛趕來山西侯馬,緬懷老先生的「工匠人生」。

《大家張頷》——侯馬盟書發現55周年暨張頷先生誕辰百年特展在侯馬晉國古都博物館開展。 胡健 攝

張頷曾自詡自己是「古人」,無論是籌建考古研究所還是鑽研古文字,他的人生離不開「古」字。閒暇之餘,張頷還會複製古代用品,研究曆法天文,一段小往事頗有趣味。

「家裡的床單上,老父親在不同位置寫著秋分、白露等節氣,這是他根據太陽光照射到床單上的角度觀測記錄的。」張崇寧站在展廳內,看著父親生前的物件,不禁感慨。

張頷的前半生,可謂「風狂雨驟」。張頷沒有見過父親,母親在他9歲時離世,此後進入介休縣城西北坊初級小學讀書。1935年春,張頷高小畢業。抗戰爆發後,張頷先赴湖北學生意,後回到山西參加抗戰。

1949年之後,張頷調回太原任山西省委統戰部幹事。1959年,張頷任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兼考古所所長。1965年12月9日,在山西侯馬晉國遺址考古發掘出土1500餘件東周時期玉石質盟書,震驚世界。

《大家張頷》——侯馬盟書發現55周年暨張頷先生誕辰百年特展在侯馬晉國古都博物館開展。 胡健 攝

盟書載體為圭形玉石片,內容涉及宗盟類、委質類、納室類等,對研究中國古代盟誓制度、古文字及晉國歷史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張頷聯合陶正剛、張守中等先生組成整理研究小組,於1976年在文物出版社整理出版《侯馬盟書》,成為中國近代古文字研究方面的一部巨著。

侯馬盟書是1949年以來中國考古發現的十大成果之一,其完整而有系統的盟辭內容,在中國歷史文獻中非常罕見。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曾如是評價張頷,「張頷為中國考古與歷史學研究做出重大貢獻,感佩之忱,莫可盡言。」

對於張頷先生的治學理念,其唯一的拜師弟子高智記憶猶新。「2004年3月7日,我向先生請教問題,當談到治學與做人的關係時,先生說,不管是治學還是做其他事情,人是第一因素,天底下最大的學問恐怕就是怎樣去做人。」

張頷先生的證書。 胡健 攝

張頷邊說邊拿過紙墨給高智寫下一首宋人的題壁詩,「一團茅草亂蓬蓬/驀地燒天驀地空/爭似滿爐煨榾柮/漫騰騰地暖烘烘。」以此來啟發鞭策高智,「做人要踏踏實實,不要虛張聲勢。」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高智說,今天,我們不但要回顧總結55年來侯馬盟書研究的偉大成果,更是要對「張頷精神」繼承和發揚。先生雖已離去,但齒頰餘香猶在。

張頷先生的證書。 胡健 攝

此次展覽由「百年沉浮長甘氏」「銜命稽古篤學真」「聞識博贍繼絕學」「才高氣清性情真」「格高韻古周秦墨」五個部分組成,通過數百件展品,展示張頷先生的生平脈絡、生活場景、性情品德以及在學術、藝術上的貢獻。(完)

相關焦點

  • 廣東的美食特別的新鮮,各種美味在你口中爆發,齒頰留香!
    夾一塊放入口中,肥膏香潤,廋肉帶有焦香,各種美味在你口中爆發,齒頰留香。所以最愛是叉燒。 廣東那邊的美食都是偏甜,大都以甜點,甜湯,各種五花八門的甜食,我們北方人,到了廣最喜歡吃的是雲吞麵,腸粉,吃雲吞麵去大蓉吃雲吞裡邊的餡料十足美味,腸粉大街小巷都有的賣,味道個人覺得都是一樣的。一定是脆皮叉燒和蝦餃,。石斑類魚多,其他海鮮也不夠嫩,湯類太清淡。
  • 百年燭火看簡冊|張頷先生的「盟誓」
    本次評選結束後,對評選出「張頷領軍人才」支持計劃人選一次性給予50000元獎勵,並在項目上優先支持。這些活動包括:舉辦張頷先生百年生平展;召開「紀念侯馬盟書發現五十五周年暨張頷先生一百周年誕辰」學術研討會;出版《綿瓞集——侯馬盟書發現55周年暨張頷先生100年誕辰紀念文集》。
  • 山西「張頷領軍人才」評出,太原市考古專家常一民入選!
    山西「張頷領軍人才」評出,太原市考古專家常一民入選!山西省文物系統組織開展了首屆「張頷領軍人才」支持計劃評選工作。12月8日,記者從省文物局了解到,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田建文,山西省古建築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韓炳華、李會智,山西博物院渠傳福,太原市文物局常一民,大同市文物局張焯6名專家成為「張頷領軍人才」。
  • 盤點4本美食題材的網絡小說,齒頰留香,閱後回味無窮
    盤點4本美食題材的網絡小說,齒頰留香,閱後回味無窮,各位愛看書的吃貨不要錯過了!「葵菜的,紫蘇的,黃米的,嗯,芝麻的最香……」主持長了很靈的一條舌頭。看主持把一碗索餅都吃了下去,旁邊的親傳弟子淨清抿抿嘴,今日才說要節食以養身的,師父的話真不能信啊!不過這碗索餅……聞起來還真挺香的,樣子也好看,沒想到這位沈施主有這樣的手藝。
  • 動漫中的「鯊魚齒」都是兇角色?看起來很兇,但其實是真香警告
    導讀語:歡迎來到二次元小柯南的世界,每天為你帶來新鮮刺激的動漫趣題,今天我們的主題是「三次元很少出現的鯊魚齒,在動漫中其實很香?我原本根本不相信,但事實上,真香了」。「鯊魚齒」是牙齒種類的一種,在三次元現實中是比較少見的,但是動漫中卻有很多角色擁有著「鯊魚齒」。因為「鯊魚齒」從外觀上看起來非常有個性,引起了諸多創作者的興趣,所以有著「鯊魚齒」的角色,一般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雖然動漫中的「鯊魚齒」很可愛,但是要是將「鯊魚齒」放在現實中,是那就有點怪異了。
  • 古人刷牙嗎?日語中「楊枝」一詞,就是保留了中國唐朝的叫法
    例如:《詩經·衛風·碩人》中形容美女牙齒「齒如瓠犀」,就是牙齒如同葫蘆子一樣整齊潔白。那時人們清潔牙齒的方式不是「刷」牙,而是「漱」牙。《禮記·內則》中就記載:「雞初鳴,鹹盥嗽。」意思就是說,天亮了,雞打鳴了,就要洗臉漱口了。漱口一直是古人最主要的牙齒清潔方式,一直沿用到近代。古人用的漱口水也是五花八門。
  • 從香稻啄餘鸚鵡粒與黃犬奔馬的故事 了解古人詩詞句法的奧秘
    句法就是句中各個組成部分的排列順序,例如杜甫的這句詩:香稻啄餘鸚鵡粒,其實寫成「鸚鵡啄餘香稻粒」也是相同的意思,都是說鸚鵡吃剩下的稻米,平仄格律也沒有問題。但是作者有意把詞語的位置調整,將香稻放在前面,雖然意思一樣,但感受上卻不同,原因是什麼呢?探討這句詩之前,我們先了解下一個有趣的黃犬奔馬的故事 。一、什麼是黃犬奔馬?
  • 在昭餘
    而昭餘古城與別處又大不同,它的氣象雖有些破舊衰敗,可衰敗之中又流露出莊重凝滯之色,仿佛無論時光如何雕刻它,它都不驚不懼。那個明朗的上午,陽光和煦,我站在主街迎風張臂,仿佛擁抱了所有的故事。街道兩側的建築大都是兩層實木建築,除了明亮的玻璃,雕梁畫柱,門廳屋簷,無不被風、雪、雨、霜、露侵蝕吞洗,木質肌理顯露無遺,又沒有刷新漆,打眼瞅去,宛如老人渾濁沉靜的瞳孔。
  • 聊齋冷知識:中國古人可能沒見過真正的山魈
    但是你知道嗎,中國古人可能沒見過真正的山魈。看到這裡,你肯定會質疑,《聊齋志異》明明就有山魈!蒲松齡的好友孫太白的曾祖父孫公,就是「山魈襲擊事件」的當事人!說到山魈,不如我們先回想下,是不是像一隻「花臉狒狒」?
  • 沒愛上咖啡的古人,是怎樣提神醒腦的?
    古人很聰明,提神全方位……首先,在觸覺上:古代讀書狠人懸梁刺股的故事,早已人盡皆佩服。這種方式雖說有效果,但太費大腿,還容易形成禿頭。用劇痛刺激自己,趕走睏倦,只是少數好漢的勇氣甄選,難度係數過大。古人認為,揉壓百會穴、神庭穴等穴位,可以達到提神醒腦的作用。而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還將「梳頭」納入趕走睏倦的妙招之一。它的原理和按摩類似,即,用梳子齒來刺激頭部穴位。
  • 楚漢時期的陳餘與張耳,刎頸之交為何到最後反目成仇?
    劉邦決定討伐項羽時,特意派人去找陳餘請求支援。陳餘說,要我追隨你也行,不過我有一個條件,就是把張耳殺了。陳餘和張耳原本有過命的交情,為什麼現在非要置他於死地呢?陳餘差著張耳一個輩分,一直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張耳。
  • 《鐵齒銅牙紀曉嵐》紀曉嵐演繹聰明才智,和珅演繹老奸巨猾
    《鐵齒銅牙紀曉嵐》紀曉嵐演繹聰明才智,和珅演繹老奸巨猾回首以前的幾部老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不僅演繹了紀曉嵐的聰明才智,更是演繹了和珅的老奸巨猾,但是,現在你回首再看看這部老劇,可以看出紀曉嵐是一個具有很高情商的人,說話也是一套一套的,更是讓我們不僅誇讚真是一部好劇啊。看一部好劇,勝讀一本好書。
  • 讀古人詩詞帶你認識春天裡的花朵,這些花可曾認識嗎?美、美、美
    古人對春天情有獨鍾,尤其是對百花更是喜不自勝、如痴如醉。古人對春天百花的描述從不吝嗇辭藻,使其之美躍然紙上,讓人垂涎花之美貌,讓人更加為之著迷。那麼,古人是如何寫花的?又寫了哪些花呢?列位不妨隨著筆者所拍攝的花圖,一覽古人對花的痴情迷戀吧:桃花 攝:悔昔道來題都城南莊
  • 「茶與山」來自四川蒙頂山上「甘露」香
    甘露是我國內最早出現的捲曲形綠茶,其茶形纖細、湯色黃碧而透亮、香氣馥鬱、回味甘甜,淺嘗一口,齒頰留香。該茶採摘細嫩,每年春分時節採摘,標準為單芽或一芽一葉初展。芽外形緊湊多毫,嫩綠色潤,香氣馥鬱芬芳鮮嫩,湯色碧清微黃,滋味鮮爽,濃鬱回甜。
  • 古人「焚香沐浴」焚的什麼香?揚州這位非遺傳承人為你揭秘
    然而,你知道古人焚的什麼香嗎?在揚州,就有這樣一位制香技藝傳承人王其標,他潛心研究古代文人香十幾年,最終總結出一系列成熟可行的制香步驟,成功「復原」了20餘種古書中記載中的名香,有古代文人摯愛的「梅花香」,黃庭堅評價過的「鼻觀香」……不僅讓這些古代文人雅士才享有的「私藏」走入現代尋常百姓家,這一綿延千年的制香技藝,還成功入選了揚州第四批市級非遺項目。
  • 讓人「意猶未盡」的4種滷味零食,一吃就上癮,尤其第三個太香了
    尤其是下面這4種,一吃就上癮,讓人意猶未盡,吃了還想吃,尤其是第三個真的好香好香啊。麻辣滷鴨脖最近真的超級喜歡滷味,尤其是鴨脖。雖然肉不多,但是非常適合追劇聊天的時候拿來打牙祭。畢竟作為一個吃貨,什麼時候都不能讓嘴巴閒下來。
  • 古人去世後,家屬守靈為何點三根香,點兩根或四根可以嗎?
    古代人若在朝為官的,雙親去世就需要請假回家守孝,而且要守孝三年,被稱作"丁憂",這三年期間不準近女色,最好是吃素,否則就是對父母的不孝,人剛過世時,一般要停靈三日才下葬,守靈時要在逝者棺槨前點上三根香,並且保證出殯前香不會滅,為什麼要點這三根香呢?假若換個角度,在靈前點兩根香,或者四根、五根可不可以呢?
  • 古人稱此花「第一香」,曾是皇室的寵兒,放在家裡燻得滿屋香
    古人稱此花「天下第一香」,曾是皇室的寵兒,放在家裡燻得滿屋香如果說有什麼花卉的生命力比野草更加頑強,那當然是號稱「天下第一香」的鐵線蓮了,此花顏色豔麗造型百變,香味芳香馥鬱甜如蜜糖,養在家中是天然的香薰,同時還能淨化空氣有益於健康。